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7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妊娠期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分为观察I组(血小板计数%50×10^9/L)17例和观察Ⅱ组[血小板计数(50-99)×10^9/L]53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血小板正常妊娠妇女7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MA)分别占77.1%、8.6%、7.1%和2.9%。观察组阴道分娩率2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3%(P〈0.05);剖宫产率61.4%,与对照组的55.7%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Ⅱ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观察I组(P〈0.05);剖宫产率与观察I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8.6%,与对照组的2.9%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产后贫血发生率1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4%,对照组无一例发生新生儿窒息;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I组产后出血、产后贫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观察Ⅱ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因较多,以PAT最为多见,血小板计数减少程度不同,妊娠结局亦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产后出血发病率,分娩总数2513例,产后出血为55例,并与1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产后出血发病率比较,及对血小板计数<20×109/L者于分娩前后的处理,治疗方法为,对血小板计数<2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结果我院同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8%,16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产后出血4例,占产后出血总数7.27%,与同期正常产妇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血小板均正常,无1例发生颅内出血,与同期新生儿颅内出血数相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产后42d检查,患者及新生儿血小板均正常.结论妊娠期血小板严重减少(血小板<50×109/L)可能增加产后出血几率,但阴道分娩未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72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次之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PAT多见,当PLT≤50×10^9/L有出血倾向,尤其是血小板降到20×10^9/L以下即使无出血倾向,应到血液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规范化治疗方案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产科12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对其病因、规范化治疗方案、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related thrombocytopenia,PAT)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居多,构成比分别为62.20%和19.69%,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 hypertensive disorders,PHD)、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根据具体病情及病因选择监测观察、治疗原发疾病、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输注、血小板输注等治疗。分娩方式主要由产科指征决定。结论 正确诊断并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至2016-1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46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46例患者分为3组,血小板计数>50×109/L为Ⅰ组,血小板计数在(30~50)×109/L为Ⅱ组,血小板计数<30×109/L为Ⅲ组。寻找病因,有目的性治疗,Ⅰ组严密监测血小板计数。Ⅱ组及Ⅲ组,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加强围产期监测和产后追访,进一步探求病因。结果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有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regnancy associated thrombocytopenia, 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妊娠期合并症、内科合并症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迹象之一;血小板计数<30×109/L者剖宫产率、输血小板率明显高于(30~50)×109/L者,明显高于>50×109/L者(P<0.05)。结论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须尽量明确诊断,应视不同的病因、血小板减少的轻重程度及病情的缓急状况, 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及选择不同的分娩方式,产后随访3年。  相似文献   

6.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72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孕期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次之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以PAT多见,当PLT≤50×109/L有出血倾向,尤其是血小板降到20×109/L 以下即使无出血倾向,应到血液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自身宽特异性抗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治疗十分困难。本院最近收治1例妊娠合并ITP伴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使其顺利度过围产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小板糖盏蛋白(sGC)和血小板生成素(TPO)测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建立的sGC免疫放射分析法(mMA)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83例ITP、47例AA患者及50名健康人血浆中的sGC和血清TPO水平。用方差分析Q值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TP组患者血浆sGC水平为(1024.35±232.47)μg/L,健康组为(712.50±177.11)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1,P〈0.05),而AA组患者血浆sGC为(543.56±141.28)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Q=3.45,P〈0.05);ITP组患者血清TPO为(90.32±39.43)ng/L,健康对照组为(70.29±25.1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68,P〉0.05),而AA组血清TPO为(857.43±228.43)ng/L,高于ITP组和健康对照组(Q=24.45和18.25,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sGC和血清TPO的测定有助于ITP和AA鉴别诊断及其病理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00年1月~2008年5月5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妊娠结局(研究组),同期分娩的非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正常孕妇(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ICP组患者中总胆汁酸平均值、谷丙转氨酶平均值、谷草转氨酶平均值、总胆红素平均值、直接胆红素的平均值、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的值分别为29.7umol/L、135.4U/L、147.3U/L、31.2umol/L、17.33umol/L、78.6%、14.3%,非ICP组患者中胆汁酸平均值、谷丙转氨酶平均值、谷草转氨酶平均值、总胆红素平均值、直接胆红素的平均值、剖产率、产后出血率分别为6.9umol/L、39.4U/L、29.9U/L、10.4umol/L、7.3umol/L、30.3%、3.8%,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ICP组患者中围生儿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Ⅱ度、宫内死胎、新生儿窒息、早产率、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分别为37.5%、55.4%、7.14%、21.4%、32.1%、60.7%,非ICP组孕妇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1.4%、20.5%、0.8%、6.8%、8.3%、15.9%,两组间各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母婴危害较大。故应加强母婴监护,重视此类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出血性疾病是产科的严重合并症,可直接威胁母婴安全,妊娠和分娩的处理十分困难。本科自1985年以来收治两例,均获得良好结果,总结体会如下。 例1:27岁,孕1产0,1980年发现齿龈及小伤口出血不易止,未诊治。1985年8月孕5个月时上述出血症状加重,查血小板22×10~9/L,白细胞及血色素均正常,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妊娠,入血液科治疗。服强的松并少量多次输血治疗。血小板升至56×10~9/L。孕38周临产时输入新鲜血小板100ml,产程进展顺利,自娩一女婴,2600g。产后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DIPSS-plus分级以及血小板<100×109/L和染色体核型异常对白血病转化的影响。方法分析6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按照DIPSS-plus分级,重新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1,中危-2,高危组;再分别将每组患者按照有无血小板<100×109/L、染色体核型异常分为两组。结果 63例患者中,男30例,女33例;低危组6例,中危-1组13例,中危-2组27例,高危组17例;其中血小板<100×109/L者为10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为13例,两种危险因素均有者2例,两个危险因素均无者为38例;相对应的转化为白血病的例数分别为3例、4例、2例和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PSS-plus分级和转化为白血病之间无相关关系,血小板<100×109/L、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变为白血病的高危因素,用这两个因素可以预测患者转白的风险,并且可以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 PLT)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对照组(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分别皮下注射,观察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小板的最低值和恢复的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PLT <50×10^9 L-1的持续时间、恢复到70×^109 L-1和125×10^9 L-1所需要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所需时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且较轻微。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证实的36例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资料及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结果:本组食管受累以中下段(22/36)和全段(11/36)为主,受累食管张力降低和蠕动减弱,29例边缘不规则呈"毛刷征",26例黏膜表面多发充盈缺损呈"鹅卵石征"。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6~145)×106/L,12例<50×106/L,18例为(50~100)×106/L,其余6例>100×106/L,平均(53.61±47.32)×106/L。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降低,受累食管由下向上进展,程度也进一步加重。结论:艾滋病合并念珠菌食管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毛刷征"和"鹅卵石征"等特点,食管受累范围及程度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王心  方洁  尚丽新 《武警医学》2014,(12):1239-124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史)对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和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至2014-03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初诊建档、定期产检,并于该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妊娠病例322例(瘢痕组),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妊娠病例328例(非瘢痕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瘢痕组和非瘢痕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分娩前体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瘢痕组剖宫产261例,占81.1%;非瘢痕组剖宫产173例,占5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0,P〈0.01)。瘢痕组的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的发生率为13.7%、9.0%,均高于非瘢痕组的0.9%、0.6%(χ^2分别为39.38、25.22,P均〈0.01);而瘢痕组和非瘢痕组的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05)。瘢痕组子宫破裂(1.6%)、产后出血(10.9%)、产褥发热(11.5%)等发生率均高于非瘢痕组(分别是0、2.7%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13、17.00、7.56,P均〈0.01)。结论瘢痕子宫妊娠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瘢痕子宫妊娠,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产后出血的风险性明显升高。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自然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腹腔镜卵巢打孔治疗PCOS后自然妊娠患者168例为妊娠组,未能自然妊娠患者82例为未妊娠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打孔数目、术后并发盆腔粘连、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及激素分泌情况。结果妊娠组BMI≥23 kg/m^2者所占比例(48.2%)显著低于未妊娠组(68.3%)(χ^2=8.968,P〈0.01)。两组打孔数目相比无显著差异(3.2±1.6 vs 3.5±1.8)(t=1.3351,P〉0.05)。妊娠组术后并发盆腔粘连(1.8%)较非妊娠组(9.8%)显著降低(χ^2=8.3221,P〈0.01)。妊娠组术后卵巢体积(OV)、窦卵泡数(AFC)、基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雌激素(FSH)、雌二醇(E2)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或P〈0.01),基础睾酮(T)、雄激素游离指数(FAI)、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均较非妊娠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BMI、卵巢储备功能、高雄激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与PCOS患者卵巢打孔治疗后自然妊娠相关。  相似文献   

16.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骤增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志成 《西南军医》2008,10(2):29-30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外伤致真性脾破裂20例;肝硬化、巨脾1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例;脾切除术前查血小板,术后每2日连续查血小板,持续2~3周,术后血小板上升至450—500×10^9/L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结果发现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常的血小板计数升高,大多数在药物处理后4~5周左右降至400×10^9/L以下。只有1例因肠系膜血栓形成经治疗无效而死亡,另1例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血小板计数应作为脾切除术后常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D80单克隆抗体4E5的131I标记及标记产物131I-4E5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为B细胞淋巴瘤的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odogen法对4E5进行131I标记,以三氯醋酸法测定标记率和放化纯,并对131I-4E5的免疫活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观察131I-4E5和4E5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131I-4E5的标记率为(78.3±2.4)%,放化纯为(95.7±1.8)%,比活度为0.58 MBq/μg,放射性浓度为3.90×1010 Bq/L.131I-4E5加入血清中放置3d后,放化纯仍>90%.131I-4E5与Raji细胞的最大结合率为(36.06±2.63)%;131I-4E5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的细胞杀伤效应明显强于低剂量组:放射性浓度为1.48×1010、7.40×109、3.70×109、1.85×109和9.25×108 Bq/L时,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2.98±5.19)%、(46.29±2.80)%、(41.05±4.83)%、(33.68±3.79)%和(17.89±2.78)%,F=33.882,P<0.001;4E5组(质量浓度为20.0、10.0、5.0、2.5和1.25 mg/L)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32.98±3.99)%、(30.88±3.98)%、(27.14±2.05)%、(20.35±4.38)%和(8.42±1.05)%,131I-4E5组显著高于4E5组(t=5.290、5.489、4.596、3.986和5.515,P均<0.05).结论 Iodogen法131I标记4E5标记率和放化纯高,标记物稳定性好;131I-4 E5可与Raji细胞特异性结合并发挥杀伤效应,为以B细胞淋巴瘤CD80为靶点的放射免疫显像及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孕妇血尿酸、血清镁及尿钙的变化,来探讨上述指标对妊高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运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97例妊高征患者及108例正常孕妇进行血尿酸、血清镁及尿钙水平检测,并以正常孕妇为对照绘制ROC曲线。结果妊高征孕妇血尿酸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t=2.286,P〈0.05),血清镁和尿钙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孕妇组(t=8.242,P〈0.01;t=9.033,P〈0.01),且血清镁和尿钙浓度为0.805mmol/L和2.885mmol/L.对妊高征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9.8%、81.5%和91.7%、91.2%。结论检测孕妇血尿酸、血清镁及尿钙,对妊高征患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