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套扎疗法(EVL)与硬化剂治疗(EVS)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2016年2期)、CNKI、Wan 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1980年1月-2016年3月,纳入内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项研究,共计2 02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食管静脉曲张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1.04,95%CI(0.99,1.09),P=0.090],EVL组较EVS组更能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率[RR=0.69,95%CI(0.59,0.81),P=0.000]、病死率[RR=0.76,95%CI(0.63,0.90),P=0.002]和并发症发生率[RR=0.41,95%CI(0.26,0.63),P=0.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方面,EVS组有更好的优越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67,95%CI(1.40,2.01),P=0.000]。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内镜下EVS比较,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静脉曲张根除率与EVS法相当,但EVL法的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75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取生长抑素联合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治疗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率,缩短止血时间,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序贯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内镜下套扎、硬化、及内镜下序贯治疗。结果:三组急诊止血率分别为套扎组91.4%(32/35),硬化剂组89.7%(35/39),序贯治疗组96.9%(31/32);再出血率分别为5.7%,5.1%和0%,套扎组、硬化剂组两者疗效相仿(P>0.05),序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曲张静脉消失率套扎、硬化、序贯组分别为87%,76%和96%,序贯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序贯治疗较单独套扎术和硬化术治疗效果理想,是目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一套扎治疗术和套扎加硬化治疗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一套扎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减轻56.5%,随访一年再出血率23.9%。硬化加套扎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达98.3%,随访一年再出血率1.7%。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加硬化与单一套扎治疗比较疗效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评价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EMR与ESD治疗结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8年12月16日。同时手动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学,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个RCT,共1 7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方面:ESD整块切除率高(OR=0.16,95%CI:0.09~0.27,P =0.000),组织治愈性切除率高(OR=0.32,95%CI:0.11~0.90,P =0.030),复发率低(OR=6.15,95%CI:3.42~11.06,P =0.000);②安全性方面:ESD手术时间长(MD =-25.53,95%CI:-33.37~-17.69,P =0.000),术中穿孔率较高(OR=0.22,95%CI:0.10~0.47,P =0.000),术中出血率和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R=0.67,95%CI:0.43~1.05,P =0.080;OR=0.57,95%CI:0.22~1.49,P =0.250)。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ESD较EMR对结直肠癌病变患者的治疗有效性高且复发率低,但手术时间较长、穿孔率高。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目所限,以上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及多中心的RCT加以定论。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结扎及硬化联合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荟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内镜下结扎及硬化联合术(EVL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1990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发表的有关内镜下结扎及硬化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入选标准,有15项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由2名作者各自独立地对入选研究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摘录,并用RevMan 3.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EVLS组与EVL组对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无效的合并优势比(OR)为0.29[95%CI 0.18,0.47],P<0.05;而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合并OR分别为0.69[95%CI 0.45,1.06],0.76[95%CI0.51,1.13 ] ,P>0.05.EVLS组与EVS组对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合并分别为3.37[95%CI 1.45,7.80],0.20[95%CI 0.10,0.39], P<0.05;而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无效的合并OR为0.68 [95%C1 0.38,1.22],P> 0.05 .EVLS并发症的发生率较EVS为低(25.81%vs 77.55%,P<0.01);但较EVL为高(40.9 8%vs 20.08%,P<0.01).结论EVLS对食管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尚需进一步的验证 ,它并不能替代EVS或EVL作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经内镜硬化剂、经内镜套扎、组织胶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已经获得公认,但各种方法的疗效存在差异。目的:通过阐述套扎环、组织胶、硬化剂的材料学特征及其生物相容性,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硬化及组织胶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9/2009)及Medline数据库(1989/2009)中检索有关套扎环、组织胶、硬化剂生物相容性及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文献,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环,硬化剂,组织胶,治疗"及"cerebrovascular disease,stent,therapy"为检索词。排除重复研究、动物试验类基础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17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内镜下套扎与硬化治疗在控制急性出血和预防早期出血方面疗效确切,已经成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破裂出血的金标准。临床常用硬化剂包括5%鱼肝油酸钠、1%乙氧硬化醇、5%油酸氨基乙酸等。目前应用的组织胶均属α-氰丙烯酸酯类胶,在微量阴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能产生瞬间聚合反应而固化。硬化剂治疗时拔针后血管穿刺点会有出血现象,注射组织胶后可见曲张静脉向注射部位两侧增粗、发白,拔针后组织胶会封堵穿刺点而无渗血,即刻控制曲张静脉急性出血。内镜下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仍然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中国人群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2009 年第3 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在中国人群应用rhBNP 治疗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文献资料,由两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和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的4 条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4.2.8 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9 个随机对照试验,其中rhBNP组561 例,对照病例551 例,研究地点均在国内,研究质量均较高,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 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rhBNP 治疗组优于空白对照组[WMD=7.22,95%CI(3.15,11.291),P=0.000 5]、心功能等级的改善rhBNP 治疗组优于空白对照组[OR=5.48,95%CI(1.61,18.65),P=0.007]、硝酸甘油组[OR=3.60,95%CI(2.02,6.41),P〈0.000 1]及硝普钠组[OR=4.89,95%CI(2.59,9.24),P〈0.000 01];不良反应发生率rhBNP 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21,95%CI(0.12,85.20),P=0.49],但明显少于硝酸甘油组[OR=0.23,95%CI(0.11,0.47),P〈0.000 1]及硝普钠组[OR=0.30,95%CI(0.11,0.82),P=0.02]。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性较好。 结论 rhBNP 能有效改善中国人群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等级,治疗量安全性好,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TAT: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2期)、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纳入冠心病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2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包括6 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T: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TAT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OR=0.72,95%CI(0.47,1.10),P=0.05]、脑卒中[OR=0.66,95%CI(0.38,1.16),P=0.15]、出血[OR=1.03,95%CI(0.74,1.44),P=0.8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心脑血管事件(MACCE)[OR=0.50,95%CI(0.39,0.65),P〈0.000 01]、心源性死亡[OR=0.53,95%CI(0.33,0.84),P=0.007]、支架内血栓形成[OR=0.52,95%CI(0.27,0.99),P=0.05]、靶血管重建[OR=0.63,95%CI(0.51,0.76),P〈0.000 01]、靶病变重建[OR=0.44,95%CI(0.28,0.70),P=0.000 6]方面,TAT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AT组。3在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功损害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胃肠道反应、心悸、头痛和皮疹方面,DAT组优于TAT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TAT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与套扎加硬化联合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单一套扎治疗术和套扎加硬化治疗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一套扎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减轻56,5%,随访1年再出血率23,9%。硬化加套扎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达98.3%,随访1年再出血率1.7%。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加硬化与单一套扎治疗比较疗效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罗氟司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clinical trials database、ScienceDirect.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4年7月的论文,将罗氟司特治疗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Ⅲ期临床实验的相关文章纳入本研究。观察支气管肺功能、加重风险、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用修改后的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评估。计量资料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和95%可信区间(95%CI),计数资料计算比值比(OR)。用I2进行异质性检验。 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9项随机对照研究。罗氟司特可分别提高支气管舒张前后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WMD=57.56,95%CI:48.03~67.10,Z=11.83;WMD=63.97,95%CI:54.01~73.92,Z=12.60,P均<0.05)、用力肺活量(WMD=86.8,95%CI:66.00~107.60,Z=8.18;WMD=89.63 ml,95%CI:70.50~108.77,Z=9.18,P均<0.05)、最大呼气流速(FEF)25%~75%(WMD=21.26,95%CI:11.50~31.03,Z=4.27;WMD=23.04,95%CI:14.17~31.91,Z=5.09,P均<0.05),降低COPD的总体加重率(OR=-0.16,95%CI:-0.24~-0.08,Z=3.74,P<0.05)、中度加重率(OR=-0.08,95%CI:-0.15~-0.02,Z=2.43,P=0.02),延长第一次中重度加重时间(WMD=9.65 min,95%CI:5.31~13.98,Z=4.30,P<0.05),并可提高过渡期呼吸困难指数评分(WMD=0.3,95%CI:0.16~0.44,Z=4.24,P<0.05)。而对重度加重率(OR=0.00,95%CI:-0.02~0.02,Z=0.40,P=0.69),第二次中重度加重时间(WMD=28.24,95%CI:-2.13~58.62,Z=1.82,P=0.07)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罗氟司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出现在治疗的前4周,有自限趋势。 结论罗氟司特有望成为COPD稳定期的新型抗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注射治疗(EVS)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后联合心得安维持治疗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内镜下止血联合心得安治疗的病例随访3月~8年,再发出血率22.5%,死亡率20%,明显低于未经内镜治疗的出血患者。心得安等药物长程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门脉压,预防再出血。结论EVS或EVL联合心得安治疗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Pub Med、EMbase、临床试验注册库(Clinical Trials.gov)、CBM、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查找关于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合计4 5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预混组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方面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18,95%CI(–0.33,–0.02),P=0.03;交叉试验:WMD=–0.38,95%CI(–0.52,–0.24),P〈0.000 01];2预混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PG)水平方面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82,95%CI(0.65,0.99),P〈0.000 01;交叉试验:WMD=0.64,95%CI(0.26,1.02),P=0.000 9];3预混组在控制体重方面效果不及甘精组[平行试验:WMD=0.93,95%CI(0.31,1.56),P=0.003;交叉试验:WMD=0.74,95%CI(0.19,1.29),P=0.009];4预混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甘精组[平行试验:OR=1.27,95%CI(1.11,1.45),P=0.000 6;交叉试验:OR=2.24,95%CI(1.45,3.46),P=0.000 3]。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预混赖脯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胰岛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10期)和CBM、CNKI、VIP、WanFang Data,收集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0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9个RCT,共2 0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可改善治疗结束时控制疼痛有效率[OR=3.08,95%CI(2.30,4.12),P〈0.000 01]、治疗结束2周后控制疼痛有效率[OR=3.39,95%CI(2.52,4.56),P〈0.000 01]、患者生活质量[OR=2.74,95%CI(1.66,4.52),P〈0.000 01]和活动能力[OR=2.96,95%CI(2.16,4.05),P〈0.000 01],并降低新生骨转移瘤发生率[OR=0.21,95%CI(0.10,0.45),P〈0.000 1]和骨相关事件发生率[OR=0.17,95%CI(0.03,0.92),P=0.04]。在不良反应方面,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组的发热[OR=11.92,95%CI(6.31,22.48),P〈0.000 01]和低钙血症[OR=8.82,95%CI(1.61,48.36),P=0.01]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与单纯放疗相比,唑来膦酸联合放疗能明显缓解骨转移性疼痛,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活动能力并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能有效减少新发骨转移及骨相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行内镜下食管静脉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不良反应及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为95.45%(42/44)。随访1年中,患者复发1例(2.27%),为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无死亡病例。治疗后胸骨后疼痛39例,低热13例,早期再出血2例,早期再出血患者经治疗后出血较快停止,无1例出现食管狭窄。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建库至2022年9月关于乳腺癌化疗长期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包含5090例接受长期深静脉置管的乳腺癌化疗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感染765例,发生率为15.0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PICC组)(OR=3.10,95%CI:1.95~4.94,P=0.000)、导管留置时间(TIVAP组)(OR=4.09,95%CI:1.98~8.44,P=0.000)、合并基础病(OR=4.68,95%CI:2.51~8.73,P=0.000)、化疗次数(OR=4.73,95%CI:3.15~7.08,P=0.000)、合并糖尿病(OR=3.55,95%CI:2.41~5.21,P=0.000)、导管维护周期(OR=2.15,95%CI:1.99~2.46,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1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61)与对照组(n=60),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内镜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曲肽治疗.[结果]①观察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止血时间、奥曲肽治疗天数、输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镜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改良套扎法与硬化法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适当增加套扎环的改良套扎法与硬化法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将套扎与硬化法适当改良,即增加套扎环;首次治疗每例套扎8-12环,复扎时5-10点,每例次硬化4-6点。在套扎点之间或套扎点上注射5%鱼肝油酸钠,该联合治疗法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变细,结果:15例病人经31例次治疗,共结扎269环,硬化158点;曲张静脉消失12例(占80%0,变细3例(20%),总有效率100%,并发症轻微,胸痛12例次(38.7%),发热9例次(29%0,未出现食管狭窄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年无1例出血。结论:改良套扎及硬化法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有关套扎治疗与硬化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disc(1979~2006)和CNKI (1994~2006),收集有关套扎与硬化剂比较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使用RevMan4.2.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包括1371例患者,其中套扎组688例,硬化剂组6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0,95%CI (0.36,0.98)],套扎治疗组低于硬化剂治疗组;对于急诊止血率、出血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套扎治疗组也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而对于曲张静脉消失率和曲张静脉复发率,硬化剂治疗组则显示出更好的疗效趋势。结论在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时,套扎较硬化剂治疗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及更少的并发症。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这一结论的强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尚需今后开展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由两名评价者共同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7中RCT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研究地点均在国外,研究质量均较高,各试验间具有基线可比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双膦酸盐类药物有助于预防病理性脊柱骨折[OR=0.59,95%CI(0.45,0.78),P=0.000-2]和缓解疼痛[OR=0.59,95%CI(0.46,0.76),P=0.000-05],但在缓解疼痛方面,由于数据临床异质性较大,需谨慎对待这一结论。同时,在病死率[OR=0.98,95%CI(0.82,1.18),P=0.85]及高钙血症[OR=0.76,95%CI(0.56,1.03),P=0.07]方面与安慰剂组无差异。结论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加入双膦酸盐类药物可降低病理性脊柱骨折和疼痛,但无益于病死率及高钙血症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