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靶控输注等效剂量的丙泊酚或依托咪酯对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各药物的临床效应,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年龄(20Ⅱ级,年龄(2060)岁,分为丙泊酚组(P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n=30)。麻醉诱导前分别靶控输注两种药物,两组患者药物浓度为靶控输注等效剂量下的血药浓度。P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μg/m L,E组依托咪酯血浆靶浓度为0.3μg/m L。记录诱导前两组基础值(T0),输注后1 min(T1)、3 min(T2)、7 min(T3)、10 min(T4)时的HR、MAP、CO、SV、SVR。结果与T0比较,P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明显降低(P<0.05),E组患者在靶控输注后HR、MAP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较E组在T3、T4时HR、MAP降低明显(P<0.05);在T3、T4时,P组CO、SV、SVR与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组CO、SV、SVR总体趋势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丙泊酚轻微,麻醉诱导使用依托咪酯能够起到稳定心血管系统功能和降低麻醉危险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本院进行肺叶切除术。根据手术期间丙泊酚靶控输注的浓度将患者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患者术中均靶控输注不同浓度丙泊酚:高浓度组剂量为5μg·kg-1·h-1,中浓度组剂量为3μg·kg-1·h-1,低浓度组剂量为1μg·kg-1·h-1,3组均用微量泵泵注丙泊酚注射液,并于术后10 min内停止麻醉。比较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期的精神状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高、中、低浓度组各38例。治疗后,高、中、低浓度组MAP水平分别为(71.34±4.95)、(83.02±5.27)和(89.05±5.92)mmHg; HR水平分别为(66.23±5.93)、(68.38±4.86)和(78.22±5.02)times·min-1  相似文献   

3.
裴晴晴  占伟建 《海峡药学》2013,25(3):154-155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应用于内镜诊断治疗胆道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进行ERCP或EST术的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T组)和恒速输注组(V组),分别记录两组诱导时间、术毕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注药前、诱导时、术毕、清醒时的BP、HR、SpO2,比较不同用药方法下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42例患者均安全完成诊疗,与V组比较,T组麻醉诱导期用药量少,术中血压下降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给药方法简单。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能更安全的满足临床ERCP或EST的需要,操作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赵艳  张俊  霍旭芳 《江苏医药》2008,34(7):732-73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LC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TCI组(A组)和恒速输注组(B组),每组20例.A组以丙泊酚3μg/ml和雷米芬太尼4 ng/ml为初始血浆靶浓度输注诱导;B组以丙泊酚1.5mg/kg和雷米芬太尼1μg/kg静注诱导,然后分别将两药以0.1 mg·kg-1·min-1和0.2μg·kg-1·min-1维持.术巾根据需要调节两药靶浓度或输注速度,术毕即停药.观察两组各时点MASP、HR、手术时间、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丙泊酚、雷米芬太尼总用量.结果 A组MAP及HR变化小于B组;初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A组略短于B组;A组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B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LC术中使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TCI比恒速输注用药容易维持循环稳定,并可减少用药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行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恢复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肾移植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两组均行BIS监测。分别监测入手术室时(T_0)、诱导前(T_1)、插管前(T_2)、插管即刻(T_3)、插管后3 min(T_4)患者的MAP、HR,同时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及此刻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并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结果试验组T_1时MAP较T_0时明显下降(P<0.05),T2时两组MAP、HR较T_0时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T_3时MAP、HR较稳定,对照组MAP、HR则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意识消失时间较短,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低、用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苏醒质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肾移植患者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用量,苏醒迅速,对于术后肾功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60例乳腺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组(F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持续输注组(K组).F组靶控输注芬太尼3ng/ml、异丙酚3μg/ml,手术开始后停止芬太尼输注.K组丙泊酚2mg/kg、氯胺酮1.0mg/kg诱导,患者入睡后持续静脉输注,丙泊酚4mg/kg,氯胺酮2mg/kg.术中依据体动及BP、HR等的变化调整异丙酚的用量,两组均在缝皮时停止异丙酚输注.观察诱导前、诱导后、术中MAP、HR、SpO<,2>、RR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诱导时均无呛咳、胸壁强直发生.麻醉诱导后F组MAP、HR、SpO<,2>显著降低,K组变化不明显.停药后F组较K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F组苏醒期躁动、精神障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总发生率低于K组.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输注应用于乳腺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择期全麻手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Diprifusor"TCI系统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给药方法诱导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5 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 O2)。结果在全麻诱导期间,试验组SBP、DBP、MAP和HR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麻醉给药方法可明显减少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间SBP、DBP、MAP和HR的波动,对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靶控输注丙泊酚在高海拔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下肢手术患者138例,ASAⅠ~Ⅱ级,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高海拔组69例,来自昌都市(海拔3 200 m),低海拔组69例,来自重庆市(海拔250 m)。两组麻醉诱导均予靶控输注丙泊酚3.0μg·m L-1,后每2 min增加0.5μg·m L-1,至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达50,调节丙泊酚的靶控输注浓度维持BIS值40~60。观察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的麻醉诱导剂量和总用量,记录给药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T2)、切皮时(T3)和拔管时(T4)五个时点患者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结果高海拔组麻醉诱导时间为(208±25)s,长于对照组[(155±29)s,P<0.05]。高海拔组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和总用量分别为(142±13)mg和(678±39)mg,均高于低海拔组[(110±14)mg和(585±35)mg,P<0.05]。与T0时相比,两组T1时HR和MAP均降低;各观察时点,高海拔组HR低于低海拔组,MAP高于低海拔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在高海拔是安全可行的,围术期全麻所需静脉麻醉药剂量高于低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靶控输注(TCI)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120例ASA Ⅰ~Ⅱ级接受全麻无痛胃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A组60例)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组(B组60例).A组根据患者临床体征(如意识、血压、肢动)调整丙泊酚用量,B组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在55~60.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丙泊酚总量、术后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B组T1、T2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幅度小于A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和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A组(P<0.05);B组呛咳、呃逆,术后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率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可减少丙泊酚用量,苏醒迅速,但需密切观察术中呼吸、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速度的恒速输注方式与靶控输注方式输注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老年患者100例,根据诱导输注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恒速输注2min组(A组),3min组(B组),4min组(C组)和5min组(D组),以及丙泊酚靶控输注组(E组)。分别记录入室后,麻醉诱导后4min,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各时间点的心率(HR)、血压(BP)、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 A组B组和C组D组E组患者诱导过程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诱导后血压心率均有一定的下降(P<0.05),在恒速输注组中C组能更好的维持心率血压的稳定。E组在麻醉诱导时和插管后的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与在诱导过程中低血压的概率增加。结论恒速输注和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均能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靶控输注丙泊酚Marsh系统应用血浆浓度在3.5μg.mL-1的靶控输注用于我国老年患者时对循环系统抑制较深,在麻醉诱导时应注意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1.
闫承文 《中国药房》2014,(44):4155-415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采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与恢复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与本组麻醉前(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15 min(T2)的HR、MAP均较本组T0和观察组同时间点显著增加,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较好,术后苏醒迅速、恢复快,且可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同时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上腹部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完成瞬间(T2)、切皮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45 min(T4)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记录,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刻心率(HR)与T0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时刻HR明显低于T0时刻, T2时刻明显高于T0时刻(P〈0.05)。观察组仅T1时刻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T0时刻(P〈0.05);对照组T1时刻MAP明显低于T0时刻, T2、T3、T4时刻明显高于T0时刻(P〈0.05);观察组仅T1时刻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低于T0时刻(P〈0.05),后迅速恢复正常;对照组T1、T2、T3、T4时刻SpO2虽逐渐升高,但明显低于T0时刻(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21.43%(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00例ASAI-III级拟行结肠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患者,年龄26-75岁,体质量45-76kg,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记录患者给药前(T0),给药后5rain(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切除息肉时(T4)及苏醒时(T5)的HR、MAP、RR、SpO2的变化,镇静评分,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操作,D组T1-T5时HR慢于T0及P组即〈0.05)。两组T,时MAP及SpO2均低于T0时(P〈0.05),T1-T5时两组的HR、MAP无统计学意义,T1时D组SpO2高于P组(P〈0.05)表3。T1时D组SpO2高于P组(P〈0.05)。两组手术及苏醒时间无差异,D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P组(P〈0.05)。D组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P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结肠镜下结肠息肉的治疗,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并能节省丙泊酚的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响 《中国当代医药》2014,(32):119-12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异氟醚静脉复合吸入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及T3时的HR、SBP、DBP、和SpO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T1、T2、T3时的HR、DBP及S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分别为(7.01±1.80)min、(7.13±1.62)min和(10.48±1.41)min,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5%(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D、F、N组,D组患者麻醉前10min内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阻g/kg,N组注射生理盐水10ml,注射完毕后即刻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并根据手术刺激及患者反应调整靶浓度。观察3组患者麻醉前(T0)、丙泊酚诱导完成后5min(T1)及术毕5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丙泊酚停止输注至患者呼唤睁眼时间;评价麻醉效果,苏醒后5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D、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组(P〈0.05);D、F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MAP、HRT1、T2较Tn明显降低(P〈0.05),且D、F组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血氧饱和度最低值明显高于N组(P〈0.05),D、F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F组的麻醉效果及苏醒后5minVAS明显优于N组(P〈0.05)。结论0.5μg/kg右美托眯定或1μg/kg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诊治手术较单纯应用丙泊酚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Dex)复合丙泊酚不同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TCI)诱导时喉罩置入条件,探讨喉罩置入时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合适靶浓度。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者75例,年龄20~60岁,ASAI-II级,随机分为三组(n=25),I、II、III组丙泊酚靶浓度分别为2.0、2.5、3.0μg/mL。右美托咪啶0.6μg/kg负荷量10min泵完,当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达预设靶浓度3min后置入喉罩,观察喉罩置入条件:下颌活动度、呛咳、体动及喉痉挛。记录患者术前(T0)、喉罩置入前(T1)、置入后1min(T2)、3min(T3)时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计算T0和T1时SBP、MAP、HR的变化幅度。记录各组呼吸抑制例数、时间。记录各组麻黄素和阿托品使用情况。结果:各组T1~T3SBP、MAP、HR均低于T0(P〈0.05),与I、II组相比,III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与T1比较,三组T2时的SBP、MAP和HR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三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入条件I组有3例张口度差,5例发生呛咳或体动,与II、II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II组相比,III组呼吸抑制例数增加和抑制时间延长(P〈0.05),而且III组有更多患者需要使用麻黄素、阿托品(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6μg/kg复合丙泊酚靶浓度2.5μg/mL能够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和良好的喉罩置入条件,不会产生明显的呼吸和循环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法印  张先龙  徐峰 《中国医药》2013,8(1):102-104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无痛全结肠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行无痛全结肠镜检查患儿20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从1mg/kg开始逐步递增直至睫毛反射消失)。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进镜,术中根据不引起体动反应,方便术者操作,维持恰当的麻醉深度和正常的生命体征来适时追加丙泊酚。监测2组患儿麻醉前(T0)、麻醉后进镜前(T1)、进镜时(T2)、检查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肌阵挛及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8±9)、(64±8)、(60±8)、(62±8)、(64±9)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MAP分别为(65±8)、(57±6)、(55±6)、(56±6)、(59±8)MInHg;观察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92±8)、(89±7)、(85±8)、(86±8)、(86±9)次/min,对照组T0、T1、T2、T3及T4时的HR分别为(89±6)、(86±6)、(81±6)、(84±6)、(87±7)次/min;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MAP、HR比麻醉前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MAP降低更明显,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麻醉后各时间点SpO,无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3.1±4.2)、(20.7±4.1)、(18.5±2.4)次/min,对照组T0、T1、T2时呼吸频率分别为(22.2±3.8)、(20.4±3.8)、(17.5±4.1)次/min,2组患儿T1、T2时的呼吸频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时呼吸频率与观察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52/100)比67.O%(67/100),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对呼吸和循环影响轻,术中及术后并发痒发牛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靶控输注技术与恒速输注静脉麻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双通道靶控技术应用于神经介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颅内栓塞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T组(双通道靶控输注组,n=20)和C组(恒速输注组,n=20)。采用BIS指导下两种麻醉方法实施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评价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 T组呼之睁眼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16.8±5.8)min(、12.3±3.7)min和(11.1±3.8)min,短于相应C组(14.3±3.7)min(、17.3±2.6)min和(20.5±5.2)min,两组之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恒速输注比较,双通道靶控输注麻醉方法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评价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和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优越性,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神经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局麻包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体质量26Ⅱ、体质量2642 kg、择期行包皮环切术的儿童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为咪达唑仑组,局麻前以0.1 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在局麻前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min内泵注完,术中0.5μg/(kg·h)静脉持续泵注维持。记录儿童入室时(T1)、局麻时(T2)、手术开始时(T3)、5 min(T4)、10 min(T5)以及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氧饱和度(SpO2)。术中在各时间点对儿童行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和局麻药使用量。结果:两组儿童T1的MAP、HR、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42 kg、择期行包皮环切术的儿童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其中A组为咪达唑仑组,局麻前以0.1 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在局麻前给予1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min内泵注完,术中0.5μg/(kg·h)静脉持续泵注维持。记录儿童入室时(T1)、局麻时(T2)、手术开始时(T3)、5 min(T4)、10 min(T5)以及手术结束时(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氧饱和度(SpO2)。术中在各时间点对儿童行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手术持续时间和局麻药使用量。结果:两组儿童T1的MAP、HR、SpO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T2T6时间点的MAP和HR明显低于A组,且B组MAP和HR的变化趋势较A组缓和(P<0.05)。B组在T2T6时间点的MAP和HR明显低于A组,且B组MAP和HR的变化趋势较A组缓和(P<0.05)。B组在T2T6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儿童的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局麻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局麻行儿童包皮手术,产生了满意的镇静和镇痛作用,有效地维持儿童术中的循环稳定,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