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膀胱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患者术后正常生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膀胱功能指标、性生活质量、术后排尿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阴道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膀胱残余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膀胱顺应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6个维度的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排尿潴留、排尿困难、尿失禁、尿急及尿频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见盆腔器官损伤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子宫广泛性切除联合阴道延长术治疗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可显著提高其膀胱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减少术后排尿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汤文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358-2359
目的:探讨盆腔自主神经保留对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及性功能改善的价值。方法:选择19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Ⅰb期11例,Ⅱa期8例)施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术中在处理主韧带、宫骶韧带、深层膀胱宫颈韧带及阴道旁组织时保留盆腔内脏神经、腹下神经、下腹下神经丛及其膀胱分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5 min,平均失血量290 ml,所有病例术后48~72 h恢复肛门排气;术后4~7天拔除导尿管,残余尿量均<10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5天,出院时均能自主排尿,无便秘或排便时间延长等不适。随访6个月,性生活满意者6例,性生活一般者5例,无性生活者8例。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施行NSRH手术是可行的,它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排便及性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传统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是广泛子宫切除术,但此法创伤较大,手术范围广,患者术后膀胱、直肠、肛门、阴道等功能易受到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盆腔自主神经受损是造成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手术期间尽可能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是现今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的研究重点。通过对近年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应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手术效果,发现其能够有效避免患者膀胱、直肠以及阴道的损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笔者对近年NSRH的研究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手术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ⅠA2~ⅡB期宫颈癌多施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传统RH导致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是RH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传统RH后膀胱功能障碍(感觉丧失、尿潴留及排尿功能失调及尿失禁)的发生率达72%[1], 肛门和(或)直肠功能障碍(便秘、腹泻及排便习惯改变)的发生率约为25%[2], 阴道功能障碍(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的发生率约为24%[3],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宫颈癌患者施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日益受到妇科肿瘤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与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对宫颈癌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宫颈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术后保留尿管时间[(11.25±2.09)d]和膀胱残余尿量[(139.51±62.33)ml]显著少于对照组[(15.25±3.27)d、(202.81±83.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1、4.002,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59.62±13.41)h和排便时间(91.11±11.65)h显著短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72.94±16.28)h和排便时间(121.26±23.5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4、7.611,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5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对照组4例淋巴结转移,宫旁和引导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淋巴囊肿、尿失禁、便秘等,研究组患者术后便秘(8.89%)、性功能障碍(44.44%)显著低于对照组便秘(25.00%)、性功能障碍(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5、15.033,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6、1.886、2.304,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治疗中,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程度保留盆腔自主神经(NSRH)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和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患者术后对膀胱和直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行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中未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患者32例为LRH组,术中保留一侧盆腔神经的患者33例为LUNSRH组,术中系统性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患者33例为LSNSRH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指标、膀胱功能指标、直肠功能指标。结果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除淋巴结个数、阴道切除长度、宫旁切除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NSRH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LUNSRH组患者,LUNSRH组患者长于LRH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NSRH组患者术后尿管拔除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内压、膀胱功能并发症率较LUNSRH组患者下降,LUNSRH组患者较LRH组患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NSRH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直肠感觉阈值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消失率、便秘发生率较LUNSRH组患者下降,LUNSRH组患者较LRH组患者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系统性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虽然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时间,但其可有效保护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和直肠功能的恢复,患者术后康复获益明显优于未保留和保留一侧自主神经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腹下实施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NSRH)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直肠功能的影响,并与传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CRH)进行对比,探究NSRH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该院的3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将其分为2组(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进行NSRH,B组患者进行CRH,每组各15例,均为ⅠB~ⅡA1期,手术中A组3例患者保留自主神经平面失败,归入B组,观察并记录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宫旁组织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清扫盆腔淋巴结数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13、1.381、1.047、2.014 3、1.973、1.479 2,P〉0.05)。A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自主排气时间、术后自主排便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10 d后残余尿量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287、9.367 1、16.727 1、27.468,P〈0.05)。术后回访调查6个月,在B组仍有3例存在尿频、尿急、尿路感染等症状,A组不存在这些情况。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66 2、5.477 2、0.017、0.562、8.711,P〈0.05)。结论 NSRH安全可靠,与CRH相比不仅有明显优势,对改善患者术后直肠功能和膀胱功能有显著意义,而且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并且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48例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手术对膀胱的损伤,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丁波 《现代保健》2013,(11):37-38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直肠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直肠癌男3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行常规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组20例,坚持常规TME直肠癌根治术原则基础上,行PANP直肠癌根治术。术后3个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性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性功能1级12例(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性功能1级6例(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NP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较好地保留患者的性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Ⅰb ~Ⅱb期宫颈癌患者手术疗效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前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将66例患者分为化疗手术组(37例)与直接手术组(29例),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率、术后膀胱恢复时间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术后病理阴道切缘及宫旁切缘均无癌残留,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膀胱恢复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直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化疗手术组在治疗后6个月性欲望降低程度(t=4.01),阴道干涩疼痛感(t=4.00)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但治疗后12个月2组间性生活质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性欲望降低程度t=0.06,性愉悦度降低t=0.47,阴道干涩疼痛感t=0.04,P>0.05).结论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影响手术时间、淋巴结阳性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但在短时间内影响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行卵巢移位的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行卵巢移位手术的10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性生活质量评分,并分为术后补充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CRT)组(34例)及未补充CRT组(67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激素水平、卵巢功能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补充CRT组激素水平升高较术后未补充CRT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未补充CRT组的患者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后补充CRT组(P0.05)。随着卵巢功能下降,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移位手术能保留部分卵巢功能,但并不能改善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女性P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常规体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力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检测患者盆底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和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均为Ⅰ~Ⅲ级,且各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均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患者盆底肌力达到Ⅲ级以上的比例为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OP-Q分度及尿失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且试验组POP-Q分度为0度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试验组PFIQ-7和PFDI-2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明显改善PFD患者的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情况,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宫颈浸润癌术后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87例经手术治疗的宫颈浸润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生存质量量表应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的生存质量量表C30(EORTC QLQ-C30),结果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影响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治疗方式、家庭经济、从业状况、文化程度(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性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正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术后性生活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过临床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自评量表对170例治疗前、后的子宫颈癌患者进行性功能状况的调查。结果 170例子宫颈癌患者在临床治疗后有78.5%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情程度等与其治疗后的性功能恢复相关。结论宫颈癌患者在临床治疗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故在提高宫颈癌治愈率和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不仅要降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应注重宫颈癌患者治疗后的性功能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97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术后1周及1个月(复查时)的抑郁、焦虑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术后7天及术后1个月,干预组的整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4个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标准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5.9%,高于对照组(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本院经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周回院复查且行盆底康复治疗的200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观察组各100例,常规组仅产后6周后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功能锻炼,对比两组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PFIQ-7)、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WHOQOL-BREF)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静息肌电值、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等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PFDI-20、PFIQ-7评分等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WHOQOL-BREF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尿失禁发生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6min步行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训练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坚持每天2次行6min步行训练,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HRV)及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结果训练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HRV各项指标及DC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训练组HRV各项指标及D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min步行训练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初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性术的51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PLNM,将其分为PLNM(+)组(n=113)和PLNM(-)组(n=403)。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以及LMR构成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绘制LMR预测宫颈癌P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进行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结果:PLNM(+)组与PLNM(-)组患者FIGO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血清SCC-Ag含量、术中是否发现脉管癌栓及宫旁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LMR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7、18.998、9.584、85.667、7.225、88.538、69.807、32.644、126.453,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早期宫颈癌患者FIGO临床分期为ⅡA期(OR=2.805,95%CI:1.224~4.160,P=0.009),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分级为G1(OR=2.256,95%CI:1.245~6.323,P=0.013),脉管癌栓(OR=5.818,95%CI:3.139~10.782,P<0.001),宫旁浸润(OR=4.482,95%CI:1.730~11.615,P<0.002),肿瘤直径≥4 cm(OR=3.955,95%CI:2.119~7.383,P<0.001),以及血清SCC-Ag含量≥1.6 ng/mL(OR=1.909,95%CI:1.057~3.446,P=0.032),均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危险因素,而LMR>2.2(OR=0.155,95%CI:0.081~0.296,P<0.001),则为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PLNM的ROC-AUC为0.790(95%CI:0.753~0.825,P<0.001)。根据约登指数(Youden index)最大原则,LMR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最佳临界值为2.2,此时其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PLNM的敏感度为66.4%,特异度为85.9%。 结论术前外周血LMR>2.2,可作为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PLN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