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①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②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的4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③结果老年脑梗死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④结论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脑梗死抑郁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加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并抑郁障碍患者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慧阳  张艳梅 《西部医学》2009,21(9):1568-156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抗抑郁治疗对病情发展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抑郁障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CCMB-3抑郁诊断标准,时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障碍筛选,并根据自愿原则,分为服药抗抑郁组及非服药抗抑郁组,对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进行分析,并观察两组问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约34.2%的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根据CCMD-3诊断标准中的抑郁发作症状标准所做的症状调查结果显示,心境低落71例(92.02%),睡眠障碍58例(74.36%),无愉快感者52例(66.67%),为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最主要的抑郁表现。服药抗抑郁组治疗1个月后,心脏缺血症状改善明显,HAMD-17评分显示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非服药抗抑郁治疗组心脏缺血症状改善不明显,HAMD-17评分显示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服药抗抑郁组心肌梗塞及猝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服药抗抑郁组,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准确及时的诊治伴有抑郁症的CHD患者,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症状,而且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许冬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47-1047,106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征和频度。方法: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结果: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38例,发生率为41.30%。其中,轻度抑郁8例(8.70%)、中度抑郁14例(15.21%)、重度抑郁16例(17.39%)。心境低落35例(92.11%)、兴趣丧失25例(65.79%)、无愉快感27例(71.05%)、精力减退或疲乏感24例(63.16%)、精神运动性迟滞5例(13.16%)、激越22例(57.89%)、自我评价过低、自责23例(60.52%)、联想困难4例(10.52%)、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24例(63.16%)、有自杀和自伤行为6例(15.79%)、睡眠障碍28例(73.68%)、食欲减低20例(52.63%)、体重明显减轻3例(7.89%)。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且病情较严重,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焦虑和有自杀观念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征和频度.方法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结果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38例,发生率为41.30%.其中,轻度抑郁8例(8.70%)、中度抑郁14例(15.21%)、重度抑郁16例(17.39%).心境低落35例(92.11%)、兴趣丧失25例(65.79%)、无愉快感27例(71.05%)、精力减退或疲乏感24例(63.16%)、精神运动性迟滞5例(13.16%)、激越22例(57.89%)、自我评价过低、自责23例(60.52%)、联想困难4例(10.52%)、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24例(63.16%)、有自杀和自伤行为6例(15.79%)、睡眠障碍28例(73.68%)、食欲减低20例(52.63%)、体重明显减轻3例(7.89%).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且病情较严重,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焦虑和有自杀观念多见.  相似文献   

5.
潘敢 《河北医学》2013,19(3):347-349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寻找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的方法,使得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患者能及早治疗,减少死亡率。方法:回顾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院治疗的40例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患者临床治疗的情况。结果:经过临床分析,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不稳定、睡眠不足等症状。伴随这种症状的发生,患者的心率会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抑郁症会增加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结论: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抑郁症有很大的关联,希望对临床医学中老年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治疗有着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伴发抑郁症的发病率、症状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调查工具,对确诊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调查。结果 7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抑郁症32例,主要症状是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焦虑;冠心病合并抑郁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容易伴发抑郁症,并且合并抑郁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及时了解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存在、临床特点,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抑郁障碍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抑郁性障碍也是非常普遍的疾病,包括轻中度抑郁、反应性抑郁症、老年抑郁症等。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更易出现抑郁症状,而抑郁性障碍也是病人将来发生或再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冠心病合并抑郁性障碍的情况已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但具  相似文献   

8.
伴抑郁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国龙  钟诚  严静 《浙江实用医学》2002,7(4):198-198,200
目的 观察老年心绞痛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选择 2 0例老年心绞痛伴抑郁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绞痛级别、心绞痛次数、ST -T改变、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结果 抗缺血联合抗抑郁治疗较单纯抗缺血治疗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变化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心绞痛伴抑郁患者需早期联合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岳丽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11+1749
目的:探索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66老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98例非老年抑郁症患者,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史、自伤行为、脑电图和病前性格等方面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精神症状、自伤行为、脑电图和病前性格等方面差异明显。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与非老年抑郁症患者有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扬斌 《医学综述》2008,14(23):3665-366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41例已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SDS评分,在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并进行SDS评分。结果341例冠心病患者伴抑郁症116例,发生率为34.0%,其中轻度抑郁98例,中重度抑郁18例;冠心病心绞痛型抑郁症的发生率26.6%(8/30),冠心病心律失常型抑郁症的发生率27.7%(13/47),冠心病伴心力衰竭者抑郁症的发生率22.4%(11/49),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42.4%(50/118);加用抗抑郁药物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SDS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58.32±6.08)分和(39.65±3.2)分(P<0.01)。结论抑郁症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危险度及病死率,冠心病与抑郁症相关,其因果关系可能是复杂的,双相的,冠心病易发生抑郁症,而抑郁症又进一步使冠心病恶化,故在治疗患者躯体疾病时,更要重视相伴的精神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2.
夏春晨  段书 《医学综述》2014,(22):4101-41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躯体疾病,也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心身疾病。冠心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症状,同时焦虑抑郁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目前,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和预后。了解各类抗焦虑抑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原则,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一组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25.89%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冠心病;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糖尿病人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病程延长而增高,糖尿病伴与未伴不同程度脂代谢紊乱者之间其冠心病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其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合并冠心病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其临床表现形式与非糖尿病人群冠心病相似,但心律失常多见,心绞痛不典型,心梗范围大,心衰发生率高.结果提示糠尿病患者较常人易患冠心病,且病情较为复杂,病变较为严重,应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抗焦虑药坦度螺酮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114例,按照掷骰子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20 mg/d,口服7 d后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服用量,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患者抑郁焦虑、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40±3.63)分比(23.98±3.65)分,(12.78±3.64)分比(17.77±3.69)分,P<0.01],治疗后试验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生活质量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5.40±2.63)分比(13.20±2.65)分,(15.40±2.63)分比(13.2±2.7)分,(17.40±2.64)分比(15.61±2.60)分,(14.1±2.3)分比(12.4±2.3)分,均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消失。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坦度螺酮应用于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冠心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老年甲减合并冠心病(甲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上粘液性水肿、怕冷、少汗、脱发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老年性非甲减性冠心病(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均用抗凝、降脂、扩冠等常规治疗,甲减组另加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需要量,疗程4~8周,经上述治疗,两组心电图缺血改善,血脂下降,P〉0.05,无显著性差异,甲减组固有的特点,如粘液性水肿、怕冷、少汗、贫血等改善,心率增快,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低值以上,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老年甲减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临床特征较非甲减组冠心病有不同,除心电图改变、血脂升高的共同特征外,甲减组尚有粘液性水肿、怕冷、少汗、脱发、便秘、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反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上述甲减症状,要查甲状腺功能,以免漏诊,发现甲减要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典型心绞痛发生率低,胸闷、心悸多见,多发生持续性的心律失常,心界多向左或左下扩大,心电轴多不偏或左偏,持续缺血性ST-T改变多见。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症状、体征相互掩盖,使病情更加复杂,病死率、漏误诊率高,故明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冠心病为第一诊断)的药物使用情况,探讨患病人群的年龄、性别特征,并比较二者的西药临床用药特点。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26例冠心病患者和8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具体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和χ2检验等分析方法对这两类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规律、用药的药品频次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为主。冠心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物;用药方式以五联用药为主。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用药例次排序前4位为抗凝药、降糖药、β受体阻断药、降脂药;用药方式以六联用药为主。结论 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采用Judins法对176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108例确诊为早发冠心病患者与68例对照者比较,将早发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不同亚组,探讨早发冠心病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早发冠心病组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脂蛋白(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血压、吸烟史和心血管病家族史高于对照组,男性更容易患早发冠心病(P<0.05)。两组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没有差异,早发冠心病组发病时越年轻,病变发生在左前隆支的比例越高,40岁以下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40-55岁组(P<0.05)。随着年龄增加,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比例增加,两支以上血管病变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多,发病时越年轻、单支血管病变(左前降支)比例越高,预防冠心病应从尽早积极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