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杂合性丢失与体细胞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综述了最近发现的关于正常体细胞LOH的频率,性质和效应,给LOH一个较为明确的解释,并阐述LOH与体细胞突变的关系,探讨它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染色体的变化可使编码序列直接改变,或是对某些基因的调控异常,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最终形成肿瘤,本就胃癌细胞染色体杂合性丢失作一综述,这对阐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染色体的变化可使编码序列直接改变 ,或是对某些基因的调控异常 ,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失控 ,最终形成肿瘤。本文就胃癌细胞染色体杂合性丢失作一综述 ,这对阐明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了解人宫颈癌组织中3,6,11和18号染色体部分位点杂合性丢失的分布状况,为宫颈部相关基因的定位以及临床诊断分子标志的筛选提供依据。采用宫颈癌基因组中3,6,11和18号染色体上的8个微卫星标志,对源自宫颈癌等高发区的宫颈癌活检标本,以PCR-变性电泳-银染的方法检测上述位点的杂合性丢失。其中在染色体3p14,18q21等位点存在较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结果表明杂合性丢失是宫颈癌癌变过程中常见的遗传性改变,宫颈癌中存在杂合性丢失的高频区,提示相应位点存在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6号染色体是肿瘤杂合性丢失好发的染色体之一,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染色体。本通过对几种不同肿瘤中6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分析。阐述了几个频繁丢失的“热点”区域,并探讨了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端粒,隐性嵌合体,杂合性丢失与多基因遗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的长度和耗损速度是决定细胞复制潜力的两个重要因素,端粒的损耗不但引发细胞衰老、杂合性丢失,而且导致致病等位基因的表达。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决定于多种致病基因的遗传率和端粒的耗损量、隐性嵌合体存在范围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6号染色体是肿瘤杂合性丢失好发的染色体之一 ,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重要染色体。本文通过对几种不同肿瘤中 6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分析 ,阐述了几个频繁丢失的“热点”区域 ,并探讨了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喉癌p16区域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缩小喉癌抑癌基因的寻找范围,探讨P16基因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P16基因附近5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60例喉癌进行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分析。结果 5个标记在喉癌中杂合性丢失频率均不高,最高仅达23.1%,但2个标记的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的频率较高,其中示记微卫星序列恶性循环频率高达46.1%。结论 提示P16基因在喉癌的发生中不以缺失为主,在D9S1752附近可能存在参与喉癌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血病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杂合性丢失(LOH)。方法用白血病易位断裂点区域附近的多个微卫星位点检测30例不同类型白血病基因的不稳定性及杂合性丢失。结果21例白血病存在MSI或者LOH。其中15例急性白血病中11例示1个以上位点有MSI;6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4例患者在3个以上位点有MSI;15例急性白血病中2例有LOH,比其他白血病发生率高。结论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均存在较高的基因不稳定性,但这些基因变化与不同类型的白血病的染色体易位断裂点没有特殊联系  相似文献   

10.
胶质母细胞瘤14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1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aqfa,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引物和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0例GBM患者14号染色体上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50%(10/20)GBM患者的14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在38.2%(81/212)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14p和14q的LOH率分别为32%(6/19)、50%(10/20)。在位于14q31-32.3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检测到了较高LOH率,分别为57.1%、46.7%-47.1%。在所测位点均未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结论 染色体14q上等位基因的丢失可能在GBM分子水平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14q31-32.3的D14S65位点、14q21-24.1的D14S63-D14S74位点间区域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显示17号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 17q)是髓母细胞瘤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占该肿瘤的50%~70%。近年来,随着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l4dization,CGH)技术的应用,人们在髓母细胞瘤整个基因组中发现了更为广泛的遗传学改变。除了17号染色体的异常,染色体的失衡还较常见于10q(41%),11(41%),16q(37%)和8p(33%)。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试图在染色体16q上进一步寻找与髓母细胞瘤相关的抑癌基因丢失位点。  相似文献   

12.
人胰腺癌组织3,5,7,9和18号染色体部分位点和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人胰腺癌组织3,5,7,9和18号染色体部分位点的杂合性丢失的状况。方法 选择来自3,5,7,9和18号染色体不同位置的9对多态性引物,对45例胰腺癌存档石蜡标本经显微镜下剥离 PCR-SSL0-银染法检测胰腺癌中这些位点的杂合性丢失。  相似文献   

13.
14.
食管癌组织染色体位点特异性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DNA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了寻找在食管癌中发生缺失的染色体位点,根据以往细胞遗传学的工作基础,选取24个分别位于1、2、3、5、7、9、11、17号染色体的食管癌染色体畸变“热点”及已知基因的位点,以微卫星序列-PCR法检测这些位点处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对36对来自北京和山西阳泉的散发食管癌标本和相应正常组织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对应于9p22-23、3p14.2、2p22、3p24-26、11q13.1、3p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食管癌组织中18q11.2-12.2区微卫星DNA杂合性丢失情况,为定位新的抑癌基因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D18S877、D18S535和D18S978 3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结果 26例食管癌D18S877、D18S535、D18S978位点的杂合性丢失频率分别为45.0%、38.9%和60.8%,丢失频率最高的位点是D18S978,定位于18q12.2。结论 18q12.2区D18S978位点杂合性丢失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该区域与脆性部位吻合,提示可能存在新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与杂合性丢失及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由于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或抑癌基因的缺失或灭活所致,根据Knudson的"二次突变"假说,抑癌基因的两个等位基因都失活才导致肿瘤的发生。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启动子区5'端CpG岛的过度甲基化及等位位点的丢失是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对抑癌基因的发现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但可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同时也为肿瘤诊断、治疗提供了最新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找在食管癌中发生缺失的染色体位点,根据以往细胞遗传学的工作基础,选取24个分别位于1、2、3、5、7、9、11、17号染色体的食管癌染色体畸变"热点"及已知基因的位点,以微卫星序列-PCR法检测这些位点处的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序列不稳定。对36对来自北京和山西阳泉的散发食管癌标本和相应正常组织的检测结果显示:在对应于9p22-23、3p14.2、2p22、3p24-26、11q13.1、3p23、3p21.3、7q35、3q21-22等染色体位点处存在较高频率(>20%)的杂合性丢失。同时,发现了染色体位点特异的微卫星DNA不稳定。杂合性丢失和微卫星DNA序列不稳定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喉癌中转谷氨酰胺酶3基因杂合性丢失和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转谷氨酰胺酶3(transglutaminase 3,TGM3)基因在喉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在TGM3基因内部及附近选择微卫星标记进行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于DNA水平间接检测72例喉癌患者中该基因的缺失;并进一步应用Northern杂交检测8例喉癌患者配对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GM3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 4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均存在LOH,其中D20S17、D20S607、D20S99和D20S841位点的LOH频率分别为25.76%、20.00%、38.10%和18.75%,至少1个位点出现LOH的病例占61.11%,杂合性丢失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8例喉癌患者TGM3基因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肿瘤组织显著增强。结论 TGM3基因在喉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结肠癌染色体12p12-13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结肠癌染色体12p12-13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DH)分析,了解KRAS2基因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从10例结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肿瘤、癌旁及相应正常组织的DNA,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荧光标记多重微卫星PCR法,对染色体12p12-13杂合性丢失进行分析。结果10例癌旁组织中有3例(30%)在12p12-13处至少有一个位点出现杂合性丢失,其中D12S1034出现频率最高,为28.57%(2/7);10例原发性结肠癌标本中6例(60%)在12p12-13处至少有一个位点出现有杂合性丢失,D12S1034和D12S1591是高频率丢失集中的区域,均占42.86%(3/7);癌旁组织、癌组织均发生LDH的标本有3例,占30%(3/10);仅在癌组织中发生LDH的标本有3例,占30%(3/10);仅在癌旁组织中发生LDH,癌组织无信号的标本1例;杂合性丢失的频率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SRAS2基因所在的12p12-13区域在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基因组不稳定,该区域的高频杂合性丢失可能直接影响野生型KRAS2基因的转录与翻译。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癌FHIT基因表达与杂合性丢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失活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FHIT基因内 2个微卫星位点D3S130 0和D3S12 34,对 5 6例经显微切割分离肿瘤组织的原发性子宫颈癌进行杂合性丢失 (LOH)分析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 P法 )检测FHIT的表达情况。结果 D3S130 0和D3S12 34的LOH发生率分别为 36 2 % (17/ 4 7)、32 7% (16 /4 9) ,5 2 % (2 9/ 5 6 )的子宫颈癌组织至少在一个位点存在LOH。 5 7 1%的子宫颈癌FHIT表达减弱或缺失 ,其中 71 9%存在FHIT基因LOH ,FHIT低表达与FHIT基因LOH之间有相关性 (P <0 0 1)。子宫颈鳞癌组织的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率均高于腺癌 (6 4 3%vs 14 3% ,6 9 0 %vs 2 1 4 % ,P <0 0 5 )。子宫颈鳞癌LOH发生率及FHIT低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 GO分期均不相关 (P >0 0 5 )。结论 FHIT基因可能在子宫颈鳞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杂合性丢失可能是FHIT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