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某院收治的SAP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快速大容量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扩容达标时间、平均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扩容达标时间、HCT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平均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SCr、AST、ALT、TBiL以及AMY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上升,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率、APACHEII评分、腹腔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心功能不全率、MODS发生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腹内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可有效恢复循环血容量、防止液体储留,可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败血症患儿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的败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以PV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以平均动脉压(MAP)指导液体复苏。记录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两组液体复苏前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APACHEⅡ评分及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及总补液量。结果观察组死亡3例(10.00%),对照组死亡7例(23.3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患者均达到复苏标准。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vO_2、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补液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I用于指导败血症患儿液体复苏能达到满意容量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56例SAP患者(治疗组)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与31例给予常规补液治疗SAP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5d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休克发生率及72 h病死率分别为5.4% (3/56)、1.8%(1/56)、0、0,均低于对照组的19.4% (6/31)、12.9% (4/31)、12.9% (4/31)、9.7%(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明显减少患者疾病早期的休克、肾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降低72h病死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自入院当天开始连续7 d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对照组患者仅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性介质、肝肾功能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 d时,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3%(6/42),住院时间为(29.4±1.5)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28.6%(12/42),均较对照组患者的38.1%(16/42)、(34.4±1.8)d和47.6%(20/42)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抑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部分炎性介质的分泌和释放,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并发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引导的早期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重症超声引导的早期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肺水情况、ICU住院时间以及28d致死率、3h、6h、12h HR、MAP、CVP、Lac、Scv O_(2)、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复苏量、尿量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出现肺水的例数为8(40.00%),实验组为2(10.00%);对照组的ICU住院时间为(13.72±1.68)d,实验组为(11.25±1.25)d;28d内的病死例对照组为4(20.00%),实验组为1(5.00%),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3h、6h、12h,HR、MAP、CVP、Lac、ScvO_(2)、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复苏量、尿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重症超声引导的早期液体复苏,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早期乳酸清除率指导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评估。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140例,均实行液体复苏治疗,根据疾病的转归发现,选取仍存活的患者为实验组,死亡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别较小(P>0.05)。实验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患者入院时乳酸浓度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入院治疗6小时后,实验组患者的乳酸浓度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特异性为78.00%,乳酸清除率对失血性低容血量休克的特异性为80.00%,差别较大(P<0.05)。乳酸清除率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别较大(P<0.05)。乳酸清除率的阳性预测值高于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创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中使用早期乳酸清除率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越高,乳酸清除率越低,患者的预后的情况越差,早期动脉血乳酸浓度以及乳酸清除率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常规复苏。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复苏前后的炎症因子、氧化应激产物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液体输入量、出血量、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MODS、ARDS、ARF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苏前后TNF-α、IL-1β、IL-6、IL-18、MDA、AOPP、GSH-PX和SO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苏后炎症因子、MDA和AOPP水平均高于复苏前,GSH-PX和SOD水平低于复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运用有助于提高复苏效果,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下输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等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T1)、48 h(T2)、72 h(T3)的液体复苏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乳酸、腹内压、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病房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液体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CVP和MA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血乳酸和腹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脏指数和GEDV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EVLW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均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心脏前后负荷及血管外肺水状态,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进行研究,为患者病情观察治疗方案制定的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EGDT方案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的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6.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83.33%,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达到早期复苏目标(EGDT)时间、液体复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水平、排尿量、ScvO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技术下,液体复苏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输血治疗的有效性,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输血组与未输血组各30例,给予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输血组同时输注全血200~400ml;记录患者复苏24h时液体总量、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复苏前及复苏3d时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肺水肿发生率及28d内病死率。结果两组复苏24h时每小时尿量、CVP、MAP、GEDVI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P0.05),输血组复苏24h时液体总量少于未输血组(P0.05),每小时尿量多于未输血组(66.08±54.83)ml(P0.05);两组复苏3d时血清PCT、CRP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P0.05),输血组复苏3d时血清PCT、CRP低于未输血组;输血组与未输血组肺水肿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d内病死率输血组为0,未输血组为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液体复苏基础上适当进行输血治疗,可减少输液总量,增强机体抗炎症反应能力,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新生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目标导向性容量治疗。研究组依照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依照平均动脉压(MA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死亡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补液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接受液体复苏时可依据脉搏灌注变异指数控制容量,其在降低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晚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内毒素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4天、第7天及第9天PCT水平、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第3天及第7天,研究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胃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肠源性感染指标PCT,CRP,WBC以及内毒素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临床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11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按照不同的营养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EN治疗,对照组给予PN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源性感染指标的变化,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患者治愈率观察组为94.55%、对照组为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2.73%、对照组为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与PN在血白细胞、内毒素以及C-反应蛋白等方面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早期实施EN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最理想;EN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2例SAP患者根据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快速大容量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血容量扩充达标时红细胞压积和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以及生化指标、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扩容达标时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观察组(0.34±0.06比0.41±0.06,P<0.05);对照组扩容达标时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明显高于观察组[(490±252) ml/h比(231±117) ml/h和(5914±2417) ml比(4358±2618)ml,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血尿素氮、肌酐、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9.2±3.5) mmol/L比(10.3±5.1) mmol/L,(85.8±41.5)μmol/L比(97.8±45.4)μmol/L,(186.1±63.2) U/L比(217.1±95.0) U/L,(244.8±72.1) U/L比(256.5±75.4) U/L,(28.2±12.4)μmol/L比(38.1±19.7)μmol/L,(5872±2540) U/L比(6582±2725) U/L],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13.1±1.5)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0.2±2.2) mm Hg,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腹腔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腹内压分别为77.78%( 28/36)、(19.3±7.5)分、44.44%( 16/36)、22.22%(8/36)、38.89%(14/36)、16.67%(6/36)、(21.0±6.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7.78%( 10/36)、(11.2±5.2)分、5.56%(2/36)、5.56%(2/36)、5.56%(2/36)、5.56% (2/36)、(16.0±7.1) 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适度液体复苏是SAP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应用益生菌肠内营养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采取益生菌肠内营养方案,对照组(22例)采取常规肠内营养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感染情况及肠内菌群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腹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肠杆菌总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的总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生菌肠内营养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能够维持机体肠道菌群平衡,避免肠道黏膜损害,形成肠道黏膜保护屏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7,(4):605-607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探讨其作为组织灌注指标的价值。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月于我院ICU接受液体复苏治疗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应用P(cv-a)CO_2检测与否,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维持ScvO_2≥70%、平均动脉压65~90 mmHg、中心静脉压8~12 mmHg以及尿量≥0.5 ml/(kg·h)治疗6小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P(cv-a)CO_2<6 mmHg治疗6小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h的各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剂量、多巴酚丁胺使用剂量、液体平衡量、机械通气时间、肺水肿并发率、28天死亡率、住ICU时间等。结果两组治疗0h各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6h,APACHEⅡ评分、Lac含量显著降低,CVP、ScvO_2、Lac清除率、CI以及EVLWI含量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观察组CVP、ScvO_2、Lac清除率以及C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用量少,液体平衡量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肺水肿并发率和28d死亡率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cv-a)CO_2作为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指标,可有效评价患者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状态,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抗感染总治疗时间和静脉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5 d改成口服用药,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VS78.6%,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病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91.3%VS61.5%,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用药时间更短、病原菌清除率更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积极补液大量补液对急性中重度胰腺炎的体液复苏情况。方法将最终入院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予以积极大量补液,而对照组予以一般补液,两组其余治疗保持一致,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2 h、24 h、36 h、72 h后体液复苏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住院周期、住院费用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12 h、24 h、36 h、72 h后体液复苏成功率分别为26.7%、60%、76.7%、93.3%,而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6.7%,30.0%,46.7%,66.7%,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3例病情进展(10%),而对照组有7例病情进展(23.3%),P=0.166。实验组住院周期为(9.97±1.956) d,而对照组为(12.97±2.930) d,P0.001。实验组住院花费7286.33±2097.35元,较对照组10867.55±4857.50元明显降低(P0.001)。结论早期积极大量补液可使急性中重度胰腺炎快速达到体液复苏,减少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降低住院周期,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床旁血液滤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接受旁血液滤过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11%)明显优于对照组(75.86%),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经床旁血液滤过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2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9例,选用常规蓝光照射;实验组6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86.44%),实验组黄疸减退时间平均为(38.13±3.91)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97±4.56)h,实验组治疗72 h后经皮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平均为(138.26±30.1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虽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蓝光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显著,黄疸减退速度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积极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