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作者对86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测定了血、尿β_2-微球蛋白(β_2-M)、尿白蛋白(ALB)。发现血β_2-M在甲亢治疗未缓解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尿β_2-M,尿ALB在AITD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尿β_2-M与血β_2-M间无相关关系。提示AITD可伴有轻微肾脏机能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初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MM患者59例,检测其VEGF、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及β2-微球蛋白(β2-MG)等实验室指标,分析VEGF与MM患者各临床指标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实验室指标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生存分析初步评估VEGF等水平对MM预后价值。结果:VEGF升高的MM患者血小板及ALB水平减低,而β2-MG、LDH及血肌酐(Cr)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分期较晚的患者VEGF水平更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VEGF、β2-MG、ALB及Cr可影响MM患者预后;生存分析显示VEGF、β2-MG和不良预后有关。结论:VEGF水平与MM患者各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并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5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共81次脑脊液β_2-微球蛋白(CSFβ_2-M)的测定,发现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具有肯定的意义。临床资料①正常对照组27例,年龄20~50岁,均为非神经系统及非肿瘤外科患者术前腰麻时留取脑脊液标本。②AL组(含13例CNSL),年龄8~6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4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8例。③合并CNSL13例,其中ALL8例,ANLL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SFβ_2-M,结果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110肝炎临床病理与血清学指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及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与肝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10例急、慢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肝活检,病理变化用Knodell组织学活动指数(HAI)标准记分判定,同时用RIA法测定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将组织学变化与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β_2-M含量与肝细胞坏死范围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相关(r=0.670,P<0.01),血清PCⅢ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r=0.668,P<0.01)。结论:血清β_2-M和PCⅢ含量变化分别是反映肝实质炎症活动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75例中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39例和存活组36例,比较两组血清D-D、RDW、β_2-MG水平差异,分析其对中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75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访期间死亡39例(52.00%),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无进展生存(DFS)时间分别为18.0(95%CI:14.9~21.1)、12.0(95%CI:10.1~13.9)个月;化疗前死亡组血清D-D、RDW、β_2-MG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化疗后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D、RDW、β_2-MG与OS时间和DFS时间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且单纯化疗者D-D、RDW、β_2-MG与OS时间和DFS时间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D-D、RDW和β_2-MG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P0.05);预测中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638、0.709、0.865(P0.05)。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预后较差且与血清D-D、RDW、β_2-MG水平紧密相关,检测D-D、RDW、β_2-MG可为评估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93例正常对照及1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β_2微球蛋白(β_2-m)含量,探讨了β_2-m与MM的分期、血红蛋白、体内肿瘤细胞数及生存期限的关系.并作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MM患者疗前β_2-m明显升高;疗前β_2-m与分期、体内肿瘤细胞数呈正相关,与Hb呈负相关.病程中可作为监视病情,预报复发的指标.疗前β_2-m高者,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人血清β_2微球蛋白含量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182例明确诊断的血液病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测定与分析,发现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β_2微球蛋白(β_2-m)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着重对β_2-m在常见恶性血液病中的诊断和预后评价作一综述. 一、多发性骨髓瘤(MM) 1974年,Kither等首次测定了167例各种晚期肿瘤患者的β_2-m,发现以MM患者增高最为显著.1978年,Kin发现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和腹水中β_2-m明显升高,尤其是MM患者,占66.6%,且认为升高的机制系肿瘤细胞合成β_2-m增加或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13-06至2017-01期间因DCM心力衰竭住院患者101例资料,以患者入院时血清β_2-MG中位数为界值,将其分为高β_2-MG(3.10 mg/L)组(n=49)及低β_2-MG(≤3.10mg/L)组(n=52),分析血清β_2-MG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的相关性,进一步随访并分析血清β_2-MG水平与DC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高β_2-MG组的LAD比低β_2-MG组大[(53.43±12.35)mm vs (48.50±8.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多个潜在混淆因素后,血清β_2-MG与LAD(r=0.303,P=0.015)呈正相关关系。校正血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等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高血清β_2-MG水平是D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43,95%CI:1.001~1.304,P0.05)。Kaplan-Meier分析提示,高β_2-MG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β_2-MG组(χ~2=7.100,P=0.008)。结论:DCM患者血清β_2-MG水平与LAD呈正相关关系,高血清β_2-MG水平是DCM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心原性死亡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中京  赵湜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0):705-706
目的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和C-反应蛋白(CRP)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探讨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将3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初发期组、稳定期组和进展期组,分别测定各组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预后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以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初发期组、稳定期组、进展期组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进展期组与稳定期组、初发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龄、血红蛋白(Hb)、血肌肝(Cr)、Ca2 、M蛋白等因素与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的诸多因素中,血清β2-微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可作为重要或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评价急性肺结核病人及结核病痊愈2年后的个体血清中β_2微球蛋白(β_2-M)的水平。实验组包括39例严重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抗酸染色及结核菌培养均为阳性)及19例肺结核恢复者(症状完全消失2年),并以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各组血清β_2-M 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血清β_2-M 值均升高,均值为6.308±1.188μg/ml,与对照组(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重膜过滤Ⅱ血浆置换( DFP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伴高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MM伴高球蛋白血症患者采用DFPP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白蛋白、球蛋白、M蛋白、血沉(ESR)、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β2-微球蛋白(β2-M)变化,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与置换前比较,置换后患者血清球蛋白、M蛋白、ESR明显下降(P均<0.05);而Fib、β2-M及D-D下降及白蛋白升高不明显(P均>0.05),Hb无明显变化;均未出现严重过敏、血小板减少、低钙血症、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DFPP治疗短期内MM伴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多种生化指标明显改善,可为MM的有效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中血管新生的状态,探讨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和β2-微球蛋白(β2-MG)与MM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塑料包埋骨髓活组织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骨髓MVD;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MM患者血清β2-MG。结果初诊MM患者骨髓MV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国际预后分期(ISS)及血清β2-MG相关(P<0.01),随临床分期的增加依次增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MM治疗有效组骨髓MVD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无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MVD及血清β2-MG检测可作为MM患者体内瘤负荷、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指标,骨髓血管新生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抗血管新生治疗可能成为治疗MM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β_2-微球蛋白(β_2-M)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蛋白,作为淋巴细胞抗原系统(HLA)抗原共有的亚基而存在于所有的细胞表面,亦存在于大多数的生物体液中。由于肾脏是β_2-M主要排泄器官,因此,检测血清和尿中β_2-M的水平,可作为肾功能的测定指标。本文报道我院应用RIA法检测115例肾脏病人血清和尿中β_2-M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测定了5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及37名正常人(对照组)CSF中β_2-M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初步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①疾病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13~70岁,平均32.4岁。病毒性脑炎26例,急性脱髓鞘性脑炎12例,结核性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 (MM )细胞遗传学变化及其与MM的分型、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短期培养法及G显带技术对 16例MM患者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且对MM分型、分期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 16例MM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者 10例 (占 6 2 .5 % ) ,均有数目异常 ,表现有超二倍体、亚二倍体、多倍体及假二倍体 ;其中 9例发生于MMⅢ期 (占 5 6 .2 5 % ) ,1例发生于MMⅠ期 (占 6 .2 5 % ) ;4例为IgG型 ,3例轻链型 ,2例为IgA型 ,1例为不分泌型 ;有异常核型的MM患者表现为高 β2 微球蛋白 (β2 M )、高C反应蛋白(CRP)、低血红蛋白 (Hb)、低血小板 (PLT)、骨髓瘤细胞计数超过 30 % ;高Ca2 + 、高乳酸脱氢酶 (LDH) ,与无核型改变的MM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大多数MM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 ,且与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系 ,多发生于Ⅲ期 ,预后差 ,与其免疫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血清β2-MG、CRP对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咳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分析感染病原菌特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集患者血液标本,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β2-MG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β2-MG、CRP对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8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45.16%(28/62)。共检测出4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9.09%),革兰阳性菌16株(占36.36%),真菌2株(占4.55%)。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发热、ISS分期III期、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以及血清β2-MG、CRP水平为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1.692,95%CI=1.110~2.579)、ISS分期(OR=2.406,95%CI=1.326~4.366)、粒细胞缺乏症(OR=1.865,95%CI=1.071~3.247)、β2-MG(OR=1.452,95%CI=1.452~4.744)、CRP(OR=3.762,95%CI=1.352~10.466)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β2-MG诊断肺部感染的截断值为3.800μg/L,曲线下面积为0.854(0.752~0.956);CRP诊断肺部感染的截断值为10.125 mg/L,曲线下面积为0.836(0.722~0.950)。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合并感染者血清β2-MG、CRP高表达,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方法共募集AECOPD患者76例,健康体检人群3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血肌酐、尿素氮、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气、尿α_1-微球蛋白(α-MG)、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测定;及肺功能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α_1-MG、尿β_2-MG显著升高(P0.05),其中尿α_1-微球蛋白与氧分压(PaO_2)、FEV_1%及FVC%呈负相关,与CRP呈正相关;尿β_2-微球蛋白与FEV_1%、FVC%及FEV_1/FVC呈负相关。按GOLD 2013年指南肺功能分级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伴随肺功能严重程度的加重,AECOPD组患者尿α_1-微球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依指南予以正规内科治疗后,AECOPD组肺功能及CRP指标较前改善,血清CRP、尿α_1-微球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均较前改善,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早期肾功能损害,尿α_1-微球蛋白、尿β_2-微球蛋白可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对于急性加重期患者,加强尿α_1-MG、尿β_2-MG的监测可及早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正规的内科治疗可进行有效干预,从而避免肾功能不可逆性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170例未经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型与疾病特征(包括生存期)的关系。病人和方法 170例未经治疗的 MM 患者,男86例,女84例,中位数年龄69岁。患者用马法兰-强的松(60%)或 VMP/VBAP(40%)交替治疗,两组的中位数生存期相似,分别为24和26个月。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水平是以放射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的表达水平,探索β_3-AR表达水平对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98例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包括3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3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和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并选择31例门诊健康体检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_3-AR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β_3-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对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房颤组β_3-AR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相对表达水平为3.16±2.50(P0.05)。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的β_3-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为1.90±0.96、2.92±1.45、4.89±3.5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β_3-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LAD)呈正相关(r=0.25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_3-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房颤相关(OR=16.644,95%CI:1.106~250.503,P=0.02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β_3-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预测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734(95%CI:0.639~0.829,P0.05)。结论:房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β_3-AR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β_3-AR mRNA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参与心房重构。由此推断,β_3-AR 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房颤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