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18~68岁,平均4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28个月。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对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进行评估,通过离断肿瘤供应血管、缩小肿瘤体积、分离肿瘤与毗邻血管及神经间隙等方法,最终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7例,部分切除2例。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20例患者,术后12例明显好转,6例无改善,2例恶化。术后2例不全偏瘫,6例动眼神经麻痹,全部患者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4年,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Ⅱ级者(共27例)术后未见复发,SimpsonⅢ级者(2例)切除后均行放疗或γ刀治疗,其中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术中精细评估肿瘤与毗邻重要结构的关系,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分离、切除肿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彻底切除的关键,且积极切除肿瘤对恢复视力及控制肿瘤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MRI特点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MRI表现,回顾性分析其平扫及增强后的形态学特征及周围结构的改变.结果 19例共19个脑膜瘤,信号均匀10例,T1WI上呈低信号10例,T2WI上呈稍高信号6例,高信号7例;10例显著均匀强化,14例出现"脑膜尾征",13例出现瘤周水肿.19例中内侧型11例,外侧型6例,扁平型2例,肿瘤全切除分别为2、6、1例,最大直径<3 cm者3例,3~5 cm者11例,>5 cm者5例.10例侵犯海绵窦,5例视交叉受压,10例颈内动脉部分或全部包绕,全切1例.Levine术前评分,6例0分,肿瘤均完整切除;8例1分,2倒肿瘤全切;4例2分,1例肿瘤全切;1例3分,全切0例;无4分以上患者.共9例肿瘤完整切除.结论 蝶骨嵴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较易侵犯周围结构,术前详细评估肿瘤的特征有利于判断肿瘤完整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冷冻切除颅内肿瘤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对颅底和巨大颅内肿瘤的冷冻切除,至今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自1980年3月以来,应用冷冻切除颅内肿瘤共22例,男、女各11例,年龄5~60岁。22例中胶质瘤10例,大脑镰旁或大脑凸面脑膜瘤7例,蝶骨嵴或前颅窝底脑膜瘤3例,蝶骨嵴霉菌性肉芽肿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 对2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冠状位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长点.磁共振成像可显示肿瘤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关系.1例肿瘤侵入海绵窦,11例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和主要分支.肿瘤附着点为前床突和(或)小翼的内侧.18例达Simpson Ⅰ、Ⅱ级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结论 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手术要点是尽早离断肿瘤基底并沿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由近向远分离切除包绕的肿瘤.由于多数存在肿瘤与血管之间的蛛网膜界面,提倡在第1次手术中采用积极的显微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脑牵拉伤是开颅术中操作不当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是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为提高对此类伤的重视 ,我们将 1996~ 2 0 0 0年因手术操作导致牵拉伤32例的原因及防治情况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8~ 72岁 ,平均 31 6岁。病变及手术部位 :外伤性脑内血肿 2例 ,松果体肿瘤 1例 ,鞍区肿瘤 6例 ,蝶骨嵴内中 1/ 3脑膜瘤 2例 ,前交通动脉瘤 2例 ,桥小脑角肿瘤4例 ,嗅沟脑膜瘤 2例 ,颅眶沟通瘤 2例 ,斜坡肿瘤1例 ,脑干肿瘤 1例 ,脑室肿瘤 5例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2例 ,高血压脑出血 2例。术前均行头颅CT或MR…  相似文献   

6.
显微外科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长生  张蕴增 《武警医学》1999,10(11):650-651
颅底脑膜瘤解剖关系较复杂,手术暴露困难,全切率较低。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脑膜瘤36例,全切率达86-3%,死亡率3-4%。通过几年的手术体会,颅底脑膜瘤可以全切达到治愈的目的。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48-3岁,病程1月~2a。分布在蝶骨嵴10例,鞍结节12例,嗅沟7例,斜坡4例,桥小脑角2例,枕大孔区1例。手术全切31例,大部切除5例,蝶骨嵴内侧2例(侵犯海绵窦),鞍结节1例,斜坡2例。死亡1例。1-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52例蝶骨嵴脑膜瘤的DSA分析及术前栓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血液供应的特点及其术前栓塞对手术切除的意义.方法52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中,发生于右侧者31例,左侧者21例;52例患者全部行DSA造影,30例患者行颈外系统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5~7 d行手术切除.结果 (1)脑膜瘤的占位改变可导致邻近周围脑血管的异常改变.(2)52例患者中,单纯由颈外动脉系统分支供血的有11例,颈外动脉分支和颈内动脉分支双重供血的29例,单纯由颈内动脉系统供血的12例.(3)30例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中,25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5例采用丝线栓塞.栓塞的颈外供血动脉主要为脑膜中动脉18例,脑膜中动脉与脑膜副动脉同时被栓塞者10例.栓塞后肿瘤染色明显减轻者20例,染色消失者5例,肿瘤染色减轻不明显者5例.(4)栓塞后行手术切除的30例患者中,24例被完整切除,而未行栓塞的22例患者中,仅10例被全切除,二者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3.86,P<0.05).结论蝶骨嵴脑膜瘤的术前造影和栓塞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脑膜瘤患者均行CTA双期扫描,扫描后数据重组方法为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观察血管情况及肿瘤与供血动脉的关系。结果:25例脑膜瘤8例位于蝶骨嵴、7例位于鞍区、4例位于桥小脑角、4例位于矢状窦旁、2例位于额叶。血管平滑移位16例,血管狭窄或供血动脉分支增多紊乱9例。CTA可清楚显示不同部位肿瘤形态、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CTA双期扫描,结合不同成像方式,为脑膜瘤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资料,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翼点、颅颧或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技术要求及效果。方法 :本组男 7例 ,女 13例 ,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典型的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表现 ,行CT或MR检查确诊。肿瘤体积为 5cm× 4cm× 4cm~ 11cm× 9cm× 7cm。采用改良翼点入路 11例 ,颅颧或颅眶颧入路 9例。行肿瘤全切 12例 (6 0 % ) ,次全切除 5例 (2 5 % ) ,大部切除 3例 (15 % )。结果 :本组无死亡。术后 14例恢复良好 ,保持术前状态 3例。随访 6月~ 5年 ,有 4例肿瘤复发。结论 :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征 ,采用这三种入路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类病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放疗对脑膜瘤(良性)部分切除和复发的治疗效果,作者对197例脑膜瘤患者用几种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因各种原因被除外者65例。只分析其中的132例。全部病人随访时间最少2年。90%病例随访长达5年。大多数病人每年做一次CT随访。年龄为1-79岁,平均51岁。20岁以下者4例,男:女=1∶1.4,黑人23例,白人109例。脑膜上皮型64例,过渡型40例,纤维母细胞型22例,血管瘤型6例。好发部位依次为蝶骨嵴(19%),后颅窝(17%),矢状窦旁(14%)、大脑凸面(12%)和大脑镰部(7%)。部位与切除程度有关。位于大脑凸面者能100%切除。而位于蝶骨嵴、后颅窝  相似文献   

11.
囊性脑膜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囊性脑膜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囊性脑膜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12例囊性脑膜瘤均为良性,肿瘤位于镰旁/窦旁4例,大脑凸面4例,蝶骨嵴3例,小脑幕1例。其主要CT表现有:囊实性肿块,实质部分强化明显(5例);有壁结节的囊性病变,增强时壁结节强化明显(4例);环形强化的囊性肿块(3例);瘤周伴水样低密度区(3例);邻近骨质增生硬化(4例)。结论CT能显示囊性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特征及瘤周改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眶内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眶内脑膜瘤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10—2006-10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眶内脑膜瘤(原发或继发)17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视神经鞘脑膜瘤11例,眶骨膜脑膜瘤4例,蝶骨嵴脑膜瘤2例。增强扫描,病变大多数呈均匀性强化。"车轨征"、"套袖征"及眶骨增生性改变是眶内脑膜瘤较为特征性的征象。结论CT检查对眶内脑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复发性脑膜瘤,对其MRI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MRI示复发瘤位于大脑镰旁4例、矢状窦旁1例、蝶骨嵴3例、鞍区3例、小脑幕2例、桥小脑角区1例、枕骨大孔区1例;颅内多发7例,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12例,瘤内囊变坏死8例,脑膜尾征4例,瘤周水肿6例,1例发生C5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转移;瘤体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T2FLAIR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恶性13例,良性2例;连续复发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首次复发平均时间为3年,而恶性肿瘤为1.4年,连续复发者首次复发后平均每1~2年肿瘤再次复发;组织学类型改变5例,其中4例从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结论复发性脑膜瘤有独特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充分认识并确定其特征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复发性脑膜瘤,对其MPI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研究.结果 MRI示复发瘤位于大脑镰旁4例、矢状窦旁1例、蝶骨嵴3例、鞍区3例、小脑幕2例、桥小脑角区1例、枕骨大孔区1例;颅内多发7例,形态不规则或分叶状12例,瘤内囊变坏死8例,脑膜尾征4例,瘤周水肿6例,1例发生C5椎体及椎旁软组织转移;瘤体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和T2 FLAIR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多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病理证实:恶性13例,良性2例;连续复发7例;良性肿瘤全切术后,首次复发平均时间为3年,而恶性肿瘤为1.4年,连续复发者首次复发后平均每1~2年肿瘤再次复发;组织学类型改变5例,其中4例从低级别向高级别发展.结论 复发性脑膜瘤有独特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充分认识并确定其特征性改变,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腰池引流,注药治疗颅脑术后颅内感染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明  周晓平 《人民军医》2000,43(7):383-383
1997~1999年,我们采用腰池持续引流、注药治疗颅脑术后感染16例,明显缩短了住院无数。豆!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8~56岁,平均27.4岁。术后感染≤3d1例,4~7d10例,8~12d3例,>13d2例。脑肿瘤和脑幕上出血6例,其中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后置管用尿激酶溶血治疗2例,蝶骨峙巨大脑膜瘤1例,额叶复发性胶质瘤术后1例,经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1例,嗅为脑膜瘤1例。幕下肿瘤4例中,脑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1例,听神经瘤1例,小脑蚓部室管膜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GCS昏迷记分7~12分,颅脑损伤6例中,开放颅脑损伤4例,…  相似文献   

16.
恶性脑膜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恶性脑膜瘤的CT、MRI表现,提高其术前定性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恶性脑膜瘤的CT、MRI表现.结果 10例肿瘤均为单发,大脑凸面4例,大脑镰旁3例, 海绵窦旁、矢状窦旁及蝶骨嵴各1例.密度、信号不均匀者9例,肿瘤邻近颅骨骨质破坏3例,其中1例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并突向颅外.9例表现为不均匀增强;2例出现粗细不规则的"脑膜尾征".结论 恶性脑膜瘤术前定性有一定困难,关注影像学特征有利于提高恶性脑膜瘤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报告24例蝶骨嵴脑膜瘤,根据临床实用观点,可分为内侧型及外侧型两类,各型症状及体征不尽相同。强调脑血管造影可以帮助了解肿瘤血运情况,此点是CT检查所不能代替的。本组均行手术治疗。肉眼全切者15例;死亡2例。强调术中控制出血、处理好肿瘤基底部血管和妥善保护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脑膜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脑膜瘤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患者的CT表现。肿瘤位于大脑镰旁10例,大脑凸面12例,矢状窦旁8例,蝶骨嵴7例,嗅沟4例,桥小脑角1例。结果:增强后多为均匀增强。边界清晰,呈圆形或椭圆形。不典型CT表现为肿瘤混杂有低密度区,且无明显强化,或呈环形强化或有壁结节的强化。结论:脑膜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而且临床表现与CT某些征象有关。临床症状的轻重与瘤周水肿的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颅内巨大动脉瘤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4 5岁 ,间歇性头痛 1年 ,视物不清 2个月。CT示 :右蝶骨嵴中段近外侧 ,直径约 4cm类圆形高密度占位影 ,边界清晰 ,均匀强化 ,诊为右蝶骨嵴脑膜瘤。术中见瘤壁呈灰白色有纤维粘连附着 ,存在陈旧性出血 ,周围组织黄变 ,有搏动感 ,以细针穿刺证实为颅内巨大动脉瘤。未做进一步处理 ,于术后行DSA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脑中动脉 (M2 )动脉瘤 ,再次手术治疗夹闭瘤颈痊愈出院。例 2 ,男 ,37岁 ,因视力下降伴间歇性头痛半年入院。头颅CT示 :鞍区占位 ,占位呈混杂密度影 ,呈不均匀强化 ,大小约 3.5cm× 4cm× 4 .9cm。考虑垂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