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例,根据头颅CT,采用体表定位法,建立手术工作通道,神经内镜观察并在直视下清除血肿。结果神经内镜可提供良好的照明和清晰、放大的图像,清除血肿及止血方便可靠,术后立即行头颅CT检查,示血肿清除比较理想;术后1周复查头颅CT,示出血区周围水肿不明显。对侧肢体轻度瘫痪16例,重度瘫痪5例,死亡2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损伤轻微,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快,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治疗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使用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颅内血肿抽吸治疗.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进行比较,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效果相当高.结论:神经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避免穿刺时过于盲目导致脑组织受到损伤,和单纯颅内血肿抽吸相比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吕杰 《吉林医学》2011,(30):6424-6424
目的:评价早期锁孔开颅微创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2例,在简便CT定位下,选定血肿最大层面为中心,确定手术入路,行锁孔入路血肿清除术。术后对血肿清除率、死亡率、神经功能恢复、出院后生活质量随访调查。结果:简便CT定位锁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在85%以上患者占83.5%,术后死亡率仅为4.35%。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锁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疗效确切,相比传统开颅手术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孔"微创手术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CT定位,按锁孔手术要求设计切口和入路,显微镜下清除全部血肿,发现出血动脉予以双极电凝止血。结果: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经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者7例,轻残者10例,中度活动能力受限者10例,卧床者9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锁孔"微创手术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是基层医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于1999-2003年初使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0例,取得较传统手术更好的疗效[1]。2003年8月-2011年8月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分类筛选,选取病例60例,采用锁孔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  相似文献   

6.
李皿 《华夏医学》2011,24(3):355-356
目的:探讨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锁孔手术治疗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锁孔手术治疗2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存活25例,死亡2例,2例病情加重自动出院。结论: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单、有效、损伤小、易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49例,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I级12例,级21例,级13例,级2例,级1例。死亡9例。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及止血彻底,术后再出血及残死率较低,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越性。方法: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均采用锁孔手术治疗,术后配合常规治疗。结果:存活108例,其中无神经功能障碍者20例,生活能自理者63例,重残2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结论:采用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神经内窥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其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10年4月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采用神经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20例,在同等条件下采用开颅清除血肿的同类患者,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GCS评分。结果术前试验组(6.81±2.02)分,对照组(6.92±2.51)分(P=0.92);术后1月试验组(10.83±2.24)分,对照组(8.93±2.31)分(P=0.02);术后6月试验组(13.52±2.61)分,对照组(10.65±2.41)分(P=0.03),内窥镜组术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窥镜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在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中的应用。方法 :对 7例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的患者采用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经侧脑室额角入路进行脑室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 :术后无一例死亡或植物生存 ;随访 3个月 ,达到修订的牛津残疾量表 0级 2例 ,1级 4例 ,2级 1例。结论 :神经内窥镜锁孔技术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在有条件的医院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9例。结果术后3个月~2年随访,1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GOS):优4例,中残14例,重残1例,无植物生存。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锁孔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管鞘下针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分析采用透明管鞘为支撑通道,针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术后头颅CT示血肿完全清除25例,近全部清除6例,大部分清除4例.手术平均时间2.3h.除1例患者术后再出血行二次内镜清除外,其余患者均无术后再出血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 GOS分级Ⅴ级14例,Ⅳ5例,Ⅲ级10例,Ⅱ级5例,Ⅰ级1例.结论以透明管鞘为支撑通道,针式内镜下行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手术具有可直视下清除血肿,视野清晰开阔,手术耗时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再出血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经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切除垂体瘤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淳  游潮 《四川医学》2006,27(4):388-389
目的总结经眉弓眶上镇孔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经验。方法采用经眉弓眶上入路对30例垂体瘤患者进行微创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77%),次全切除7例(23%),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镇孔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显微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神经外科由传统手术向微创迈进的又一标志,是现代神经外科手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手术时机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血肿量为30-60mL的幕上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微创穿刺配合尿激酶液化引流术,根据发病至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44例(脑出血时间≤6h)和B组48例(脑出血时间6-24h),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和痊愈率。结果:两组患者再出血率、病死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痊愈率为85.4%,高于B组的65.2%(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配合尿激酶液化引流术治疗血肿量为30一60mL的幕上HIC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5例,部分切除侧脑室三角区囊肿1例,切除桥小脑角区胆脂瘤1例。③结果4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症状缓解,其中3例术后3个月脑室恢复正常大小,1例术后3个月脑室缩小;1例因术中出血改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例侧脑室三角区囊肿病人症状缓解,术后2d复查囊肿体积缩小。胆脂瘤病人术后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④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囊肿、颅内胆脂瘤具有微创、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意义及方法。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4 1例 (垂体腺瘤 17例、胆质瘤 16例、颅咽管瘤 3例、脑膜瘤 3例、颅内动脉瘤 2例 )。采用眶上锁孔入路 2 7例 ,颞下锁孔入路 8例 ,枕下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4例 ,皮层 -脑室锁孔入路 1例 ,中线枕下入路 1例。在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 ,再用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除 34例 ,次全切除 5例 ,2例颅内动脉瘤成功夹闭。 2例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 ,对症治疗后均于术后 1周恢复正常 ;1例胆质瘤病人术后发生了无菌性脑膜炎 ,经对症治疗 2周后痊愈。本组无 1例死亡 ,无脑出血、颈内动脉损伤和视神经损伤发生。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 ,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率 ,减少手术创伤 ,降低术后反应  相似文献   

17.
经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冬  刘祺  王业忠 《医学综述》2008,14(22):3469-3471
随着内镜及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神经外科医师的青睐。在熟悉解剖知识的基础上,眶上锁孔入路的已被许多神经外科医师运用于特定部位动脉瘤、垂体瘤和部分颅脑损伤手术中。本文就眶上锁孔入路的内镜解剖及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锥颅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通过CT引导下进行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分别于入院时、术后4周按统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2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实施微创术后,18例存活,按ADL分级:I级5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2例,5例死亡。结论:采用CT引导微创穿刺抽吸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是一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外科2012-2015年手术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4例患者采用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外侧裂组),56例采用传统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经颞叶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效果.结果 与经颞叶组比较,外侧裂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血肿清除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裂组术后第1、3、6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巴氏指数评分明显高于经颞叶组(P<0.05);外侧裂组术后1例患者死亡,经颞叶组2例死亡;外侧裂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0.31%,明显高于经颞叶组的51.78%(P<0.05).结论 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较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时间更短、血肿清除更加彻底,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年龄、脑出血部位、血肿量、术前脑出血意识状况分级、手术时机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3例高血压脑出血在CT定位下采用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疗效评价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统计学处理采用H检验。结果1例猝死,死于心脏病突发。3例再出血,因家属放弃手术而死亡。2例并发大面积脑梗死抢救无效死亡,3例死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34例恢复出院。随访3个月,按ADL分级,恢复良好(ADL1~3)23例,不良(ADL4~5)11例。结论CT定位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较为满意。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疗效与年龄的关系并不密切,而与脑出血的部位和血肿量的关系更大。出血为深部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者疗效差。术前意识状况分级是决定脑出血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手术时机应尽可能采用超早期、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