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辨证分型治疗方:痛痹型以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活血补血,内服乌头汤加减:炙川乌、炙甘草、麻黄各9克,赤芍、桂枝、当归、独活各12克,黄芪15克,桑枝30克。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2.
李世琦 《中国校医》1990,4(3):54-55
<正> 1987年3月2日至3月11日,我校648名在校住读生在七、八天内突然发病98人,以肢端疼痛,为多见。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一、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3.
兴宁县地处山区和半山区,共有中学57间,1990年2月下旬至3月中旬有40多间中学学生发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共有病例2000多人,经组织人力对其中7间中学调查,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1987年2~3月湖北农村许多中学发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对两所中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罹病率为13.1%(248/1 892),女生为30.7%(138/449),男生为7.6%(110/1 443),平均病程为6.5±4.3天。分析了气象,生物致病因子感染,营养等因素。寒冷与湿度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9年3月25日,张家口市卫生防疫站接到万全县和下花园区卫生防疫站的疫情报告,反映万全县郭磊庄中学和下花园区棘针屯学校部分学生发生不明原因的斑丘疹和疱疹性疾病。在市卫生防疫站和省卫生防疫站对疫情进行调查处理的过程中,怀来、怀安、张北和涿鹿县也相继报告所辖地区学生中有同类病例发生,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疫情调查及处理情况1.1发病情况截止4月6日,共有6个县区(万全、下花园、怀来、怀安、张北、涿鹿)报告发病病例,涉及中学6所、小学12所,在校学生6 925人,其中初中生3 339人,小学生3 586人。发病人数为1 239人,在校学生发病…  相似文献   

8.
小何姑娘高中毕业后被安排进了厂职工食堂工作。但近两三个月来,她先后有几次出现奇怪的上肢痛,且发作时以双手为主,疼痛多较剧烈,每次都要持续半天左右,抬高患肢或用凉水浸洗后,疼痛能有所缓解。疼痛时常伴有双手肿胀、皮肤潮红。小何姑娘还有这样的体验,即每次疼痛的发作都与从热蒸笼中往外拿馒头有关。后经医生诊治,才得知自己是患了一种遇热就痛的红斑性肢痛症。  相似文献   

9.
我国五十年代已有红斑性肢痛症的报道。1990年3月初我县一些服装厂和学校发生本病流行,即对卫生学校的发病作了流行病学调查。一、流行病学材料; 1.发病时间:从3月4日出现病例至3月14日止。11天内共发病55例,半数(28例)发生于10~12日3天之内。 2.发病率:在校的总人数196人,其中学生163人(女137人,男26人)。共发病55例,罹患率为28.1%,其中学生发病54人,发病率为33.1%,病例全是女性。职工发病1例,发  相似文献   

10.
1878年Mitchen首先报导了红斑性肢痛症,1987年2~3月在湖南省的衡阳、株州、零陵、郴州等地区的中学生中同时发生红斑性肢痛症者达万余人。为探讨此病的病因,我们于本病流行期间,调查了两所发病率高的中学学生,并对致病因素进行了122例病例对照的多因素分析。1 研究对象和方法1.1 选择发病率高的桂阳东风中学和桂阳五  相似文献   

11.
1990年2~3月,我地区上思县中学生中,突然爆发病因不明的红斑性肢痛症。据调查统计,发病287例,无死亡。临床特征主要是肢体远端以足趾和足底多见)发生阵发性的跳痛和刺痛,夜间尤甚。1982年2月间,本地区的浦北县,也曾发生过该病流行。为探索有关流行因素,我们对本次发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1990年3月上旬,粤北山区英德县县城及一些乡镇中学同时暴发一种“肢痛症”,其主要症状是足趾、足底灼痛、刺痛、钝痛或胀痛,少数伴有局部潮红(红斑)或手指麻木感,症  相似文献   

13.
1990年2~3月广东省中学生发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对连平县连平中学学生全面调查结果表明:罹患率为22.2%(245/1106),男生为19.1%(161/841),女生为31.7%(84/265)。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气象、营养、感染等因素与本病的关系,认为本病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温和湿度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流行情况、分析流行因素,进行干预,以期预防该病在中小学校的再次流行。方法对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安仁三中学生红斑性肢痛症的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P〉0.05),女生发病率明显高于男生(χ2=17.78,P〈0.01),寄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χ2=124.85,P〈0.01);临床特征以肢端疼痛,双侧足底痛,足趾、足跟痛为主,少数伴有手指疼痛及肢端有红斑。结论确定这是一起红斑性肢痛症的暴发流行,该病的流行可能与学生营养不良、保暖差有关。完善学校的防寒设备,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加强营养;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可以有效预防该病在中小学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红斑肢痛症一例: 患者,女,30岁,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疼痛,以双膝关节以下为著,呈灼热及针刺感,阵发性加重,夜间明显,每次持续数小时后能略有缓解.疼痛可因热加剧,遇冷减轻.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格检查:血压110/80mmHg,神情,表情痛苦,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膝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阴性,双膝关节以下皮肤潮红,轻度肿胀,皮温增高.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血糖正常,类风湿因子、抗"o"正常.诊断:红斑肢痛症.  相似文献   

16.
谢丰光  宁红卫  雷源茂  雷四保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9):1922-1922,1921
目的了解一起中学生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暴发的流行情况,探讨疾病流行与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对桂阳县境内2009年11-12月发生中学生流行性红斑性肢痛症进行调查。结果 904例病人调查中,男生罹患率9.7%(349/3 605),女生罹患率17.2%(555/3 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7,P〈0.01)。走读生罹患率4.3%(135/3 167),寄宿生罹患率21.0%(769/3 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4,P〈0.01);一中学生罹患率9.6%(303/3 141),三中学生罹患率16.3%(601/3 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28,P〈0.01)。另外,气象资料提示短期内气温的"V"字型变化,是造成该病流行的主要因素。结论积极利用气象监测预报该病的流行趋势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16日~12月5日在红安县中学生中2216人发生红斑肢痛症.经对症治疗,于12月15日全部治愈。红斑肢痛症是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的疾病,已有的文献报告一般病例较少.在短时间内群体性发生红斑肢痛症的报道罕见。为了探讨这起流行性红斑肢痛症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总结防治经验,现将凋查及处邢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正> 红斑性肢痛症一名为Swer Mitehell氏于1878年所创。此病的主要症状为肢端疼痛和发红、发热、肿胀,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原发性植物神经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四肢末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疾病。国内此病很少见,《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于1956年及《中华医学杂志》于1960年曾先后报道过1954年冬在南京、1959年冬在广州流行过,以后渐见报  相似文献   

20.
红斑性肢痛症是以肢端发红、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原发性疾病。1990年2~3月间,闽西首次发生本病大流行,共发生红斑性肢病症病人6940例。罹患率为270.77/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本区7个县(市)的90所中等学校和4所小学。为探索发病因素,我们在4所中学及3所中专学校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