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奥林帕斯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78例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LDH、CK、CK-MB)的活性;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nI的水平。并与116例普通感染患儿(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LDH、CK、CK-MB及cTnI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检测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可以了解HFMD对心肌损害的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院1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病例60例,重症病例60例),检测空腹状态下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时检测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6.7%、CK 30.0%、CK-MB 28.3%、α-HBDH 90.8%、LDH 84.2%。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心肌容易受到侵害,应该重视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并及时应用营养心肌药物,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手足口病中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手足口病患儿共60例,作为手足口病组,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共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心肌酶谱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心肌酶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а-羟丁酸脱氢酶(а-HBDH)。结果手足口病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а-羟丁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手足口病诊断,能够较早发现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为临床诊治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7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70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α-HBDH)测定值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脱水程度的加重,其心肌酶谱呈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酶免法分别测定50例AMI患者和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胸痛发作3~24h内cTnI含量,并与80例非AMI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相应的心肌酶谱。结果 AMI患者组cTnI阳性率为100%,非AMI患者组阳性率为0。而AMI患者组心肌酶谱阳性率分别为CK 74%、CK-MB 70%、LDH 90%,且非AMI组三个酶的阳性率均大于SA组。结论诊断AMI,血清cTnI较心肌酶谱更特异、更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8.0%、LDH 72 8%、CK 43.8%、CK-MB 38.6%,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军华  朱芸  李伟皓 《河北医药》2010,32(24):3453-345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与普通感冒是否存在影响心肌酶谱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30例普通感冒患者发病后进行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检测。结果甲型H1N1流感对心肌酶谱中Mb、CK、CK-MB、LDH、α-HBDH影响明显高于普通感冒(P〈0.05)。结论心肌酶谱更能敏感反映心肌损害,通过对其的测定,可以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根据检测结果提示临床有效预防其病毒对心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检测心肌酶变化的临床作用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儿以及80例健康儿童血清中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P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健康儿童组相比,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型CK-MB、CPK、α-HBDH、LDH、AST含量显著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会影响其体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临床上通过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心肌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和价值,为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提供了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28.0%、LDH72.8%、CK43.8%、CK-MB38.6%,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乳糖的变化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和4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乳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hs-CRP、FPG和乳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和乳糖的联合检测可为小儿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在检测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72例手足口病患儿,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在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谱及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情况,检测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及C反应蛋白可以较好的辅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赵明才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27-212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在诊治过程中采取综合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住院的40例HFMD患儿为观察组,另以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常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学及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 HFMD患儿与正常小儿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HFMD患儿心电图异常率为52.5%.结论 部分HFMD患儿伴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明显升高,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早期进行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等检测,有助于HFMD患儿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68例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 MP)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儿童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并将6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心脏病变组(A组)33例和无心脏病组(B组)35例,比较cTnI、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P组与对照组血清(C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TnI、CK-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中cTnI的敏感度(84.85%)和特异度(82.86%)均高于CK-MB的敏感度(66.67%)和特异度(77.14%)。结论 cTnI、CK-MB为诊断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指标,但cTnI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活性及心电图表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同时按1:1标准选取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入院后第二天清晨抽取静脉血行心肌酶检测,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逐渐降低(P〈0.05);治疗前患儿心电图异常情况主要有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传导阻滞及早搏等,治疗后表现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T波双向或低平。结论对心电图和心肌酶的检查可早期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损害,对早期诊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儿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参照组患儿采取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血流速度比值、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  相似文献   

16.
魏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07-108
目的探索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诊治的105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纳入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儿童6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开展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损害率为47.62%,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的CK、CK—MB、cTnI及hs—CRP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儿童(P均〈0.01)。结论在对手足口病患儿开展早期诊治时,应紧密结合心肌酶、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等临床检测指标结果.早期诊断手足口病小儿是否发生心肌损坏,以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磷酸肌酸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术前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畸形种类、心胸比率及射血分数(EF)无明显区别。实验组于主动脉阻断时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加入磷酸肌酸(10mmol/L)的ST Thomas改良停搏液,对照组停搏液不含磷酸肌酸。分别于麻醉诱导及术后24h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变化,并记录停机时、手术结束后2h和手术结束后24h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于各时点CK-MB及cTnI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跳好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显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助于缺血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及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艾司洛尔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所有艾司洛尔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70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清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去甲肾上腺素(NE)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