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临床少见,但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以致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有所增加,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患者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方洁  尚丽新 《人民军医》2015,(4):445-447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指于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发生的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瘢痕部位妊娠发生率也在随之升高。目前,有关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倾向于"窦道形成学说",认为其发生与子宫内膜层和肌层连续被破坏,局部子宫肌层窦道形成有关。另有研究表明,多次剖宫产史、子宫下段厚度及剖宫产缝合技术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发生。本病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  相似文献   

3.
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是罕见的异位妊娠,极易误诊、漏诊,盲目实施人工流产可导致术中、术后大出血,严重者可能导致子宫切除.超声可为本病的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使其潜在危险性降到最低.本文对14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孕囊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发病率有所提高,对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earpregnancy,CSP)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处理不当,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本文就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子宫瘢痕妊娠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内异位妊娠,临床上比较少见,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剖宫产术的不断增加而上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选择治疗的方法及对保守治疗疗效的评价已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医生的重视。本文总结2004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子宫瘢痕处妊娠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形成子宫切口憩室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后随访2个月期间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8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后随访2个月期间未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未发生组。查阅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术后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的相关因素。结果 发生组产妇剖宫产次数多、子宫后位、围术期胎膜早破、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未发生组患者对比(P<0.05),两组间其他基线资料比较(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剖宫产次数多、子宫后位、围术期胎膜早破、子宫切口单层缝合是其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产妇术后形成瘢痕子宫切口憩室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剖宫产次数多、子宫后位、围术期胎膜早破、子宫切口单层缝合。  相似文献   

7.
王碧英  李湘蓉 《西南军医》2011,13(6):1050-1051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中4例经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杀胚后清宫治愈,2例药物治疗失败后,其中1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化疗;1例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化疗血β-HCG下降不满意行经腹子宫切口妊娠病灶切除术。结论充分认识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的临床特征,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药物治疗、适时清宫,可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辅以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切忌盲目刮宫。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是结束高危妊娠的良好方法,近年来,剖宫产指征逐渐被放宽,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其危险性不容忽视,可导致子宫破裂、胎盘植入乃至孕妇的死亡[1]。如漏诊、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引起严重出血,甚至需要切除子宫。C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2],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子宫疤痕处,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剖宫产手术逐年增多,术后再次妊娠率也明显升高,导致瘢痕子宫孕妇增多,其在分娩时有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另外,瘢痕子宫妊娠行再次剖宫产几率明显增加,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本研究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子宫妊娠161例,分析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瘢痕情况及其妊娠结局,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对再次分娩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应用价值。方法 23例剖宫产后切口瘢痕妊娠病例,在DSA引导下经双侧子宫动脉按血供比例分配灌注甲氨蝶呤100mg进行灌注杀胚,再以明胶海绵栓塞,术后24~48h行清宫术。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术后24h复查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87.77%,阴道出血停止,清宫术中出血10~200ml,平均4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子宫动脉灌注可明显提高胚囊局部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有效杀伤和消除胚胎组织,栓塞后阻断胚胎血供,达到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患者早期治疗后再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CSP早期治疗后再妊娠的89例患者纳入B组。选择同期剖宫产术后非CSP再妊娠的92例孕产妇纳入A组。比较两组孕产妇临床结局。结果 B组异位妊娠率为8.99%(8/89),A组异位妊娠率为5.43%(5/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流产率、早产率分别为20.22%(18/89)、14.61%(13/89),明显高于A组的9.78%(9/92)、6.52%(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7.98%(16/89),明显高于A组的7.61%(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P患者早期治疗后再次妊娠总体妊娠结局良好,但分娩风险及不良妊娠发生率均高于非CSP的剖宫产者。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监测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诊治的1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病人的超声图像、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具有特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监测经甲氨蝶呤治疗后瘢痕处妊娠物二维图像及血流信号变化情况.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或避免大出血的发生,并可有效地监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13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经双侧子宫动脉各灌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100~150 mg,庆大霉素8万u,再以明胶海绵栓塞,其中23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以PVA颗粒栓塞,术后24~72 h时行清宫术.结果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操作成功率100%.清宫术时出血12~110 ml,平均2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配合清宫术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和丧失生育能力的风险,是治疗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指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囊或胚囊着床于原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瘢痕处的现象。其属于剖宫产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尤其中国开放二胎政策以来,越来越多有剖宫产史的妇女有再生育的要求,而CSP的发生也随之增加[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163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分类、术前诊断、误诊率、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占同期异位妊娠的14.82%(163/1100),术前诊断率49.7%,误诊率50.3%.163例中宫颈妊娠8例,腹腔妊娠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37例,宫角妊娠44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54例,腹膜后妊娠1例,卵巢妊娠15例,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结论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应提高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认识,以便及时诊治,减少误诊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顾玉婵  综述  王树鹤  审校 《武警医学》2016,27(2):209-212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医源性的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其发生率较低,主要是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瘢痕处。因其孕囊被子宫肌层及纤维组织包裹,在一个限定的生长环境下,其周围血供相对丰富,随着孕囊的生长发育,随时面临着大出血、子宫破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及孕产妇死亡等风险,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发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106例,对其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统和分析.结果:10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采取早期,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较好的预防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图像特征。材料和方法:对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图像表现为子宫下段前壁向外凸出,其内可见包块影像,包块与膀胱之间子宫肌层变薄。包块回声大致分混合回声包块和囊性包块两种类型:前者其内及其周围血运丰富,后者部分囊内可见胎芽组织。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图像比较有特异性,可为对该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pregnancy,CSP)是指孕卵着床于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并在此生长发育,被归属于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以往临床少见,但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提高而呈上升趋势。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将有子宫破裂和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的可能。早在1997年,Codin等就首次描述了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时超声检查的诊断标准。此后国内很多学者也相继报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早期诊断CSP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回顾分析CSP患者CDFI的声像图及血流频谱  相似文献   

20.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36例分娩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瘢痕子宫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后,其次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畸形矫治术后等.因瘢痕子宫易发生破裂,危及母婴安全,所以,对其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