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术中实时显像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实时显像的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不利手术区域78例,位于有利手术区域50例.根据术中使用荧光素钠后肿瘤是否显色分为染色组和未染色组.结果 在有利手术区域,染色组全切除40例(95%),次全切除2例;未染色组全切除2例(25%),次全切除6例,两组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不利手术区域,两组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染色组术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0.002),未染色组手术前后KP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335).染色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较未染色组缩短(P= 0.002和P = 0.001),结论术中荧光素钠实时荧光显像对胶质瘤治疗和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引导在脑胶质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10例脑胶质瘤患者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染色强度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结果 星形细胞瘤( WHOⅡ级)4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各3例,术中肿瘤切除范围与病理学检查相符,术后1周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语言肢体运动障碍一过性加重3例,给予对症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 该方法应用简便、安全、经济,对高级别胶质瘤术中可直观、实时判断肿瘤的边界,大大提高了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荧光引导鼠脑胶质瘤切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目的探讨荧光引导鼠脑胶质瘤切除的有效性。方法利用含有荧光物质的胶质瘤模型在手术荧光显微镜下激发荧光,根据荧光影像判定肿瘤边界并切除肿瘤。切除后对肿瘤中心、边界和周边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有荧光物质的胶质瘤体在荧光显微镜下激发出绿色荧光。荧光强度高的肿瘤组织含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荧光强度较弱或者没有荧光的区域仅有少量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切除胶质瘤,并为手术者提供客观的肿瘤边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具有深远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高场强MRI联合荧光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3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33例(62.26%)肿瘤位于重要脑功能区(运动区17例,语言区11例,丘脑5例),分别行荧光引导下脑胶质瘤切除术(荧光引导组,28例)和术中高场强MRI联...  相似文献   

5.
荧光导航辅助下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荧光导航技术在切除功能区恶性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功能区恶性胶质瘤病人.术中利用荧光素钠将肿瘤染色,根据荧光影像判定肿瘤的边界并切除肿瘤。比较术中所见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结果术后复查CT或MRI.肿瘤全切除7例〈87.5%),次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未受明显影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荧光引导技术具有实时导航,客观、安全、可靠等特点,能提高功能区恶性胶质瘤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术中超声引导切除212例脑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二维超声辅助切除脑胶质瘤的价值.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幕上胶质瘤手术患者212例,按照肿瘤位置分为浅部(距皮层距离<2 cm)及深部(距皮层距离≥2 cm)两组,手术中肿瘤切除前、中、后均进行超声探查,判定肿瘤边界并对可疑回声进行活检,术后5 d内进行MRI复查,判定肿瘤切除程度.结果 术后MRI显示212例患者全切除192例,近全切除20例.其中位于表浅部位的110例肿瘤中,超声判断敏感度为93.9%,特异度为95.1%;位于深部及脑室内102例肿瘤中,超声判断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36.4%.结论 术中超声辅助确定胶质瘤边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于位置深在的胶质瘤的切除更具指导性,可以作为术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足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其中手术仍为最快速和有效去除肿瘤组织的手段.由于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术中肿瘤边界显示不清,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全切"非常困难.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术中实时荧光显像技术可以提高肿瘤边界判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术者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改善患者顶后.日前国际上相对成熟的荧光显像方法主要为荧光素钠和8-氨基-γ-酮戊酸引导的荧光显像技术,其他荧光试剂如纳米荧光探针、靛氰绿等仍处于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8.
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引导显微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荧光物质引导的显微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的要点,评估该技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术前经CT或MRI证实胶质瘤的11例病人接受了荧光引导胶质瘤手术。男5例,女6例。年龄35~66岁,平均48.5岁。术前应用5-氨基乙酰丙酸(5-ALA),术中根据所提供的荧光影像判定肿瘤边界并切除肿瘤。根据不同荧光强度取材进行HE染色以检测手术切除情况。术后行MRI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切除情况。结果胶质瘤在荧光光源的照射下被激发出红色荧光,而正常脑组织不发光。荧光强度高的肿瘤组织HE染色显示含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荧光强度较弱或者没有荧光的区域仅有少量的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病人术后的MRI检查证实肿瘤切除比较完全。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切除胶质瘤,并为手术者提供客观的肿瘤边界,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对该方法的确切评估尚需对手术病人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1],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预后较差,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即使采用手术联合术后放化疗及免疫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9.8%.肿瘤切除程度为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  相似文献   

10.
改进超声技术在脑胶质瘤术中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改进术中超声技术,评价超声在脑胶质瘤术中判断残余肿瘤价值。方法选择高频(12 MHz)专用术中探头,采用残腔腔内与残腔表面扫查结合的检查方法,在37例拟行肿瘤根治术脑胶质瘤患者常规显微手术结束时行超声检查。将超声影像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比,评价超声判断胶质瘤残余肿瘤的能力和价值。结果通过改进扫查方法,可获得高质量术中影像,降低了病理基础不确定的超声征象的出现率,避免了其对诊断的干扰。本组脑胶质瘤术中超声诊断残余肿瘤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65.71%(23/35)、98.34%(178/181)和93.06%(201/216)。假阴性诊断中的91.67%(11/12)发生于高分级胶质瘤,以胶质母细胞瘤明显。结论通过改进检查技术,获得高质量术中实时影像,超声可作为脑胶质瘤手术术中判断残余肿瘤安全可靠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在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后判断胶质瘤边界效能的差别。方法 使用诊断试验的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月—2020年6月使用荧光素钠术中显影的胶质瘤的患者,术中取荧光显微镜下黄染区和附近非黄染区(黄染区外约5 mm)分别进行病理检查,统计并绘制ROC曲线,对比术中使用荧光素钠对不同病理来源的胶质瘤的诊断效率。结果 患者共有5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6±16)岁;肿瘤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34例,少突胶质细胞来源18例。荧光素钠显示高级别胶质瘤边界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优于显示肿瘤边界(灵敏度98% vs 73%,特异度89% vs 97%,Kappa值0.86(>0.80几乎完全一致) vs 0.63(>0.60高度的一致性),约登指数0.87 vs 0.71)。荧光素钠显示星形细胞瘤边界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优于显示少突胶质细胞瘤边界(灵敏度84%vs57%,特异度78% vs 83%,Kappa值0.61(>0.60高度的一致性) vs 0.22(>0.21一致性一般),约登指数0.62 vs 0.40)。结论 术中使用荧光素钠确定肿瘤边界时,在黄染边界5 mm范围内,当肿瘤为星形胶质细胞来源时荧光所示边界可以认为是肿瘤边界;当肿瘤为少突胶质细胞来源时该边界不能认为是肿瘤边界。 [引用格式: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4): 354-358.]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0只载瘤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实施冷冻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P27Kipl蛋白的表达,磁共振检测肿瘤体积变化,并观察动物生存期。对照组未实施冷冻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冷冻治疗可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对照组为(4.81±0.72)%,治疗组为(28.84±3.56)%,P〈0.05;缩小肿瘤体积,对照组为(292.97±19.13)mm^3,治疗组为(76.37±10.22)mm^3,P〈0.05;延长动物生存期,对照组为(37.00±1.55)d。治疗组为(57.00±3.16)d,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荷瘤鼠生存期呈正相关(r=0.836,P〈0.05);同体积呈负相关(r=-0.696,P〈0.05)。结论冷冻治疗可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延长动物生存期,其机制同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中MRI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对胶质瘤切除程度的影响.方法 纳入101例成人幕上胶质瘤病人,在术中MRI联合显微镜下功能神经导航实时引导下进行手术.适时行术中MRI扫描,根据病变切除程度及其新重建的传导束,结束手术或者更新导航计划后继续切除,如此反复直到术者满意.测量手术过程中的肿瘤切除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次术中MRI扫描时,全切除45例;继续切除后,全切除达到74例.第1次术中扫描后切除程度为95.00% (77.81%~99.65%),与继续切除后切除程度98.15%(93.12%~1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肿瘤的中位体积39.68(16.05~58.00)cm3,手术结束时的中位体积为0.10(0~2.68)cm3,手术前后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所有病人语言功能正常,仅1例病人肢体肌力小于Ⅳ级.结论 术中MRI有助于发现意外残留的肿瘤,通过进一步切除提高病变的切除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术中磁共振影像(iMRI)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初步经验。方法2006年3月~2006年12月,61例脑胶质瘤病人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 h,平均(5.2±1.5)h。图像质量良好49例(80.3%),一般7例(11.5%),差5例(8.2%)。56例图像质量优良的病人中,iMRI扫描次数2~5次,平均(2.6±0.8)次;其中2次32例,3次16例,4次5例,5次3例;24例(42.9%)经iMRI发现肿瘤切除范围未达术前计划,仍需进一步切除。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MRI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实时纠正术中脑移位误差,精确定位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边界,定量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接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在脑中央沟附近胶质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中央沟附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均在直接皮质体感诱发电位辅助下定位,行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术前减轻10例,不变11例,短期加重后肢体运动或感觉功能有所恢复8例,加重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能在最大程度切除胶质瘤的同时保护脑功能,这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荧光素钠指导高级别脑胶质瘤手术切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病例资料,术前行增强MRI检查,术中在荧光素钠染色下指导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行增强MRI、MRS检查,测量并比较胶质瘤术后术腔壁(a区)、肿瘤侧正常脑组织(b区)及对侧相应区域正常脑组织(c区)的Cho/Cr值及差异。结果a区分别与b区、c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与c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级别胶质瘤手术中,严格按照荧光素钠的染色范围切除肿瘤,不能全切除肿瘤,需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扩大切除。  相似文献   

17.
沙培林对鼠脑胶质瘤抑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沙培林对裸鼠脑胶质瘤的抑癌作用。方法28只BALB/C裸小鼠皮下接种U251脑胶质瘤成功后随机分成4组,分别瘤周注射生理盐水0.2ml、沙培林0.2KE、0.4KE、0.8KE,共8次。解瘤实验,测量肿瘤的体积(V)和重量(W)。结果沙培林治疗组V与对照组V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和P<0.05),瘤重W经统计学处理亦有差异。治疗组抑瘤率分别为27.5%、32%和53.1%。结论沙培林可以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并研究成瘤鼠运动功能及胶质瘤MRI成像特点.方法 采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至SD大鼠脑干内.MRI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观察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大鼠的运动能力、生存周期等.结果 C6胶质瘤细胞接种成功率为100%.生存分析表明:大鼠于接种后第16~22天死亡.接种后第7天,MRI即可检出肿瘤生长,荷瘤鼠的运动能力随着成瘤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结论 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MRI观察该模型具有脑干胶质瘤成像的特点,细胞接种后10~18 d是最佳观测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