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出院后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90天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钠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5例HBV相关ACLF患者,根据其血清钠水平分低钠血症轻、中、重度组和血钠正常组,观察血清钠水平与ACLF患者临床分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45患者中,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1.7%。血清钠水平越低,ACLF晚期患者比例越高,并发症如肝性脑病、感染、低钾血症、肝肾综合征发生率越高,MELD和MELD-Na分值越高,血清钠水平与ACLF临床分期、MELD和MELD-Na分值和并发症密切相关;患者病死率为46.9%,血钠正常组、低钠血症轻、中、重度组病死率分别为31.4%、39.1%、64.5%、81.0%,低钠血症中、重度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钠正常组(P<0.01),重度组病死率也高于轻度组(P<0.01)。结论:低钠血症与HBV相关ACLF患者临床分期、MELD和MELD-Na分值、并发症及预后密切相关,监测血清钠水平可作为判断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与HBV病毒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组相比,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Th17细胞与IL-17水平成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的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好转患者相比,预后不佳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L-17的水平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机制,且IL-17的表达越高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病毒致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常见诱因及预后。方法分析乙肝病毒致ACLF 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诱因及预后等进行统计,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不同诱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乙肝病毒活动为乙肝病毒致ACLF最常见的诱因(占6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毒变异、自行停药与疾病的预后相关(P〈0.05),OR值分别为7.858、2.745。结论病毒变异、自行停药是影响乙肝病毒致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乙肝病毒活动,尽量避免诱发因素,有利于减少ACLF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中多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9月 —2023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在该院诊治或体检的慢性乙肝(chronic hepa- titis B,C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留取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当日外周血PMN-MDSC频率,比较研究组和两个对照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炎症指标、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或继发感染及访视期第28 天预后情况对HBV-ACLF 患者分组,比较各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显著高于CHB组和HC组(P 均<0.001),CHB组和HC组之间PMN-MDSC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水平、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7、0.799、0.506、0.450、0.462、0.470、0.481,P均<0.05),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8,P < 0.01)。40例HBV- ACLF患者中,合并感染18例,继发感染17例,28 d预后差21例,其外周血PMN-MDSC频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HBV-ACLF患者外周血富集PMN-MDSC,其频率与感染风险、疾病严重度及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85-488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生存率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178例,其中63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115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HBV DNA定量、国际标准化凝血比值(INR)、生存率及血小板计数(BPC)。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24周时血清HBV DNA定量与IN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12、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IN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末,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8.1%(24/63)和65.2%(75/11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12周时,2组患者BP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24周时,观察组患者BP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改善HBV相关ACLF患者血小板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BV-DNA动态变化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3例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2组患者发病前、治疗初HBV-DNA及其变化等。结果发病前及治疗初期单一时间点HBV-DNA与预后关系不大(P〉0.05)。HBV-DNA升高或降低〉2log在存活组所占比率明显低于死亡组,HBV-DNA维持不变或变化〈2log存活组则明显高于死亡组,统计学分析表明上述改变模式在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DNA明显下降或升高均不利于预后,而HBV-DNA维持不变或变化〈2log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13-16
目的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3月本院诊断ACLF住院患者40例,按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血浆透析滤过30例(PDF组)和血浆置换10例(PE组)分别联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水平及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指标变化,计算患者3个月的存活率。结果治疗后,PDF组TBIL、InR、Cr、MELD评分、TNF-α、IL-1、IL-6、IL-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TBIL、InR、TNF-α、IL-1、IL-6、IL-8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MEL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F组治疗后Cr、细胞因子(TNF-α、IL-1)清除率低于PE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InR、MELD评分、细胞因子清除率(IL-6、IL-8)低于PE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F组(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E组(30.0%),3个月后存活率PDF组(63.3%)优于PE组(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F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部分炎症细胞因子清除方面及短期(3个月)预后均优于PE模式,且并发症低于PE模式,在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模式的选择上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11.
王航  孙长峰  何川  吴刚  邓存良  盛云建   《四川医学》2021,42(11):1091-1099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诺模图模型来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CLF)短期(90 d)生存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240例HBV-ACLF患者,根据随访90 d时的转归分为死亡组(n=53)和存活组(n=187),我们使用ROC曲线来评估每个连续性数值变量预测HBV-ACLF预后的能力,并计算它们的最佳截断值(cutoff值),使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预测因子建立诺模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种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HBV-ACLF患者90d总死亡率为22.08%(53/240)。通过卡方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年龄(≥48.5岁)(HR=2.585,95%CI=1.428~4.677,P=0.002)、NEU/LYM(≥4.389)(HR=2.379,95%CI=1.279~4.425,P=0.006)、PA(<40.8 mg/L)(HR=0.490,95%CI=0.274~0.879,P=0.017)、PT(≥23.65 s)(HR=2.150,95%CI=1.106~4.180,P=0.024)、MELD(≥20.929)(HR=3.087,95%CI=1.195~7.969,P=0.020)、CTP(≥10.5)(HR=3.460,95%CI=1.726~6.938,P<0.001)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以50%的死亡率作为分类的分界点,对应点为324来验证诺模图模型。该诺模图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准确率为90.9%。诺模图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4%和72.19%。诺模图模型、CTP、MELD、ICGR15的AUC分别为0.909、0.889、0.778、0.674,该诺模图模型的AUC均大于其他3个模型(Z值分别为17.852、9.193、4.384,均P<0.001)。结论该诺模图模型对HBV-ACLF患者90 d的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优于CTP、MELD、ICGR1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联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46例HBV-ACLF患者,检测血清MIP-3α、RIPK3水平,根据患者30 d内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73例)和存活组(17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及MIP-3α、RIPK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并发脑病比例及血清总胆红素、MIP-3α、RIPK3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MELD评分(OR=3.347,95%CI:1.844~6.073)及血清MIP-3α(OR=2.079,95%CI:1.307~3.309)、RIPK3(OR=2.004,95%CI:1.312~3.060)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MELD评分及血清MIP-3α、RIPK3联合预测HB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环状RNA(circRNA)的表达.方法 采集2019年1-12月在番禺区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30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和体检中心30例慢性HBV携带者的外周静脉抗凝血6 mL,取5对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PBMC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HBV-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外周血中TCRγδT(γδT)细胞的比例及产生IFN-γ、TNF-α及IL-17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能力,分析它们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6例HBV-ACLF患者、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CHBV)、25例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的频率及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细胞的比例,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各细胞比例的差异及细胞比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γδT细胞占总T细胞的比例的中位值为4.8%,低于CHB患者(10.7%)与健康对照者(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外经刺激后,IFN-γ阳性的γδT细胞在HBV-ACLF组的比例中位值为73.9%、CHBV组为70.9%,高于健康对照组(45.3%,P<0.01);HBV-ACLF患者中TNF-α阳性的γδT细胞中位值为26.7%,显著高于CHBV患者(11.5%)及健康对照组(11.7%,P<0.01);产生IL-17因子的γδT在HBV-ACLF组中中位值为0.7%,高于CHBV组(0.3%)及健康对照组(0.3%,P<0.01)。经Spearma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HBV-ACLF组中TNF-α+γδT细胞的比例与ALT或AST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虽然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总的γδT细胞比例降低,但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的能力显著增强,可能参与了HBV-ACLF发病过程中炎症因子急剧升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 (s) 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住院的早期HBV-ACLF患者618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0例,年龄12~77(41.29±11.38)岁.根据有无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46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比较基线特征和治疗6个月后的自然生存率.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抗病毒治疗、性别、年龄、血浆Na+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是影响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病毒组的自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 vs36.1%,P<0.05).不同抗病毒方案的自然生存率依次为:恩替卡韦(56.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55.2%)>拉米夫定(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HBV-ACLF患者使用NAs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自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HBV-ACLF患者24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组(n=107)、中期组(n=63)、晚期组(n=73),并根据患者60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53)和存活组(n=190)。发色底物法检测患者入院时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并计算入院时的CLIF-C OF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依次降低,CLIF-C OFs评分依次升高(H=195.003、139.852,P均<0.0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CLIF-C OFs评分、中性粒细胞比值、总胆红素、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Z/t=6.712、2.691、2.692、3.166、6.234,P=0.000、0.008、0.008、0.002、0.000)。高中性粒细胞比值、高HBsAg、高CLIF-C OFs评分为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48(1.005~1.092)、1.866(1.200~3.481)、2.850(2.011~4.039)],高抗凝血酶Ⅲ活性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48(0.785~0.917)]。抗凝血酶Ⅲ活性、CLIF-C OFs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0.787、0.878,二者联合预测大于单独评估(Z=3.655、2.912,P=0.000、0.004)。结论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和CLIF-C OFs评分升高与HBV-ACLF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相关,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能提升对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巨噬细胞(macrophage, M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疾病预后中的有关变化,探讨Mφ极化状况对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107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1型巨噬细胞(M1)和2型巨噬细胞(M2)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等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的90 d生存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n=42)和死亡组(n=65)。分析研究对象M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肝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来分析以上指标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判能力。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27-30+169
目的建立经血浆置换(PE)治疗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判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38例经PE治疗的HBV-ACLF患者资料,根据PE治疗后12周存活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建立回归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56例,死亡组8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HRS)、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9个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TBIL、AST、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5个因素用于回归模型的拟合。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22-0.936),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85.71%。模型与CTP评分、MELD评分的AU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中拟合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与CTP评分、MELD评分有同等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1/PD-L1、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CD28在乙型肝炎(下简称乙肝)致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时期细胞毒性T细胞(CTL)上的阳性表达、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HBV-ACLF患者、15例慢性乙肝(CHB)患者及15名正常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全血中CTL上PD-1、PD-L1、CTLA-4、CD28的阳性表达,并观察ACLF患者早期、中期、晚期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HBV-ACLF与CHB、CHB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CTL上PD-1、CTLA-4、CD28及CTL的阳性表达率比较,除CHB与正常对照组C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分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各分子进行早期与中期、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其免疫状态,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应用6种预测模型,比较它们对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  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的人工肝治疗临床数据库中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接受人工肝治疗的ACLF患者258例,收集临床资料和90 d预后信息。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6种预测模型(COSSH ACLF评分、CLIF-C ACLF评分、CLIF-C OF评分、AARC ACLF评分、MELD评分和sMELD评分)与患者90 d病死(含死亡或接受肝移植)的关系。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Harrell's C指数和Brier分数等评价模型预测效能。  结果  共纳入ACLF患者258例,年龄(46.2±11.7)岁,女性37例(14.3%),肝硬化202例(78.3%),随访90 d时病死107例(41.5%),存活151例(58.5%)。病死患者的6种预测模型评分均高于存活患者(全部P<0.001)。6种预测模型均是人工肝治疗的ACLF患者90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的风险比>1,P<0.001)。COSSH ACLF评分的AUC〔0.806,95%可信区间(CI):0.753~0.853〕和Harrell's C指数(0.772,95%CI:0.727~0.816)均高于其余5种预测模型的AUC(5种AUC均<0.750,P<0.01)和Harrell's C指数(5种Harrell's C指数均<0.750,P≤0.001)。COSSH ACLF评分的Brier分数为0.18(95%CI:0.15~0.20)。基于COSSH ACLF评分风险分层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患者的90 d病死率分别为22.2%、56.3%和90.2%。  结论   COSSH ACLF评分可更准确地预测人工肝治疗的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助于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