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采取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 53例患者中完全依从患者16例(30.19%),尚可患者35例(66.04%),不依从患者2例(3.77%),依从率为96.23%(51/53),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76.95±10.11)分、抑郁评分(77.32±9.35)分,护理后焦虑评分(43.86±2.13)分、抑郁评分(42.11±3.16)分,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结论心理护理用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中,可以提高其依从性,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监狱中艾滋病患者终止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因素。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该院累计在监狱中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223例.有38例患者终止治疗。通过向38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对监管警察访谈、查看住院资料和查阅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例终止治疗患者中。因患者要求、决定停药18例(47.37%),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13例(34.21%),死亡4例(10.53%),其他3例(7.89%)。结论监狱应重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加强依从性教育,提高随访和监测能力,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终止抗病毒治疗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提高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 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18例发热(45%),气紧40例(100%),咳嗽35例(87.5%),胸痛7例(17.5%),心悸33例(82.5%),消瘦38例(95%),头痛10例(25%),腹泻5例(12.5%),口腔白苔样物23例(57.5%),淋巴结肿大42.5例(35%)。胸部影像学表现弥漫性肺间质浸润改变23例(57.5%),不典型局部斑片状实变影10例(25%),未见明显异常7例(17.5%)。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40例(100%),CD4计数小于200个/微升37例(92.5%),CD4计数大于200个/微升3例(7.5%)。白细胞计数升高6例(15%),白细胞计数降低34例(85%),贫血38例(95%),肝功能损害12例(30%)。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好转出院22例(55%),病情无好转或恶化18例(45%),自动出院5例(12.5%),死亡病例13例(32.5%)。结论对于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病情多为危重,呈进行性加重,临床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联合克林霉素静滴虽取得一定的疗效(55%),但是病情无好转或恶化所占比例也很高(45%),所以预防是个关键,早期发现艾滋病患者中CD4计数少于200个/微升的患者尽早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口服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并尽快给予HAART抗病毒治疗,可以更长时间地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9例艾滋病行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个体化护理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6月后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非依从性的因素。结果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完全依从性79.5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1;30例非依从性患者中,个体因素影响8例,社会心理因素10例,医患因素影响8例和治疗因素影响4例。结论科学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在提高临床治疗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分析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耐药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282例艾滋病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57例)和对照组(未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125例),使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与基因型分析法,针对两组感染者分别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对两组中病毒载量(VL)在1000 copies/ml以上的110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耐药检测。实验组患者的耐药率为56.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15.5%,两组患者耐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生基因突变是使艾滋病病毒HIV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的原因,进行艾滋病HIV-1抗病毒治疗的患者耐药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5例(33.65%),好转54例(51.92%),无效5例(4.81%),死亡10例(9.62%)。死亡的10例中,出血卒中8例,缺血卒中2例,多死于脑疝、感染、心衰及心律失常。结论早期积极、有效和持久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284-286
目的探讨基于QQ群健康教育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艾滋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医疗护理,观察组艾滋病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建立QQ群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艾滋病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量表、焦虑自量表评分,对比两组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对比两组艾滋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抑郁自量表、焦虑自量表评分整体明显优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抑郁自量表、焦虑自量表评分(P <0.05)。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P <0.05)。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16.66%(P <0.05)。结论基于QQ群健康教育在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及AIDS病例的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为本地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06年10月以来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3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38例中HIV感染者27例,AIDS患者11例。异性传播31例(4例为夫妻间传播),同性恋传播7例。4例合并肺结核,1例合并淋巴结核。死亡4例,现存活34例。累计抗病毒治疗者23例,死亡3例,因副作用退出治疗1例,现治疗19例,明显好转者18例,治疗失败1例;治疗时间1年以上有17例,治疗前后CD4+T计数分别为(166.88±111.72)和(330.76±148.64)个/μl。结论本地区HIV感染以异性传播为主,经过正规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长兴县年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方法 长兴县2012—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和治疗情况。结果 80例中男性占65.0%,50~65岁占71.3%,高中及以下占78.8%,已婚/同居占72.5%,同性性传播占58.8%,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占42.5%,WHO分期Ⅰ期占85.0%,拉米夫定+替诺福韦+依非韦仑治疗方案占51.3%。抗病毒治疗6、12、24个月后患者CD4细胞计数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治疗24个月后,病毒完全抑制71例(88.8%),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8例(22.5%),免疫重建不良14例(17.5%),死亡5例(6.2%)。结论 长兴县2012—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人口学特征表现为以已婚中老年男性、文化程度低下、性传播为主,抗病毒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促进CD4细胞计数上升,有利于免疫功能改善,但存在一定药物不良反应和免疫重建不良,临床应密切关注老年艾滋病患者病情进展,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抗病毒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群  李德天 《安徽医药》2016,20(4):719-722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并在该院初次行腹膜透析、随访3个月以上的患者143例,其中死亡35例,存活108例,存活患者中肾移植6例,拔管12例,失访2例,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接受腹膜透析前各项临床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 原发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63例(44.06%),糖尿病肾病46例(32.17%),高血压肾损伤21例(14.68%),马兜铃酸肾病5例(3.5%),止痛剂肾病3例(2.1%),多囊肾2例(1.4%),血管炎肾损伤、梗阻性肾病各1例(0.7%),原因不明的患者1例(0.7%)。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10例(28.57%),脑血管疾病7例(20%),腹膜炎5例(14.29%),肺内感染4例(11.43%),消化道出血2例(5.71%),原因不明4例(11.43%), 肿瘤、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各1例(2.86%)。总体透析时间(28.3±16.42)个月,死亡组平均透析时间(24.53±17.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进入腹膜透析时的年龄大、既往脑血管疾病病史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进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透析前高龄、高磷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腹膜透析患者原发病仍是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44.06%),符合我国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原发病构成;(2)该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疾病构成、生存率与国际报道接近;(3)腹膜透析前患者高龄、血磷升高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韫芳  杨冉  薄庆 《安徽医药》2016,20(2):324-327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该院肾内科进行治疗且符合条件的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使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6例患者中,37例患者死亡,其中14例(37.84%)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8例(21.62%)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7例(18.92%)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5例(13.51%)死于恶性肿瘤, 3例(8.11%)患者死于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显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24%,2年生存率为72.79%。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其尿素清除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尿素清除指数较低、低白蛋白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中毒休克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较大、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卫国 《江苏医药》2001,27(12):908-909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泌尿外科疾病开放性手术处理特点.方法 1996年12月至1999年5月,对在东非某国收治的 21例抗HIV抗体阳性者的泌尿系疾病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 21例患者均接受了抗病毒和开放性手术的治疗.共随访4~30个月,18例恢复良好.2例阴茎癌行部分阴茎切除,1例结核性脓肾行左肾切除的患者,复查CD4细胞计数<200mm3,术后4~8个月间死于艾滋病.结论在为HIV感染者诊治时,既要了解患者的全身免疫情况,又要注意手术时机和麻醉的选择,盲目手术可加速患者死亡,同时医护人员也应重视预防职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科室收治50例艾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行抗病毒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命名观察组、一般组,平均每组25例艾滋病患者,一般组艾滋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艾滋病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接受情况。结果观察组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率(92.00%)比一般组高24.00%,心理接受情况较优,P<0.05,对比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效果较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因肝炎肝硬化死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死亡的高危因素为上消化道出血59例(47.58%),肝性脑病47例(37.90%),肝肾综合征39例(31.45%),肝功能衰竭13例(10.48%),肝肺综合征5例(4.03%),感染性休克3例(2.42%)。结论积极防治并发症、护肝治疗是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治疗重点。对于HBVDNA阳性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延长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对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所能取得的疗效。方法特从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确诊为艾滋病的全部患者中任意挑选18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并全部实施抗病毒治疗,治疗周期为2年,及时掌握这180例患者贫血指标、病毒学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变化。结果相比于对这180例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得到了明显的增加(P <0.05),试验对象的病毒载量在试验后也得到了明显的下降(虽然不同患者病毒载量的下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整体都是呈明显下降的趋势)(P <0.05),贫血检测性指标在试验后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 <0.05),需要注意的是试验对象的肝功能情况即使在整体上发生异常的概率有着明显的降低(P <0.05),但是肝功能个别指标也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 <0.05)。结论由试验结果可以明显证明对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各项异常指标,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该治疗方案会对艾滋病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于躯体疾病42例(84%);意外死亡8例(16.0%);猝死4例(8.0%)。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躯体疾病的治疗,加强监测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维生素K拮抗剂(VKA)应用呈上升趋势,出血是其主要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出血危险性增加,本文的目的 在于观察老年患者抗维生素K治疗的出血危险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共纳395例年龄≥75岁进行VKA治疗患者,分析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记录其抗凝治疗结果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95例患者中,男176例,女219例,开始VKA治疗年龄75~81(77)岁,其中因AF预防用药者307例,因VTE治疗者88例,总观察期为703患者-年.患者随访中位年龄为82(范围76~97)岁.家庭生活者308例(78%),单独生活者55例(14%),长期住院者32例(8%).所有患者均接受其他药物治疗(3.2±1.1),肾功能衰竭者47例(12%).随访期间死亡28例患者死亡(4.0/100患者-年),其中3例(10.7%)发生出血并发症,8例(30%)死于心脏病,2例(7.1%)猝死,1(3.5%)中风,4例(15%)死于肿瘤,10例(35.7%)死于其他疾病.整个观察期内,共发生13例次较大出血事件(1.7/100患者-年),5例为颅内出血,其中3例发生于抗凝治疗的头4个月;消化道出血4例,因眼出血失明2例,腹膜后血肿及关节腔出血各1例.3例患者需要输血治疗.AF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相对危险性较VTE者略低(相对危险比,1.4; 95% coCI 1.1 - 1.8; P=0.03).结论 老年患者应用抗维生素K治疗应认真监测,加以必要的护理和生活指导,以减少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例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例AIDS合并CNM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临床特点主要为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实验室检查墨汁染色可见隐球菌或者脑脊液培养可见隐球菌;通过单药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好转出院无复发仅7例(36.8%),死亡7例(36.8%),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5例(26.3%),其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10.5%),脑疝3例(15%)。结论:CNM好发于AIDS病人,发病隐匿,但具有一般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可通过查找或培养出隐球菌确诊,药物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正>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tls,HIV)之后的终期疾病,其特征是机体的免疾系统长期、广泛地遭受严重的抑制,使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此病的死亡率极高,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CDC)的统计[1],截止至1990年一月,美国共登记在案的艾滋病患者117,000例中,58%已死亡;最早报告的纽约市5,833例,只有15%在确诊后存活了五年[2]。由于艾滋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它在目前迅速向全球范围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某县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从2003年起,应用国家提供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对例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定期随访,观察临床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 156例HIV感染者中,艾滋病患者87例,有75例患者进入治疗;初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116个/mm3,经过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经HAART治疗前4年,患者生存率在85.71%以上,5~8年生存率为68.97%。结论目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方案能促进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