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应用~(125)I释放法同时观察了3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及22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白细胞介素2作用前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并对其活性改变及调节机制进行探讨。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病人血清中存在某种抑制因子,该抑制因子能抑制白细胞介素2活性或阻断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植物血凝素刺激后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免疫干扰素(r-IFN)效价均较中青年人减低。IL—2、NK活性和r—IFN较价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IL-2在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缺陷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用于研究衰老的免疫机制,并可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测了16例因胆系结石行择期手术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及其受体(IL-2R)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术后4d,患者IL-2产生及IL-2R表达较术后明显降低,且上述异常与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受抑相一致。提示:手术创伤介导的IL-2产生减少及IL-2R表达受抑是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检测了16例因胆系结石行择期手术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及其受体(IL-2R)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术后4d,患者IL-2产生及IL-2R表达较术后明显降低,且上述异常与患者淋巴细胞增殖受抑相一致。提示:手术创伤介导的IL-2产生减少及IL-2R表达受抑是术后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化小鼠脾细胞微量培养~3H-TdR参入法,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能力及其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用改良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并与~3H-dT掺入法相比较。结果表明,改良MTT比色法具有简单、快速、敏感的优点,不仅适用于检测IL-2,同时也可用于淋巴细胞转换试验。在与~3H-dT掺入法平行试验时发现,两者平行相关(相关系数均>0.90)。本法无需接触同位素,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核素掺入法及微量酶法检测26例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膜渗液中IL—2和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NKCF)活性。结果表明:结核性胸膜渗液中IL—2、NKCF水平分别高于肿瘤性胸膜渗液。结核组病人胸膜渗液中,IL—2水平与NKCF杀伤活性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大肠杆菌表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IL-2)进行了纯化研究。从rIL-2菌株发酵后的包含体中,采用SephacrylS-200和DEAE-纤维素两种柱层析法纯化了rIL-2,其比活性达4.1×10 ̄6U/mg蛋白,回收率为35%,提纯倍数为19.5。  相似文献   

9.
现已知白细胞介素-2(IL-2)对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功能及干扰素的产生均有作用。本文应用IL-2治疗HBV所致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10例,以观察其对HBV复制指标的动态变化和免疫效果。结果显示:HBeAg阴转4例(4/10);IgM-抗HBc阴转3例(3/10),且与HBeAg阴转相一致;在检测HBV-DNA的3例中有2例阴转(2/10)。与对照组相比,其中HBeAg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BsAg无1例阴转。上述结果提示IL-2对HBV的复制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至于其对HBV确切的清除作用尚需要更多病例作临床验证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3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PHA 刺激下产生白细胞介素2(IL_2)能力。发现乙肝IL_2水平明显下降,尤以慢性活动性肝炎为著,同时还发现患者对HBsAg 应答产生IL_2能力下降。提示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可能在乙肝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辅助性T 细胞功能下降,IL_2水平低下可能易使乙肝向慢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钙磷代谢情况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分析其临床特征,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在我院准备进行透析治疗的100例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在100例患者中,经白蛋白校正过的血清总钙分布为:低钙血症患者占15%;其余患者血钙正常或偏高(其中高钙血症的患者占27%),这些患者中有31.8 %使用了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比较未经干预治疗的14例血钙低的患者和58例血钙不低的患者,发现低血钙患者的二氧化碳结合力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年龄、血磷、血肌酐及iPTH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100例患者中,81%存在高磷血症;(3)iPTH<100 ng/L的患者占18%,iPTH>300 ng/L的患者占46%,前者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后者的主要病因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除去使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的患者).两组在年龄、血钙、血磷及酸中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后血钙水平与iPTH水平呈负相关(r=-0.275,P=0.006).结论: ESRD患者高血磷表现突出,近50%的患者伴发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钙水平除了受应用含钙的磷结合剂和/或活性维生素D影响外,还与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超声心动图观察了30例老年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变化,平均随访13个月。结果发现:肾功不全早期左室肥厚发生率无明显增加,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但舒张功能减退。肾功不全晚期原有左室肥厚加重,收缩功能均受损,舒张功能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衰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CAPD患者血脂水平改变.方法:对CAPD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横断面调查,前瞻性观察CAPD对患者血脂的影响.结果:CAPD患者血TG和apoB均显著增高,血HDL-ch、HDL2、apoA1和LCAT均显著低于正常.CAPD组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CAPD治疗后,患者血Lp(a)、apoE、LDL-ch和apoB水平显著升高.结论:CAPD患者脂代谢紊乱相当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南京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以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措施,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措施,每组各60例。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营养状况、电解质、中医证候疗效的改善情况,以及评定疗效,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明显,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及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及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电解质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疗效均改变明显(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可较好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症状及营养状况,提高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HF)患者的肾功能恶化(WRF)与长期心血管病病死率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 年3 月—2016 年3 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301 例失代偿性HF 患 者。血清肌酐(Scr)相对增加>25% 或Scr 较基线增加≥ 0.3 mg/dl 即为WRF。评估有WRF(WRF 组)和 无WRF(非WRF 组)的HF 患者的心血管病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结果 118 例(39.2%)患者出现WRF, 平均随访537 d,WRF 组心血管病病死率和全因死亡率高于非WRF 组(P <0.05)。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 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血浆B 型利钠肽水平都与心血管病病死和全因死亡相关(P <0.05),但WRF 不是心 血管病病死和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P >0.05)。结论 WRF 与HF 患者的心血管病病死相关。尽管WRF 不 是心血管病病死的预测因子,但是WRF 可能是预测患者出院后是否需要随访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以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和42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其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并记录临床及生化数据,在MHD组按颈动脉硬化有无分为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对两组间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颈动脉硬化产生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MHD组患者颈动脉IMT值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MHD患者颈动脉IMT与年龄、收缩压、CRP、血磷呈显著正相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收缩压和血磷水平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HD患者颈动脉硬化产生与高收缩压和高血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复杂终末期肝肾病肝肾联合移植术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并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临床治疗经验及疗效。方法 患者因多囊肝并门脉主干先天性狭窄畸形、双侧多囊肾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 ,并伴有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受体血型不一致但相匹配 (O型 -B型 )。肝移植采用经典的原位肝移植技术 ,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前 1h及术后 14d给予Daclizumab行免疫诱导治疗 ,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包括FK5 0 6、霉酚酸酯 (MMF)及激素。分别于术前 60d和术后 7d开始服用抗乙肝病毒药 (贺普丁、Laminvudine) ,并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结果 受者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移植肝、肾功能恢复良好 ,乙型肝炎再感染被控制 ,现已术后近 10个月。结论 完善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及并发症的及时正确处理等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 ;ABO血型不一致但符合输血原则的供受体间进行肝或肝肾联合移植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Daclizumab的免疫诱导加以FK5 0 6为主的三联治疗免疫抑制效果良好 ;联合应用Laminvudine和HBIg预防乙肝复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肾性贫血(RA)情况,探讨影响CKD 3~5期患者RA的危险因素,评估血红蛋白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CKD 3~5期患者282例。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根据RA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RA组(176例)与非RA组(106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生化检查、海拔等因素,分析RA与海拔、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RA组女性占比、BUN、Scr、IPTH、LH、PRL、Hepc水平高于非RA组(P <0.05),RBC、SI、TIBC、TSAT、T、EPO、HIF水平低于非RA组(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UN [O^R=1.413(95% CI:1.026,1.947)]、Scr [O^R=1.079(95% CI:1.008,1.154)]、Hepc [O^R=1.104(95% CI:1.029,1.185)]是CKD 3~5期患者发生RA的危险因素;RBC [O^R=0.560(95% CI:0.394,0.796)]、SI [O^R=0.627(95% CI:0.457,0.861)]、EPO [O^R=0.652(95% CI:0.506,0.839)]、HIF [O^R=0.943(95% CI:0.914,0.972)]是CKD 3~5期患者发生RA的保护因素(P <0.05)。CKD 3~5期患者HGB水平与BUN、Scr、Hepc呈负相关(r =-0.304、-0.488、-0.405、-0.404、-0.297、-0.256、-0.195、-0.232和-0.312,均P <0.05),与RBC、SI、EPO、HIF呈正相关(r =0.967、0.224、0.183、0.266、0.253和0.151,P <0.05)。结论 EPO、HIF、RBC、SI、BUN、Scr、Hepc是CKD 3~5期患者R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To develop an externally validated multivariable prognostic model for an underprivileged dialysis population.Methods:This wa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5 years duration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7. A total of 758 patients (37.5% female; mean±SD age, 44.26±14.77 years) were enrolled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prognostic mode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survival. Three risk groups were identified at the 25th and 75th percentiles of the resultant prognostic index. The model was externally validated with another dataset of 622 dialysis patients.Results:The prognostic index included 5 predictor variables: hemoglobin, serum potassium, 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serum albumin, and duration of dialysis, which had good predictive performance on the calibr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aspects of the model (Harrell’s c statistic: 0.748, Gonen and Heller k statistic: 0.647, Somers’ D statistic: 0.496, calibration slope: 1.15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weight and hemoglobin, weight and albumin, albumin and potassium, and albumin and hemoglobin.Conclusions:We developed an externally validated model that contained 5 routinely collected prognosticators and confirmed its calibr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abilities in obtaining reliable prognostic estimat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model will assist clinicians in deciding the prognosis of dialysis patient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n different clinical setting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can indicate interesting findings regarding public health.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及其与钙磷代谢的关系.方珐:采集50例血透患者、24例腹透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者的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FGF一23水平.同时检测水平在1,25-二弪维生素D[1,25一(OH)2 VitD]、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肌酐(Scr)、钙(Ca)、磷(P)等水平.结果:FGF-23水平在血透组患者[(88.51±35.01)ng/L]、腹透组患者[(87.85±33.65)ng/L]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1.76±3.63)ng/L],但血透组和腹透组无统计学差异.而血透组、腹透组患者血清1,25-(OH)2VitD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血透组明显低于腹透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GF-23与血清肌酐、iPTH、磷、透析时间呈正相关(P<0.01),与1,25-(OH)2VitD负相关(P<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FGF-23水平明显升高,1,25-(OH)2VitD明显降低.FGF-23水平变化与血清肌酐、iPTH、磷、透析时间、1,25-(OH)2VitD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