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留江 《肝脏》2014,(10):774-776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方法。方法选择病毒载量高(HBVDNA>105 IU/mL)伴肝脏有损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a-治疗24周~48周未达到持续无病毒核酸学(HBVDNA>105 IU/ml或 HBVDNA下降小于2log)、无病毒血清学及生物化学指标应答效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进行核苷(酸)类似物(替比夫定、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序贯或联合治疗,疗程48周进行疗效评价,共随访240周。结果替比夫定组:40例中完全应答15例(37.5%),部分应答25例(62.5%),无应答0。恩替卡韦组:40例中完全应答6例(15%),部分应答34例(85%),无应答0。阿德福韦酯组:20例中完全应答15例(37.5%),部分应答25例(62.5%),无应答0。治疗结束时应答三组均100%。144周时持续应答恩替卡韦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均100%,理想应答0;替比夫定组持续应答35(87.5%)。复发5例(12.5%)进行基因耐药分析发现5例患者均为替比夫定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8周后病毒学应答;不作为疗效考核,无理想应答患者。192~240周时持续应答恩替卡韦组及阿德福韦酯组均100%,其中理想应答恩替卡韦组1例(2.5%)、阿德福韦酯组1例(5%);替比夫定组持续应答40(100%)、理想应答2例(5%)。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替比夫定组10例肌酸激酶轻度升高未影响治疗,未发生末稍性神经炎。结论干扰素治疗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或联合治疗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路线图"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长伦  于乐成 《肝脏》2007,12(5):392-394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药物治疗过程中,路线图概念的提出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可以提前预测疗效、结局和减少耐药性发生的风险。应该通过更多的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补充和修改。但是必须指出,路线图的提出不能替代AASLD、APASL和中国治疗指南。这些指南或共识是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纲领,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内容涵盖病毒学、流行病学、预防、处理原则和药物的选择和运用。而路线图则是在核苷类抗HBV药物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策略,以监测和改进治疗结果。所以路线图是对指南或共识的一个补充,二者相互配合应用,有助于改进治疗效果。此外在应用抗病毒药物后,病毒载量早期的降低与疗效、耐药性等的关系,已经在用HAART(抗艾滋病的综合疗法)治疗HIV感染和PegIFN加利巴韦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实践中加以证明。在抗病毒治疗过程病毒动力学的研究中,对此从理论上加以阐明。路线图是在总结抗病毒药(抗HIV、抗HCV和抗HBV)的大量临床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概念,以指导临床实践。路线图的概念适用于所有的核苷类抗HBV治疗。所以路线图的概念决不是某些个人或某些小组的创造发明,也不应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专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ETV和ADV治疗核苷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抗病毒疗效;通过12周治疗,探索治疗(ETV或ADV)起始时期HBV动力学应答情况;比较12周时达到HBV DNA临床显著性降低(<104copies/ml)的患者比例;与ADV比较,评价ETV的安全性。方法随机、开放、比较ETV 0.5mg/d,ADV 10mg/d的疗效。在给药的第1~14天、第3、4、6、8、10、12周时对血清HBV DNA进行检测。2个双相模型分别采用了2种治疗:①3-参数样条模型测评斜率;②4-参数指数式衰减模型测评疗效和游离病毒的半衰期。显著性评价依据双侧t检验。结果HBV DNA平均基线为10.45log10copies/ml(ETV)和9.89log10copies/ml(ADV),12周时HBV DNA平均改变值(log10copies/ml),ETV组患者(n=33)为:-6.23,而ADV组患者(n=32)仅为-4.42(P<0.0001)。所有ETV治疗的患者HBV DNA平均至少降低3.88log10copies/ml,ADV治疗的患者仅为0.95log10copies/ml。此外,与ETV相比,ADV治疗组不同患者之间病毒载量下降的差异性较大。治疗导致2组病毒载量出现双相下降,第一相下降迅速,持续10d。由此得出,循环的病毒半衰期为14h(ETV)和26h(ADV)。2个治疗组病毒下降的差异在第10天就体现出来,ETV治疗组病毒下降更低,2组间有显著差异。12周时,52%(17/33)ETV治疗患者HBV DNA低于10000 copies/ml,而ADV组为25%(8/32)。整个研究过程中,2种抗病毒药物耐受性均好,安全性相似。结论治疗HBeAg( )核苷初治患者,与ADV比较,ETV能迅速、强效降低HBV DNA,显示出更好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a个体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 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将12周HBV DNA仍为阳性的患者分为延长疗程(72周)组、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组及常规治疗(48周)组。在治疗前、个体化治疗后12、24、36周以及停药后随访24周分别检测HBV基因型(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法)、HBV DNA载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HBsAg定量(ElecsysⅡ检测系统),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病毒学应答及HBsAg水平下降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各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 延长疗程组的持久病毒学应答(SVR)率(78.3%,18/2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38.1%,8/21),x 2=7.33,P<0.05 ;随访24周时的HBsAg水平平均下降幅度[(0.7±0.6)log10 IU/ml]也高于常规治疗组[(0.4±0.3) log10 IU/ml,t=2.11,P<0.05]。联合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组随访至24周时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3.9±1.1)log10拷贝/ml及(3.7±1.3) log10拷贝/ml,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t值分别为8.45和6.31,P值均<0.05),且该两组SVR率分别达到83.3%(15/18)及85.7%(12/14),也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X2值分别为8.20和7.78,P值均<0.05);HBsAg水平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0.8±0.5) log10IU/ml和(0.9±0.3) log10 IU/ml,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4±0.3) log10 IU/ml,t值分别为3.05和4.58,P值均<0.05]。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HBV DNA载量和C基因型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主要因素。结论 Peg-IFNα-2a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答不佳的患者可通过延长疗程至72周或联合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等核苷(酸)类似物进行个体化治疗,可明显提高SVR率并降低HBsAg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初治和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和耐药。方法50例CHB患者按ETV治疗时机分2组:A组为ETV初治患者25例,患者口服ETV0.5mg/次,每日1次;B组为LAM耐药患者25例,患者口服ETV1.0mg/次,每日1次。疗程中监测患者肝功能和HBV DNA载量,在48周后HBV DNA仍大于4log10拷贝/ml或病毒学突破时,提取患者血清HBV DNA直接测序进行耐药变异分析。结果A组基线、12周、24周、48周、96周HBV DNA载量分别为(7.85±0.83)log10拷贝/ml、(3.24±0.97)log10拷贝/ml、(2.96±0.59)log10拷贝/ml、(2.86±0.52)log10拷贝/ml、(2.70±0)log10拷贝/ml;而B组基线、12周、24周、48周、96周HBV DNA载量分别为(6.41±1.43)log10拷贝/ml、(3.76±0.89)log10拷贝/ml、(2.72±0.09)log10拷贝/ml、(3.14±1.22)log10拷贝/ml、(3.04±1.06)log10拷贝/ml。A组DNA转阴率12周、24周、48周、96周分别为64.0%、80.0%、84.2%、94.4%,B组DNA转阴率12周、24周、48周、96周时分别为32.0%、68.0%、80.0%、88.2%。A组未发现ETV耐药变异,B组患者共有3例(12.0%)发生耐药,48周和96周ETV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4.0%、12.0%。结论ETV治疗初治和LAM耐药患者均有较好病毒学应答,但LAM耐药患者较初治患者ETV累积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6.
复合干扰素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合干扰素(CIFN)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了解治疗前后病毒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干扰素治疗后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复合干扰素15μg、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24周,观察治疗结束时及停药后随访6个月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及HCVRNA以及治疗前后病毒水平动态变化。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治疗结束后HCVRNA阴转率分别为90%和45.5%(P<0.05),HCVRNA持续应答率分别为70.6%和20%(P<0.05),复发组较无应答组具有较好疗效。疗效与治疗前的病毒载量有关;持续应答组早期病毒水平(48h)下降(3.0±0.5)log10,部分应答及复发组下降(2.5±0.3)log10,无应答组下降(1.9±0.5)log10,持续应答组与另外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基线ALT水平不影响应答情况(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及白细胞下降。结论复合干扰素15μg可单独用于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及治疗后早期病毒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龚星光  汤桂芳  陈瑞玲 《内科》2014,(4):438-43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阿德福韦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24周。结果治疗前、后患者HBV-DNA平均值分别为(5.39±0.81)log10拷贝/mL、(3.53±0.98)log10拷贝/mL(P=0.00)。治疗前、后HBV-DNA转阴率分别为0%、46.45%(P=0.00);治疗前、后外周血ALT平均值分别为(118.73±46.79)U/L、(53.77±30.11)U/L(P=0.00);治疗前、后患者ALT复常率分别为13.64%(3/22)、54.55%(12/22),(P=0.004)。结论阿德福韦酯初治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干扰素初治失败后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对23例用干扰素α1b治疗3个月无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和9例用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完全应答,继续治疗4个月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者,改用胸腺肽α1单用或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3月,观察HBeAg、HBVDNA和肝功能等变化。结果23例干扰素α2b治疗无应答者中有16例(69.6%)完全应答;9例病情复发者中有6例(66.7%)完全应答。结论对干扰素初治无应答者或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改用胸腺肽α1单用或联合干扰素再治疗可以提高应答率。  相似文献   

9.
IFN—α和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但单独使用IFN—α有效率仅为30%~40%。有报道基线时HBVDNA水平低,ALT水平高,且在治疗1个月时HBVDNA载量下降2log10的患者,使用IFN—α治疗6个月应答率高。但停药观察至12个月,仍有部分病例出现反弹,故需延长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定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治疗48周。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水平为5.8±0.4 log copies/ml,显著低于部分应答组(6.9±1.2 log copies/m1)和无应答组(7.7±1.4 log copies/ml,P〈0.05);在完全应答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于治疗第4和第12周时较治疗前下降大于2 log;完全应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水平(175.3±39.2 IU/L)高于部分应答组(115.4±22.3 IU/L)和无应答组(88.4±21.2IU/L),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时。完全应答组血清ALT水平较治疗前上升(185.2±35.20 IU/L),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89.5±15.7 IU/L)和无应答组(75.6±18.4 IU/L),差异显著(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干扰素-α1b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4周至12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低和ALT水平高预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十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应答预测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临床试验,共53例患者,年龄(27.5±9.1)岁,男44例(83.0%),隔日1次干扰素α-2b5MU,共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结果治疗前ALT131.0(99.0,192.8)U/L,AST78.5(55.8,1223)U/L,TBIL13.3(9.8,17.8)μmol/L,HBVDNA(8.0±0.9)log10 copies/ml。治疗后1d HBVDNA下降为(7.0±1.0)log10 copies/ml(P〈0.01),15例(33.3%)下降超过2.0log10 copies/ml。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HBVDNA分别为(4.9±1.5)log10 copies/ml和(5:3±1.6)log10 copies/ml,HBeAg阴转率分别为16.0%(8/50)和20.0%(8/40),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4.0%(7/50)和20.0%(8/40),完全应答率分别为4.2%(2/48)和7.9%(3/38),部分应答率分别为35.4%(17/48)和34.2%(13/38)。治疗结束时完全应答[3.3(2.0,4.5)log10 copies/ml]和部分应答[3.0(1.4,4.1)log10 copies/ml]者在12周时HBVDNA水平较基线下降值高于无应答者[1.2(0.7,1.7)log。。copies/ml(P〈0.05)]。病程和基线HBVDNA水平影响治疗结束综合应答;基线ALT和HBVDNA水平影响随访结束综合应答。结论干扰素α-2b能快速降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载量,早期HBVDNA水平对综合应答有预测作用,基线HBVDNA水平影响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综合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10 mg/d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104、156周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第一阶段: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接受ADV 10 mg(36例)或安慰剂(12例)治疗,每日1次,持续12周。第二阶段:患者均接受开放的ADV 10mg治疗,每日1次,持续28周。第三阶段:完成40周的治疗后,最初接受ADV治疗的患者重新按2:1的比例随机分入ADV组(24例)或安慰剂组(12例)接受相应的治疗,持续12周。即分为A、B、C 3组,A组:12例,前12周为安慰剂治疗,后40周为ADV治疗;B组:24例,52周均为ADV治疗;C组:12例,前40周为ADV治疗,后12周为安慰剂治疗。第四阶段:所有仍在研究中的患者继续接受开放的ADV 10 mg治疗共208周(4年)。结果(1)治疗12周后,HBV DNA水平降低,安慰剂组为-0.2 log10拷贝/ml,ADV组为-3.7 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P〈0.01)。(2)治疗12周后,ALT复常率,安慰剂组为0(0/11),ADV组为10/3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3)治疗40周后,3个治疗组ALT复常率相似。在B组,ALT复常率呈累积性增加。而在C组,ALT复常率显著降低。(4)治疗40周后,3个治疗组HBV DNA水平对数值降低中位数相似。40周后继续12周ADV治疗可以保持HBV DNA水平持续降低至52周。而在C组,HBV DNA水平降低被显著逆转。(5)治疗40周后,3个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相似。在C组,52周时HBV DNA转阴率显著降低。(6)对于B组,HBeAg消失患者在52周时为12.5%(3/24)。两因素(血清HBeAg转阴,血清抗-HBe转阳)和三因素(血清HBeAg转阴,血清抗-HBe转阳且HBV DNA水平下降到≤10^5拷贝/ml)血清转换比率均为8.3%(2/24)。(7)治疗104周末及156周末,HBV DNA被持续抑制,104周HBV DNA水平对数值降低中位数为-4.2 log10拷贝/ml,156周为-4.3 log10拷贝/ml。HBV DNA阴转率均为31.0%,ALT复常率分别为46.3%、85.4%,HBeAg阴转率分别为23.8%、31.0%,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23.8%。(8)研究期间各治疗组肌酐及血磷值平均水平与基线相比无变化,无数据表明肾脏安全性问题。结论ADV 10 mg/d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ALT复常,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换,使用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对重庆地区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CHB患者3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CHB患者32例,其中恩替卡韦组28例(剂量1.0 mg/d),安慰剂组4例。完成12周的双盲冶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开放的恩替卡韦1.0mg/d,持续治疗至168周。定期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HBeAg、抗-HBe和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对数值的均数在2周内由9.14log10拷贝/ml迅速下降至6.72log10拷贝/ml,其后持续平稳下降,4、8、12、24、48周分别下降至6.28 log10、5.46 log10、5.10 log10、4.49 log10、4.41 log10拷贝/ml,至96周时下降至3.91 log10拷贝/ml,其后下降速度减慢,至144周和168周时分别为4.05 log10、4.21 log10拷贝/ml。HBV DNA>10~5拷贝/ml的百分比治疗前为100%,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12周时下降至46.43%,其后仍逐渐下降,到96周时仅为17.86%。与其相反,HBV DNA<10~3拷贝/ml的百分比在治疗前为0,从第8周开始逐渐上升(7.14%),12周时为10.71%,尤其在96周明显上升至46.43%,到168周时为57.14%。168周末HBeAg阴转率为10.07%。服用恩替卡韦后ALT下降较迅速,12周后均数达正常水平,且3年内持续低于40 U/L。3年治疗期间,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有1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CHB患者,可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HBV DNA水平降低迅速且持久;能促进ALT复常;使用安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于干扰素治疗无效、核苷类似物耐药后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停药的后果及再联合应用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先后用干扰素α-2b、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均无效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自动停用抗病毒药物一段时间后,再联用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片10mg/d治疗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设计。前12周双盲阶段,240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进入优贺丁组(160例)或安慰剂组(80例);12~36周,所有患者均接受开放的优贺丁治疗;36~48周原双盲阶段中接受优贺丁治疗的患者重新按1:3的比例随机分入安慰剂组(A组,40例)或继续优贺丁治疗组(B组,120例),而第一阶段服用安慰剂的患者(C组,80例)在此阶段将继续接受优贺丁治疗。主要疗效评估指标为血清HBV DNA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评估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复常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的血清转换率。结果12周时,A、B组HBV DNA中位数水平较基线分别降低2.43和2.54log10拷贝/ml,均显著好于C组(P<0.05);36周时,A、B、C组HBV DNA水平中位数较基线分别降低了3.57、3.24和3.29log10拷贝/ml;48周时,B、C组患者HBVDNA中位数水平分别较基线时下降3.58和3.38log10拷贝/ml,而A组则恢复到7.37log10拷贝/ml。12周时,A、B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7.50%和25.83%,显著高于C组的1.25%(P分别均<0.01);36周时,A、B、C组HB VDNA转阴率分别为37.50%、26.67%和28.75%,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45);48周时,B、C组HBV DNA转阴率持续升高达到34.17%和31.25%,而A组则降为7.50%。48周时,B、C组ALT复常率持续升高达75.25%和64.06%,A组则由36周时的75.68%降为28.57%;B组HBeAg转阴率和血清转换率分别为6.42%和4.55%。安全性方面,研究期间各治疗组血清肌酐及血磷值平均水平同基线相比无变化。结论优贺丁片10mg/d剂量治疗48周HBeAg阳性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标准化命名、检测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欣  邓俊 《肝脏》2007,12(5):394-399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在过去的1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已经有两种干扰素以及4种核苷(酸)类药物被批准上市。然而,核苷(酸)类药物48周疗程结束后,往往很难达到对病毒的持续抑制,而长期甚至是无限期的治疗会增加病毒耐药产生的风险。病毒耐药的产生及患者依从性差是导致乙型肝炎治疗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相关的命名标准化,包括核苷(酸)类药物的基因型耐药、表型耐药以及临床耐药。DNA检测推荐用国际卫生组织(WHO)指定的标准单位(IU/ml)。一、病毒耐药的临床分类(一)原发性治疗失败(或无应答)核苷(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3例,分为HBeAg(+)组270例,HBeAg(-)组163例,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d,连续服用。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及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HBVM。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或HBeAg血清转换率均逐渐升高,HBV DNA下降幅度逐渐增大。在12个月时2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7.4%和74.7%,HBV DNA阴转率为56.5%和54.2%,HBV DNA下降幅度3.79log10和2.96log10,HBeAg(+)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25.6%;在24个月时2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2.9%和85.7%,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72.6%和66.7%,HBV DNA下降幅度分别为3.90log10和3.14log10,HBeAg(+)组HBeAg血清转换率为33.3%。2组临床疗效相似,各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有效的抗HBV药物,对HBeAg(+)和HBeAg(-)慢性乙型肝炎均能有效控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促使HBeAg血清学转换。长期用药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自发性HBV DNA水平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基线ALT、TBil对自发性HBVDNA水平下降的影响.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多组数据均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收集2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性174例,女性39例,年龄18~65(33.0±10.0)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12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89例;12周时失访19例(8.92%).所有患者HBV DNA基线均值为(6.66±1.03)log10拷贝/ml,12周时为(5.98±1.53)log10拷贝/ml(P<0.01).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基线时HBVDNA水平均值低于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分别为(6.45±0.99)log10拷贝/ml与(6.81±1.04)log10拷贝/ml(P<0.05);但两组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3 log10拷贝/ml患者的基线ALT及TBil值高于HBVDNA>3 log10拷贝/m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HBV DNA水平下降值≥2 log10拷贝/ml与<2 log10拷贝/ml两组患者的基线ALT、TBil水平相近(P>0.05).基线ALT水平≤5倍正常值上限(ULN)与>5×ULN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水平均值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12周时HBV DNA≤3 log10拷贝/ml、HBV DNA水平下降值≥2 log10拷贝/ml的比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ALT≤5 × ULN及TBil≤5×ULN组HBV DNA水平均值高于其他3组(P<0.05),但12周时各组HBV DNA水平均值、HBV DNA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周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但肝脏炎症损伤程度与患者12周内自发性HBV DNA水平下降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康健  丁德平  李新宇  孟忠吉  陈悦 《肝脏》2014,19(1):34-35
目的根据基线ALT及HBV DNA水平评价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优化治疗疗效。方法观察不同基线ALT水平患者,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及52周时的HBeAg阴转率,不同基线HBV DNA患者抗病毒治疗24周后HBV DNA阴转率。结果基线ALT〈2 ULN组患者12周和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2.1%和29.27%;基线ALT〉5 ULN组12周和52周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5%和63.89%。24周治疗结束,单纯ALT≥2 ULN组和ALT≥2 ULN组且HBV DNA〈8log10拷贝/mL组病毒学应答分别为56.88%和73.22%。结论基线ALT水平较高患者抗病毒治疗HBeAg阴转率更高。较低病毒载量时病毒学应答更优。  相似文献   

20.
联合治疗是战胜慢性乙型肝炎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方法[1-4].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能有效抑制病毒,改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停药后仍能有效维持持续应答.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HBV DNA阴转率为25%~44%、HBe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率为18%~34%;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患者的HBVDNA阴转率为21%~76%、HBeAg血清学转换率12% ~ 2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