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CT诊断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取样42例患者纳入研究中,均根据临床表现以及24~48 h的CT复查结果确诊为大面积脑梗死,回顾性分析患者6 h内CT特征。结果 42例大面积梗死超急性期CT平扫表现可见:间接征象存在的42例,间接征象以及直接征象的16例,所占比例为38.1%。42例患者中,多灶梗死3例,双侧梗死3例,颈内动脉供血区梗死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26例。结论 CT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疾病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了解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与诊断。方法对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6h内就诊时均首先经头颅CT扫描,然后进行MRI平扫和弥散成像(DWI)扫描,然后对可疑患者24h后复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6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24h确诊脑梗死CT扫描13例占23.2%,MRI常规扫描46例占82.1%,DWI扫描56例占100%。结论DWI可以明确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同时有助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景昌  刘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98-2199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较完整的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 结果 CT平扫显示脑实质密度降低征49例,局部脑组织肿胀征3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8例,基本正常11例;首次常规CT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21例(确诊率35%). 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孟庆锐 《医药世界》2006,(12):89-8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超急性期的CT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8例患者均做了发病超急性期(1-6h)CT扫描及发病24小时后CT复查扫描。其中男性58例,女性30例,年龄48-70岁,平均59岁。并对超急性期的异常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超急性期60例患者出现异常CT表现,18例患者CT扫描未见异常,发病24后CT复查,均见典型大片状低密度梗塞灶。结论 CT对于大面积脑梗塞超急性期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erdense middle cerebralartery sign,HMCAS)的认识,探讨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结果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是CT诊断超级性脑梗死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发病6 h内疑似脑梗死患者,于CT检查下排除急性脑出血后,给予患者常规的DWI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DWI诊断检查8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显示高信号,弥散系数图像为低信号,检出率100.0%。32例继发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常规序列诊断仅可见有陈旧性梗死病灶,而采用DWI则可清晰发现新梗死病灶,DWI全方向能更清晰诊断梗死病灶。结论 DWI技术用于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7.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CT表现(附3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CT征象认识,以利于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发病6h内脑梗死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致密动脉征即Willis环区域主要动脉密度增高20例;豆状核征即豆状核轮廓模糊10例;脑岛带征即脑岛侧方的灰白质界面模糊8例,灰白质界面不清5例,20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征象。结论致密动脉征、豆状核征、脑岛带征、灰白质界面不清征对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具有重要价值,但易被忽略,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CT表现,尽可能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的CT影像表现,分析其在脑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脑静脉血栓患者32例,分析其CT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CT静脉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CT平扫:12例索带状高密度,11例上矢状窦三角形高密度,7例静脉性脑梗死; CT增强扫描:11例CT增强上矢状窦三角形低密度,10例脑实质水肿;CTV(直接CT静脉造影术):20例CTV显示相应静脉窦闭塞、不规则狭窄或充盈缺损;2例头颅CT平扫、增强扫描及CTV未见异常。结论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静脉血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C)在超急性期脑梗死CT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发病1~6h内行CT扫描及发病后24h后复查CT进行双侧大脑密度及脑沟、脑裂对比,发现脑内更多、更早病灶。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16例中表现为HMCAS者,均为单侧,且HMCAS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其预后差,死亡率高,16例患者均发现有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24h后复查CT,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大片状低密度灶,其中7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CT的应用价值,就我院收治经常规CT检查的39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报告分析如下,旨在总结经验和提高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临床资料完整,起病6h内来院就诊,行急诊CT平扫,24h后复查CT明确诊断的脑梗死患者39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MR弥散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临床怀疑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扫描,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常规MRI扫描未发现病灶,DWI扫描后均发现病灶。结论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平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81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50例应用PICKER IQCT机常规扫描,其中31例采用GE HISPEED DUAL双排螺旋CT机薄层5mm扫描.对CT平扫图像均采用常规阅片方式和CT影像工作站图像反转功能阅片.结果 CT平扫阳性表现主要有脑动脉高密度征,两种不同的扫描方式的阳性率分别为32%、68%.局部脑肿胀征应用不同阋片方式阳性率分别为33.33%、43.20%,脑实质低密度征应用不同蒯片方式阳性率分别为22.86%、45.67%.结论 CT平扫对超急件期脑梗死可做出较可靠诊断.应用薄层扣描及影像工作站图像反转功能阅片可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3.
毋高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1):245-245
目的: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133例经CT诊断及临床治疗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3例患者共发现腔隙灶315个,多数具有典型的CT表现,部分可疑病灶及较小病灶通过薄层扫描或重叠层面扫描可以发现病变,对少数CT检查阴性者,48h后短期复查均可明确诊断。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和诊断对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CT征象特点。方法对2012年1—10月收治的50例超早期脑梗死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超早期脑梗死在发病6h内未检出异常CT征象者10例,检出异常CT征象者40例(80%),具体表现为:低密度改变30例(60%),豆状核征15例(30%),岛带征6例(12%),脑沟肿胀、消失15例(30%),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0例(20%)。本组48h后复查CT均表现为相应区域梗死灶。结论CT征象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永霞  刘浩 《淮海医药》2010,28(3):197-199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临床诊断的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平扫表现(发病6h内)。结果43例中24例CT表现为阴性,19例有阳性表现,4例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8例岛带消失征,9例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脑回肿胀、脑沟变浅或消失12例。结论基层医院常规CT平扫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CT和MRI在筛查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分别进行CT和MRI扫描检查,对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MRI扫描检查病灶定位、病灶总数量、成像清晰满意度、小病灶发现情况均显著优越于CT检查,MRI扫描检查检查费用、扫描操作时间均高于CT扫描检查,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扫描检查均没有发生不适症状发生。结论 MRI扫描检查对于早期腔隙性脑梗死可更加清楚、明确的对病灶位置及数量进行准确的诊断,成像更加清晰,医师满意度较高,能够更加清楚的发现微小病灶,但CT扫描检查更加经济方便,因此CT可进行筛查诊断,MRI适合对病灶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二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俊兰 《河北医药》2009,31(11):1327-1328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收集33例发病时间〈6 h,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8.
刘希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80-481
目的探讨CT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区改变25例,豆状核边界不清10例,局限性低密度区改变15例,颈内动脉区征象改变5例,死亡5例。结论 CT扫描具有检查方便、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低等优点,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100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近年来我院以“急性脑血管意外”接诊,并于20min-6h内行CT检查,24-48h后复查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塞”1000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特点。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有(1)局部脑肿胀,脑水肿;脑沟变浅,消失,灰白质界面模糊,脑室受压变窄,其中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附近灰,白质界面消失即“岛带征”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具有特征性意义;(2)脑实质低密度改变;豆状核密度减低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特异性高;脑凸面的梗塞同时累及灰,白质,按各供血动脉相应分布区出现不同形态的病变征象;(3)致密动脉影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高特异性的征象;(4)CT存在假阴性问题,应密切联系临床,随时复查,一定24-28h复查CT或MRI确诊。结论 超急性期脑梗塞CT征象轻微,但亦有一些特异性征象。结合临床,可获得正确的早期诊断,CT对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有得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的MRI表现,评价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发病时间小于6h,临床拟诊脑梗死的患者,均行常规MRI和DWI扫描,将获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DWI序列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0%表现为高信号。结论低场磁共振DWI序列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非常敏感,对指导临床早期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