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永丽 《中国医药》2011,6(5):624-624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心电图检查为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因儿童无法表述或症状被原发病所掩盖,同时常规心电图采集时间较短,造成了较大漏诊率.动态心电图弥补了常规心电图的不足,能够获得更多、更可靠、更完整的心电图改变资料.我们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8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128例患儿同时进行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患者治疗时均需进行心电图、心脏X线以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并且还要进行心肌酶学的检查,对患儿检查项的异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的110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检查中,有92例患儿的心电图发生改变,最为常见的为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其它的主要有QRS低电压的改变;有63例患儿在心脏X线检查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表现;有32例患儿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生改变。相比心脏X线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的异常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痊愈患儿88例(80%);好转20例(18.2%);无效果4例(3.6%)。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改变最为常见的临床变现为心律失常,对患儿进行的心电图检查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治以及预后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如果检查中患儿出现了多种心电图改变就意味着患儿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杨松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323-324
目的总结心电图检查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柳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我院7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电图,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点。结果 77例病儿中心电图无明显异常3例(3.9%),心电图明显异常74例(96.1%)。心电图异常包括:心律失常、导联低电压、传导阻滞、ST-T改变等。结论心电图异常对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十分重要,但也要留意它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患儿进行辅助检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并采用DCG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结果实验中,仅有2例患儿出现1种心律失常,其余患儿出现2种以上心律失常(P<0.05);80例患儿中,24h Holter和常规ECG等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比较显着(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效果较好,为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421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21例患儿中,男216例,女205例,中位年龄7.13岁.具有不同程度不适表现者为90.7%,病前或发病同时有明确感染史为92.4%,心肌酶谱增高者为96.2%,超声心动图出现心脏扩大或心功能降低表现者为39.6%,心电图表现ST-T改变者为76.2%,各种心律失常占90.7%.结论 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心律失常是重要表现之一,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125例患儿中,单纯窦性心律不齐10例(8.0%),房性早搏83例(66.4%),短阵房性心动过速4例(3.2%),室性早搏67例(53.6%),Ⅱ度窦房传导阻滞5例(4.0%),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3.2%),ST-T改变27例(21.6%)。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表现以多发生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为主,部分患儿还可发生ST-T改变,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为临床医师对本病早期诊治及准确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8例巨细胞病毒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发病平均年龄为(2.01±1.53)岁,临床上以发热、乏力、腹泻、黄疸等为主要表现,心肌酶谱、抗心肌抗体、肌钙蛋白I、心电图、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4.73%,68.42%,60.53%,86.84%,23.68%和21.05%。结论儿童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以婴儿多见,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联合运用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胸部X线等检查有助于确诊。抗心肌抗体参与了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是其重要免疫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对72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或疑似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异常阳性率为94.4%,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69.4%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心肌炎的确诊提供可靠的资料,及作为治疗过程中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运用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接诊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运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其实施检测,观测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77.78%,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为88.89%,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6.30%(χ2=3.145,P0.05)。结论: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检测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在诊断与治疗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娜  游振涛 《江西医药》2006,41(2):101-102
目的总结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56例,分析归纳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各例患儿均进行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心肌酶谱、柯萨奇B病毒抗体检测等检查。结果心电图检查56例中有50例异常;X线胸片提示左室增大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偏大10例,左室正常高限2例;心肌酶谱测定有不同比例增高;柯萨奇B病毒抗体检测阳性14例。结论目前临床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仍然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1.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应用。方法:对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121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心电图72.6%,动态心电图93.6%。结论:两种心电图检查联合运用,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常见类型。方法依照我国现行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对本院2000-2008年收治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者92例(占92%),其中伴有S-T段、T波改变者18例;仅有S-T段、T波改变者9例(占9%)。在心律失常中早搏70例(室性早搏45例,房性早搏21例,交界性早搏4例);异位性心动过速及房室颤动11例;传导阻滞35例(房室传导阻滞25例,束支传导阻滞9例,窦房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律失常18例。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早搏、传导阻滞)最常见,少部分病例可仅有S-T段、T波改变;心电图改变是诊断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7月-2004年7月轮状病毒性肠炎24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2例中合并病毒性心肌炎者133例;心肌酶阳性率高达97.93%,特异性仅为56.12%.心电图特异性76.88%。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伴发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和心电图结合分析对轮状病毒肠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儿心脏早搏的原因、心电图表现及预后。方法 对最近5年的94例早搏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小儿心脏早搏52.12%是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婴幼儿及年长儿以室性为主(48.94%),新生儿则以室上性为多(75%)。病毒性心肌炎与非心肌疾病的早搏在心电图表现上有明显不同。结论 小儿早搏预后良好,是否用抗心律失常药需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心率减速力(DC)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辅酶A100U、ATP4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d。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DC处理软件,离线计算DC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DC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DC值及CK—M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伴有迷走神经功能受损,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改善迷走神经功能.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降低更明显(P〈0.01),心电图恢复更快(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传统治疗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诱因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前症状及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情况,以便对病毒性心肌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儿发病前1~14天有上呼吸道感染15例(55.5%),消化道感染8例(29.6%),腮腺炎1例(3.7%),水痘1例(3.7%),伴有发热史16例(59.3%),无感染史2例(7.4%).结论病毒性心肌炎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本组病毒性心肌炎92.3%发病前有感染史,因此要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在1~14天内有病毒感染的患儿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头晕、腹痛、抽搐症状,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望青 《中国药房》2012,(20):1879-1880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血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绝对卧床休息、抗心律失常、抗病毒、营养心肌代谢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参麦注射液+维生素C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后测定cTnT。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65%)明显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Tn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良好,并可能通过影响血中cTnT的变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组,4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儿童的血清CK-MB,cTnI和hs-CRP。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K-MB,cTnI和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CK-MB,cTnI,hs-CRP联合检测的灵敏性胃89.6%,特异性为94.6%,准确性胃92.7%,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纯检测CK-MB、cTnI、hs-CRP(P〈0.05)。结论联合检测CK-MB、cTnI和hs-crp可以更准确的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对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病毒性·,22肌炎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三磷酸腺苷(ATP)40mg+辅酶A200+维生素C5.0g静脉滴注治疗,1日1次,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胶囊1次3粒,1日3次,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无异常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心舒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好,体现了中药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