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ZORBAXSB C18柱 (4. 6mm×250mm, 5μm),甲醇 1%磷酸溶液 (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327nm。结果 绿原酸在 7. 5 ~120. 0μg·mL-1的浓度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100. 48% (RSD=1. 2%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抗感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为VP ODS C18柱(4.6 mm × 250 mm,5 μm),乙腈-0.4%磷酸溶液(16:84)为流动相,流速1.0 mL8226;min-1,检测波长327 nm. 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2~0.9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9.65%,RSD=1.36%(n=6).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 准确可靠,适用于抗感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4.
采用TLC法及HPLC法对抗感颗粒中的绵马贯众进行鉴别及对赤勺的主要成分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TLC法中,以氯仿-丙酮-冰醋酸(16:4:0.3)作为展开剂;HPLC定量分析中,以Hypersil BDS C18为色谱柱,乙腈-水-磷酸(20:90: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芍药苷在20.31~203.1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其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为0.96%.TLC法专属性较强,HPLC法分离效果好、准确可靠,可为抗感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及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 in-1,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327nm,以外标法测定了金银花药材及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在2.24~26.88μg.mL-1内呈线性关系。绿原酸在制剂中的平均回收率(n=5)为99.3%(RSD=0.99%)。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抗感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薄层扫描法测定抗感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测定抗感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薄层板,以二甲苯-乙酸乙酯-70%乙醇-甲醇(3.5∶3.5∶1∶0.6)展开,紫外透射仪在365 nm处显色定位,在λs=310 nm,λr=245 nm条件下扫描测定.结果:本法线性范围为0.3~3 μg,r=0.9988,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6%(n=4).结论:本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抗感解毒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抗感解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TLC法对葛根、连翘、茵陈、白芷进行鉴别,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空白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124~0.62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01%,RSD=0.99%.结论 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一枝黄花抗感颗粒中黄芩苷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枝黄花抗感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一水一磷酸溶液(47:53:0.2),流速为1mL/min,温度为30℃,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358~3.23斗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1.56%(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一枝黄花抗感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抗感颗粒(儿童装)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抗感颗粒;对照组:口服板蓝根颗粒,分别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89.4%,总有效率95.7%,对照组总显效率70.2%,总有效率8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抗感颗粒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抗感颗粒佐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感颗粒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用对症及抗感治疗)和治疗组(50例在对症及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加服抗感颗粒)。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对症及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抗感颗粒口服,可改善患儿症状和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抗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抗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0例口服抗感颗粒,对照组100例予病毒唑口服,其他基础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0%,总有效率92%,两者皆明显优于对照组(48%、75%),均P〈0.01。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感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儿科确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多休息,多饮温热水,高热给予降温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抗感颗粒口服,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起效快、疗效佳、能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观察抗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部,4次/日,喷咽峡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感颗粒,1.5袋/次,3次/日。2组均以治疗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85.00%,对照组为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92.5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卡他症状、咽部肿痛、咳嗽等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