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潜突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以及治疗方法,总结特点,避免临床上误诊误治。方法对1998年1月—2008年8月经治疗的颌下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75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中50例经口内进路手术摘除舌下腺,25例行穿刺抽出囊液并用硬化剂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从术后疼痛、复发、局部肿胀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75例经局部检查、穿刺检查及淀粉酶检查,辅助B超检查作出颌下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诊断,手术治疗患者与采用硬化剂治疗患者在术后疼痛分级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局部肿胀、复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潜突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彩色超声检查、颌下区局部触及柔软囊性肿物、穿刺抽出蛋清样粘稠丝状液体及淀粉酶检查阴性,是颌下区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依据,手术彻底摘除舌下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张林  曹海鹏 《华夏医学》2003,16(3):387-388
舌下腺囊肿系多种因素引起导管狭窄或堵塞分泌物的贮留 ,又称为潴留型囊肿。我科自 1987年以来收治的舌下腺囊肿患者中 ,有 17例为复发的颌下型舌下腺囊肿 ,现将复发原因及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复发患者中男性 6例 ,女性 11例 ,男女之比 :1∶1.83,年龄最大 4 8岁 ,最小 6岁 ,平均 2 2 .6岁。首次手术采用颌下进路的病例有 12例 ,其中 7例切除了颌下腺及囊肿 ,3例切除舌下腺及囊肿 ,2例仅切除囊肿 ,舌下腺及颌下腺均保留。采用口内进路的病例有 5例 ,均作了囊肿及舌下腺切除术。 17例患者囊肿复发均在首次术后 2个…  相似文献   

3.
舌下腺囊肿一般分为舌下型 ,舌下———颌下型和颌下型。由于颌下型囊肿位于颌舌骨肌下方 ,肿物多突向颌下区 ,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其它囊性病变。我院 1 990年~ 1 998年收治 2 8例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误诊误治病例 ,现就其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临床表现 本组 2 8例 ,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1 3~ 2 5岁。囊肿位颌下区 2 6例 ,颏下区 2例。囊肿最大 6cm× 8cm ,最小 2cm× 2 5cm。舌下区均无肿块可见 ,穿刺液呈浅黄色粘稠液 9例 ,蛋清样粘稠液 1 9例。淀粉酶试验阳性 2 0例 ,阴性 8例。1 2 误诊误治情况 误诊为颌…  相似文献   

4.
李勇  江汝健  付立 《四川医学》2003,24(6):552-552
患儿 ,男 ,2月 ,因出生后发现呼吸急促 2月入院。查体 :气管左偏 ,心脏左移 ,右下肺呼吸音消失。胸片示 :右下肺背段见 4 0cm× 3 0cm密度增高影 ,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CT示 :右侧胸腔内囊性占位 4cm× 4cm×2cm大小 ,巨大支气管囊肿可能。B超见 :右侧胸腔探及 4cm× 3cm大小的囊性暗区 ,囊壁薄 ,囊液清。1999年 11月 3日开胸探查 ,见右下纵隔有 5cm× 7cm× 3cm大小的肿物 ,呈囊性 ,壁薄 ,内有清亮液体 ,肿物呈分叶状 ,基底部位于食管肌层内 ,完整切除肿物。术后 1周痊愈出院 ,随访 2年无复发。术后病检提示 :食管囊肿。食管囊肿分为先…  相似文献   

5.
舌下腺囊肿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口内型、混合型及颌下型 ,前两型临床上较易诊断 ,而颌下型较易误诊。本文报告我院198 0~ 1996年颌下型舌下腺囊肿 17例 ,被误诊的临床资料。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0例 ,女 7例 ;年龄 10~ 5 1岁 ,平均年龄2 7.6岁。左侧 9例 ,右侧 8例 ,均为首次诊断为颌下囊肿 ,其中 15例由乡镇医院行囊肿摘除颌下腺 囊肿摘除 ,术后复发转本院再行舌下腺摘除术 ,2例为本院误诊。1.2 典型资料 患者 ,女 ,32岁 ,5年前因右颌下无痛性隆起 ,在基层医院行“右颌下囊肿摘除术”。术后 1月复发 ,继续行“右颌下囊肿摘除术…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1岁 ,主因右侧颈部肿物反复出现 1年入院。 1年前发现颈右侧有一肿物 ,表面红肿 ,无发热 ,在当地医院以“淋巴结核”给予“肿物切开引流” ,并辅以“抗结核治疗” ,2周后痊愈。近 1年来复发 3次。本次住院查体 :体温 36 8℃ ,无消耗体质 ,一般情况良好。局部所见 :颈右侧锁骨上区可见横行刀口瘢痕及球形隆起 ,皮肤颜色正常。在胸锁乳突肌深面可触及 8cm× 7cm× 5cm大小肿物 ,边界不清 ,有囊性感。B超检查提示“右颈部液性暗区” ,3 7cm× 3 0cm大小 ,包膜完整。穿刺抽吸为白色脓液 ,镜检为脓细胞。入院诊断 :右颈…  相似文献   

7.
罗麒 《中外医疗》2014,(36):83-84
目的具体分析临床上关于颌下区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诊断方法 ,并给予其相应治疗,以有效避免临床误诊误治的现象出现。方法回顾性的分析该院在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例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分析与诊断,进而采取相应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局部检查、淀粉酶检查与穿刺检查以及辅助B超检查后被确诊,且经过相应手术治疗,而术后的病理检查也证实了临床诊断,手术成功率为96.67%,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且病症在3年内未复发。结论对于颌下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其颌下区可局部触碰到柔软囊性肿物,且经穿刺检查与淀粉酶检查显示为阴性,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摘除其舌下腺,并切除与腺体相连的囊壁。  相似文献   

8.
口外型舌下囊肿发病较少,其主要表现为无口内表征的颌下或颏下区囊性肿物,临床上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以耳后区巨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后区反复肿胀半年,皮肤表面破溃后有黄色黏稠液体溢出。首次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时以左侧鳃裂囊肿继发感染为临床诊断,并于2018年11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左颈部肿物、瘘管切除术”,术中向颈部解剖追踪瘘道至口底舌下腺附近。术后1个月,患者左侧外耳道有可拉丝的“蛋清样”透明黏性液体流出,考虑为舌下腺囊肿口外型,遂于2019年1月在全身麻醉下于口腔内完整摘除同侧舌下腺。经9个月随访,肿物未见复发,外耳道未见溢液。因此,本病例最后诊断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本病例提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也可位于耳后区,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含有“蛋清样”可拉丝的黏性液体,其治疗方法是口内摘除患侧舌下腺。  相似文献   

9.
王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1010-1012
目的:探讨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治要点。方法:19例颏下、颌下区囊肿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及穿刺学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及部分囊壁。结果:19例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病理证实为舌下腺囊肿,术后6~12个月无复发。结论: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易发生误诊,其手术治疗方式与口内型一致,口内入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颌下、颏下发生的口腔外舌下腺囊肿 ,因其表现部位的特殊性 ,该病在诊断上易发生误诊 ,导致不必要的手术。现总结我院从 1995~ 2 0 0 2年收治的 2 0例已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以对该病有进一步的认识。1 一般情况1.1 临床资料  2 0例中 ,男 13例 ,女 7例。年龄 14~ 4 7岁 ,发病时间 4天~ 6个月。就诊原因颏下隆起 3例 ,颌下隆起14例 ,颌下肿物切除后复发 3例。病史中均无肿物时小时大及疼痛症状。1.2 治疗方法 单纯舌下腺摘除术 18例 ,舌下腺颌下腺一并切除 2例。治疗后半年均无复发再诊。2 典型病例病例 1,女 ,17岁 …  相似文献   

11.
丁修明  张祥 《吉林医学》2013,34(1):94-95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方法、术中注意事项、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对98例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舌下腺囊肿,其中单纯型90例,口外型6例,哑铃型2例。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摘除患侧舌下腺及邻近囊肿。术后1例复发,术后同侧颌下阻塞性肿大1例。结论:舌下腺囊肿为假性囊肿,完整摘除患侧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术中、术后注重细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刘睿  申海  李艳  张军 《黑龙江医学》2003,27(7):557-558
舌下腺囊肿 (Sublingslandcyst ,SG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囊肿 ,系因舌下腺导管炎症、涎石、损伤或其它因素引起缩容或阻塞 ,分泌物潴留所致 ,故又称潴留性囊肿。SGC临床可分为 3种类型 ,其中口外型易被误诊为颌下腺囊肿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 ,本文总结 1 3例舌下腺囊肿 (SGC)口外型的治疗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3例 ,男性 8例 ,女性 5例。年龄最大者4 2岁 ,最小者 7岁 ,平均 2 1 4岁。病程最长为 1年 ,最短为 2 0d ,平均 8 5周。其中 3例于外院行颌下腺摘除术后复发。1 2 方法术前行颌下区的囊肿穿刺 ,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简单、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复发的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进行诊断治疗。方法收集1998~2006年我科收治的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病例,均采用术前囊内注射泛影葡胺行X线造影检查囊肿界线及颌下区走行,确定诊断并指导手术。结果通过术前X线造影明确诊断并详细了解舌下腺腺体残留情况,术后效果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术前通过X线造影对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提供了明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安全、简便、经济、实用,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4.
X线造影在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诊断治疗中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简单、有效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复发的颌下型舌下腺囊肿进行诊断治疗。方法收集1998~2006年我科收治的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病例,均采用术前囊内注射泛影葡胺行X线造影检查囊肿界线及颌下区走行,确定诊断并指导手术。结果通过术前X线造影明确诊断并详细了解舌下腺腺体残留情况,术后效果良好未见复发。结论术前通过X线造影对复发颌下型舌下腺囊肿提供了明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安全、简便、经济、实用,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邹文权  王文革 《当代医学》2012,18(22):103-103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评价手术方式、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近四年23例舌下腺囊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3例舌下腺囊肿中,口内型16例、口外型4例、哑铃型3例,术后复发2例,术后出现颌下腺炎1例,术后出现颌下腺导管断裂3例.结论 完全摘除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关键,舌下腺手术治疗存在颌下腺炎、颌下腺导管误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32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临床诊疗过程,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的特点.方法 搜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1月间共32例舌下腺囊肿口外型患者的住院病历,回顾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电话回访愈后.结果 32例患者截止目前为止无一例复发.结论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容易发生误诊,局部穿刺抽吸检查诊断快捷,采用口内入路摘除舌下腺,颌下区囊肿抽吸囊液后持续加压包扎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舌下腺囊肿临床疗效,评价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对31例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类型、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等.结果:31例舌下腺囊肿其中单纯型23例,口外型5例,哑铃型3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摘除舌下腺及邻近腺体的囊壁,术后复发1例,术后发生出血1例,术后发生颌下腺导管损伤1例.结论: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有效方法,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但单纯突入颌下区的舌下腺囊肿即潜突型是该病中的一个少见类型。本科自 1982~ 1998年共收治潜突型舌下腺囊肿 34例,分别采用颌下进路和口内进路两种术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本组病人 34例,男性 18例,女性 16例。最小年龄 2岁,最大年龄 36岁。囊肿均位于一侧颌下区,其中左侧 20例,右侧 14例。 1.2治疗 1.2.1口外进路在患侧颌下平行于颌缘下 1.5~ 2.0cm作切口,于颈阔肌下找到囊肿,沿囊壁作钝性加锐性分离,寻找避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60例舌下腺囊肿均采取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1月。6年以上随访口内进路完整摘除舌下腺及囊肿,颌下 口内进路均无复发,10例单纯囊肿摘除复发6例,5例襞形缝合术均复发。结论 通过口内手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创伤小,少复发,适用于各型舌下腺囊肿。  相似文献   

20.
1病历介绍关氏,女,75岁。因左侧颌下无痛肿块6个月左右,后期疼痛,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药物治疗1个月,病灶不见好转,遂来我院治疗。检查:左侧颌下腺有3.5cm×3.0cm×3.0cm肿物,质中,边缘不规则,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颌下腺导管口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鼻咽无异常,全身情况尚可,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以“左侧颌下腺肿物待查”收入院。于1990-10-06在局麻下行左侧颌下腺肿物切除,肿物约4.0cm×3.0cm×3.0cm,表面光滑,有包膜,切面灰白,质较脆,肿物周围及颌下区浸润性散在肿大的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