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甘草泻心汤为主治疗白塞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又称“口、眼、生殖器综合征”,是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现虹膜睫状体炎伴前房积脓、口腔粘膜疼痛性溃疡、生殖器或阴部溃疡这三联症状的一种特殊的综合征。《金匮要略》早有明确记载:“目赤如鸠眼、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其病名、定义及特征均与白塞氏病相似。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发病原因,看法尚不统一。有人认为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有人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在治疗上,眼科基本同色素膜炎,以激素治疗为主。祖国医学则认为狐惑由湿热内蕴心经,上炎则至目赤,视物不清,口舌破溃,下移则至阴部肿痛、溃疡。在治疗上则以清热利湿、凉血解…  相似文献   

2.
甘草泻心汤善治白塞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塞氏病(BD)又译名为贝赫切特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系统性血管炎,它可累及所有形态及管径的血管。以反复的口腔粘膜溃疡、外阴溃疡、皮肤损害和眼病变为主要特征,并可累及关节、肺、中枢和胃肠系统。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分布,患者多为年轻人(25-35岁),男性比女性为0.77:1,男性病情比女性严重。白塞氏病的确切病因迄今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白塞氏病口腔溃疡患者2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1病历资料例1:周某,女,39岁,2015年2月3日初诊。患者因口腔溃疡与阴部溃疡反复发作5年,加重1个月就诊。该患者于2008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溃疡,并且不易愈合,反复发作,溃疡数目不一,疼痛严重,呈圆形或卵圆形,有白色或乳白色假膜,中央为黄色基底,周围较清楚红晕,患者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被确诊为白塞氏病,间  相似文献   

4.
<正> 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经常引起失明的眼色素膜炎为特点的征候群。类似结节性红斑的皮肤血管炎、脑膜疾患都可成为本病综合征一部分。笔者应用经方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本病,疗效均为满意。方药以甘草泻心汤加减:黄芩15克,黄连10克,干姜15克,半夏20克,人参10克,大枣15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日2次服用。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白塞氏病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沙利度胺(50 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及针灸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且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口腔及外阴溃疡愈合情况)、体征(针刺反应)、血液流变学以及微循环情况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白塞氏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甘草泻心汤降低血清TNF-α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以及改善白塞氏病患者血液黏度和微循环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甘草泻心汤,当归赤豆汤合方加减治疗白塞氏病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兰 《四川中医》1998,16(6):33-34
临床资料作组共6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在25—54岁之间,平均年龄31.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6年。除复发性口腔溃疡外合并生殖器溃疡者4例,结节性红斑3例,下肢凹陷性浮肿者3例,关节酸痛者4例,皮肤出现毛囊炎损害2例。食道溃疡者2例,眼损害2例,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者3例,抗O增高者2例,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诊断标准:①反复口腔溃疡,一年内反复发作3次以上;③反复发作的外生殖器溃疡;③眼病;④皮肤改变:结节性红斑、皮肤毛囊炎样改变;⑤皮肤针刺反应阳性:以无菌消毒针斜刺皮内。24-48小时后局部皮肤红晕,有时针刺…  相似文献   

7.
金某某,男,45岁,北京西苑医院门诊号:183160。患者于1971年8月初开始出现咽喉疼痛、头痛、低热(37.7℃左右)。经神经科与眼科会诊,排除脑瘤与内眼疾病,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经用抗生素、激素、维生素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白塞氏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黄连、黄芪、黄芩)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30 mg/次,2次/d,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2.0%。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可作为临床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庞龙  邱波 《新中医》2010,(3):93-94
白塞氏(Behcet)病又称皮肤-黏膜-眼综合征,是一种影响全身多器官的慢性疾病。本病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以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部溃疡、皮肤改变和葡萄膜炎为临床表现特征。眼是常见受累部位,反复发作的严重的葡萄膜炎可导致多数患者失明。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选用甘草泻心汤联合赤豆当归散随症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院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慢性咽炎5例,均达到近期治愈。甘草泻心汤见于《金匮要略方论》,方中用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干姜、半夏化湿,人参、大枣扶正,甘草益气解毒。因此,慢性咽炎凡属湿毒蕴结于咽部、痰湿内生、正气受损的均可用之。  相似文献   

11.
“狐惑”是以咽喉、阴部的溃蚀以及目赤如鸠眼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最早记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其临床特征相当于西医病中的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Behcet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葡萄膜炎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征。其可涉及全身多种器官和系统,如皮肤、黏膜、血管、关节、消化道以及中枢神经等。其病因迄今尚不明确,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临床常多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及中成药等治疗[1-3]。  相似文献   

12.
甘草泻心汤原出于<金匮要略>,由甘草、黄芩、人参、干姜、黄连、大枣、半夏组成,为治疗胃气虚气结、成痞之方.<金匮>原意为治疗狐惑病之蚀于上部者.  相似文献   

13.
甘草泻心汤为仲景方,由甘草、半夏、黄连、黄苓、干姜、党参、大枣七味药物组成。近两年笔者用该方内服、外洗,治疗5例药物过敏(其中4例磺胺过敏,1例四圜素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粘膜皮疹、外阴龟头溃烂的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一般资料 117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20~52岁,平均34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3年。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2~56岁,平均36.3岁;病程1个月~8年,平均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单个或多个口腔溃疡,两次发作间隔时间少于1个月或此起彼伏。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药物组成:生甘草60g,黄连15g,黄芩30g,党参30g,干姜15g,半夏15g,苦参30g。热盛者加牡丹皮15g、生地黄15g,阴虚明显者加玄参15g、麦冬15g,疼痛剧烈…  相似文献   

15.
甘草泻心汤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神经官能症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临床表现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常伴失眠、焦虑、健忘、注意力涣散等,临床缠绵难愈。我们自2000年3月~2005年5月应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治疗39例,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6,(1):22-23
目的:研究分析甘草泻心汤治疗小儿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经我院诊断并治疗的小儿口腔黏膜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口泰漱口液组和甘草泻心汤组各43例。口泰漱口液组给予口泰漱口液漱口,甘草泻心汤组给予口服甘草泻心汤;治疗5d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5d后,甘草泻心汤组总有效率为97.67%,口泰漱口液组总有效率为83.72%,甘草泻心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泰漱口液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泻心汤治疗小儿口腔黏膜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治疗白塞氏病尚未有理想的方法。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抑制剂及其它药物治疗此病的疗效仍然令人不甚满意。然而应用针刺治疗确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他较其它药物疗效高,无副作用。我们所采用的穴位为:合谷、肺俞、脾俞  相似文献   

18.
徐克军 《山西中医》2012,28(1):31-31
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并累积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程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该病多为16 ~40岁的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我国则以女性略占多数,但男性患者中眼葡萄膜炎和内脏受累较女性高3~4倍[1].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60岁。主诉:夜间睡眠时大声喊叫,无意识地起床来回走动。无家族史。服安定剂症状可暂时减轻,但未坚持长期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笔者运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 4 2例 ,疗效满意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4 2例中住院病人 16例、门诊病人 2 6例 ,男 19例、女 2 3例 ,年龄 19~ 6 8岁 ,病程 3个月~ 12年 ;慢性浅表性胃炎 2 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痞硬、食欲减退、嗳气反酸、肠鸣下利 ,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2 治疗方法均用甘草泻心汤治疗 :炙甘草 12g、半夏 12g、干姜 9g、黄芩 9g、黄连 3g、大枣 12g、人参 9g ;视寒热偏胜的程度 ,调整干姜、黄连的用量 ,水煎分两次服 ,日1剂 ,10天为 1疗程。3 治疗结果3.1 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