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延年  梁厚成 《医学争鸣》1996,17(5):387-388
玻璃体手术与地塞米松眼内灌注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惠延年梁厚成胡丹王琳周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西安710033)关键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地塞米松视网膜脱离中图号R774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viekVitreoretinopathy,PVR)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72例眼PVR视网膜脱离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55眼(76%)视力提高者55眼,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PVR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术式,手术中裂孔的封闭,牵引松解,前膜的剥离是手术成功关键,眼内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外伤性网脱合并PVR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各4例病例的视网膜前膜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表明:3组病例视网膜前膜中均见有MCP-1阳性细胞,其细胞大小、形态无明显差别。提示:MCP-1存在于PVR和PDR的视网膜前膜中,并参与这两种病变的形成,表明PVR和PDR的发病机制与趋化细胞因子及局部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及生长因子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是发生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严重的难治性致盲眼病 ,由于其确切病理机制仍不清楚 ,尽管手术技术的改善以及抗增生药的应用 ,但仍有高达 5 %~ 10 %的术后 (或治疗后 )病人再发PVR[1] ,它已是当今世界性眼科难题之一。生长因子在PVR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被肯定 ,本文就玻璃体、生长因子在PVR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玻璃体的结构与解剖  玻璃体按其组织结构分为 :①玻璃体界膜 :界膜并非真正的玻璃体膜 ,而是玻璃体最外面浓…  相似文献   

5.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外伤性网脱合并PVR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各4例病例的视网膜前膜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表明:3组病例视网膜前膜中均见有MCP-1阳性细胞,其细胞大小、形态无明显差别。提示:MCP-1存在于PVR和OPR的视网膜前膜中,并参与这两种病变的形成,表明PVR和PDR的发病机制与趋化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李娟1综述张卯年2审校关键词视网膜疾病;眼损伤;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69.1外伤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约占视网膜手术患者的10%,其特点是在视网膜表面形成瘢痕样的膜,膜的收缩可导致视网膜脱离等一系列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眼内注气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治愈6例,好转2例,失败3例,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复发。手术失败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地切除视网膜前膜及玻璃体周边部的增殖条索。手术成功率的高低与PVR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眼内注气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11例11眼,治愈6例,好转2例,失败3例,术后随访6个月,1例复发。手术失败及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未能有效地切除视网膜前膜及玻璃体周边部的增殖条索。手术成功率的高低与PVR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重症眼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重症眼外伤不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重症眼外伤病人行玻璃 切手术,其中12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经VR手术的病例组,术后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VR手术为重症眼外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曾水清,水迎波,徐莉莉等.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10]为了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明显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对1987年9月至1994年11月47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手...  相似文献   

11.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是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6年4月至1998年2月对用常规巩膜扣带术难以治愈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72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克服现有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分类法的不足,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方法:作提出一个新PVR临床分类法。结果:本分类法按病变程度将PVR分为A、B、C三级,C级PVR按病变部位又分为a(前)、p(后)、s(下)三段,分别代表前部增殖、后部增殖、视网腊上增殖;用象限数而不是钟点数来记录病变范围,不仅描述全部病变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65-168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长时间未得到复位,在玻璃体腔及视网膜内外表面未有纤维细胞性膜(无血管)形成和收缩的病变类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失败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也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其成因与玻璃体病理性纤维化相关。当前主要采取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就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相关探讨,以期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硅油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9例(9只眼),其中合并PVRC3~PVRD27只眼,巨大视网膜裂孔合并PVRD31只眼,巨大视网膜裂孔1只眼。除1只为巨大视网膜裂孔眼以前未行手术外,余均为3~5次手术失败眼。随诊2~23个月,平均12.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3只眼,视力均在0.02以上。3只眼术后取出硅油,其中1只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对常规视网膜复位术无法治愈的视网膜脱离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并发症较多,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4~6个月视网膜复位,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粘连牢固,可取出硅油。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56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下液(SRF)及血清维A酸的含量,并观察部分患者服用维生素A对其的影响。结果示,患者SRF中维A酸的含量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0程度,视网膜脱离范围和术前服用维生素A的天数呈正相关;血清维A酸的含量与眼部病变无关;SRF中维A酸在口服维生素服药第4d时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及其视网膜复位手术后的并发症,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它以视网膜前、后形成细胞结构的膜为特点,膜的收缩造成视网膜的固定皱褶.随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不断完善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用手术、辅助性药物、基因转移技术防治PVR已成为可能.本文对PVR的发病机制、细胞学基础及PVR的各种治疗方法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病理性细胞增殖和收缩而形成的视网膜前后面及玻璃体内可以收缩的细胞性膜 ,常规手术方法不能治愈。随着玻璃体手术的开展及眼内填充物的应用 ,使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获得了手术治愈的机会。按国际视网膜学会分级标准[1] ,作者对B级 (巨大裂孔 )以上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人 5 8例 (5 8眼 )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治疗 ,经 3~ 34个月(平均 2 9.5个月 )随访 ,临床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1997年以来对 5 8例 5 8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人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  相似文献   

18.
观察2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网膜下液体(SRF)对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刺激作用,同时采用 ̄3H-TdR掺入法测定了SRF对成纤维细胞DNA的合成作用。结果表明,所有SRF均有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殖率为55.4%~277.8%,SRF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P<0.05)。SRF与视网膜脱离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程度、脱离范围和脱离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建立动物模型能更好的研究其发病机理,从而进行防治。本文就PVR动物模型的所用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评价和分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机制和监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久顺 《中国医刊》1999,34(10):31-3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美国新近报道约占失明者的25%。本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和监控措施进行了探讨,以降低致盲率。1 临床资料本文104人次糖尿病患者查眼底,发现66人次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占635%。均为双眼,前后发病,病程在5~20年不等。即132只眼其中有4例8只眼患严重的DR并有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其中1例单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这4例曾有反复视网膜出血,病程在8年以上。视力:132只眼由01至10不等,视病程长短及眼底损害程度而不同,7只眼在01以下,1只眼失明。眼底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