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颈动脉超声斑块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6-82岁的骨质疏松患者采用多普勒劲动脉超声仪检测。结果有颈动脉粥样斑块者37例,颈动脉扭曲25例,双侧颈动脉通畅者34例。三组骨密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班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56例(77.8%),明显多于对照组10例(2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斑块类型多为软斑和溃疡斑,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拟诊冠心病患者89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病例根据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CAD)组52例与对照(CON)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根据心肌梗死诊断标准进一步分为非心肌梗死(non-MI)组及曾有心肌梗死病史(MI)组。超声检查时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对发现的粥样硬化斑块根据其超声特征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斑块。对各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D组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CON组(P〈0.05),MI组的不稳定型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non-MI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心肌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测142例高血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高血压病可分为如下三组:①单纯高血压组(EH);②高血压伴心肌梗塞组(EHM);③高血压伴缺血性脑卒中组(EHS)。检测结果并与51名健康者作对比。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斑块面积、斑块指数和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伴心肌梗塞和缺血性脑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骨密度(BMD)与血脂、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老年男性患者208例,按照骨密度值分为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三组均行血脂检测,彩超探查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形成,比较BM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的差异,以及BMD与TC、TG、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男性骨质正常组、骨质减少组、骨质疏松组T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MD与TC、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P<0.05)。按照年龄进行分层后,BMD与LDL-C的相关性随年龄增长呈减弱趋势,与TG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结论 老年男性BMD与TC、HDL-C、LDL-C、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且随年龄增长,BMD与LDL-C的相关性呈减弱趋势,与TG之间的相关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疾病,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本次研究对203例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了颈动脉的观察,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对 60例脑卒中患者及 5 0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 ,了解有无斑块形成 ,进行斑块质地判断。结果 脑卒中患者有 5 7例发现颈动脉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正常对照组 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脑卒中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脂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76例老年CHD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斑块组(138例)和无斑块组(13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相关性。方法选择358例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体检中心查体的中老年人群,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测量结果分CAS斑块组(n=106)和无斑块组(n=252);按血尿酸水平的三分位数以及性别分为 A 组(男:血尿酸<302μmol/L 女:<268μmol/L)、B 组(男:血尿酸302~354μmol/L,女:268~312μmol/L)、C组(男:血尿酸>354μmol/L,女:>312μmol/L)。结果CAS斑块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CAS斑块的发生率及IMT亦相应增加(P<0.05),其中C组CAS斑块的发生率是正常尿酸者的4倍。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当校正了其它危险因素后尿酸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程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血尿酸浓度升高虽可增加CAS的发病风险,但高尿酸血症并不是CAS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利用体表超声研究颈动脉及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发为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测定血管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结果 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颈动脉斑块、股动脉斑块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5%和61.5%,65%和84.6%;随病变支数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老人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结构和功能改变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和 B型超声 ,对 12 0名不同年龄组健康人和 119例 75岁以上老人 (75~ 10 0岁 ,男 67例 ,女 52例 )进行超声和临床检测。结果 :正常人各年龄组随年龄增长 ,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 (IMT)和颈总动脉 (CCA)内径、颈内动脉 (ICA)内径递增 ,收缩期血流峰值 (Vs)、舒张末期血流峰值 (Vd)、剪切率 (SR)递减。直线回归表明 :年龄与 IMT、 CCA、 ICA内径正相关 ;与 Vs、 Vd、 SR负相关。 75岁以上老人心脑血管病组 [92例 ,(81.0±4.5)岁 ]与同龄非心脑血管病对照组 [2 7例 ,(83 .3± 5.8)岁 ]比较 ,IMT、斑块积分 (CPS)、阻力指数、收缩压、脉压、甘油三脂显著增高 (P均 <0 .0 50 ) ;Vd、 S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显著降低 (P均 <0 .0 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高龄老人 IMT与 CPS、脉压正相关 ;与 SR负相关。斑块积分与 L DL -c正相关 ;与 HDL-c负相关。结论 :75岁以上老人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斑块增加与脉压、剪切率、血脂紊乱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8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大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观察血管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与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的发生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舒降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评价舒降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掌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发展和消退的规律,寻找一种评价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效果的方法。方法:利用高频超声检查血管的方法,同时动态观察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情况。结果:舒降之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部动脉IMT开始出现明显变薄(P<0.05),2年后显著变薄(P<0.001)。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分型也在2年后发生了变化,治疗组斑块数量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粥样斑块数量稍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能作为一种优良的观测手段,颈动脉可作为一个良好的体表窗口来监测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颈动脉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指标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03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痛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冠脉造影前或造影后1周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各项颈动脉超声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于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二维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等指标,可准确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而颈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指标只有在血管显著狭窄时才有显著性变化。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为早期无创性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及其后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改变 ,探讨血管重构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1 0 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 ,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血管总面积 (TVA)、管腔面积 (LA)、斑块面积 (PA)、面积狭窄率 (S)、偏心指数 (EI)和重构指数 (RI) ,并检测空腹血糖 (BS)、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结果 :正性重构组 TVA、 LA均显著大于负性重构组 (P<0 .0 5) ,正性重构组 TVA与 PA呈高度相关 (r=0 .84) ,无重构组、负性重构组 TVA与 PA呈中度相关 (r分别为 0 .65,0 .67) ;斑块部位 TVA与 PA呈正相关 (r=0 .77) ,LA与 PA无相关性。软斑组 RI大于硬斑组和钙化斑组 (P<0 .0 5)。糖尿病组 RI小于无糖尿病组 (P<0 .0 0 1 )。向心性斑块组 TC和 ET高于偏心性斑块组 (P<0 .0 0 1 )。舒张压与 TVA呈负相关 (r=- 0 .2 4 )。 ET与 PA及 S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52 ,0 .4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与 TVA呈弱正相关 (r=0 .34)。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技术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现象 ,糖尿病、年龄、血压、 TC、 TG、 HDL和 ET与血管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心绞痛组和心肌梗塞组。应用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冠心病二组患者的颈动脉钙化斑发生例数、钙化斑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ArteryIntimaMediaThickness,CAIMT)均较对照组增多增大。P<0.05。尤其当冠脉存在多支病变时更为明显,P<0.01。CAIMT/D在冠心病组≥0.1,P<0.05.颈动脉超声观察钙化斑和CAIMT,是预诊冠脉病变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级别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即高血压1级、2级、3级,每组患者各35例与正常对照组35例进行颈动脉超声观察,分别测量各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及双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1)高血压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随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5);(2)高血压组的双侧颈总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且级别越高,颈动脉硬化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   总被引:101,自引:2,他引:101  
对10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了须动脉超声检查的方法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发现CAS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左侧多见,且多为扁平斑;CA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冠脉病变支数越多,其CAS斑块积分也越高,不同冠脉病变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