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周期和鼻粘膜纤毛清除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每隔30分钟一次连续8小时测定正常成人的鼻气道阻力,对有明显鼻周期的11名成人应用糖精法测定鼻周期两种时相下的鼻粘膜纤毛清除率。结果显示:鼻粘膜处于充血状态时,鼻粘膜纤毛清除速度较快;而鼻粘膜处于减充血状态时的鼻粘膜纤毛清除速度较慢,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在进行鼻粘膜纤清除率正常值测定时,既应考虑药物、病原微生物等多种因素对鼻粘膜纤毛功能的影响,也应充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鼻瓣区的位置对正常成人、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于内孔区置入不同管径的塑料管,测定鼻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正常成人和鼻炎患者在鼻腔粘膜减充血前,初始气道阻力(NAR)随置入管径的扩大而逐渐降低,但在管径扩大到一定程度后NAR不再降低,而鼻粘膜减充血后NAR则随置入管径的扩大而逐渐降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则不论鼻腔粘膜状态如何,NAR均随着置入管径的扩大而逐渐降低。表明正常情况下,对鼻腔气流产生阻力的最主要部位在梨状孔和下鼻甲前端,而在鼻粘膜减充血后则该部位前移到内孔区。提示:鼻瓣区的部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和鼻腔粘膜的舒缩状态、鼻腔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全鼻甲生理功能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行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60例,其中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40例及下鼻甲黏膜下组织楔形切除+下鼻甲骨部分切除20例,术前、术后测定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的pH值。结果:鼻内镜手术疗效好、患者痛苦小,出血少,结痂少,鼻甲形态好,术后康复快,术后2个月下鼻甲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分泌物pH值基本正常。结论: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可靠,是一种符合生理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鼻瓣区的生理和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鼻瓣区的位置对正常成人,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于内孔区置入不同管径的塑料管,测定鼻气道阻力的变化,结果:正常成人和鼻炎患者在鼻腔粘膜减充血前,初始气道阻力随置入管径的扩大而逐渐降低,但在管径扩大到一定程度后NAR不再降低,而鼻粘膜减充血后NAR则随置入管径的扩大而逐渐降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患者则不论鼻腔粘膜状态如何,NAR均随着置入管径的扩大而逐渐降低,表明正常情况下,对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保留中鼻甲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中1侧切除部分中鼻甲,另侧保留中鼻甲,观察术后鼻腔清理时间、粘连情况和手术前后嗅觉变化。结果①术后鼻腔清理时间,中鼻甲部分切除侧(平均7.1d)与中鼻甲保留侧(平均9.4d)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384,P<001);②中鼻甲保留侧术后发生鼻腔粘连12例,中鼻甲部分切除侧无1例发生粘连;③中鼻甲部分切除侧嗅觉改善与中鼻甲保留侧差异无显著性,40例中未见嗅觉下降者。结论鼻内窥镜手术中切除部分中鼻甲的优点:①缩短术后清理时间,促使术腔尽快干燥与上皮化;②防止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6.
经鼻内镜中鼻甲部分切除加外折术治疗鼻睫神经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鼻甲部分切除加外折术治疗鼻睫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40例鼻睫神经痛患者,在局麻内镜下先切除中鼻甲外侧部分,再将其折断向外推移,解除嗅裂狭窄。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足够宽敞的嗅裂。治愈39例(97.5%),好转1例(2.5%),总有效率为100.O%;2例并发鼻腔粘连(5%)。无嗅觉下降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中鼻甲部分切除加外折术符合鼻腔生理要求,疗效肯定,是治疗鼻睫神经痛安全、微创和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鼻立体测定法(RSM)结合显微操作导向的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LDF)对14例健康志愿者的下鼻甲和鼻中隔进行检测,发现探头在离鼻粘膜表面0~1.0mm范围内的不同点测定时,血流量读数有明显差异。探头与鼻粘膜距离的变化引起LDF值的改变是一种人为因素,尤其当探头固定在鼻支架组织和鼻粘膜充血状态时,LDF值的改变更为明显。故用影响鼻腔充血物激惹时,就存在测定的精确性问题。如果应用了RSM和显微操作导向的LDF装置就可以解决LDF测量中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当探头与鼻粘膜表面距离不同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切割器行楔形切除部分下鼻甲术治疗机械性鼻塞的疗效。方法对40例机械性鼻塞患者在鼻内镜下鼻腔切割器行楔形切除部分下鼻甲术。结果随访3个月~1年,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先进医疗设备的微创手术方法,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应用主动性前鼻测压法比较了运动和鼻粘膜减充血剂对鼻气道阻力(NAR)的影响。结果:在正常成人和慢性单纯性鼻炎病人中,鼻粘膜减充血剂均较运动对NAR的作用更强,运动对NAR的作用仅维持不到半小时,且有反射性充血现象发生,而鼻粘膜减充血剂对NAR的作用可维持3小时以上,无反射性充血现象发生。提示在评价NAR时,如需对鼻粘膜减充血,而且所需时间较长时,则鼻腔应选用鼻粘膜减充血剂,而不要选用运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息肉的病因仍不清楚,曾有报道认为易息肉与非过敏性哮喘有关。为确定鼻息肉患者鼻粘膜与支气管有无高敏反应性(hyPerreactivit),研究了26名无过敏史和鼻部症状,亦无ASA不耐受史的健康志愿者;以及10例鼻息肉患者。所有病人均经历过鼻息肉摘除术,在试验前至少两周未经抗组胶和鼻腔局部治疗,亦没有任何鼻腔感染的临床迹象。对受检者先用鼻容积测定法(rhinostereometr)记录下鼻甲内侧粘膜表面充血程度,然后用组脸(Zing/ml)冲洗一侧下鼻甲粘膜表面,5分钟后再测其充血程度。按照作者以往的结果,如果鼻粘膜在激发后肿胀程度增…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手术的中鼻甲处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鼻甲部分切除和保留中鼻甲与预后的关系。方法40例双侧慢性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中1侧切除术中鼻甲,另侧保留中鼻甲,观察术后鼻腔清理时间,粘连情况和手术前后觉变化。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与切除中鼻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筛窦术腔愈合以及对鼻中隔粘膜的影响。方法:①选取39例慢性鼻窦炎病人(Ⅰ型2期6例,Ⅰ型3期1例,Ⅱ型2期17例,Ⅱ型3期9例,Ⅲ型6例,不含Ⅰ型1期、Ⅱ型1期)。采取同一患者一侧切除中鼻甲,而另一侧保留中鼻甲的方法;②应用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筛窦术腔闭塞和鼻中隔鼻甲的发生率。结果:①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2.90个月和4.47个月;②两侧鼻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0.2%和33.3%;两侧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15.3%和46.2%。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中鼻甲,对筛窦术腔的愈合和减少筛窦术腔闭塞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与切除中鼻甲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ESS)中保留或切除中鼻甲对筛窦术腔愈合以及对鼻中隔粘膜的影响。方法:① 选取39例慢性鼻窦炎病人(Ⅰ型2期6例,Ⅰ型3期1例,Ⅱ型2期17例,Ⅱ型3期9例,Ⅲ型6例,不含Ⅰ型1期、Ⅱ型1期)。采取同一患者一侧切除中鼻甲,而另一侧保留中鼻甲的方法;② 应用鼻内窥镜观察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筛窦术腔闭塞和鼻中隔鼻甲的发生率。结果:① 中鼻甲保留侧和切除侧,两侧筛窦术腔愈合时间分别平均为2.90个月和4.47个月;② 两侧鼻中隔鼻甲出现率分别为10.2%和33.3%;③ 两侧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15.3%和46.2%。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中鼻甲,对筛窦术腔的愈合和减少筛窦术腔闭塞有积极作用。 ]  相似文献   

14.
康鼻亲吻剂是近年来用于治疗鼻科疾病的一种新型鼻腔外用药,是由法国科尼制药厂生产的,具有抗菌消炎,减轻鼻腔粘膜充血等作用.我院自1995年7月以来采用康鼻素喷剂治疗各种鼻腔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我们临床观察的5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70岁,住院病人14例,门诊病人42例,其中急慢性鼻炎、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共计28例,鼻中隔前下方粘膜糜烂出血8例,鼻骨骨折复位术后13例,鼻甲部分切除和鼻中隔弯曲矫正术后7例。治疗方法对于各种鼻炎、鼻窦炎患者,成人每日3~5次,每次每侧鼻腔1~2喷。…  相似文献   

15.
下鼻甲的结构、功能与症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韩德民 《耳鼻咽喉》2003,10(4):195-196
慢性鼻炎常见的鼻腔堵塞是因为下鼻甲“肥大”造成,但是肥大还是肿大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下鼻甲肥大系指下鼻甲粘膜结缔组织增生,用减充血剂后粘摸收缩反应不明显,而下鼻甲肿大对减充血剂有较好的反应。为解决鼻腔堵塞这一问题,出现了下鼻甲部分或全部切除手术,同时对这一术式利弊的争论也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6.
YAG激光粘膜下凝固法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93年以来,笔者应用Nd:YAG激光为79例患者行下鼻甲粘膜下凝固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79例,男52例,女17例;年龄13~56岁。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诊断标准为:持续性鼻阻半年以上,半数病例须随身携带麻黄素等鼻粘膜减充血剂以备滴用。全部病倒入睡前须滴药后才能通气入睡。检查:下鼻甲肥大,对麻黄素不敏感,下鼻甲与中隔有不同程度的贴合。其中3例曾行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治疗方法采用CNL-IOO型NdYAG激光机,激光波长1.06μm,功率100W,连续可调,激光由石英光导纤维输出…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星状神经节封闭(SGB)测定鼻粘膜组织氧分压。正常组选择20~40岁健康成人(男7、女3),经查无鼻疾病。过敏性鼻炎组选择正在发病的病人,鼻涕中嗜酸细胞检查和用放射变应原习服试验进行抗原测定阳性者10名(男6、女4)。对正常组鼻腔通气度、过敏性鼻炎组下鼻甲前端温度也一并进行测定。结果两组行SGB后,该侧的氧分压上升,正常组的鼻腔通气度下降,过敏性鼻炎组下鼻甲前端温度和氧分压都发生变  相似文献   

18.
单侧下鼻甲肥大鼻腔气流流体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单侧下鼻甲肥大鼻腔平静呼吸下的计算机流体力学(CFD)模型,观察肥大的下鼻甲对鼻腔解剖结构的影响,比较吸气和呼气状态下双侧鼻腔气流的流体动力学。方法:将单侧下鼻甲肥大性鼻腔志愿者的鼻部CT通过三维重建软件Simplant 10.0及ANSYS ICEM重建得到CFD模型,运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 6.3.26计算获得双鼻总流量为200ml/s时的鼻腔全流场数据。结果:①下鼻甲肥大侧鼻腔冠状位面积在下鼻甲区域小于正常侧,两者平均差异为1.62cm^2。②平静呼吸时下鼻甲肥大侧鼻腔压降主要产生于下鼻甲区域,占总压降的2/3;呼气及吸气时流量均约为50ml,相当于正常侧鼻腔流量的1/3;吸气相时下鼻甲肥大侧鼻腔气流平均流速在鼻瓣区为0.57m/s,小于正常侧的1.83m/s;下鼻甲肥大侧鼻腔气流的涡流形成少于健侧。结论:肥大的下鼻甲改变了鼻腔正常解剖结构,影响了患侧鼻腔的气流流动状态,对患侧鼻腔的通气、温度调节及嗅觉功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吸烟对鼻气道阻力影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对鼻气道阻力(NAR)的影响,方法:采用前鼻测压法,对40例正常不吸烟者(对照组),41例轻度吸烟者(轻度吸烟组)、42例重度吸烟者(重度吸咽组)的单侧及总鼻腔NAR进行测定,比较。结果:重度吸烟组鼻粘膜减充血前单侧及总鼻腔(NA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粘膜减充血后则针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吸烟鼻粘膜减充血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  相似文献   

20.
下鼻甲肥大导致慢性鼻阻塞时,传统认为过多切除下甲可影响鼻的正常生理功能,近却见有采用全下鼻甲切除术治疗的报导。作者们于1977年至1982年对40例病人进行了全下鼻甲切除术(切除78侧)。18例(36侧)经3~5年随访结果如下:18例中仅2例(11%)鼻阻塞症状缓解,通气改善;余16例(89%)皆诉鼻内干燥、结痂,需每天清洁、冲洗鼻腔。其中12例检查诊为萎缩性鼻炎,4例为臭鼻症,1例已发生鼻中隔穿孔。作者们以大量篇幅,根据鼻腔的解剖与生理功能,分析指出:全下鼻甲切除术后破坏了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