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AF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肝细胞生长素 (HGF)系治疗肝细胞损伤的生化制剂。临床资料证明 ,HGF能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1] ,并对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炎也具有较好疗效[2 ] 。本文对 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HGF治疗和血清甲胎蛋白 (AFP)变化及其意义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80例均系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随机组合。治疗组 48例 ,男女比例为 37∶11,平均 41岁 ,其中 2 6例经肝活检证实 ,2 3例为肝硬化 ;对照组 32例 ,男女比例为 2 0∶12 ,平均 44岁 ,其中 5例经肝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变化,探讨SF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及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45名,常规检测SF水平,对比各组SF水平的变化及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和甲胎蛋白(AFP)比较相关性。结果肝癌组患者SF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3组患者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SF与ALT、AST、AFP呈显著正相关,乙型肝炎肝硬化组患者SF与AST、AFP呈显著正相关,肝癌组患者SF与ALT、AFP呈正相关。在肿瘤的临床TNM分期中,肝癌组患者的SF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和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慢性肝病及肝癌患者SF与ALT和(或)AST、AFP具有相关性。SF可作为肝病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判断肝癌患者的病情、疗效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AFP、CA19-9、SF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分别处于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全世界每年有38.6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在我国,因此及早发现并确诊疾病至关重要。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帮助。但完全理想标志物不存在,为了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作者收集了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CA19—9)、铁蛋白(SF)的检测结果,分析并探讨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锡林 《肝脏》2004,9(4):283-283
笔者从1998年以来应用中药败毒活血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甲胎蛋白(AFP)阳性患者42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联合检测血清AFP、AFu及CEA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某些原发性肝癌(尤其小肝癌)患者的AFP检测结果呈现阴性,使其早期确诊有一定的困难。国外有学者报道,α-L-岩藻糖苷酶(AFu)对肝癌的早期诊断阳性率高于AFP,国内也有同样报道。癌胚抗原(CEA)已多年来被用于诊断胃肠道肿瘤.本文拟通过AFP、AFu及CEA三项联合  相似文献   

6.
冯灏 《肝脏》2011,16(6):480-48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然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HBV本身无肝细胞毒性,然而在HBV感染过程中能激发一系列细胞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此过程中,多种自身免疫指标可能激活。IL-17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细胞因子,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1994年以来,我们对伴有甲胎蛋白(AFP)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慢乙肝AFP升高可概括为6种类型,采用中医药为主分期治疗有较好疗效,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的变化,探讨SF对HCC病情判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2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0例和HCC患者50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常规检测血清 SF 水平。结果 HCC、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F水平分别(503.3±581.5) μg/L、(672.6±675.3) μg/L和(327.1±230.6) μg/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193±160)μg/L,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与血清ALT、AST和AFP无相关(r=0.36,P=0.20;r=0.30,P=0.30;r=0.32,P=0.20),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SF与AST和AFP无相关(r=0.34,P=0.20;r=0.28,P=0.40),HCC患者血清SF水平与 ALT和AFP也无相关(r=0.14,P=0.40;r=0.24,P=0.10);不同特征(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等与否)肝癌患者血清S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清SF水平升高,但其升高的意义还很难被临床所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3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和2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IFN-γ、TNF-α、IL-8、IL-12、IL-15和IL-18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中度患者和对照人群高;在11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死亡患者中,血清细胞因子比19例存活患者高。结论IFN-γ、TNF-α、IL-8、IL-12、IL-15和IL-18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反应。  相似文献   

10.
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38例慢性活动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检测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结果显示:PHGF组有18例,AFP高于正常,占47.31%(P〈0.01);对照组没且例AFP高于正常(P〉0.05),并且随着肝功能恢复正常,AFP也逐渐恢复正常,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HGF具有促进肝细胞再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系我院肝病中心1996~1999年住院确诊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排除育甲状腺基础病者;其中男48例,女14例;其血清ALT反复高于正常,有肝炎病史及血清HBV-M异常持续1年以上 依据病情,将其分为慢乙肝重型(A组)35例,平均年龄38.2岁;慢乙肝重型伴活动性肝硬化(B组)27例,平均年龄41.7岁。正常对照组(C组)30例来自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 平均年龄29.6岁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钦  高碧华  叶报春 《肝脏》2007,12(6):510-510
本文对38例重型肝炎患者甲胎蛋白(AFP)的改变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科2004—2006年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38例。男31例,女7例,年龄14~86岁,平均年龄(43.89±17.86)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2例,慢性重型肝炎2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阳性者29例,病原未明6例,甲型肝炎1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亚急性),酒精性肝损害1例(重型酒精性肝炎)。住院时间(30.76±27.17)d,最短1d,最长者113d。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3例,死亡组16例。重型肝炎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标准[1]。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常见肿瘤,2004年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死亡率约为21.59/10万[1]。目前,肝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查,但仍有部分肝癌患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易造成误诊和漏诊而延误病情。谷氨酰胺转肽酶(GGT)也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急慢性非癌性肝病为对照 ,观察了原发性肝癌 (PHC)血清铁蛋白 (SF)检测的意义。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选择两院门诊和住院肝病患者共6 5 4例。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 95例 ,急性肝炎恢复期 4 5例 ,慢性肝炎轻度 132例 ,慢性肝炎重度 10 2例 ,重型肝炎 4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健康”成人的血清中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与乙型肝炎患者表面抗原/免疫球蛋白复合物(HBsAg/IgM)。现将两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63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系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根据1995年第5次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抗原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者367例,其中PreS1Ag阳性者188例(51.2%),HBeAg阳性者119例(32.4%),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HBVDNA载量(105~107copies/ml和107copies/ml)组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60.2%,60.0%)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33.3%)和低载量(103~105copies/ml)组(41.9%,P0.01);但在421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48.9%)低于HBVDNA(87.2%,P0.01)。结论 PreS1Ag能够较HBeAg更好地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但尚不能代替HBVD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IFN—α和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但单独使用IFN—α有效率仅为30%~40%。有报道基线时HBVDNA水平低,ALT水平高,且在治疗1个月时HBVDNA载量下降2log10的患者,使用IFN—α治疗6个月应答率高。但停药观察至12个月,仍有部分病例出现反弹,故需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18.
肝活检是评估肝病性质、病变程度及治疗效果的最特异的手段,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在肝脏炎症、纤维化血清学、影像学检查方面取得的进展,肝活检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意义越来越需要重新评定。  相似文献   

19.
唐先梅  刘佩芝 《肝脏》2011,16(5):400-401
本研究通过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变化规律,旨在探索IL-16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AFP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技术对31份原有性肝癌癌组织中AFPmRNA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31份肝癌组织有24份(77.4%)检出AFPmRNA,阳性者中有7例同时伴有癌旁肝组织AFPmRNA的表达,此7例患者均伴有明显的肝硬化,肝癌组织AFPmRNA检出率在血清HBsAg阳性组(86.9%)伴有肝硬化组(87.0%)和血清AFP〉30μg/L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