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肾移植患者肾形态结构和相关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变化,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05-04/2006-04在南方医院超声诊断科就诊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15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评价和术后监测,重点观察肾移植术后3d、术后7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移植肾的形态,测量长径、宽径、厚径,并测量肾皮质厚度和锥体大小。随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移植肾髂动脉、吻合口处肾动脉、肾门处肾动脉、段动脉的血流充盈情况,接着用高频探头检测大叶间动脉和小叶间动脉的血管树结构。最后用脉冲式多普勒采集频谱,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等。结果:152例肾移植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手术并发症64例,占肾移植患者的42.11%,部分受检者同时合并两项或多项并发症。①急性排斥反应23例,发病率15.14%,移植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均大于0.75,其中大于0.85的患者共12例。②吻合口处肾动脉狭窄14例,发病率9.22%,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增高,均收缩期峰值流速>180cm/s,其中收缩期峰值流速>300cm/s的患者5例,占35.71%,14例病例中合并急性排斥者6例,占42.86%。③肾盂积水25例,发病率16.45%,移植肾大小为(208.52±42.43)cm3;肾周积液20例,发病率13.16%。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肾移植术前、术后肾内血流灌注情况,以各项血流指标进行临床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心肾功能的动态观察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52例肾移植病例进行术前评价和术后监测.肾移植术前后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心脏的功能情况,重点观察肾移植术后3 d、7 d、1个月及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及各项血流参数指标.结果 术后3个月超声心功图检查,正常组的各心腔均有所缩小,室间隔和室壁搏幅增加,厚度变薄,心功能有所改善;术后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152例肾移植病例中出现手术并发症64例,发病率为42.11%.其中急性排斥反应23例,吻合口处肾动脉狭窄14例,肾盂积水25例,其中导致输尿管扩张18例,肾周积液20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观察肾移植术前后泌尿系、心脏功能情况以及移植肾内的血流灌注情况,对各项血流参数指标进行临床评估,有助于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3.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张玉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263-3266
背景:超声检查已经成为了肾移植后的常规检查及监测方法。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其中移植肾正常组35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2例,慢性排斥反应组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超声探查,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移植肾的观察移植肾结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结果与结论:急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较功能正常组明显肿大,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实质血流信号减少,舒张期明显,各级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组移植肾体积较功能正常组明显减小,彩色多普勒显像、多普勒能量图显示肾动脉内径明显缩小,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提示,应用超声能早期无创的观察移植肾的血流灌注情况,测量移植肾各级血管的血流参数能敏感的反应移植肾的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5.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早期移植肾急性排斥的临床意义及分析。方法:对126例肾移植患者,于术后3-30d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移植肾二维灰阶图像、彩色血流图、及肾主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以肾动脉RI〉0.75,PI〉1.80、小叶间动脉RI〉1作为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诊断标准,则敏感性87%、特异性82%。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移植肾早期急性排斥,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6例肾移植手术病例进行术前评价、术中指导和术后监测。重点观察受体术后24h、一周、一个月、术后3个月内移植肾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时发现肾排斥反应、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及肾周积液等严重并发症。结果36例肾移植病例中,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排斥反应6例,除其中2例死亡外,肾周积液8例,肾周血肿4例。经超声指导下穿刺或保守治疗后消失。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各项血流指标,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指导治疗及动态观察有较高的敏感性,提高了肾移植术的成功率和患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了解移植肾的大小、形态、结构、血流分布情况.通过血流显像技术,可以及时而准确地了解移植肾血流灌注情况,为移植肾后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目的:观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总结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期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异性表现,以期得到超声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指标.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3-01/2007-01在暨南大学和深圳大学第一医院完成.对象:纳入实施肾移植的患者299例,根据移植肾功能分成2组,肾功能稳定组236例,急性排斥反应组63例.方法:对23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期与63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期患者的主肾动脉及弓状动脉的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移植肾动脉内径与血流动力学结果.结果: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相比,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肾内血流灌注减少,达不到皮质边缘处,肾动脉血流速度舒张期明显下降,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无创性技术,移植肾锥体回声减低、舒张期肾动脉血流速度下降、肾血流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升高对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有特异性,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监测,观察移植肾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时发现排斥反应。结果 100例肾移植病例中,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时发现排斥反应29例,其中急排17例,慢排12例。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肾各项血流指标,对及早发现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对患者无创伤,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是治疗中末期肾脏疾病的有效方法,但肾移植术后排异及各种并发症常导致移植肾功能障碍。及时准确诊断移植肾有无排异是临床极为关注的问题。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是用来判定移植肾有无排斥反应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本文对88例移植肾患者均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了正常人和肾动脉狭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正常组20人。超声表现为双肾实质回声低于肝脏回声,集合系统结构清楚。彩色多普勒显示肾内血流丰富,可见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肾动脉主干血流正常。异常组8例。肾动脉狭窄3例,均为一侧肾动脉狭窄。超声表现为,患侧肾体积缩小。彩色多普勒显示肾内血流减少,肾动脉变细(内径<3m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胰肾联合移植(SPK)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用CDFI定期连续观测10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动静脉血流变化.结果10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均出现移植胰腺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内部回声减低,胰头及胰尾部增大较胰体部明显,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多在十数天至1个月后恢复正常;其中2例术后移植肾体积增大,实质增厚,各级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增高(均在0.71~1.0之间),移植胰腺周围出现局限性积液暗区,供体腹腔干动脉RI波动在0.67~0.78之间,CDFI提示急性排斥反应;1例移植胰腺体积明显增大,内部实质回声不均,胰周积液不断增多,供体腹腔干内动脉RI<0.70,移植肾声像图正常,CDFI诊断移植胰胰腺炎;另外,CDFI诊断右侧髂外静脉及属支部分栓塞1例;提示移植胰腺供体腹腔干动脉血栓栓塞1例.结论CDFI在胰肾联合移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显像在诊断活体亲属移植肾排异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5例活体亲属移植肾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获取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DPI)及脉冲多普勒测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与30例正常人(60只肾)作对比分析。结果 移植肾在排异反应各期的二维声像图、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血流参数有别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CDFI结合CDPI对诊断移植肾排异反应很有价值,阻力指数(RI)是一项评定排异反应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供肾肾动脉常存在解剖学变异,应用这些血管畸形肾进行移植的临床效果尚无统一意见.观察体外重建畸形供肾血管对肾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全军泌尿外科中心2006-06/2009-05行尸体供肾伴血管畸形患者27例为实验组,其中17例具有副肾动脉,另10例肾动脉为两三支畸形,均无法直接进行血管吻合.以同期进行正常尸体供肾肾移植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体外血管重建的方法包括动脉端端吻合11例、端侧吻合6例、侧侧共干吻合6例、利用供体或受体髂动脉及其分支合并及延长供肾动脉4例.术后随访观察出血、新出现高血压(或高血压加重)、肾动脉狭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以及血肌酐水平.结果:移植后平均随访2年,两组患者49例均存活.实验组2例,对照组3例移植后出现高血压或高血压加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73),但未发现移植肾动脉狭窄;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分别为20%和14%,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和5%,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19±11),(127±8) μmol/L,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179,0.385,0.658).结论:选择适当方法进行供肾畸形血管的重建不影响肾移植效果,可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观察移植肾动脉主干不同狭窄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25例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患者,先后使用CDFI及超声造影技术对其进行观察,另随机抽取在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超声检查确诊移植肾动脉均未见异常的25例正常移植肾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移植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着重观察注入造影剂后移植肾动脉主干及移植肾全貌的灌注情况,并与DSA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动脉狭窄处均可探及五彩镶嵌的高速血流,与超声造影检查显示的狭窄部位及DSA检查结果相符;CDFI显示移植肾动脉管腔狭窄长度及狭窄内径均大于超声造影所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造影所示狭窄长度及狭窄内径与DSA检查两组结果相符(P=0.072),超声造影诊断中、重度狭窄与DSA结果的诊断一致性好(Kappa=0.850);超声造影下移植肾的显像程度随着血流量及灌注压力的递减而同步递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能够直观完整地显示移植肾动脉及移植肾内的血流分布情况,对诊断中、重度移植肾动脉狭窄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价不同肾功能移植肾的血流灌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比较不同肾功能的移植肾的灌注状况.方法 根据血清肌酐(SCr)值将60例移植肾患者分为SCr正常组和SCr异常组.二维超声观测移植肾结构及主肾动脉内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及弓形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段动脉、叶间动脉、皮质及锥体的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绝对强度(△I)及上升斜率(Increase);分别比较采用每种检查方法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结果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弓形动脉EDV除外)所测得的两组患者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检查SCr正常移植肾的灌注指标大部分优于SCr异常的移植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功能正常移植肾的超声造影定量指标明显优于肾功能异常的移植肾,超声造影能够检测出肾功能异常移植肾的微循环灌注改变.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肾移植后慢性排斥反应及各种移植肾病变是移植肾失功能的常见原因,但对移植肾予以准确评估往往非常困难,活检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目的:分析肾移植后出现合并症时移植肾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方法:对72例移植肾进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并进行病理诊断及分类,结合移植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72例中发生急性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3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2例,移植肾急性药物毒性损伤10例,慢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6例,慢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肾小管坏死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3例。移植肾组织活检的病理报告与穿刺前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在75%以上。移植肾穿刺活检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移植肾活检安全可靠,对肾移植后难以根据临床化验资料作出准确判断肾脏损害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的特征。方法:应用COFI检查了10例正常人和1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肝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8例肝移植术后经过正常,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的血流术后1-24个月逐渐恢复正常。4例肝移植术后出现并发症。肝动脉血流速度低于28cm/s,血流呈扑动状,同时RI增至0.78,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静脉波形变钝呈单项血流并结合临床表现,提示急性排斥反应,须及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像在肝移植术前后可有效地监测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早期发现一些致命并发症,为临床及早处理提供准确依据,对保证肝移植成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部分肝移植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正确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技术在围手术期小儿部分肝移植血流动力学监测中价值,寻找可靠的方法及早发现肝移植血管并发症。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对5例小儿部分肝移植病例的受体及供体进行术前评价,术中指导及术后监测,参照国外文献标准,重点观察受体术后肝血流动力学各参数包括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变化,及时发现血管狭窄及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5例小儿部分肝移植病例,手术顺利,术后CDFI即时发现门静脉血栓1例,肝静脉狭窄1例,经过再次手术取栓及狭窄处球囊扩张后,两例血流灌注恢复正常,未发现肝动脉狭窄及血栓。结论:应用CDFI监测各项血流指标,可以确定活体肝移植手术适应症,术中指导手术方式并实时观察血管吻合情况和血流灌注情况,术后及早发现多种并发症,尤其是肝脏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意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生存率,成为肝移植手术非常关键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CDFI和PD流速曲线舒张期流速曲线演变在评价肾移植术后无尿的价值。方法 回顾21例术后无尿移植肾的CDFI和PD流速曲线变化.病理结果和出现排尿时间进行对照分析,参照移植肾急性血管排异反应,分为重度(7例)、中度(3例)、轻度(11例)。结果 重度组7/21(33%),CDFI显示肾血管树消失,呈星辰闪烁状,PD流速曲线为单向收缩期血流值术后7天内取出,病理分析主要为肾小动脉纤维样坏死,管腔内血栓形成,肾间质广泛出血伴坏死中度组3/21(14%),CDFI显示血供丰富,血流信号呈树叉或线条状.PD流速曲线从单向收缩期血流值逐渐出现舒张期血流.最迟一例28天出现排尿,活检病理分析主要为肾小动脉小灶状纤维样坏死.少许细小血管内血栓形成.肾间质水肿伴少许出血点轻度组11/21例(54%),CDFI肾血管树显示良好,PD流速曲线从单向收缩期血流值在1.0~4.0天内出现舒张期血流,在7天内全部出现排尿.活检病理主要为血管内皮细胞部分变性,单个核细胞浸润、肾间质轻度水肿.结论 肾移植术后无尿病例CDFI肾动脉血管树显示良好,PD频谱从单一收缩峰值出现舒张期曲线,提示移植肾排异反应缓解.并将出现排尿一反之.则无保留移植肾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