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是一种治疗原发或继发性圆锥角膜、感染性角膜炎及大泡性角膜病变等角膜疾病的新疗法。它利用光化学原理来增加角膜强度,阻止角膜病变进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多为经典去上皮角膜交联(dresden protocol),但经典方法耗时较长,可能存在角膜上皮愈合不良、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多项研究对经典方式进行了改良,例如核黄素液浸入角膜的多种方式选择,增加紫外光照射能量以缩短照射时间的加速交联以及跨上皮角膜交联等。本文就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术在治疗圆锥角膜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早期治疗轻度至中度圆锥角膜的预后。

方法:三级眼科诊疗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共38例47眼轻至中度圆锥角膜接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数据包括参与眼数,视力,眼压,角膜厚度与角膜地形图。术后数据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研究包含年龄16~30岁的患者38例47眼。平均术前视力为0.58±0.40 logMAR,术后随访2a显著提高(0.40±0.27logMAR)(P=0.005)。平均术前角膜曲率为50.5±4.6 D,术后显著降低。随访2a平均角膜曲率为48.2±4.1 D(P=0.011)。术后随访2a眼压(15.1±3.0mmHg)较术前(12.9±2.5 mmHg)显著增加(P=0.035)。术前角膜厚度467.9±38.8 μm,术后随访2a(465.0±39.3 μm)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早期使用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轻至中度圆锥角膜可获得长期的良好视力,而不必等其发展为进展期。  相似文献   


3.
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原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目前,使用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已经成为可以有效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新方法,本文就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原理、方法、并发症及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角膜是眼球重要的结构之一,呈透明状态,约占纤维膜的前1/6。它所含的胶原蛋白排列规则,可以让光线通过,正是因为胶原蛋白特殊的排列方式,才使角膜拥有良好的透明状态。由此可见胶原蛋白对角膜的重要作用,现在本文就胶原蛋白在角膜中的分布、生理功能、角膜交联术后的变化和临床运用、安全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accelerated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A-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的患者37例(61眼),使用Avedro快速角膜胶原交联系统(30 mW·cm-2,4 min)进行手术。随访12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tion of cell size,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maximum keratometry,Kmax)、角膜后表面高度(posterior corneal elevation,PCE)、最薄点角膜厚度(thinnest...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CXL)联合RGPCL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我院行去上皮加速CXL治疗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51例51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30眼,行CXL后配戴框架眼镜)和B组(21眼,行CXL后配戴RGPC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及角膜前后表面形态。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SE及角膜形态各参数\〖角膜前表面最小曲率和最大曲率(K1和K2)、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最大曲率(Kmax)、角膜顶点厚度、角膜最薄点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mo,B组患者BCVA优于A组(0.11±0.03 vs 0.26±0.16),角膜顶点厚度低于A组(431.8±14.41μm vs 461.38±32.68μm)(均P<0.05),其余各参数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CXL治疗圆锥角膜可延缓或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联合配戴RGPCL可有效改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7.
自90 年代末以来,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已成为治疗圆锥角膜的首选治疗方式。如今,CXL与屈 光矫正术的结合(CXL plus)受到更多关注。CXL plus在阻止圆锥角膜进展的同时,也为患者的视觉 康复提供了新途径。现有多种联合方案且均已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消 融术、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消融术、角膜基质内环植入及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本综述 旨在介绍目前常用的CXL及CXL plus的研究现状,并讨论这些方案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跨上皮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对36例(54眼)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行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表面麻醉下采用意大利SOOFT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仪将0.25%的核黄素导入角膜10 min(电流1.0 mA),370 nm的紫外线照射9 min(能量10 mW/cm2)。平均随诊(14.1±2.3)个月。术后1 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3、6、12个月复诊。检查指标包括UCVA、BCVA、眼压、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生物力学、角膜活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1 d裂隙灯显微镜下发现角膜上皮点状混浊、水肿,次日好转。未出现角膜溃疡、角膜溶解、haze、剧烈眼痛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患者UCVA从4.27±0.23提高到4.41±0.20(t=3.962,P<0.01),BCVA从4.69±0.23提高到4.82±0.14(t=3.507,P<0.01);Kmax下降(1.25±0.68)D(t=9.351,P<0.01);散光值下降(0.30±0.21)D(t=7.227,P<0.01)。角膜最大压陷深度从(1.21±0.11)mm下降为(1.16±0.12)mm(t=4.131,P<0.01)。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法可以有效控制进展期圆锥角膜的发展且未出现类似传统去上皮法导致的多种并发症。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有望取代去上皮法成为进展期圆锥角膜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4/2021-12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宁夏眼科医院行去上皮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32例43眼。于术前及术后1、3、6mo行裂隙灯、眼压、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内皮镜、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Corvis ST检查,记录手术前后角膜情况、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数、角膜最大曲率(Kmax)、角膜厚度最薄点(TCT)、前后表面K1、K2值、矫正眼内压(bIOP)、第一次压平时间(A1T)、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一次压平速度(A1V)、第二次压平时间(A2T)、第二次压平长度(A2L)、第二次压平速度(A2V))、最大形变幅度(HCDA)、最大形变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HCPD)、第1次压平时角膜硬度(SP-A1))值。

结果:术前、术后6mo UCVA(LogMAR)(1.06±0.49、0.78±0.39)和BCVA(LogMAR)(0.48±0.34、0.38±0.29)比较均有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比较无差异(2917.39±288.38 vs 2959.19±336.27cells/mm2,P=0.477)。手术前后Kmax、TCT、前表面K1、K2值、后表面K1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均在术后1mo升高,术后3mo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后表面K2值比较无差异。手术前后A1T、HCPD、SP-A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L、A1V、A2T、A2L、A2V、HCDA、HCR、bIOP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去上皮快速CXL在术后6mo内能够阻止进展期圆锥角膜进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原发性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2014年9-10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PTK联合CXL治疗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11例(11眼),评估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角膜形态、角膜最薄点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手术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2个月时,UCVA较术前有所提高(t=3.692,P=0.008),球镜度、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较术前均有所改善(t=-1.397,P=0.039;t=-2.363,P=0.040;t=2.941,P=0.007),角膜最薄点厚度较术前降低(t=3.839,P=0.003),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t=-1.615,P=0.172)。结论:PTK联合CXL治疗进展中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角膜较薄(角膜基质厚度<400 μm)的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圆锥角膜患者8例(8眼)。所有患眼刮除角膜上皮后,行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患者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最薄处角膜厚度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最薄处角膜的厚度为418.0 μm,刮除角膜上皮后为383.5 μm,交联治疗后12个月为414.0 μm。治疗前角膜顶点的最大K值、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58.2 D、0.52(logMAR)和2 698.5 cells/mm2,治疗后12个月,上述数据分别为58.9 D、0.46和2 685.9 cells/mm2。结论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是治疗角膜厚度<400 μm的圆锥角膜有效、安全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核黄素/紫外线A(UVA)诱导的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XL)用于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青少年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9例(30眼),予去上皮核黄素/UVA诱导的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前与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Kmax值、最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等参数变化。采用单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UCVA(LogMAR)为0.78±0.33,术后第3、6、12个月时分别为0.77±0.34、0.72±0.33、0.67±0.31,术后第12个月U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BCVA(LogMAR)为0.42±0.33,术后第3、6、12个月时分别为0.31±0.27、0.29±0.23、0.23±0.20,术后第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Kmax分别为(62.1±11.3)D、(61.6±9.9)D、(60.4±9.9)D、(59.9±9.5)D,术后第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由术前的(446±41)μm降低到术后第12个月的(430±39)μm(P<0.001),术后第3、6、12个月时的EC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核黄素/UVA诱导的去上皮CXL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圆锥角膜患者视力,降低角膜K值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交联(CXL)、等渗(IR)和低渗核黄素(HR)的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29例29眼圆锥角膜患者行角膜交联术,IR组15眼,HR组14眼。参数分析包括(随访1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体和柱体,中央和较薄处角膜厚度,平均和最大角膜曲率(分别为Km和Kmax),并发症及进展。结果:观察到两组的BCVA提高:治疗前IR组为0.26±0.57,HR组为0.47±0.72。术后1a,IR组为0.13±0.79,HR组为0.29±1.52,IR组BCVA更高(P=0.018)。术后1mo,两组中央角膜厚度(μm)均减少,但在接下来的数月中增加:术前IR组为497±28μm,HR组为432±14μm;术后1a,IR组为480±31μm,HR组为424±15μm。较薄处角膜厚度也是如此,术前IR组为487±29μm,HR组为410±20μm;术后1a,IR组为468±33μm,HR组为413±13μm。两组中Km和Kmax均降低。每组6眼呈现短暂的混浊,无持续性混浊。结论:在中央角膜厚度<400μm的患者中,HR的使用似乎是一个有效的替代执行传统CXL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评估离子导入辅助的跨上皮角膜交联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搜集12例(年龄12~18岁,平均15.8±2.08岁)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共15眼,采用0.1%核黄素蒸馏水溶液,离子导入(1 mA电流)辅助跨上皮给药5min,紫外线A(370 nm,3 mW/cm2)照射30min。记录术前、术后3mo和1a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K1、K2、最大K值、平均K值、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内压、最薄角膜厚度、角膜顶点厚度。角膜参数应用角膜地形图评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应用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角膜交联1a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K1、K2、最大K值、平均K值、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眼内压均无显著变化。最薄角膜厚度从468.08±33.40μm下降到447.46±40.20μm (t=4.37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顶点厚度从476.07±35.96μm下降到454.60±49.32μm(t=4.27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1%核黄素蒸馏水溶液的离子导入辅助的角膜交联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是安全、有效的,1 a内能够阻止病情恶化,但是长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如今圆锥角膜的诊疗理念不断更新,人们不仅关注于如何延缓圆锥角膜进展,也在努力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随着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联合不规则角膜准分子激光切削术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圆锥角膜治疗的新策略。然而已逐渐变薄的圆锥角膜患眼是否可再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切削、该方案两种手术同期和分期执行孰优孰劣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飞秒激光联合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trastromal crosslinking, F-CXL)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进展性圆锥角膜患者22例(30眼)。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在表面麻醉下行飞秒激光联合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F-CXL进行治疗。术前,术后1天,1周,1、3、6、12个月检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角膜内皮镜及角膜生物力学。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最薄角膜厚度(thinnest corneal thickness, TCT)、角膜陡峭子午线屈光力(corneal steep K-reading, Ks)、角膜平坦子午线屈光力(corneal flat K-reading , Kf)以及角膜平均屈光力(average K-reading , Avek)、角膜中央厚度(corneal central thickness, CCT)、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角膜阻力因素(corneal resistence factor,CRF)、角膜交联线以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所见。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生术中、术后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1天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均于术后3天自行缓解或消失。术后12个月角膜Ks、Kf以及Avek均未见显著增加,CCT无显著降低,CH及CRF均未见显著下降(P均>0.05),并且交联效果在术后3~6个月最佳,随后逐渐下降。术前K值>53.08 D的圆锥角膜患者术后Ks值显著提高,但相关分析并未显示年龄、基线BCVA、基线TCT与术后柱镜、Ks、Avek以及CCT有关。术后1周18眼(60%)中可观察到交联线,随后交联线逐渐变清晰和致密,术后3个月交联线深度约(320.31±51.32)μm。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在术后1个月后在角膜基质内可以观察到活跃的角膜细胞核以及新生成的、结构紧密的胶原纤维。在随访过程中均未观察到显著的角膜内皮数量损失。结论 飞秒激光联合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法能有效阻止圆锥角膜进展,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无明显下降,安全性较好,能够为后续开展联合囊袋内透镜植入术提供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角膜基质透镜联合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C-A-TE-CXL)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3/2022-07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确诊为重度圆锥角膜且最薄点角膜厚度(含上皮)<400 μm的患者10例14眼,其中男8例12眼,女2例2眼,予以SC-A-TE-CXL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3、6、12 mo的角膜曲率、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中心厚度(CCT)、非接触式眼压、内皮细胞密度(ECD)和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以及术后1 mo角膜交联深度。

结果:患者行SC-A-TE-CXL术后1、3、6、12 mo 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但总体无差异(F=0.793,P=0.535; F=0.783,P=0.542)。术后各时间点K1、K2、Km和Kmax较术前下降,但总体无差异(F=0.627,P=0.574; F=1.264,P=0.296; F=0.727,P=0.520; F=1.115,P=0.359)。术后各时间点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较术前均下降,但总体无差异(F=1.046,P=0.359; F=1.164,P=0.337)。术后各时间点非接触式眼压较术前提高,但总体无差异(F=0.814,P=0.522)。术后各时间点CCT、TCT和术前相比总体无差异(F=0.931,P=0.453; F=0.782,P=0.542)。术后12 mo ECD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266,P=0.228)。术后1 mo,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AS-OCT)显示角膜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间存在“分界线”,平均深度为124.07±25.13 μm。

结论:SC-A-TE-CXL能延缓重度圆锥角膜患者的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儿童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变薄、中央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眼部疾病,角膜交联术是近年来针对圆锥角膜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圆锥角膜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当下各种治疗儿童圆锥角膜的手段进行分析来讨论不同角膜交联术方案用于临床治疗儿童圆锥角膜的作用,从而对临床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