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脐血分析O型血清的抗-A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O血清抗AB的抗体性质和效价。方法:分别用脐血红细胞和成人红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完成吸收放散试验。利用A(B)细胞吸收O血清,然后采用适当的放散方法对放散液的抗B(A)的效价进行测定。结果:利用脐血作为吸收细胞,4℃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32,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4-16;利用成人细胞作吸收放散试验,4℃抗AB效价为4-16,37℃吸收放散试验抗AB效价为0-4。两种温度下利用脐血细胞与利用成人细胞作为吸收细胞吸收放散试验的结果的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O血清抗AB有IgM性质,也有IgG性质,IgM性质抗AB效价为4-32,IgG性质抗AB效价为4-16。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红细胞A、B及RhD抗原反应性在56 ℃水浴中随时间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观察为提高放散效果是否可适当延长孵育时间.方法 选取红细胞A、B、RhD抗原阳性的标本各3份,利用溶血试验、凝集强度试验、抗体效价试验观察56 ℃热放散时在不同时间下红细胞A、B、RhD抗原反应性减弱的程度.结果 A、B、RhD抗原阳性的红细胞随孵育时间的延长溶血逐渐加重,20 min时约有50%溶血,至40 min已近100%溶血;A、B抗原随时间的增加,前15 min抗原反应性减弱不明显,而RhD抗原随时间的延长,抗原反应性明显减弱.结论 ABO血型系统可适当延长热放散时间,以10~15 min为宜,而热放散不适于RhD血型.  相似文献   

3.
用微波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学试验中,抗体放散试验是较常用的方法.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可由物理或化学方法解离,因此常规应用热放散或乙醚放散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或时间较长、或步骤繁琐.笔者用微波方法进行抗体放散试验,应用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脐血血清中IgG、IgM抗A(B)凝集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目前已了解人类 ABO 血型是遗传的,受控于第9号染色体 q~(34)区域,且当胎儿在母亲宫内发育时已开始形成。但 ABO 抗体的形成尚不十分清楚,其中 IgG 抗-A(B)可以通过胎盘由母体传递给胎儿,可使母婴 ABO 血型不合的婴儿发生 ABO 新生儿溶血病。有关婴儿出生时抗-A、抗-B 凝集素的观察国内尚未见报  相似文献   

5.
脐血红细胞的渗透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脐血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已成为研究热点[1,2],脐血中含有高于成人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更年青的红细胞[3],还含有多种造血因子[4],具有巨大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脐血输注辅助治疗已在国内使用[5,6].笔者在开发、研究脐血资源的过程中,为进一步了解脐血红细胞,尤其是年轻红细胞的特点做了一些实验,发现脐血红细胞的渗透脆性与正常成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血溶血3项检测在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母亲为O型血,父亲为非O型血新生儿205例,均于出生后采集脐血行血清学试验明确血型,并对A,B型新生儿行溶血3项检查。结果 205例新生儿中,A型血37例,B型血39例,O型血129例;A,B型新生儿76例中,脐血溶血3项检测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49例。结论出生后立即抽取脐血进行溶血3项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对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解离红细胞致敏抗体的3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简便、敏感的放散试验方法。方法 分别用氯仿和传统加热、乙醚法对 1 3例被IgG和IgM血型抗体同时致敏的红细胞进行放散试验 ,检测放散液中红细胞抗体效价。 结果 在 3种放散方法中 ,氯仿法不仅所获的放散液量多、颜色浅而透明 ,而且敏感性也不低。结论 氯仿法放散试验操作简便快速 ,安全 (试剂不易燃烧 ) ,且可同时放散出吸附在红细胞上的IgG和IgM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的致敏作用及对ABO-HDN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孕满30周以上的O型孕妇315名,用A型及B型压积红细胞分别与血清做吸收放散试验,使放散液经2-Me处理后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其中的IgG抗-A,B;分娩后使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红细胞是否被抗-A,B致敏,观察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与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抗-A,B的关系。结果315名O型孕妇中有217名(68.89%)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了IgG抗-A,B,效价介于2—128;分娩的新生儿中有171名母婴ABO血型不合(A型新生儿91名、B型新生儿80名),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均为O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171名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133名(77.78%),其中123名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了抗-A,B,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未检出IgG抗-A,B的38名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也均未检出抗-A,B;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的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84名(58.33%);母婴ABO血型不相合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检出率明显高于母婴ABO血型相合O型孕妇(χ2=13.79,P<0.001)。结论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可通过胎盘致敏妊娠的A型及B型胎儿红细胞,检测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及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IgG抗-A,B,对ABO-HDN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B3亚型1例及其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孕妇,籍贯广东潮州,28岁,首次妊娠,孕期8个月时,来我院作产前IgG抗体检查.正定型与抗-A无反应性,与抗-B呈混合外观,反定型为B型.患者自述数日前在外院血型鉴定为"O型"并出示报告.为此,笔者对其进行了追踪检查,于胎儿出生后家系调查证实该孕妇为B3.  相似文献   

10.
探讨如何提高采集脐血量,分离获得足够的造血干细胞。从产科采集对象、采集方法的选择、采集时机、采集过程、穿剌方法、污染情况等方面阐述脐血采集时应注意的问题,以通过严格筛选和优化方法,提高脐血的质量,确保脐血移植或输注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曾有报道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红细胞膜D抗原密度(D antigen density),为此提出采用敏感的流式细胞术常规检测D抗原弱阳性表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可行性。2010年至2011年间采用盐水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到6例D抗原弱阳性表型和7例DEL型样本,通过RHD基因定型、合子型分析和RHD基因序列测定,鉴定3例为弱D15型,3例为部分DVⅠ-Ⅲ型,7例为DEL型且均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取正常RhD阴性2例和正常Rh(D)阳性样本2例作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上述弱D15型、部分DVⅠ-Ⅲ型和DEL型,观察其平均荧光强度。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弱D15和部分D型DVⅠ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与Rh(D)阴性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判读为D抗原阳性;7例DEL红细胞样本的平均荧光强度与Rh(D)阴性对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结果均可判读为阴性,其中包括1例DEL,其红细胞样本的吸收放散检测结果为强阳性,即使IAT检测的结果也显示为"±",合子型分析显示为RHD+/RHD+纯合子,流式检测亦为阴性。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D抗原的敏感度与IAT相近,低于吸收放散试验;用于检测弱D或部分D型不如IAT简便实用,用于检测DEL型其敏感度不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筛为RhD阴性样本中Du及Del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用抗人球蛋白试验(AHG)检测Du,应用三氯甲烷/三氯乙烯吸收放散法检测Del。结果在100例RhD阴性中经AHG实验确认为Du型者1例(1%),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型者8例(8%)。结论Du、Del型血清学筛选容易漏检为RhD阴性,为了临床输血安全,经常规血清学检测RhD阴性者,应当再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吸收放散实验检测是否为Du及Del。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3岁,汉族,8年前剖宫产要求输血时因血型鉴定困难而放弃输血。后辗转市内几家医院均不能确定,2005年7月12日至本站要求鉴定血型。经检查证实为A3亚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血清中IgG红细胞血型抗体定量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建立同种免疫患者血清中IgG红细胞血型抗体定量的吸收放散-ELISA技术。方法采用阴性红细胞平行操作,作为空白对照,通过吸收、放散纯化血清中IgG抗体,用ELISA方法测定放散液中IgG抗体浓度,换算成血清中抗体浓度。采用该方法对8名孕妇血清中的同种抗体(抗-D、抗-E各4例)进行定量检测。结果ELISA法测定4名孕妇血清中IgG抗-D浓度范围为(1.086—54.712)μg/ml,IgG抗-E浓度范围为(0.080—7.646)μg/ml。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简便、实用的血清IgG红细胞血型抗体定量方法,可用于准确测定孕妇血清中IgG特异性抗体的浓度。  相似文献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脐血红细胞C3bRR及IC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正常孕妇分娩时胎儿脐血及献血者外周血各28份。应用ELISA法检测EPO;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率(RBC-C3bRR)和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率(RBC-ICR)。同时考查不同浓度的EPO对脐血体外培养红细胞C3bRR、ICR表达的影响。结果脐血EPO、RBC-C3bRR及RBC-ICR与成人外周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脐血体外培养,随着EPO浓度的增加,RBC-C3bRR活性逐渐增强,对RBC-ICR产生的抑制率逐渐减弱;当EPO浓度达40mIU/ml时,脐血体外培养各时间段的RBC-C3bRR、RBC-ICR与EPO为0mIU/ml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脐血EPO及红细胞C3bRRI、CR高于成人外周血。细胞因子EPO在脐血体外培养中,促进RBC-C3bRR的生成,抑制RBC-ICR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单克隆抗体法和PCR-SSP法行脐血HLA-DR、DQ抗原分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脐血HLADR、DQ抗原进行分型,并与单克隆抗体(单抗)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样本 脐血50份,其中来源于足月产妇30份(其中20份为随机抽样脐血;10例为地中海贫血家族同胞脐血),妊娠4~6个月者20份,水囊引产终止妊娠收集脐血。采集脐血量在80~160g之间,偶有220g者,检测样本量2ml、10ml,分别用于不同方法作对比研究。2 淋巴细胞的获得 用免疫磁珠分离B淋巴细胞,获得的B淋巴细胞纯度为90%以上。特异性免疫…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抗原冲击致敏的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GM-CSF、IL-4、TNF-α联合诱导脐血树突状细胞、再用肿瘤抗原冲击致敏,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脐血树突状细胞对NC1446、SMMC7721、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经抗原冲击致敏后,脐血树突状细胞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论抗原冲击致敏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体封闭红细胞的鉴别和血型鉴定的方法。方法利用洗涤放散红细胞、家族和病情调查鉴定、判断血型。结果 11例标本均能够准确判断血型。结论特殊病例的血型鉴定需要注意直接抗人球蛋白的结果,准确判断封闭抗体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正ABO血型系统因红细胞膜抗原分布不同,有多种亚型。其共同的血清学特点是正反定型不符,与抗-A或抗-B无凝集或凝集很弱,血清中有时含有不规则抗-A1或抗-B[1],极易给血型鉴定带来困难,单一的检测手段也容易造成亚型等特殊血型的漏检,给临床输血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本科在进行临床血型鉴定时必须坚持正反定型结果一致的原则,当遇到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脐带血对血友病A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24例血友病A携带者妊娠20-24周时在超声引导下抽取脐血,用一期法检测孕妇外周血及胎儿脐血FVIII:C,用ELISA方法检测FVIII:CAg及vWF。结果24例女性携带者血浆FVIII:C,FVII1:CAg及vWF分别为36%~150%(平均值79%±22%),90%~132%(平均值102%±18%),92%~141%(平均值107%±16%);24例胎儿血浆FVIII:C,FVIII:CAg及vWF分别为0.9%~90%(平均41.7%±25%),60%~77%(平均69%±16%),58%~74%(平均66%±13%),其中19例胎儿FVIII:C高于34%,5例胎儿FVIII:C低于5%。结论脐静脉穿刺取血测定FVIII:C、FVIII:CAg及vWF是产前诊断HA的可行性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