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一起小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探讨分析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该起疫情中患病学生的资料,制定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1∶1的病例对照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对疫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该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共造成146名学生发病,罹患率为8.4%.引起暴发疫情的致病原为CoxA24.学生是否患病可能与发病前2d内与类似病例有肢体接触、接触其使用过的物品、使用直饮水设备、去过公用的课室上课、家中有其他人罹患等因素有关. 结论 该起疫情为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局部暴发,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控制措施,在短期内控制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0年南通市某初级中学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处理情况.方法:对该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资料分析.结果:该起暴发疫情历时10 d,发病22人,罹患率为3.72%.结论:加强学校疾病监测,严格落实隔离、消毒措施,是遏制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4-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2004-2010年重庆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使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重庆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8 730例,无死亡.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6/10万.呈现出2007年和2010年2个发病高峰;9~10月份为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男:女=1.59∶1,发病年龄10~14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3.79%;学生发病最多(51.74%),其次为农民(19.81%)和托幼儿童(5.26%).2004- 2010年重庆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41起,报告发病6 116人,无死亡;9月为暴发疫情的流行季节;疫情持续平均时间为8.8d(最高39 d,最低1d);郊区疫情数是城区的5.15倍,89.36%的疫情发生在学校.结论 重庆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居全国前5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重点做好灾后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医院在流行季节开设临时的诊治门诊,防止交叉感染等.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海珠区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丽庆  栾玉明  刘士俊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56-2557
目的分析2007年海珠区居民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情况,以便制定并采取更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海珠区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海珠区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04例,病例数以学生最多,年发病率为33.49/10万,发病高峰在9月份,共发生4起暴发疫情,地点均在小学;城乡结合部发病率远高于中心城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全传染病预警机制,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社区监测和卫生宣教管理工作,提高居民的个人防病和保健意识是预防疾病流行的首选策略;强化集体单位、公共场所的卫生消毒管理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点环节;及时准确地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一起中学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的流行特征,为学校预防、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由县CDC和镇卫生院流调人员按照卫生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个案调查表》对所有眼红、眼刺疼、畏光、流泪和眼分泌物的患者开展病例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暴发发生在秋季,病例历时14 d,共发生46例,罹患率为3.61%。病例集中在初一(6、7)班和初二(5)班,占病例总数的45.65%。年龄在12~38岁,男性发病36例,女性发病10例,男女性别比为3.6∶1,住校生明显高于走读生。结论 学校一旦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应及时报告,并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北京市郊区某中学1起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起疫情中患病学生的资料,制定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病例对照调查。结果该起结膜炎疫情共造成27名学生发病,持续15 d。引起暴发疫情的致病原可能为葡萄球菌。学生是否患病可能与发病前3 d内与类似病例、物品有密切接触,体育课后是否洗手因素有关。结论该起疫情为1起细菌性结膜炎的暴发疫情,及时上报及采取停课措施,可在短期内控制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预测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6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2004—2006年及2008年同期上升5.27、6.82、5.40和2.26倍;8—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广西等南部省份,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学生三大人群中。2004-2006年共报告暴疫情6起,2007年和2008年各报告暴疫情65起和13起,9月份高发,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是引起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主要病原。结论做好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年宝安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6起,发病1556例,罹患率为2.8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罹患率,男性为2.94%,女性为2.73%;各街道中小学为6.06%(10起、539例),幼儿园为9.92%(3起、26例),大型企业为2.20%(3起、991例);观澜街道为2.86%(1起、858例),新安街道为5.36%(7起、341例),大浪街道为8.46%(2起、182例);12~14岁为3.53%,3~5岁为9.92%,6~8岁为7.40%。1556例中8月961例,占61.76%;9月595例,占38.24%。托幼儿童26例,占1.67%;学生539例,占34.64%;工人991例,占63.69%。[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暴发人群以青年工人为主。8~9月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下旬,我市出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截至11月上旬,全市报告近11 200例病例,集体暴发疫情68件。其中达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18件。福田区共报告病例689例,占全市病例总数的6.15%,集体暴发疫情1件(病例9例),占全市暴发疫情的1.47%,无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现就福田区控制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经验及疫情预防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以便制定更好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波及人数54 231人,发病人数共1 556人,其中男性发病人数为1 047人,女性发病数509人;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时间分布,暴发高峰期集中在8-9月;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工厂有991人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3.7%,学校发病人数为565人,占总数的36.3%;地区分布,观澜街道是发病人数最多的街道,新安街道为暴发次数最多的街道,其次为西乡街道。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高峰,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8-9月,此次疾病暴发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非同源性的连锁式传播,因此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培养,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及时做好玩具、门窗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清洗与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1.
范苏云  刘莹  牛姬飞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241-2242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年该区发生的46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并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年福田区共发生学校暴发疫情46起,发病总人数为375人,罹患率10.38%;病种以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手足口病为主;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结论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制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制度,采取分级防控等策略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水富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007年8月下旬水富县某村、某中学两暴发点引起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全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集部分患者急性期眼结膜拭子和双份血清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结果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累计发病1261例,患病率为1293.68/10万;发病年龄以20岁以下青少年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8.35%;男女性别比为3.59∶1;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3.43%;病例主要集中在向家坝镇。共采集20份患者结膜拭子标本,分离出1株柯萨奇病毒,为A24型变种。结论该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是由输入性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引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预防学校中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8月滕州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2253人,有54人符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54例患者均为学生,罹患率为2.51%。住校生罹患率为2.84%,走读生罹患率为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男生罹患率为2.36%,女生罹患率为2.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疫情初期学校未能及时进行晨检,学生带病上课,疫情报告不及时,失去了早期采取措施的机会,是造成本次学校急性出血结膜炎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自有病例报告以来(1990年)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朔县1990—2013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阳朔县24年来累计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 256例,年均发病率31.07/10万,流行年份最高发病率达276.63/10万。共发生4次流行,近3轮的流行年间隔时间为7年,每次流行周期为1~4个月,发病高峰在9月。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以学龄儿童、学生和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阳朔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和集体单位等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是控制该病暴发和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2004~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为其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4-2007年广东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4-2006 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常态散发水平,病例主要分布在粤北及珠江三角洲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主要病原体为CoxA24变异型病毒株),病例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6~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主要分布在15~39岁和<10岁的工人、民工、学生及儿童等. [结论]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关键期为5-7月,工厂、学校及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是其防控工作的重点;建议以集体单位开展"红眼病"症状监测为主实施暴发疫情管理和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为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尤爱国  康锴  陈豪敏  许汴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98-3099,3101
目的分析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病例1850例,发病率为1.95/10万,显著高于2009年(χ2=1043.07,P﹤0.01);病例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北地区;9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8.32%;男性发病率为2.42/10万;女性为1.4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6,P﹤0.01);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以学生、农民和工人为主;共报告暴发疫情6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2009年7月21日~7月31日,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发生一起手足口病(HFMD)暴发疫情,现将对其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结果报道如下。查明了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和传播特征,以采取措施尽快扑灭疫情。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确认。结果该起疫情是呼和浩特市儿童福利院手足口病暴发,共发生病例12例,无死亡病例,罹患率为6.74%。结论生活接触是该起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罗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4945-4947
目的 掌握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分(AHC)布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来自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疫情资料,对万州区2006~2010年AHC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6~2010年万州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286例,年均发病率17.04/10万,其中2010年报告病例908例,发病率59.60/10万.2006~2009年,万州区无聚集性暴发疫情,AHC发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年度报告发病率均在6.26/10万以内.2010年发生3起学校聚集性疫情.结论 2006~2009年万州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平稳,呈常态散发水平,未发生AHC暴发疫情,2010年发病率是前4年发病平均水平的9倍,提示需加强监测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9.
2004-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广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5、2006、2008、2009年广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平稳,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其他年份上升3~4倍;报告病例数较高的地区为南宁市、桂林市、梧州市和崇左市;8~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以0~4、10~14、15~19和30~34岁为主;人群分布以成人为主,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加强监测,做好农村、学校和工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绥江县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昭通市绥江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简称AHC)流行的原因。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在AHC流行时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采集部分AHC病人眼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结果2007年8—9月共发病2336例。罹患率1464.75/10万,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发病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6.36%;其次是学生,占31.94%。从采集的10份眼拭子标本中分离柯萨奇病毒A24变种5株。结论绥江县AHC流行是由柯萨奇病毒A24变异株引起,今后要加强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力度,尤其是农民、学生AHC卫生知识宣传,防止疫情再次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