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大鼠肝脏离体灌注模型观察药物H、X对大鼠肝脏冷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发现鼠肝经加入药物H、X的CollinsⅡ液低温保存12小时后,其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与CollinsⅡ液内药物H、X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关系,药物H、X对肝细胞氧化磷酸化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CollinsⅡ液保存肝脏过程中产生的组织水肿无抑制作用。作者认为药物H、X保护鼠肝免受冷缺血损伤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模型,观察侧脑室注射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结果 ①侧脑室注射MT,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显著减轻(P〈0.01),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②肌肉注射消炎痛(5mg/kg),30min后侧脑室注射MT,MT的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减弱(P〈0.01)。结论 侧脑室注射M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有细胞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前列腺素介导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应激时几个脏器中氧化和抗氧化作用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燕  陆任云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12):1112-1114
目的 观察在应激状态下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肝、肾、胃粘膜中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钙泵(Ca^2+-ATPase)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捆扎大鼠四肢并固定头部后淹水致剑突制成应激模型。结果 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脏器中MDA含量逐步增加,GSH-PX和Ca^2+-ATPase活性也代偿性增加,且酶生增加高峰一般均在应激2h。结论 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机体产生的自由基大量增加,氧化作用加强,同时清除自由基系统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对比观在HX液和CollinsⅡ液对被保存鼠肝肝窦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肝脏生化功能的影响,作者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H组(HX液保存,n=30)和C组(CollinsⅡ液保存,n=30),制成大鼠肝脏离体灌注模型,而后测定其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Krebs-Henseleit液内酮体比、肝脏糖释放量和分泌胆汁的肝脏数量。实验结果表明,HX液在防止肝窦内皮细胞损伤和维持肝脏正常生化功能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COllinsⅡ液。  相似文献   

5.
采用捆扎大鼠四肢淹水制成应激模型,观察大鼠应激1h,2h,3h肝脏脂质过氧化形成和氧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应激时间延长,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逐步增加;同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亦升高,但在应激3h时GSH─pX活性有所下降。提示:应激时大鼠体内氧化和抗氧化能力均加强。  相似文献   

6.
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的表达;探讨环氧合酶在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环氧合酶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的大鼠胃粘膜COX-2表达极低,而在溃疡自愈过程中其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随自愈时间而减弱;COX-1在应激性溃疡自愈各组和对照组中均表达,自愈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COX-1和COX-2均有表达,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自愈过程,其作用可能主要与COX介导分泌的前列腺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束缚法建立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以探讨胃肠激素与应激性溃疡发病的相关性。实验组置于(4±2)℃环境,3H,对照组置于(18±3)℃,3h,分别检测不同时间血清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的水平。结果表明,实验组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胃泌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观察养心通脉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复制结扎在冠状动脉主干所致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大模型,测定YX对CHFR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论YX能明显增加CHFR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利用捆扎大鼠四肢固定头部后淹水制成应激模型,观察大鼠在应激时不同脑区Ca2+-ATPase和GSH-px活性的改变。结果显示Ca2+-ATPase和GSH-px活性都有显著增加,Ca2+-ATPase活性增加高峰的出现在丘脑、下丘脑(1h)先于大脑皮层和海马(2h),而GSH-px活性的增加,大脑皮层与海马较之丘脑、下丘脑更为显著和持久。提示,在应激状态下,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和清除细胞内Ca2+的能力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HPLC同步测定磷酸肌酸,腺苷酸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离子对反相HPLC快速分离肌酸(Cr)、磷酸肌酸(CrP)、次黄嘌呤(HX)、次黄嘌呤(HX)、次黄嘌呤核7种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物质,可在10min获得满意的基线分离,大鼠脑组织7种物质回收率在83% ̄125%。本文还探讨了组织样品测定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西咪替丁对老年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咪替丁对老年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作者观察了20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吸氧,脱水,降压,支持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加用西咪替丁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患病率为9.82%,明显低于对照组中应激性溃疡的患病率29.35%,经X^2检验,P〈0.01。有显著差异。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诊断,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立HBV感染的急性乙型肝炎大鼠模型。将经磷酸钙沉淀的含3.2kb全序列HBVDNA的HBV-PCNCX质粒直接导入大鼠肝脏。10只实验动物中,8只大鼠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肝细胞中HBVmRNA及HBsAg得到表达,肝脏出现局灶性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氧预处理(PC)对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缺氧复氧(H/R)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VSMC于缺氧PC24h后进行H(2h)/R(1h),结束实验时测定其H/R后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和ATP含量,并测定其金属硫蛋白(MT)量。结果:缺氧PC明显减轻H/R造成的SHR的VSMC存活率下降、ATP耗竭和LDH释放,并使细胞内应激蛋白MT含量升高1.3倍,上述指标与正常血压对照组WKY大鼠VSMC的结果相近。结论:培养的SHR的VSMC亦存在PC的延迟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涉及MT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应用束缚浸水应激方法制作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用电子显微镜方法和原位末段标记法研究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形态和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中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应激性溃疡自愈各组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中6h组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最高.结论 束缚浸水应激使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细胞形态具有多样性,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增加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自愈.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中央杏仁核内神经降压素(NT)对大鼠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②方法双侧中央杏仁核内注射微量NT和抗NT血清,观察中央杏仁核外源性、内源性NT对胃应激性溃疡的影响。肌肉注射消炎痛,探讨中央杏仁核内NT对胃应激性溃疡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③结果双侧中央杏仁核内注射微量NT,胃应激性溃疡显著减轻(t=3.193~9.135,P均<0.01),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双侧中央杏仁核注射抗NT血清后,胃应激性溃疡程度明显加重(t=2.249~2.449,P均<0.05);肌肉注射消炎痛能拮抗NT对胃应激性溃疡的细胞保护作用(t=5.180~11.137,P均<0.01);在中央杏仁核附近,如苍白球和尾壳核内注射NT,胃应激性溃疡无明显变化。④结论中央杏仁核内NT对胃应激性溃疡有细胞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前列腺素中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胃颗粒的功效作用并做出相应评价.方法:观察益胃颗粒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作用,观察接种艾氏腹水癌(EAC)及腹水型肝癌(HepA)小鼠的死亡时间.结果:对大鼠应激性溃疡,当益胃颗粒剂量达16 g*kg-1时,与丽珠得乐作用类似,对艾氏腹水癌、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结论:益胃颗粒对实验性大鼠应激性溃疡及腹水型肝癌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巨细胞病地人胚肺细胞HOX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人胚肺(HEL)细胞HOX基因的表达状态及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对HEL细胞HOX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HEL细胞表达HOXB7基因;HCMV感染后,其表达上调;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HEL细胞,HCMV对HOXB7基因表达的上调作用更强。提示HCMV可能通过影响HOXB7基因的表达导致胚胎发育畸形。  相似文献   

18.
兰索拉唑防治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者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峥  曾军 《广东医学》1999,20(11):894-895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防治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者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防治COPD机械通气者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结果 兰索拉唑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是3.3%, 地照组发生率为23.3%,两组差异著性(P〈0.001)。结论 早期索拉唑可降低呼吸衰竭病人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黄芪皂甙对培养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蒙古黄芪的根中提取黄芪皂甙(AS),研究AS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XOD)和丝裂霉素C(MMC),损伤心肌细胞以及用缺氧-复氧的方法造成心肌细胞损伤。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的AS(1~50μg/ml),对照组用培养基代替AS两组加入XOD和MMC以及缺氧3h复氧30min后,对照组心肌细胞内LDH的漏出明显增加,而线粒体活性值明显受抑。AS(1~25μg/ml)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减轻X-XOD,MMC及缺氧-复氧所致的损伤,使LDH的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线粒活性值有较大的恢复(P<0.05)。在1~25μg/ml剂量范围内AS的抗损伤作用呈剂量相关性增加。但使用50μg/ml的AS没有能观察到这种抗损伤作用。结论:AS(1~25μg/ml)对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具有抗自由基损伤及MMC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SD大鼠80只,采用冷拘束制成应激性溃疡动物模型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大黄干预组、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干预组,每组20只,分别观察胃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情况。结果:地塞米松干预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与正常组相同,大黄联用地塞米松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最低。结论:实验表明地塞米松并不增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而大黄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