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春玲 《中国药业》2009,18(5):52-5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的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及40例正常健康人,测定在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的血清CRP水平。结果两组的CRP浓度差异明显(P〈0.01);服用300mg/d的阿司匹林患者的CRP浓度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服用50,100,200mg/d的阿司匹林患者用药前后的CRP浓度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00mg/d的阿司匹林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2.
<正>维生素C是我们常用的药物,但如果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两者疗效可能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对身体产生危害。1.阿司匹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方振威介绍说,阿司匹林与维生素C同属酸性药物,两者同时服用,会相互抑制排出。阿司匹林用作心血管药且剂量较小时,同服维生素C时影响不大,但倘若用作镇痛药且剂量较大时,就应先服用维生素C,并可适当增加剂量,两者需间  相似文献   

3.
张悦  黄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234-235
目的对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导致胃溃疡的临床观察及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因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胃溃疡的患者72例,根据其服用阿司匹林具体剂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4例患者。其中A组每天服用50mg,B组每天服用100mg,C组每天服用150mg。结果各组患者服药后的胃镜检查评分及胃液前列腺素E2检测结果分别与服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阿司匹林服用剂量越大,胃溃疡程度越严重,且随着溃疡程度的加重,胃液前列腺素E2的含量呈递减趋势。讨论阿司匹林对胃肠道反应具有刺激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导致胃溃疡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在临床应用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首都医药》2001,8(4):65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但是使用过量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会造成伤害。孕妇服用大剂量维生素对孕妇和胎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   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A,可以增加胎儿畸形的危险性。   孕妇服用过量的维生素B6,会导致新生儿出生后痉挛。   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能使胎儿体内处于高维生素C状态,出生后,新生儿不能立即适应维生素C较低的浓度状态,便会引起坏血现象。   过量服用维生素D,可导致新生儿神经性反应迟钝。   服用过量的维生素K1,新生儿出生后可能患有严重的黄疸病。   为了孕妇和孩子的安全,孕妇补充维生素应当适量,以防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张蕊  孟庆华 《黑龙江医药》1996,9(5):286-286
维生素 C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在医生与群众中普遍存在着不合理使用维生素 C 的现象,许多人片面地认为维生素 C 是一种营养药,随意滥用,甚至大量长期服用,一则造成大量的药品浪费,二则多余的不能彼人体吸收,反而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临床上滥用维生素 C 的情况不断发生。维生素 C(又称抗坏血酸)的主要适应症为出血  相似文献   

6.
《中国乡村医药》2014,(14):25-25
<正>维生素、矿物质方面的药物也必须按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服用,否则也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残疾或死亡。例如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D引起发热、腹泻、中毒,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引起静脉炎、静脉血栓、死亡等。即使在常规剂量有时也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有人口服维生素E每天3次,每次10mg,5天后发生耳鸣、耳聋。许多人服用维生素、矿物质类药物的同时还服用其他药物,也要注意有没有不良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是人体无法在体内合成、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重要活性物质.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主要由食物供给,仅少数几种可由肠道细菌合成.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不少,临床证明,除了供应不足或吸收障碍外,某些药物,尤其是长期、大量服用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人体缺乏维生素时,物质代谢即发生障碍,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病.其基本原因是某些药物能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排出或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也可能与某些药物,服用后伴有厌食反应而引起营养物质摄取不足.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是人体无法在体内合成、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重要活性物质。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主要由食物供给 ,仅少数几种可由肠道细菌合成。造成维生素缺乏的原因不少 ,临床证明 ,除了供应不足或吸收障碍外 ,某些药物 ,尤其是长期、大量服用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人体缺乏维生素时 ,物质代谢即发生障碍 ,可发生维生素缺乏病。其基本原因是某些药物能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增加排出或降低营养物质的利用。也可能与某些药物 ,服用后伴有厌食反应而引起营养物质摄取不足。1 引起维生素缺乏的药物及其机制1.1 糖皮质激素引起维生素D缺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低密度脂蛋白(LDL)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的关系.方法 SD大鼠在乙醚麻醉下,舌下静脉注射人血清LDL(4 mg·kg-1)诱发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检测血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丙二醛(MD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及二甲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活性,并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结果单次静脉注射LDL(4 mg·kg-1)显著抑制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增加血液中ADMA、MDA和TNF-α水平,降低DDAH活性.两个剂量阿司匹林(30或100 mg·kg-1)均能显著减轻LDL所致ACh诱导内皮依赖性舒张的损伤,但较大剂量阿司匹林作用较小剂量阿司匹林组作用为弱;两个剂量阿司匹林也能抑制LDL所致MDA和TNF-a浓度升高;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显著抑制ADMA浓度升高和增加DDAH活性,但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对ADMA浓度和DDAH活性无影响.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对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增加DDAH活性和降低ADM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昌  林琍 《医药导报》2004,23(5):317-319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单独和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A组41例,服用阿司匹林负荷剂量300 mg,qd,病情稳定后100 mg,qd;B组服用氯吡格雷300 mg,随后75 mg。qd;C组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剂量和方法与A,B组相同,疗程均持续1个月。结果:B组较A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下降,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明显,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全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P<0.05),C组疗效比A,B组更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血液中葡萄糖检测干扰的程度,以判断血液葡萄糖相对真实的浓度。方法取健康体检者血清混合,分为10份,检测葡萄糖结果;然后加入高浓度葡萄糖溶液、维生素C,制成浓度不同的系列溶液,检测葡萄糖、维生素C结果,前后进行比较,探讨干扰程度。结果维生素C浓度在0~700mg/L的九个浓度区间内,对血糖的干扰率是不同的,随着维生素C浓度增加,干扰率也越大。结论维生素C干扰GOD-PAP法对葡萄糖的测定结果。血液葡萄糖与维生素C含量同时进行检测,并明确维生素C浓度在0~700mg/L的九个浓度区间内,对血糖的干扰率,在危急患者救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定阿维胶囊中阿司匹林及维生素C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Hypersil NH2(250 mm×4.6 mm,5μm);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0.02 mol.L-1KH2PO4(用磷酸调节至pH值3.5)-甲醇-乙腈(65∶30∶5)。结果:阿司匹林在0.099~0.99 mg.mL-1浓度范围内,维生素C在0.059 6~0.596 m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A=1.298×107C-1.199×105和A=2.922×107C-7.585×1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与0.999 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7%(RSD=0.59%)和99.93%(RSD=0.71%)。结论:本法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阿司匹林与维生素C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维生素C 1500mg,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4.
滥用维生素有害无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都医药》2001,8(4):60-60
近年来,一些药品广告和一些医学科普杂志对维生素类药物作用的夸大宣传,尤其对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的不确切报道,造成滥用维生素药物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了解维生素的不良反应相当有必要。 现在有的人把维生素当成补品大量地吃,这是很盲目的,对多数健康人来说没有必要,某些维生素的过量蓄积甚至能发生毒性反应。滥用维生素C   1对消化系统:每日口服维生素C超过3g,可引起肠蠕动亢进、腹泻、腹痛、溃疡疼痛加剧,严重时致消化道出血。   2对泌尿系统: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草酸盐结石,对其敏感者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诱发或加重痛风性关节炎或肾结石。   3对血液系统:长期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能引起高铁红细胞性贫血;还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速恶化;长期大剂量服用后突然停药,可造成反跳性坏血病;每日用量超过5g,可致溶血(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缺乏者,使用治疗量也可发生),重者可致命;大剂量维生素还可引起高钙血症和低钠血症,并降低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滥用维生素B1   长期大剂量应用维生素B1可引起头痛、疲倦、烦躁、食欲减退、腹泻。肌肉注射给药偶见过敏反应,如药物疹、接触皮炎、荨麻疹、红斑、哮喘等。静脉注射偶见过敏性休克。   滥用维生素B6   长期大剂量应用维生素B6可致消化道溃疡、癫痫和依赖性症状。国外资料报道,孕妇服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可造成胎儿短肢畸形,其过量的症状表现:抑郁症、头痛、疲倦、腹部胀气、易激动、周围神经炎。   滥用维生素A   维生素A应用过量可致中毒和死亡,其慢性中毒症状是食欲不振、眼球震颤和复视、骨质增生、关节疼痛、皮肤干燥发痒、毛发脱落等;约50%的急性中毒者可引起颅压升高,出现头痛、头昏、呕吐和视乳头水肿等症状;孕妇应用过量可致胎儿畸形。   维生素A还有肝脏毒性反应,可能系应用过量,超过肝解毒功能,造成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硬化。   滥用维生素D   维生素D应用过量可致中毒反应,如果婴幼儿应用过量,所引起的后果,远比自身佝偻病更为严重。维生素D的毒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持续性腹泻、阵发性腹痛;肝、脾肿大;烦躁、失眠、幻觉、抑郁、脑膜刺激性抽搐、意识障碍,肌张力下降和运动功能障碍;肾浓缩功能障碍;肾结石、蛋白尿、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全身血管钙化、高血压、动脉硬化、心律失常)。   滥用维生素E   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E,可引起头痛、眩晕、恶主、腹泻、抑郁、视力模糊、内分泌代谢和性功能紊乱、血栓性静脉炎、凝血酶原降低、三酸甘油酯及胆固醇浓度升高、肺栓塞、高血压和心绞痛加重。   维生素C忌与哪些药合用   1忌与维生素B2或维生素K3、维生素B12、叶酸合用,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各自作用减弱或消失。   2忌与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混合静滴,降效;忌与两性霉素B或万古霉素混合,可产生混浊或沉淀;忌大剂量与庆大霉素合用,可使其抗菌活性降低;忌与丝裂霉素(自力霉素)混合注射,也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降低药效。   3忌与抗凝血药华法林、肝素合用,可减弱其抗凝血作用。   4忌与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合用,维生素C可被氧化、破坏而失效;维生素C不宜与水解蛋白、胰岛素、异烟肼、氯丙嗪、苯海拉明、普鲁卡因、阿托品在同一容器混合注射。   维生素B6慎与哪些药合用   1慎与异烟肼合用,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异烟肼可致机体维生素B6减少。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常规量服用异烟肼1~2个月时,可不必合用维生素B6,长期大剂量服用异烟肼,也只需合用少量维生素B6。   2慎与胺碘酮合用,胺碘酮有拮抗维生素B6的作用,故长期应用光敏感性增高。如与维生素B6(每日40~100mg)合用可抑制此不良反应。   3慎与左旋多巴合用,因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酶,能加速左旋多巴的代谢而影响其疗效。但当左旋多巴与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卡比多巴联用时,加服维生素B6,反能提高抗震颤麻痹的疗效。   4慎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合用,大剂量维生素B6可降低两者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2组(n=78),所有的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A组服用剂量为100mg,B组服用剂量为200mg,比较PAG在服药前及服药2周后的差异。结果与服用阿司匹林前比较,服药后两组患者的PAG(1)、PAG(5)、PAG(m)值均显著的降低(P<0.05),但是B组降低的幅度更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200mg能够更好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其治疗剂量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单硝酸异山梨酯60mg和阿司匹林75mg)和多剂量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缓释片(受试制剂)、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参比制剂)后,分别采用HPLC-MS法和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和水杨酸浓度。药动学参数见文中表1和表2。经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以单硝酸异山梨酯为研究对象,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以阿司匹林为研究对象,两制剂的吸收程度相当,但受试制剂吸收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7.
《首都医药》2001,8(4):68
10支香烟可破坏25~100mg维生素C。 含有合成维生素D的牛奶会夺取人体中的镁。   住在充满污烟的都市的人比住在乡下的人获取维生素D的量要少。因为空气中的烟把太阳的紫外线挡住了。   每天喝1杯以上的鸡尾酒,享受“飘飘欲仙”的代价就是使体内维生素B1、B6和叶酸消耗掉。   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避孕药有阻碍维生素B6、B12、叶酸及维生素C的副作用。   麻省理工学院的癌症研究所发现,维生素C、E和某些在甘蓝采、芽甘蓝以及在油菜科植物中所发现的称为吲哚(indole)的化学物质对于某些致癌物是强力而又无副作用的抑制剂。   维生素B1有防止晕船和晕机的作用。   摄取高蛋白质食物时,必需摄取大量的维生素B6。   使用阿司匹林会令维生素C的流失量比正常流失量增加3倍。   胡萝卜可能有助于预防动脉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并可防止因动脉硬化而引起心脏病。每天吃一大根胡萝卜,就可以从它的β胡萝卜素中得到大概11000IU的维生素A。   牛奶中含有人工合成的维生素D,会消耗体内的镁。   经常喝咖啡、红花、可乐的人请注意,摄取大量的咖啡因,将引起肌醇(inositol)的不足。   服用强心剂地高辛(Digoxin)的人不宜吃过量的维生素D或含钙的抗坏血酸盐。   广谱抗生素切忌与浓缩的维生素A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18.
<正>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由食物摄取的六大营养要素之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的维生素量很少.一般食物即可满足需要.但在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或处于特殊状态加发热、妊娠、哺乳妇女和儿童发育期等.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此时若维生素补充不足.则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因维生素C的应用日趋广泛,由此产生不良反应的案例亦愈来愈多,渐渐引起临床重视.笔者就维生素C使用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做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1 维生素C吸收或代谢的不良反应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维生素C会引起:(1)每天服用1~4g维生素C,会使小肠蠕动加速,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2)引发恶心、呕吐.同时因胃酸分泌增多,使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加剧,严重者出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致胃出血.(3)可减少肠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致使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剧,甚至恶化.如果患者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每天服用维生素C超过5g,会促使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从而产生贫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低剂阿司匹林可使孕妇产生胃病。许多证据表明,低剂阿司匹林可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每天数次阿司匹林(75~300mg)可使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和输血需求量增加。通过对严重病例的观察证实,只要每天服用300mg或更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即可出现明显的剂量相关性粘膜损伤迹象。低剂量阿司匹林对胃粘膜的作用可由以下数据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