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 edalbumin,IMA)是血液中白蛋白流经缺血组织修饰后形成的。临床研究报道,患者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后3 h以内,IMA水平便明显增高,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无明显变化;而cTn、CK-MB在心肌缺血发生后6 h才出现升高趋势。另外,IMA单独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的敏感性为82%,约为cTn的4倍、心电图(ECG)的2倍,而联合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腺苷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不典型胸痛患者67例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81例行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分别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比较,得到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组67例中,23例冠脉造影有狭窄病变,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可逆性灌注异常即诊断心肌缺血16例,44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中,腺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41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0%,特异性93%,准确性85%。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组81例中,31例冠脉造影阳性,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出心肌缺血22例,5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中,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正常48例。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71%,特异性96%,准确性86%。结论腺苷或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出现可逆性灌注异常对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已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12h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ACS择期PCI术患者90例,分术前12h未强化治疗(组1)、强化40mg(组2)和80mg(组3),测定术前、术后肌酸激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等。结果术后组1、组2cTnI与CK-MB较术前增高,而组3无明显升高,且术后12h较组1、组2显著下降。结论服用阿托伐他汀3天以上的ACS患者择期PCI术前12h强化阿托伐他汀(80mg)有进一步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骨髓干细胞动员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75例择期冠脉搭桥、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术前30 min、术后6、12、24、48、72、120 h 采外周静脉血4ml,行 CD34 和 CD45 双抗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干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存在少量的骨髓干细胞,占有核细胞数的(1.32±1.16)‰,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24 h 达到峰值,为(3.41±2.00)‰,72~120 h 回到术前基线水平;高血脂、糖尿病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无明显影响,但合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骨髓干细胞动员明显低于非高血压患者;术后24 h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T与CD34+ 细胞动员存在正相关.结论 冠脉搭桥术后骨髓干细胞快速、短暂动员,心肌损伤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参与了骨髓干细胞动员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在经皮冠脉介入术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收治120例急性心肌梗死(3~28天)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经皮冠脉介入术),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心肌声学造影图像和心肌灌注脱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灌注显像时间明显降低,造影计分指数明显提高,A·β值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灌注显像时间有所降低,造影计分指数有所提高,A·β值有所提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灌注显像时间明显降低,造影计分指数明显提高,A·β值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肌超声造影对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缩短心肌灌注时间,改善心肌灌注情况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心肌的可能影响。方法:对173例PT-CA术的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随访各例远期心脏事件,结果42例术前cTnI正常,术后升高;84例术前、术后均正常;47例前、术后均升高。1 CK-MB术前术后均升高,10例CK-MB术后增高,血清cTnI升高与球囊扩张总时间、压力、次数、支架植入数、造影剂用量及术中胸痛发生有关(P<0.05)。162例在平均21个月的随访期中,26例发生心脏事件,各组间远期心脏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cTnI监测PTCA术患者心肌损伤较CK-MB更敏感和特异;PTCA造成的心肌损伤与操作有关,但并不影响PTCA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高。为明确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81例有不典型胸痛的患者分别行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检查,以评价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不典型胸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奋  宋维 《武警医学》1998,9(2):84-85
41例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前后血清CK和CK-MB改变的观察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内一科吴奋,宋维(南京210024)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SCA)是目前临床确诊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应用范...  相似文献   

9.
DTI检测缺血心肌左室舒张功能损伤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DTI技术研究缺血心肌左室舒张功能损伤特征。方法 对 2 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 ,在造影前后同步检测左室压力和左室后壁心肌舒张期运动速度的变化。结果 心肌缺血后左室舒张最低压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左室?p/dt、LVEDP和T常数无明显变化 ;心肌缺血后舒张早期左室后壁心肌运动速度明显下降 (P <0 0 1) ,晚期运动速度无明显变化 ;心肌缺血时左室后壁心肌舒张早期心内膜运动速度显著下降(P <0 0 1) ,心内 外膜速度梯度负值增大 (P <0 0 1)。结论 心内膜对缺血最敏感 ,缺血首先使舒张期心内膜运动速度下降 ,导致舒张早期室壁运动减弱 ,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99Tcm-MIBI心肌显像检测“罪犯”血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在检测“罪犯”血管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等血流重建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6例,PTCA术前进行运动、静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心肌显像,明确缺血与存活心肌量最多的部位,以对应支配该部位的病变血管确定为“罪犯”血管。以术后疗效为标准,验证其准确性。结果 46例中,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病变血管107支,心肌显像确定“罪犯”血管46支。临床对确定的“罪犯”血管进行相应的血流重建治疗,随访均有良好疗效。结论 运动、静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心肌显像检测“罪犯”血管准确可靠,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1.
牟英  罗彩东  刘云兵 《西南军医》2012,14(5):708-711
目的观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心内科2011年10月-2012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治疗组65例于PCI术前2小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术后1个月内继续强化他汀治疗40mg/d,1个月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标准治疗组65例PCI术前及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晚饭后顿服。随访30天,所有患者于PCI术前、术后24小时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PCI术前及术后1、7、30天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水平,PCI术前及术后7、30天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30天内心脏不良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cTnI、CK-MB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增高(P〈0.05),但强化治疗组CK-MB、cTnI水平低于标准治疗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血中CR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强化治疗组血中CRP水平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标准治疗组中虽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强化治疗组患者血中CR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标准治疗组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脂无明显差异,用药后血脂均有所下降,且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0天,两组患者均无1例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5%、4.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减少ACS患者PCI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后患者N-proBNP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84例,按ACS治疗分为6组:PCI且UA组;非PCI且UA组;PCI且N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PCI且STEMI组;非PCI且STEMI组.依次测量入院时、入院后24 h、7 d的N-proBNP水平.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血浆N-proBNP水平高于UA组.无论是否行PCI术,患者入院后24 h的N-proBNP显著增高;7 d时N-proBNP水平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行PCI者入院后24 h和7 d的N-proBNP水平与同时期未行PCI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90 d内发生猝死、有症状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第7 d N-proBNP水平,与未发生心脏相应事件的患者的N-proBNP水平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N-proBNP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ACS类型相关,PCI介入治疗可以使血浆中N-proBNP水平下降,N-proBNP可作为判断AC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行PCI时发生无复流或慢复流患者56例,随机分为抽吸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抽吸组除常规处理外立即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分析比较两组术后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肌酶谱、ST-T改变、LVEF及随访30 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TIMI及TMP分级,心肌酶谱及LVEF均优于对照组,出现缺血性ST段抬高的患者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ACE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I时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时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罪犯血管远端的心肌灌注及术后心功能,减轻慢复流或无复流对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郭长青  蒋维  罗君  沈建江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0):1770-1771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胸痛发作2、4、6、12、24、48 h采静脉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CK、CK-MB及LDH的水平,查体表心电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2、4、6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痛12、24、48 h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2、4、6 h的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同组胸痛12、24、4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其他检查比较,缺血修饰白蛋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P〈0.01),更好的敏感性。结论: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镇静方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病人心脏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对我院59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改良冬眠合剂行持续镇静镇痛治疗21例(Ⅰ组)、力月西及芬太尼持续镇静镇痛治疗19例(Ⅱ组)、力月西和芬太尼或吗啡等间断镇痛镇静19例(Ⅲ组),监测各组血液动力学和心肌酶学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组入ICU时体重、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氧合指数(O I)、血液动力学、心肌酶谱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24 h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Ⅰ、Ⅱ组改善幅度相似(P〉0.05),且均较Ⅲ组更明显(P〈0.05)。心肌损伤的相关酶学均有不同程度变化,Ⅰ、Ⅱ组LDH、Mb均有下降(P〈0.05),而CK-MB和Tn-T仅略有上升(P〉0.05),Ⅲ组Mb、Tn-T、CK-MB及ASL仍然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镇静镇痛有利于保护ARDS病人心功能,持续镇静镇痛可能是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脂蛋白a(LP-a)的关系。方法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16例,依据HbAlc水平将其分为正常组(HbAlc≤5.7%)、临界组(HbAlc5.7%~6.4%)、升高组(HbAlcI〉6.5%),比较三组间LP-a水平的差异。结果正常组、临界组、升高组LP-a随着HbAlc水平升高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HbAlc与LP-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HbAlc升高对LP-a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TMZ)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R)的保护作用。方法 266例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132例)和对照组(134例)。曲美他嗪组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曲美他嗪(60 mg),术后继续应用曲美他嗪(20 mg,3/d)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PCI术中TIMI血流分级和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grade, TMPG)。术后24 h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在PCI术前及术后1、3个月分别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PCI术中血流达到TIMI-3级和TMPG-3级例数较多,术后24 h心肌酶TNI[(17.04±1.71)ng/ml vs(14.39±1.42)ng/ml,P=0.001]、CKMB[(90.32±9.26)U/L vs (82.55±8.04)U/L,P=0.001]较显著降低。PCI术后3个月,曲美他嗪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54.81±3.27)%比(52.26±2.55)%,P=0.001]。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曲美他嗪能降低PCI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长期应用曲美他嗪能够改善远期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预处理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1年12月择期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rHuEPO预处理组(A组,n=20)和临床对照组(B组,n=20)。A组自术前1周开始,隔日皮下注射rHuEPO 75IU/kg,共3次。两组其他处理方式相同。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检测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计数(Pit),分别于术前及主动脉阻断开放后第1、3、6、12、24h这6个时间点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高敏感度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RBC、Hb、Hct及Pit变化不明显(P〉0.05)。A组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CK、CK—MB、cTnI、hs—CRP、Hey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O.05)。结论rHuEPO预处理能减轻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改变及腺苷与硝酸甘油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AMI行PCI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腺苷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在行PCI罪犯血管开通后分别立即给予冠脉内注射:腺苷组:腺苷注射液240 μg +生理盐水10 ml.硝酸甘油组:硝酸甘油200 μg+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生理盐水10 ml.3组患者皆测定用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含量,同时测定血管开通即刻和用药后5 min冠脉血流帧数.结果 3组患者vWF在术后均高于术前含量(P<0.05).但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vW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在术后NO血浆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腺苷组和硝酸甘油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冠脉给药后5 min冠脉血流计帧数腺苷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PCI可造成血管内皮的功能损伤,PCI术后冠脉内应用腺苷与硝酸甘油对病变血管内皮功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