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梅  王慧娟  季晓辉 《医学综述》2004,10(10):581-583
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状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①通过胸腺的阴性选择。这是主要机制,但是并不完全有效。尤其是表达识别胸腺外自身抗原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逃避了阴性选择。②逃避了阴性选择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不易被激活。因为它们可能忽视自身抗原,TCR活性也不强,并且缺乏配体结合抗原呈递细胞提供的协同刺激分子。③可通过Tr细胞(本文将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2.
1 抗原受本在 T 细胞发育中的功能膜结合抗原受体在调节淋巴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原 T 细胞进入胸腺微环境后,T 细胞抗原受体(TCR)β基因首先进行重排,其重排过程具有等位排斥现象。TCRα链缺乏时,V—D—J 重排的 TCRβ链在转化的鼠胸腺细胞表面也能表达。细胞浆内的 CD_3成分保留至功能性 TCRα链重排发生时。  相似文献   

3.
小鼠及人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TCR)已被突破,TCR为不均质的二肽链分子,每一链内由二硫键结合。形成可变(V)及恒定(C)功能区。TCR基因是由V.D.J.C四节段组成,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时,完成TCR基因重排、TCRβ链的基因,在人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在小鼠位于第6对染色体上,就TCR发现的意义及展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阴性选择是去除能与自身抗原肽发生反应的T细胞,从而达到自身耐受。它是通过TCR与自身抗原肽.MHC复合物具有高亲和力,并引发强烈的信号传导,导致细胞凋亡来实现的。阴性选择不仅需要TCR的信号,还需抗原呈递细胞(ARC)的辅助刺激分子提供第二信号。但具体阴性选择的位点、哪一种或哪几种协同刺激分子以及细胞因子起主要作用,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现就近期国际、国内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法和体外基因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了25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免疫表型及其中8例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的基因型。结果表明,表达B系细胞分化抗原者14例中,5例起源于前B细胞,9例起源于晚期成熟B细胞;表达T系细胞分化抗原者9例中,起源于幼稚或成熟胸腺细胞者各4例、普通胸腺细胞者1例。另有2例同时表达了T,B系细胞分化抗原。8例基因分析者中,4例表达B系和3例表达T系细胞分化抗原者分别检测到IgH和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各有1例发生TCRγ和IgH基因系间交叉重排。1例表达T,B系细胞分化抗原者出现IgH基因重排和TCRδ基因缺失。讨论了非何杰金淋巴瘤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的单克隆起源。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8例MNU诱导的胸腺淋巴瘤组织进行T细胞受体β链(TCRβ)和γ链(TCRγ)克隆性基因重排分析,并对TCRγ基因重排的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8例胸腺淋巴瘤检测TCRβ和TCRγ均呈克隆性基因重排。DNA序列测定证实TCRγ基因PCR扩增产物为基因重排产物。结论巢式PCR TCR基因重排检测及DNA序列分析证实,MNU诱导的小鼠胸腺淋巴瘤是来源于T细胞的肿瘤。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调节性T细胞的原位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在胸腺中的原位表达及其对重症肌无力(MG)发病的意义.方法 选取未行免疫抑制治疗的MG患者胸腺39例,对照组9例.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对胸腺Tregs进行定位分析,借助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结果 (1)MG组和正常对照组胸腺组织的Tregs均表达在胸腺髓质细胞区.(2)胸腺生发中心的细胞高表达CD25,但CD4表达较弱.表明生发中心多数为B细胞集合.(3)生发中心周围调节性T细胞分布较少.(4)平均视野阳性细胞绝对数MG组(17±3)与对照组(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视野阳性细胞比例对照组(45%±7%)高于MG组(36%±7%)(P<0.05).结论 MG患者胸腺组织存在Tregs数量比例的减少,因该种细胞比例的减少引发的免疫调节及抑制功能的下降可能是MG的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胸腺内CD4 CD25 天然调节性T细胞(nTreg)的分布和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50例MG胸腺和20例正常胸腺CD25的表达, 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0例MG患者胸腺与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在CD4 T细胞中的比例.结果 MG增生胸腺中CD25表达与对照胸腺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MGFA分期呈正相关.增生胸腺中CD4 CD25 细胞占CD4 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胸腺(P<0.05),而外周血中CD4 CD25 T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胸腺内nTreg细胞数量的下降与MG自身耐受的破坏有重要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胸腺内n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了解MG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机制现今认为重症肌无力(MG)是随意肌的自体免疫性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AchR)病。即由于血中的抗 AchR 抗体对受体的封闭使它不能与 Ach 有效的结合;抗体与受体结合的复合物在补体 C_3参与之下可以溶解受体;杀伤 T 细胞及淋巴因子可以直接破坏受体,这样使受体的数目减少,使突触后膜的形态改变。辅助 T 细胞可以促进 B 细胞合成抗 AchR 抗体。这种抗体不仅在胸腺外合成,而且可在胸腺内合成。现今已发现 T 淋巴细胞之所以能被致敏,是因为患者的胸腺内存有抗原(带有 AchR 的肌样细胞)。此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CK)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MG的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37例MG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应用流式细胞(FCM)技术测定外周血产生各型CK的抗原特异性辅助T细胞(CD4+,T)细胞百分数。结果 MG患者组的干扰素(IFN-)CD4+及白细胞介素12(IL-12)CD4+T细胞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相比,MG患者组INF-+CD4+T细胞及IL-12+CD4+T细胞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K对MG的进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CK的调控可能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MG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发现,针对特异性抗原的过继性免疫治疗对于包括肿瘤在内的很多疾病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主要由T细胞受体(TCR)决定的,TCR基因转导为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途径。通过转导某些疾病相关抗原反应性T细胞克隆的TCR基因,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具有针对其相关抗原的靶向性,在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陆长峰  徐金枝  杨明山 《北京医学》2006,28(11):644-64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 选择25例伴有MG的胸腺瘤患者(MG组)和25例不伴有MG的胸腺瘤患者(非MG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胸腺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阳性为棕黄色颗粒;记录在放大100倍的油镜下随机计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的阳性细胞率.结果 MG组中5例发生肌无力危象,其中1例死亡.伴重症肌无力的瘤性细胞群主要含有PCNA低表达的细胞.结论 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组织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淋巴细胞型的胸腺瘤患者易伴发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T细胞窜建立的小鼠髓质区CD4单阳性(single positive,SP)胸腺细胞的发育程序,观察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B,SEB)对髓质区CD4SP胸腺细胞各亚群的克隆清除情况,从而了解胸腺细胞阴性选择的阶段特异性.方法:从尾静脉注射SEB后,检测小鼠胸腺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凋亡情况,并根据细胞计数计算髓质区CD4SP胸腺细胞各业群的减少情况.结果:注射SEB后,胸腺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D4SP细胞数减少显著,约减少了 43.8%.进一步分析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p8+CD4+细胞后发现,6C10+CD69+Qa-2-的细胞(sPI)的比例减少了近2/3,而Qa-2+的细胞(SP4)比例相对增加.计算TCR Vβ8+CD4+细胞各亚群的绝对细胞数,结果发现,SP1、SP2、SP3均减少80%以上,而SP4减少50%左右.结论:胸腺阴性选择发生在SP阶段,并贯穿SP胸腺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而处于发育成熟阶段的SP4细胞对凋亡较不成熟的SP1~SP3耐受.  相似文献   

14.
Zhou Q  Cheng YJ  Li ZG  Zhou WH  Lu HS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505-1509
目的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DRβ1特异性Ⅱ型胶原 (CII)多肽的T细胞受体(TCR)结合表位改变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探讨通过抑制T细胞对抗原肽的识别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途径。方法 利用AutoDock3 0系统设计非T细胞结合肽 ;以激光共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荧光标记的CⅡ 2 6 3 2 72修饰肽的细胞内转运及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 ;应用HLA DR1转基因抗原呈递细胞和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体系 ,研究替换TCR识别氨基酸的CII修饰肽在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结果 计算机模拟显示CII第 2 6 3位苯丙氨酸 (F)、2 6 6位谷氨酸 (E)是与HLA DR1结合的关键位点 ,而 2 6 7位谷氨酰胺 (Q)、2 6 9位脯氨酸 (P)和 2 70位赖氨酸 (K)是T细胞识别的主要功能氨基酸。用甘氨酸 (G)、和 /或丙氨酸 (A)替换上述位点可去除功能性侧链。CⅡ修饰肽可被HLA DR1转基因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并与膜表面的HLA DR1分子结合。CⅡ 2 6 3 2 72原型肽可激活T细胞 ,而用A或G单一替换 2 6 7、2 6 8、2 6 9、2 70位氨基酸或连续替换 2 6 8 2 70位氨基酸的修饰肽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明显降低 (P <0 0 1)。低反应性修饰肽 2 70A、sub2 6 8 2 70对CⅡ诱导的T细胞激活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通过替换CII中TCR特异性氨基酸可减弱或消除其对T细胞的结合能力及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 ia gravis,MG)是T细胞依赖的、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文中探讨M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例MG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百分比,分析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型M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特点。随访MG患者经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胸腺扩大切除术3种不同治疗方案后3~14个月的治疗效果,分析MG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其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G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CD4+/CD8+比值异常升高,2组间CD4+T细胞百分比无差异。不同性别、临床分型M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加CD4+/CD8+比值升高。仅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患者预后与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无关。治疗前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明显,即CD8+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升高明显者,经糖皮质激素及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较好。结论 MG患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异常,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明显,而与性别、临床分型无关。治疗前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者糖皮质激素及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明显。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对于临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超抗原和免疫受体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细菌或病毒产生的外毒素,它通过同时结合主要组织相容复体Ⅱ(major histoconl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和T细胞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而连接抗原递呈细胞(antingen—presenting cell,APC)和T细胞。与普通抗原不同,SAG不需要APC的内处理,而是以完整蛋白的形式被肠、胃的上皮细胞吸收,在MHCⅡ抗原结合槽的外侧直接与之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及瘤旁胸腺组织在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腺瘤及瘤旁胸腺组织切除是目前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MG)首选方法 [1 ] ,但胸腺瘤本身和瘤旁胸腺组织的病理改变在 MG发病中的作用有何不同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应用 S- 10 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观察胸腺瘤伴有 MG和胸腺瘤不伴有 MG患者肿瘤旁胸腺组织内树突状细胞 (IDC)分布情况 ,并以因心脏手术获得的正常胸腺组织做对照 ,旨在探讨上述问题。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取自我院胸外科及心脏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5 7例。患者年龄 15~ 5 8岁 ,平均年龄 31.2岁 ,分成 A、B、C3组。A组为胸腺瘤合并 MG组 ,2 1例 ;B组为胸…  相似文献   

18.
胸腺是重要的中枢免疫耐受器官,也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而胸腺髓质上皮(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m TECs)在T细胞的阴性选择中占有重要作用,它通过表达组织限制性抗原(tissue-specific antigens,TSAs)消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而Aire在调控TSAs的表达,因此了解Aire调控TSAs的机制,以及m TECs在中枢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能更有助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是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是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T细胞应答是通过TCR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CDR)与各种特异的抗原结合,从而产生各种克隆T细胞,不同克隆T细胞具有不同长度或序列的TCRCDR3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HIV多肽VIR576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OVA体外刺激分离的DO11.10小鼠抗原特异性T细胞,CCK-8法检测VIR576对其活化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检测VIR576与TCR跨膜区序列(TCR-TMD)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VIR576能逆转HIV gp41融合多肽(FP)介导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且其自身也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活化(P<0.05).溶血试验、溶血抑制实验、荧光结合法等方法证实,VIR576能与TCR-TMD特异性结合.结论 VIR576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是TCR依赖性的,通过与TCR-TMD结合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VIR576兼具抑制HIV进入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的特性,可望作为预防HIV性传播的杀微生物剂进行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anti-HIV peptide VIR576 on antigen-specific T cell activation. Methods CCK-8 assa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IR576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splenocytes of OVA-specific DO11.10 Tg mice in response to chicken OVA. Hemolysis test, hemolysis inhibition assay and fluorescence binding assa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of VIR576 with the transmembrane domain (TMD) of the T cell receptor (TCR). Results VIR576 inhibited HIV glycoprotein gp41 fusion peptide-mediated antigen specific T cell activation, and VIR576 itself also inhibited splenocyte proliferation in responses to OVA (P<0.05). Hemolysis test, hemolysis inhibition assay and fluorescence binding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VIR576 suppressed TCR-TMD-mediated hemolysis and competitively inhibited Rho-VIR576 binding to TCR-TMD peptide. Conclusion VIR576 is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the antigen-specific T cell activation via TCR and can interact with TCR-TMD. VIR576 may serve as a potent microbicide candidate to block 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due to of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both HIV entry and antigen-specific T cell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