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姜春华教授治疗哮喘经验丰富,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仅就笔者侍诊所得,初步整理如下。 1.解表清肺桑某,女,63岁。素患慢性支气管炎15年,近受风寒引起喘咳,恶寒发热,痰多而黄稠,不易咳出,苔黄腻,脉浮滑。证属风寒外束,痰热恋肺,治宜解表清肺。麻黄6克,桂枝、黄芩、胆南星各9克,  相似文献   

2.
痹者闭也,为阻闭不通之意。痹证以肢体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及屈伸不利为特点。笔者随师应诊,初步整理如后:一、解表祛风镇痛安某,男,46岁。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恶寒发热,口苦,苔白、脉浮。治拟解表祛风镇痛:独活9克,防风9克,桂枝9克,制川  相似文献   

3.
姜春华(1908~1992),著名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菩。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曾独创性地提出“截断扭转”治疗观点,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主要著作有10余种,其中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有《活血化瘀》、《肾本质研究》等。笔者学习其相关著作,谨就其治疗肝硬化的经验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4.
姜老治咳,经验丰富,现仅就笔者侍诊所见验案,初步归纳为十二法。一、解表清肺[例1] 宋××,女,6岁。感寒后咳嗽六日,痰黄不多,恶寒发热,苔薄白黄,脉浮紧数。风寒外束,肺有痰热,治宜解表清肺。麻黄9克桂枝9克黄芩6克大贝3克甘草3克四剂按:是方系麻黄汤易杏仁为大贝。杏、贝同有祛邪化痰止咳之功。但前者苦温,后者苦寒,此证肺有痰热,故用大贝。加用黄芩者独清肺热。  相似文献   

5.
姜春华治慢性肾炎见虚实相兼者以益气扶正,疏风解毒,透泄肾络为法;见水肿反复不愈者以重用温阳益气,鼓舞脾运,复壮肾阳,蒸腾气化,通利水道为法;见热在下焦或少阴脉涩病所致尿血者以滋阴清热,化瘀止血为法;见蛋白尿者以健脾摄精,益气升提为法。  相似文献   

6.
著名中医姜春华教授治疗咳喘有其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笔者曾随师学习,现结合案例,将姜老治疗咳喘的经验初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呃逆一证,《内经》《金匮要略》均称哕,多出现于各种疾病的过程中,也有单独出现者;若见于严重疾病之末期,则属濒危之候。姜教授认为呃逆之由,总为气逆,而气之所以上逆,其因多端。因此,临诊时必须对每一个病例都认真分析其症状,仔细审辨舌苔、脉象。姜老诊病时很善于抓住病证之关键所  相似文献   

8.
姜春华老师治疗眩晕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仅就作者侍诊所得,初步整理如后:一、蠲除痰饮何某,女,42岁。患内耳眩晕,发作已三天,视物旋转,头目冒眩,呕吐痰涎,纳少胸闷,舌胖大,苔白腻而滑,脉沉弦。以泽泻汤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以疼痛性溃疡为特点,经常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疲劳过度、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消化不良及妇女月经期前后容易诱发。  相似文献   

10.
<正> 姜春华教授是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从事中医工作五十余年,对苓桂术甘汤的运用经验丰富。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姜老说:“该方是治疗痰饮的基本方剂。‘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水必自小便去之’,即为本方具体应用。”笔者随师应诊,用该方治疗咳嗽、痰饮、眩晕、水肿等证,常可应手奏效。一、咳嗽姜某,男,49岁,1971年4月5日初诊。诊见形体消瘦,素有慢性胃炎,纳差,咳嗽,痰多,胸闷,舌苔白腻而润,脉弦滑。辨为痰湿咳嗽。治宜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方用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茯苓12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半夏9克,陈皮6克,7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1.
<正> 柯韵伯说:“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症、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成得而主之。”姜老说:“桂枝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但不限于外感,杂病见有表虚证者亦可应用。表虚是因为营卫不和所致,卫阳  相似文献   

12.
姜春华教授运用附子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老擅用附子治疗急难重症,屡起沉疴。他精通药性,运用灵活变通。从本文例举十三案中,应用附子施方在内外各科杂症,辨证贴切,伍药得当,契合病机,药量精确,抓住附子补火之能,通行十二经之功,有促进和协调作用。可使散失之元阳得以追回,引补血药入血分,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表药开腠理,驱逐在表风寒;引温药达下焦,除在里之寒湿。  相似文献   

13.
姜春华老师临证治疗疑难杂症时,善于运用温补清泄,寒热同用;祛风逐湿,养阳清热;宣肺肃肺,敛散互协,益气破瘀,虚实兼顾等法.现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1 温补清泄,寒热同用法 自《内经》有"间者并行","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之说,首先提出了寒热同用之法.姜春华老师认为:"寒热并用,历代名家每多推崇,尤适用于错杂之病,盖阳气衰微,无力振奋以祛邪,顽病销烁,常伏结热毒,此乃某些疑难沉痼之症结所在.若单扶其阳,势必助毒,独清其热,更伤真元.因此常用温补清泄,寒热同用之法."如以人参、黄芪、白术补复正气,附子、肉桂、干姜温扶元阳,黄连、黄柏、黄芩清其郁热,大黄、白花蛇舌草、苦参泄其伏毒,寒热攻补,熔于一炉,每获奇效.  相似文献   

14.
<正> 上海第一医学院姜春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中医,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姜老治学融贯古今,自成一统;治病重在实效,每多创见。笔者系姜老学生,现将随师临诊及受师训迪所得,撷录数则,以期反映姜老部分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5.
姜春华教授治疗血证经验丰富,方法多样。姜老师常说:“出血之证,毋见血而止血,法当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方可奏效”。兹就笔者侍诊所得,整理姜老治疗血证8法简介如下。1 清热泻火法适用于肝胃火旺,迫血妄行致吐、衄等证,症见面红目赤,舌红,脉弦大。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泻火。盖气随血行,气火下降,血行亦趋宁静。所以前人有云:“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汪某,男,65岁。素患高血压病,鼻衄如注,面红目赤,大便秘结,3日未解,舌红,脉弦大。测血压为293/147kPa。证属肝胃火旺,治宜清…  相似文献   

16.
《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金匮要略》提出“历节”病名属痹证范畴。沈金鳌云:“白虎历节风,痛痹之一症也,以其痛循历节遍身百节,故曰历节,以其痛甚如虎咬,故曰白虎历节。”姜老说:“凡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部分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患的,统称力痹证。”痹证实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姜老又说:  相似文献   

17.
姜春华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痛、食后腹胀为主证。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我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惟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子、乌贼骨之类),香燥也少用。六君子汤中参、苓、术、草有改善体质功能,因为这类局部病都与整体有关,改善了整体,也改善了局部,其中陈皮有消除腹胀,增进食欲作用,半夏有制止呕吐作用,二药对胃肌均有轻微解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茵陈蒿汤首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前者治疗阳明病瘀热在里的发黄,后者治疗黄疸病的谷疸。后世医家广泛应用本方治  相似文献   

19.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眩晕是常见病证。眩就是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往往同时存在,故眩晕并称。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伴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的感觉,以致站立不稳,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严重的甚至汗出、晕倒。”他还指出:“眩晕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内耳眩晕(即美尼尔氏病)、高血压病、贫血、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某些脑部疾患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笔者随师应诊,初步整理姜老师辨证治疗眩晕的经验为以下11法。  相似文献   

20.
姜春华治疗胃痛的经验上海医科大学(200032)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胃痛,临床经验胃痛虽为常见病,但病因病机复杂,治当辨病与辨症相结合。姜春华教授治疗胃痛积累了丰富经验,兹就笔者待诊所得,归纳十二法如后。1活血化瘀此法适用于胃痛日久,证属瘀血滞留。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