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但单用一种抗HBV药物疗效往往不佳,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为雷米夫定和干扰素-α,国内有学者认为采用雷米夫定干扰素-α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虽能减少YMDD变异,但不能提高抗乙肝病毒疗效。因此我们采取两者联合应用了解其能否提高抗病毒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致病。目前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为干扰素,其疗效肯定。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CHB临床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观察.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d-2a”治疗CHB68例.总结出完整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奎  李小秋  徐哲  刘凤葵 《武警医学》2003,14(9):538-54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接受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α-1b500MU,1/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拉米夫定100mg,1/d;联用12个月.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干扰素α-1b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用药期间未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干扰素疗效好,为一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许正锯  王崇国 《人民军医》1998,41(3):164-165
近年来,重组干扰素-α2a被广泛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可产生干扰素抗体(抗-IFN),从而影响疗效。为探讨抗-IFN与重组干扰素-α2a疗效的关系,我们用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153例,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抗-IFN水平,以期为减少抗-IFN的影响,提高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CHB的疗效提供依据。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1995年(北京)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选择CHB153例,男115例,女38例;年龄15~45岁。检测HBsAg、HBeAg、HBcAg、anti-HBc-IgM及IgG等均为阳性,且均排除甲型、丙型、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112例。A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治疗,B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疗效、HbeAg和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高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低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低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92/112),B组为84.82%(95/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干扰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63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何念海,顾长海,胡大荣,王宇明关键词干扰素α;肝炎,病毒性,乙型;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2抗病毒治疗是慢性肝炎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干扰素(IFN)具有广谱抗病毒和免疫调...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解放军302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扰素治疗组36例,保肝治疗组38例。干扰素治疗组给予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500万U每日肌肉注射1次(15d),以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6个月),保肝治疗组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通过对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在1,3,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106、5UL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ULN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好,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达70%,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的30.8%。干扰素α-2b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31例(占86.1%)、流感样症状22例(61.1%)、白细胞减少32例(占88.9%)等。不良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中,采用干扰素(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单纯的护肝药物治疗、IFNα-2b(肌注),及IFNα-2b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三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血清HBV-DNA及HBsAg、HBeAg的阴转情况。结果联合组的HBV-DNA下降程度及HBsAg阴转率则高于IFN-α2b组(P〈0.05);完全应答率和部分应答率比较,IFN-α2b组和联合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则高于IFN-α2b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茵莲清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发挥协同抗病毒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评价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是否对SARS-CoV有抑制作用,以及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5种不同比例配伍后,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观察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TCID50为10-7;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在体外有抗SARS-CoV活性,α-干扰素的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γ-干扰素,配伍后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单个药物。结论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及配伍后均在体外有抗SARS-CoV作用,这为其治疗SARS-Co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加用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不同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法的优点。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50μg/次,隔日1次,肌肉注射)加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为6~12个月或12个月以上。对照组49例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单药治疗(方法同前)。结果①治疗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9.03%和38.71%;对照组12和18个月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57%和36.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6、12、18个月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66.13%、83.87%和88.71%,对照组为8.16%、53.06%和5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性别、年龄对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影响,治疗前HBVDNA〈6log10拷贝/ml者HBeAg血清转换率较高。④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发热及血象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2.26%和27.42%,对照组分别为36.73%和3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无明显差异,但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明显高于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组。拉米夫定的耐药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与调节免疫的双重作用,可用于抑制、清除乙肝病毒,对缓和肝.脏炎症及阻断肝脏纤维化发展进程均有明显作用,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但普通干扰素的达峰时间是10h,半衰期约4h,体内血药浓度呈最大、最小两条浓度差异不明显的平滑曲线.需坚持隔13给药才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抑制病毒复制。相对而言,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药动学性质及生物利用度更加稳定,药物吸收率减缓,血药浓度可维持168h左右,每周给换药1次即可保证CHB患者血清药物浓度在给药期间实现生化学应答效果。我院临床循证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我国HBV感染率为609/5左右,人群中约有10%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肝(CHB)疗效肯定,但应答率较低;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SAI)亦有一定的抗HBV作用。本文采用普通IFNα-1b联合SAI治疗CHB125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解放军第180医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CHB患者125例。入选标准为:HBsAg和HBeAg阳性48周以上;HBVDNA>1×106copies/ml并持续24周以上;ALT>2倍正常上界值;24周内未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及其他免疫调节剂。排除其他肝炎病毒和HIV感染、结核病、严重肝肾心疾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125例CHB患者按随机表分组法分为4组。A组(n=…  相似文献   

14.
舌下含服口服干扰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舌下含服口服干扰素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0233上海南京军区上海肝病临床研究中心倪鎏达陈成伟王月兰李元斋汪学智茹素娟鲁进宇姚光弼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干扰素α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12.62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已有定论,推荐剂量均在300万U以...  相似文献   

15.
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及联合作用体外抗SARS-CoV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体外评价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是否对sARs—CoV有抑制作用,以及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以5种不同比例配伍后,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Y法,观察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结果病毒TCID50为10^-7;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在体外有抗SARS—CoV活性,α-干扰素的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γ-干扰素,配伍后抗SARS—CoV活性作用大于单个药物。结论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及配伍后均在体外有抗SARS—CoV作用,这为其治疗SARS—Co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苦参素与α-干扰素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三组均常规给予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基础护肝治疗。干扰素组在基础护肝治疗同时,肌注重组α-2b干扰素,疗程6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干扰素组基础上,肌注苦参素,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定期检测肝功、血清HBV标志物,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L)。结果 肝功复常率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HBeAg,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P<0.001);对照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扰素组HA、PCⅢ治疗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联合治疗组HA,LN治疗后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治疗组PCⅢ治疗后与干扰素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苦参素与α.干扰素两者合同,能起到互补和协同作用,提高抗病毒、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吴淑坤  黄团新 《武警医学》2014,(11):1157-116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抗HCV治疗的标准方案。相当多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依从性降低,治疗方案调整,甚至中断。为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将2009-01至2013-01我科44例慢性HCV感染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α,peg IFN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或更换治疗方案现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观察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52例,按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6例,A组对患者采用隔日加用干扰素α配合利巴韦林药物治疗,B组给予患者每日加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疗效及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B组ALT复常率、HCVRNA转阴率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每日加用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α-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瑞丽 《人民军医》2003,46(11):633-634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栓(奥平)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慢性宫颈炎286例分为两组,奥平组采用奥平阴道内给药,妇炎灵栓组用妇炎灵栓,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奥平组症状消失率达86%以上,总有效率达96.6%,与妇炎灵栓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α-干扰素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杨霞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240-1241
目的:了解α-2b干扰素+乙肝健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①α-2b干扰素粉剂100万u,第1个月每日1次,第2个月隔日1次,第3个月每周2次,肌肉注射。3个月为1个疗程;②口服护肝药物肌苷片,维生素C片,ATP片;③乙肝健(AB片)A、B片各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68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3%。结论:乙肝健联合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可供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