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西酞普兰组(单用组)和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氯氮平组(合用组)。共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每6周末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氯氮平组疗效显著。合用组与单用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和61%,有显著差异(χ^2=4.031,P〈0.05)使用组在1周内起效,单用组在两周末起效。两组治疗后1、2、4周HAMD评分显著性差异(P〈0.05);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睡眠明显改善。克服了抗抑郁药起效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付蓉  朱春红 《武警医学》2006,17(4):250-251
 目的评估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西酞普兰治疗组和阿米替林对照组,疗程6周,以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结束时的HAMD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西酞普兰组优于阿米替林组.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孙宏俊  王孝祥 《西南军医》2010,12(6):1092-1093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和帕罗西汀组(对照组),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评定疗效 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的第一周、第二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的HAMD分值均低于帕罗西汀组,两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4、6、8周末,两组患者的HAMD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8周末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92.1%,显效率86.8%,帕罗西汀组分别为92.1%、8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有利于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4.
马晓光 《西南军医》2009,11(2):292-293
目的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研究,采用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相似,但西酞普兰比阿米替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疗效指数优于阿米替林(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好、起效快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齐拉西酮合用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46例伴躯体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西酞普兰组和西酞普兰与齐拉西酮合用组,进行8周的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自编躯体症状调查表进行测评。结果在抑郁症缓解方面两组均显效;对于躯体症状的改善,合并组优于单用组。两组副作用均较小。结论西酞普兰与齐拉西酮合用治疗伴躯体障碍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4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艾司西酞普兰的基础上加以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GQOLI、TESS量表评分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GQOL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及GQOL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临床效果较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使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使用西酞普兰治疗,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不良反应表( TESS)对两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7.5±1.2)显著低于对照组(8.4±1.4);且观察组不良反应评分(8.13±0.3),显著低于对照组(8.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相似,但西酞普兰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少,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疗效。方法:对45例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连续4周,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HAMD)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45例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HAMD)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西酞普兰是对5-羟色胺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小、起效快、安全性高,适宜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整体抗抑郁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应用中药加味逍遥散治疗,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显效率77.0%,对照组80%,两组疗效相当(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逍遥散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安全性、依从性较阿米替林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疗效,判断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联合治疗效果与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法,实验组患者评分(11.61±2.2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14.22±3.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中老年难治性抑郁症在临床表现上具有显著影响效果,它可以在短时间内控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在药效作用上优于单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药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单用曲唑酮对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解放军91医院心理科48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4例(曲唑酮加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曲唑酮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4周末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末,2组精神病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研究组4周末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末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70.8%(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与单用曲唑酮比较,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和文拉法辛组,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在第1周末研究组(曲唑酮组)有效率为30.00%;对照组(文拉法辛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85、P〈0.05)。治疗8周末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87、P〉0.05),说明两者总体疗效相当。两组TESS评分在治疗后1、2、4及8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治疗老年期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肖俊  李飞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772-177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病程、脑功能、局部脑血流量和临床症状等因素相关性。方法:80例帕金森病(PD)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试患者抑郁状态,简易智能状态评分(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检查BEAM和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伴抑郁PD患者43例,占53.8%,临床症状以运动迟缓和肌强直为主;无抑郁患者37例,占46.2%,以震颤为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33例,占41.3%;同时伴有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29例,占36.3%。HAMD值与MMSE值、大脑平均血流量呈负相关(r=-0.73、-0.65,P〈0.01),与病程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伴抑郁PD患者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和中央区CBF比无抑郁PD患者显著降低(P〈0.05-0.01),而该区脑电地形图(BEAM)θ、δ相对功率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P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病程、脑血流量和脑功能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裴如青 《西南军医》2009,11(3):431-43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印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一般情况、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健康情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除生理机能外,乳腺癌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1)。病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大于4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除生理机能评分外均低于病程小于4年的患者(P〈0.01),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乳腺癌患者,其SF-36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不伴抑郁或焦虑症状的患者(P〈0.05或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于一般正常人群,病程长,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HP阳性痞满证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确诊为HP阳性痞满证伴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层随机方法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6例)、黛力新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中西医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黛力新治疗组用黛力新、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总疗程6周,治疗结束后复查HP根除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程度。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黛力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1%,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疗效分层比较,中西医、黛力新治疗两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西医组及黛力新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及黛力新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黛力新治疗组HP根除率为88.89%,对照组HP根除率为86.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HP阳性痞满证伴抑郁症的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黛力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焦虑抑郁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焦虑抑郁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于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标准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测量心理状况,将患者分为黛力新组及对照组,治疗2周后再检测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对比,黛力新组HAMA得分均有降(P〈0.01),COPD加重期各项疗效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显效率100%(P〈0.01)。结论:黛力新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门诊及住院抑郁症患者85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患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氮平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HAMD (17项)进行评分以及效果对比。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6.89±2.16),对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1.17±4.46),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t=7.923,P<0.05)。结论米氮平临床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其缓解抑郁、改善睡眠的机理。方法对60例MH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睡眠指数、抑郁症状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浆白蛋白(AIb)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结束时Hb、hs-CRP、AIb及睡眠指数及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开始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Kt/V变化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透析患者抑郁症状,可能同抑制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