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PFD对二甲基亚硝胺( 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1只,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造模组84只,给予1%DMN溶液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两周末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21只,分别是:模型组、IFN -α治疗组、PFD 120 mg、PFD 240 mg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造模第3周第一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周七天,1次/日,治疗共4周。各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如下:正常组、模型组予以0.5%CMC-Na 6 mL/kg灌胃;PFD不同剂量组予以相应剂量PFD灌胃; IFN -α组予以IFN -α10万单位/只,皮下注射。治疗四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Ⅰ型胶原, CTGF表达。结果(1) Masson染色SSS半定量评分,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 IFN -α组、PFD组SSS半定量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5),PFD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FN -α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T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 PFD 120 mg、PFD 240 mg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1)PFD具有治疗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与α-IFN无明显差别。(2)PFD抗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抑制促纤维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放射性肝纤维化大鼠中的动态表达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相关性,了解CTGF与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关系。方法:雄性SD二级大鼠40只,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10只)。模型组大鼠右半肝接受单次6 MV X射线25 Gy照射,于照射后2、4和6个月,分别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10只,对照组予以假照射后6个月,均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大鼠肝纤维化半定量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CTGF、TGF-β1、α-SMA及其mRNA表达,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于照射后2、4和6个月,肝纤维化半定量积分逐渐增加(F=25.82,P<0.05),模型组大鼠CTGF、TGF-β1、α-SMA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F=55.44、16.22、121.12,P<0.05)。对照组肝组织中,CTGF、TGF-β1、α-SMA的mRNA仅有少量表达;模型组在照射2、4和6个月CTGF、TGF-β1、α-SMA的 mRNA均逐渐升高(F=177.11、133.85、217.46,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大鼠肝组织中CTGF与α-SMA、TGF-β1与α-SMA均存在正相关(r=0.638、0.715,P<0.05)。结论:CTGF的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放射性肝纤维化过程中CTGF可能参与了激活TGF-β信号通路,从而促进HSC的活化与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的动态表达与在体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关系.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40)及假手术组(n=10).模型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分别于结扎后1、2、3、4周(每个时间点取10只)麻醉后留取肝组织.假手术组大鼠亦于相应时间麻醉后留取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α-SMA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在体活化HSC的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大鼠肝组织未见凋亡的HSC.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P<0.01),而活化HSC增多,凋亡HSC也增多.造模1、2、3、4周,大鼠肝组织的HSC凋亡指数(分别为4.57%±0.41%、4.02%±0.48%、3.45%±0.37%、2.88%±0.50%)逐渐减少(P<0.01).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量与在体HSC的凋亡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结论 胆汁淤积性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下调与在体活化HSC的凋亡减少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PFD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 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CTG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0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1只,给予生理盐水10 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造模组84只,给予1%DMN溶液10 m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周前三天连续给药,1次/日,连续注射3周。两周末将造模组随机分为4组,每组21只,分别是:模型组、IFN-α治疗组、PFD 120 mg、PFD 240 mg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造模第3周第一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周七天,1次/日,治疗共4周。各组给药剂量及方法如下:正常组、模型组予以0.5%CMCNa 6 m L/kg灌胃;PFD不同剂量组予以相应剂量PFD灌胃;IFN-α组予以IFN-α10万单位/只,皮下注射。治疗四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肝组织行Masson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Ⅰ型胶原,CTGF表达。结果 (1)Masson染色SSS半定量评分,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IFN-α组、PFD组SSS半定量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FD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IFN-α组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T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PFD 120 mg、PFD 240 mg各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1)PFD具有治疗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与α-IFN无明显差别。(2)PFD抗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TGF的表达,抑制促纤维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八味抗纤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宇泳  王宪波  王融冰 《武警医学》2010,21(7):557-559,562
 目的 观察中药八味抗纤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予不同剂量中药八味抗纤方灌胃,观察八味抗纤方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采用Ishak肝病组织病变计分修正方案,结合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八味抗纤方对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以活化HSC特异性标记α-SMA标记显示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探讨八味抗纤方抗肝纤维化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ST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轻于模型组;α-SMA阳性细胞数少于模型组.结论 八味抗纤方能够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减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抑制HSC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乙醛对大鼠HSC增殖以及胶原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乙醛对新分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alate,cell,HSC)增殖、表达α1(Ⅰ)型胶原mRNA、IkB和NF-kB的影响,以探讨酒清性肝纤维化发病机理。方法:用链霉蛋白酶、胶原酶以及密度梯度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原位杂交法、免疫细胞化学法、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分别检测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IkBα以及NF-kB的表达。结果:(1)成功分离出大鼠肝星状细胞。(2)乙模型刺激新分离培养的肝星状细胞后细胞明显增殖;乙醛刺激传一代肝星关细胞后,α1(Ⅰ)型胶原mRNA表达显著增加;IkBα表达明显下降;乙醛作用肝星状细胞后30min,NF-kB的表达即有增加,到120min时达最高值。结论:乙醛可以使静止的肝星状细胞活化,表现为增殖、α1(Ⅰ)型胶原mRNA合成、IkBα表达下降、NF-kB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金三莪方剂治疗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三莪治疗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用金三莪方剂治疗,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RT-PCR检测肝组织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TGF及TGF-β1在肝内的表达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肝组织HE染色和电镜检查.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较,金三莪治疗后大鼠肝内CTGF及TGF-β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CTGF及TGF-β1的免疫反应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内CTGF及TGF-β1表达降低,肝小叶结构趋于正常,纤维间隔变薄.结论金三莪方剂能有效地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内CTGF和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IL-1β、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IL-1β、TNF-α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1β组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三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TNF-α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4倍。上述结果提示IL-1β、TNF-α可增强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探讨肝星状细胞(HSC)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穿组织中的活化情况,并研究HSC的活化与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的关系。将40例NASH患者的肝穿刺标本按炎症活动度分为G1和G2组,按照纤维化分级分为S0,S1和S2组,用多克隆抗-突触素标记H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C的表达情况,HSCs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央区的窦壁上,HSCs的表达量与炎症活动度平行(G2>G1,P<0.05),HSC的活化虽然与纤维化的程度有关,但并不完全匹配,NASH患者的肝穿刺标本中有HSC的活化,NASH的肝纤维化与HSC的活化有密切关系,并且与小叶内和汇管区的炎症活动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TGF-β1和Lepti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不同病变程度NASH穿刺肝组织中TNF-α、TGF-β1和Leptin的表达,分析其与NASH病变以及肝星状细胞(HSC)、库普弗细胞(KC)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NASH肝组织中,TNF-α表达于肝脂肪变区及炎症活动区的肝窦壁细胞及炎细胞中,其阳性表达随肝脏炎症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TGF-β1主要表达于纤维化较明显区域的肝窦壁细胞,其阳性表达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密切相关(P〈0.05),分布及表达量与HSC的免疫组化改变大致平行;Leptin主要于NASH肝组织脂肪变区及纤维化区的单个核细胞、KC和HSC内表达,与NASH肝脂肪变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Leptin表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呈递增趋势,与TGF-β1的变化呈大致平行关系。结论TNF-α可能是NASH炎症过程中的关键性炎症因子,而TGF-β1和Leptin可能与NASH纤维化的启动及进展关系密切,上两者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TGF-β1及α-SMA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血管增生及改建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α-SMA)在CHB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TGF-β1和α-SMA与肝组织中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血管纤维化及肝窦毛细血管化关系密切,随着CHB肝病变的加重,特别是在纤维血管间隔,扩张及毛细血管化的肝窦,TGF-β及α-SMA的表达程度及范围明显增强增大,提示TGF-β1及α-SMA对CHB进程中的血管增生及改建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肾病)患者肾血管壁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8例IgA肾病肾组织血管壁的PAI-1、MMP-9、α-SMA和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α-SMA主要表达于平滑肌细胞;PAI-1表达与α-SMA类似; MMP-9在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表达,TIMP-1仅在血管壁内膜的内皮细胞微弱表达,在IgA肾病Lee Ⅳ-Ⅴ级组,肾血管壁的PAI-1、MMP-9和α-SMA表达显著高于LeeⅠ-Ⅲ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肾血管的PAI-1、MMP-9和α-SMA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呈正相关(P<0.01)。提示PAI-1可能参与介导了IgA肾病肾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积累过程,MMP-9则可能促进血管的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心肌纤维化的病理表现及TGF-β1,CTGF在糖尿病心肌病变中的水平,探讨IBS与心肌纤维化程度及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5mg/奴)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于第4、12、2,4周测定测定常规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校正的IBS值(IBS%)、IBS周期性变异幅度(CWB)。Masson胶原染色观察纤维容积分数(CVF)及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心肌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心肌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并与同龄正常大鼠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IBS%明显增高(P〈0.05),CVIB第4、12周时尚无明显变化(P〉0.05),第24周时明显减低(P〈0.05),EF值各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组心肌纤维化指标CVF、PVCA、CollagenⅠ及TGF-β1和CTGF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②IBS%与CVF、PVCA、CollagenⅠ、TGF-β1、CTGF表达呈正相关(P〈0.05);TGF-β1和CTGF表达分别与CVF、PVCA、CollagenⅠ呈正相关(P〈0.05),TGF-β1和CTGF表达呈正相关。电镜发现糖尿病组心肌细胞肌丝稀疏,线粒体肿胀,间质胶原增生。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明显的心肌纤维化,糖尿病心肌纤维化与TCF-β1、CTGF的表达增强有关。应用IBS技术可以检测到与纤维化指标(CVF、PVCA、CollagenⅠ、TGF-β1、CTGF)有关的IBS%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和血清CTGF水平的影响,探讨脾切除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CL4诱导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所有老鼠随机分为A、B、C组,并分别于建模0时、第5周、第10周切除脾脏;3组均在切脾前随机选择5只老鼠处死,剩余老鼠在建模第14周时全部处死,取其肝脏和血液标本,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CTGF含量,肝组织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损伤不同时期大鼠肝脏及血清CTGF测定值表明,大鼠肝脏及血清CTGF含量与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不同时期切脾鼠肝脏及血清CTGF值与切脾早晚呈相关关系,切脾越早,CTGF值越低。结论早期脾切除对肝硬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原位杂交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T1-MMP)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及逆转过程中的动态表达。采用CCl4皮下注射Wistar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并让其自然恢复以使以纤维化逆转。结果显示,MT1MMPmRNA主要表达在间质细胞(肝星状细胞等),部分肝细胞也有表达,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MT1-MMPmRNA表达逐渐增强,而在肝纤维化的逆转过程中,MT1-MMPmRNA表达逐渐减弱,提示MT1-MMP在肝纤维化形成及逆转中可能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酒精性肝纤维化基质降解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酒精性肝病(ALD)肝纤维化基质降解的病理机制,28例ALD肝穿刺组织按其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 mRN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1(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MMP-1、MMP-2、MT1-MMP和TIMP-1 mRN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纤维化的中央静脉、窦周及汇管区等部位周围,且MMP-2和MT1-MMP mRNA的表达细胞有重叠,MMP-2、MT1-MMP和TI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多,而M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且以纤维化中期变化为著;MMP-1、MMP-2、MT1-MMP和TI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为肝窦壁细胞,少数肝细胞亦呈阳性表达,提示MMP-1养活和TIMP-1增多可能是ALD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尤其是Ⅰ型胶原过量沉积的病理机制之一;MMP-2和MT1-MMP在基质降解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其表达增多可能对ALD时中央静脉纤维化、肝窦血管化起一定促进作用;肝窦壁细胞(肝星状细胞等)为肝组织内MMP-1、MMP-2、MT1-MMP和TIMP-1的主要产生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丹参对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HSCsMAPK)通路中ERK、JNK的活化情况,以及丹参药物血清对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药物组以每天20ml/kg剂量分2次灌服丹参;对照组灌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6天后经下腔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盲法,用上述10%药物血清培养HSCs24h后,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HSCsPERK、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在约44kD、42kD的位置上均出现杂交带,表明活化的HSCs同时表达PERK1和PERK2;在约46kD、54kD的位置上均出现杂交带,表明HSCs同时表达PJNK1和PJNK2。PERK蛋白表达水平,肝纤维化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03%±3.99%vs28.16%±5.37%,P<0.01),正常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正常大鼠对照组也显著减少(18.17%±4.02%vs26.35%±8.22%,P<0.05)。PJNK蛋白表达水平,肝纤维化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7.70%±2.83%vs32.66%±7.08%,P<0.01),正常大鼠经丹参药物血清干预后较正常大鼠对照组也显著减少(19.53%±2.48%vs29.20%±6.27%,P<0.05)。结论活化的HSCs中ERK、JNK保持着较高的磷酸化水平。提示两者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是HSCs活化和增殖的重要途径之一;阻断MAPK信号通路可能是丹参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芹总酚酸抗四氯化碳所致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水芹总酚酸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模型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四氯化碳复制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首次剂量按0.5ml/100g,以后按0.3ml/100g体质量,3天1次,共42d)。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42d。末次给药后禁食24h,取大鼠血和肝脏,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B、ALP、TP、ChE、LDH)指标、肝纤维化指标(HA、LN、Ⅲ-C、Ⅳ-C)和肝组织中SOD活力与MDA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测α-SMA、TGF-β1、TIMP-1的表达量和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肝损伤和慢性纤维化表现;各给药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其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水芹总酚酸对慢性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对肝纤维化大鼠基质分解素-1(MMP3)基因表达的影响,建立CCl4中毒性及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两种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完成后予不同剂量hALR治疗,在不同的时间点留取大鼠肝组织标本,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MMP3的基因表达。结果在两种模型中hALR治疗组大鼠肝组织MMP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均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剂量hALR组大鼠肝组织基质分解素-1的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提示hALR可增强肝纤维化大鼠MMP3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0.
_目的:采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成像,获得正常志愿者和不同病理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的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相关信号值(D、f、D*),为临床评估肝纤维化提供一种无创、安全和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对39例不同病理分期的肝纤维化患者(S1期15例,S2期10例,S3及 S4期14例)及19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肝脏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取多b值(10,20,40,60,80,100,150,200,400,800s/mm2),经过分析和公式 SI(b)= SI0[(1-f)· exp(-b·D)+f·exp(-b·D*)]非线性回归计算获得D、f、D*值,采用统计学分析正常肝脏和纤维化肝脏之间、肝纤维化不同病理分期之间肝脏的D、f、D*值差异。结果:肝纤维化组和健康组的肝脏磁共振体素内不连贯运动成像扫描参数D、f、D*值分别是0.940±0.129和1.089±0.127(10-3mm2/s,P<0.001),0.126±0.026和0.163±0.018(P<0.001),9.616±1.747和12.715±2.335(10-3mm2/s,P<0.001)。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患者的D、f、D*值均显著减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f、D*值持续下降,差异具有统意义(P≤0.001)。结论:磁共振IVIM扩散成像研究发现纤维化肝脏D、f、D*值降低,f值与D*值的降低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为评价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