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右心室心肌梗塞(RVMI)并不少见。但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心肌梗塞的方法不易确诊,故目前能正确及时诊断者不多。RVMI以其特有的血液动力学改变,诊断方法和处理而与常见的左心室心肌梗塞相区别。一、临床表现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右心室梗塞病人临床上常有左心室下(后)壁梗塞的证据。典型病例发现有低血压或休克,有较明显的大循环静脉充盈而无呼吸困难,因而呈颈静脉充盈、Kussmaul's征阳性,颈静脉V波明显、中心静脉压升高;X线肺野多清晰,个别病例由于右心室乳头肌功能障碍或破裂造成兰尖瓣关闭不全。Cohn等首先报导6例RVMI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性改变。右房平均压是20.2mmHg(范围16~28),3例右心室收缩压和肺动脉压正常,而肺动脉舒张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使右心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变为可能。不少作者认为伴发于左心室梗塞基础上的右心室梗塞并不少见。Cohn等从78例心肌梗塞中检出右心室梗塞6例(7.7%),Rotliff等报道在左心室梗塞102例中并发右心室梗塞者35例(34%)。右心室梗塞时,由于左、右心室同时受累,梗塞面积较大,故其死亡率较单纯  相似文献   

3.
<正> 一般说心肌梗塞,均指左室梗塞(LVI)。因常规心电图(EKG)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无定位特异性,故临床上常漏诊。七十年代以来,血液动力学监测使RVI的临床诊断变为可能。近年来,放射性核素心肌闪烁扫描技术和EKG新导联的应用,使RVI诊断渐臻完善,因RVI与LVI的诊断和治疗有不同之处,故将RVI诊治作以下综述。一、RVI的发病率 RVI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归纳起来:(1)Wartman和Erhardt等分别于1948和1974年尸解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AMI)者中RVI占14~43%;(2)七十年代Cohn和Lorell及Cintron以血液动力学鉴测结果报道,RVI仅占AMI病人韵3—17%但这类统计只能代表临床上显著的右室功能不全的发生率,而不能代表解剖学的发生率;(3)Rigo、Sharpe及Croft等近年来应用放射性核素显象技术检查结果报道,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塞通常累及左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心室游离壁受累者直至近年才有少数临床病理报告。在穿壁性心肌梗塞中,左心室梗塞合并右心室梗塞的尸检发病率为13.8~14%,左心室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心室梗塞者占24%,而单独右心室梗塞的尸检发病率仅1.8%。由于右心室梗塞缺乏特异的心电图改变或被并存的左心室梗塞症状所掩  相似文献   

5.
杨愚  张雪连 《吉林医学》2000,21(1):38-38
因近年来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右心室心肌梗塞 (RVI)的诊断水平也不断提高 ,对 RVI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有进一步认识 ,本文对我科收治的 16例 RVI病例临床表现与诊断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和及时进行治疗。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1996年至 1999年 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 85例 (按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选择病人 )。 RVI16例 (占18.8% ) ,16例中男 14例 ,女 2例。年龄 5 0岁~ 82岁 ,平均年龄 6 3.2岁。其中合并右室下壁心肌梗塞 10例 ,下后壁梗塞 3例 ,前间壁梗塞 1例 ,下壁 前间壁梗塞 2例。临床表现持久性心…  相似文献   

6.
1930年 Sanders 描述了第一例右心室梗塞(简称 RVI)合并休克病人的独特临床表现以来,经大量尸解、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尤其是70年代以来血液动力学监测的开展,容量负荷疗法广泛应用于 RVI 的处理,对RVI 的了解大有进步。近十年来,放射性核素检查和超声心动图的进展以及心电图新导联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无创性检查对 RVI 的检出率。RVI 在诊断和治疗上有别于左室梗塞,是一个较为棘手的临床问题,故综述如下。尸解所见的右室梗塞一、发病率,各家报道很不一致,3%—43%不等。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高于30%,为其它死因的2—3倍。值得注意的是Harnarayan 等报道20名死于心源性休克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右心室梗塞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病程予以估价,本文对96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进行了10个月的研究。在4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的患者中,16例有右室功能不良的临床征象。库斯毛耳(Kussmaul)氏征均呈阳性,12例有右心室第三或第四心音。9例右房及右室舒张末期压有吸气性增高。1例发生心室颤动,3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此16例患者于梗塞后三个月均存活。其病程及三个月存活率与其他下壁梗塞患者无差异。约有1/3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具右室梗塞的临床征象,通常不改变近期预后。自从开始描述右心室梗塞以来,由于发生率增加,其临床症状已被认识。Cohn 等描述的全身静脉压增高、肺野清晰,系统性低血压及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表现已为人们熟知。右心导管或导管闪烁造影(gatedScintigraphy)及99m 锝焦磷酸盐心肌映相能进一步证实诊断。右心室梗塞的临床发生率为所有心肌梗塞病例的3~8%,而病理学及放射性核素研究则发现下壁心肌梗塞中右室受累的发生率达24~37%。大多数作者强调了创伤性诊断程序及右心室梗塞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讨论对右心室梗塞的临床诊断、发生率及病程作出展望性的估价。  相似文献   

8.
由于右心室结构及血液供应的解剖形态学特点,使临床上迂到的孤立性右室梗塞比较少见。多数情况下,右室后壁梗塞(指下壁,或膈面梗塞,以下统称下壁—译者)伴左室后壁损害,且右室间壁通常亦有小灶性损害。右室梗塞的临床症状基本上与左室梗塞相同。因此仅是依靠临床症状做出右室梗塞的诊断是困难的。右室梗塞的心电图表现,据多数学者的意见也是靠不住的。据心电图表现,有24例心肌梗塞病人曾确诊为左室下壁累及右室。24例中有9例经病理解剖的资料而证实诊断。作者分析了这些病例的心电图后,提出了梗塞累及右室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12例诊断为右心室梗塞的病人。所有病人皆有急性下壁梗塞,临床发现有颈静脉扩张,双肺听诊清晰和低血压。在血液动力学方面,存在着不能用正常的或最低限度升高的肺楔压解释的右心充盈压升高。4例病人误诊为心包填塞。文献回顾指出:右心室梗塞的血液动力学特征很类似于心包缩窄,但该点有助于鉴别右心室梗塞和心包填塞。排除心包积液的存在并显示右室扩大和异常收缩力的侵入和非侵入技术有助于在不同病人建立右心室梗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指由于冠状循环血流急骤减少或在冠状动脉受阻情况下心肌需氧量骤然增加所致心肌缺血性坏死。基于心脏冠状动脉血管解剖学特点,左心室下壁心肌梗塞的病人约有30%合并右心室梗塞,尸检率会更高。本文报告3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壁心肌梗塞并结合文献对右室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因右心室心肌梗塞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同时多合并有下壁及(或)正后壁心肌梗塞的发生,故右心室心肌梗塞易致误诊或漏诊。加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与左心室心肌梗塞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完全不同,治疗措施亦有很大差异,故右心室梗塞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40例急性右心室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时,传统多将重点放在左心室损害的程度上,这与左心室对循环的机械性维持作用特别有关。单独的右心室心肌梗塞(下简称RVI)很少见,多与左心室心肌梗塞合并发生,因RVI心电图无特异改变,生前诊断困难。故最初只是病理学的观察,直到有了血液动力学及放射性核技术,才提供了对本病的临床认识。自1967年Fl-  相似文献   

13.
急性右心室梗塞(RVI)是常见的循环内科急症,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棘手。现将我院1993年1月~1999年4月收治的45例RVI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45例RVI患者中男39例,女6例,平均年龄61岁。本组患者诊断明确,其梗塞部位:单纯下壁、下后壁24例,广泛前壁伴下壁11例,正后壁3例,前侧壁加正后壁7例。2 护理根据RVI患者的病情特点,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电监护、休克预防和心理护理。2.1 心电监护 RVI患者心电图改变不仅是临床诊断的依据,也是病情变化的灵敏反应,所以心电监护是本病的重要护理…  相似文献   

14.
丁士芳 《医学综述》1995,1(9):394-396
人们对右室梗塞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其认识逐渐深入,现将几点认识予以综述。1 左室下、后壁梗塞累及右室梗塞的发病率目前,左室下、后壁梗塞已被人们普遍接受,Is-ner和Roberts[1]对236例心梗患者的心脏解剖发现,97例左室前壁心梗者,无一例累及右室,而139例左室下、后壁心梗者,有33例(24%)伴有右室梗塞;其中74例未累及室间隔者,均无右室梗塞(RVI),在65例累及室间隔中,有33例(50%)发生了RVI,因此,Isner等认为右室梗塞是左室下、后壁心梗的特有并发症。其中,室间隔梗塞是一个促发因素。Wade等[2]对19例右室梗塞的心脏解剖发现,均发生于…  相似文献   

15.
右心室梗塞并发三尖瓣返流经外科手术矫正成功的病例最近已有报导。作者报告了一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并右心室梗塞和三尖瓣返流的老年男性患者,经更换瓣膜后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阐述了其临床特征和有创性及无创性检查的结果。三尖瓣返流作为右心室梗塞血流动力学的一个重要并发症,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但其临床特征与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右心室梗塞(RVI)的临床诊断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往往很难反映右室的病变情况,故致临床上常常漏诊。有研究认为,下壁心肌梗塞时,抬高的ST>ST常常合并RVI,可作为其诊断依据之一。但单纯下壁心肌梗塞者也可出现抬高的ST>ST〔1〕.本  相似文献   

17.
<正> 右心室梗塞(RVMI)发生的解剖基础:(1)右心室供血动脉发生闭塞,约80~90%的RVMI为右冠状动脉闭塞;(2)供右心室血液的左冠脉回旋支闭塞,此种病例约占10—15%;(3)少数RVMI为左室前壁AMI的延伸,累及室间隔前部及右心室而致。 2.RVMI的发生率:单纯(孤立)性RVMI仅占心肌梗塞中的1.7—2.4%,而下/后壁AMI井发RV-  相似文献   

18.
右心室梗死(RVI)是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既往RVI在临床上常被忽视,易被漏诊。近20年由于尸检及血流动力学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等对RVI的诊断也有新的进展。本文就1996~1998年我们收治的32例RVI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方法1.1 病例选择 32例RVI均为1996年...  相似文献   

19.
右室梗塞(RVI)少见。心电图描记需要做V_3R~V_6R导联予以证实。我院于1987~1989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AMI)78例,其中RVI 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78例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学的典型改变诊断为AMI。凡心电图右胸导联的V_3R~V_6R导联中至少有一个导联ST段抬高≥0.1MV,QRS波波Qγ或QR型者为合并RVI。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50~70岁(平均67岁)。8例中累及下壁,后壁者5例(62.5%),其余为合并前间壁2例,并广泛前壁1例。5例并心源性休克(62.5%)。3例死亡(37.5%),分别为室颤1例,脑溢血1例,心源性休克1例。发生心律失常6例(75%),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带(Ⅲ°AVB)3例(37.5%);房早、房速3例;房颤1例;室速、室颤2例;窦缓,交界性逸搏,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1  相似文献   

20.
<正> 我们对晋北峨口地区84年至93年500例V_1导联R波异常增高(R/S>1)患者进行分析,其中50~60岁者380例,20~49岁者100例,婴幼儿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者370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一、生理性:1、婴幼儿期因胚胎期血液动力学原因,造成右心室较左心室负荷过重代偿性引起右心室壁较左心室壁增厚,使得心电向量环向右心室壁偏移,导致V_1导联R波增高R/S>1,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约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