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T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瘢痕、基底细胞癌等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患者15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再修整成三角形缺损。于缺损邻近处设计、形成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进闭合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期愈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其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A-T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以来,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色素痣、瘢痕、基底细胞癌等切除后皮肤缺损的患者158例,术中将病变组织行圆形或椭圆形切除,再修整成三角形缺损,于缺损邻近处设计、形成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的皮肤向中间推进闭合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T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其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头皮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方法:先将缺损修剪成梯形或等腰锐角三角形创面。沿底边向两侧做切口线,长度分别为底边边长的1~2倍;切口线末端各做一个顶与创面方向相反,边长为1~1.5cm的等腰三角形,以利于皮瓣向创面移动。在帽状腱膜层与颅骨骨膜之间形成皮瓣,向受区推进修复创面。结果:14例头皮缺损中,面积最小为3cm×3cm,最大为6cmc4cm,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结论:A-T形皮瓣制作简单,因该皮瓣的剥离范围广泛,对于皮肤缺乏弹性和活动性的头部来讲,是修复该部位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遵循解剖特点的A-T皮瓣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对22例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A-T皮瓣修复,根据患者各个区域软组织缺损情况、周边相连组织特点、解剖纹理及langer线走向综合设计遵循解剖特点的A瓣的底边。唇周、鼻翼缘设计在皮肤黏膜交界区;眼周设计线多位于睑缘;眉区设计线多位于眉上或者眉下眉毛和皮肤交界处;睑袋区设计线可在泪沟线;额部近发际线可设计在发际线。根据各区解剖特点,皮瓣切口线可呈弧形、对应线长短不一定相等。将外伤创面或者需切除物设计包含在A瓣内,根据创面或者需切除物大小,沿轮廓线或自然交界线向两侧延长底边至合适长度。沿设计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掀开皮瓣,对合A瓣底边两点并缝合成T瓣,各对应边对位缝合。结果:22例患者A-T皮瓣修复术后,术区未见明显缺血、瘀血和皮瓣收缩,皮瓣全部存活,切口瘢痕形成不明显。结论:遵循解剖特点的A-T皮瓣在修复面部相关区域软组织缺损时效果较好,对周边形态影响小,瘢痕形成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组共31例各种原因所致唇缺损病例,根据缺损的程度及部位,分别应用不同的局部皮瓣进行修复。唇缺损范围≤1/3唇长,行直接拉拢缝合并Z改形术;唇缺损范围1/3~1/2,应用唇复合组织瓣或对侧唇交叉瓣修复;下唇缺损范围1/2~2/3,应用同侧唇颊部旋转皮瓣修复。结果:所有病例皮瓣全部成活,唇部外观明显改善,效果满意。2例下唇缺损范围1/2~2/3者修复后患侧红唇组织厚度不足,其余病例上下唇比例基本协调,局部组织无明显畸形,术后功能良好。随访2月~4年,唇部外观无明显变形及功能障碍,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唇缺损的修复,应根据缺损的程度及部位等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局部皮瓣以利于恢复唇部的良好形态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方法,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背、鼻尖、鼻翼、鼻面沟、上唇及下唇等,最大缺损面积约3.5cm×4.5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5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3∶1。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畸形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鼻唇沟皮瓣在鼻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方法 ,评价鼻唇沟瓣修复鼻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患者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其鼻唇部组织缺损.缺损部位包括鼻背、鼻尖、鼻翼、鼻面沟、上唇及下唇等 ,最大缺损面积约3.5 cm×4.5 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1.5 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31.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畸形不明显.结论 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再造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以来,我科应用吻合血管的前臂桡、尺侧(肌)皮瓣对17例唇缺损进行修复与再造,皮瓣全部成活。术后6个月~6年随访15例,外形及功能满意。讨论了唇缺损及合并鼻底、鼻翼、鼻小柱及牙槽嵴缺损的整复方法,认为游离前臂桡、尺侧(肌)皮瓣适于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Burow's楔形皮瓣联合A-T皮瓣在头面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Burow's楔形皮瓣和A-T皮瓣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病灶修整成规则的三角形,设计邻近A-T皮瓣及发际线前Burow's楔形皮瓣,并使切口线顺应面部分区自然轮廓线,联合修复创面.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共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39例.结果 本组39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例患者3个月至3 年,面部外形良好,肿瘤无复发.结论 将A-T皮瓣与Burow's楔形皮瓣联合应用修复头面部皮肤缺损有利于皮瓣推进并保持蒂部平整,两种皮瓣可以互补,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圆形及椭圆形创面临床常见,修复较其他创面显得困难。我们自1993年以来利用在缺损边缘切线上的易位皮瓣修复创面共63例病人。予以交流。1 临床资料共63例,其中男44例,女19例;年龄6岁~83岁,平均52岁。位于面颊者12例,颞部20例,额部2例,头皮3例,鼻翼部1例,眼睑部4例,颈部4例,上臂6例,手掌1例,小腿1例,大腿1例,躯干3例。病变为疣状痣、扁平苔藓、色素痣、鳞状上皮乳头样瘤、皮肤癌、文身、增生性瘢痕等,切除后创面最小者1.0cm×1.0cm,最大者2.5cm×2.5cm。所有病人均因创面大或部位特殊不能直接拉拢缝合。2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局部麻醉下手术… 相似文献
12.
1998年至2005年我们应用扩张皮瓣器修复复杂性唇缺损3例,效果尚满意.
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9~47岁,车祸2例,钢丝绳勒伤1例.上、下唇缺损4/5 2例,左侧上、下唇缺损3/51例. 相似文献
13.
A-T推进皮瓣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T推进皮瓣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基底细胞癌病灶行椭圆形切除,并修建成三角形创面,在缺损邻近处设计A-T皮瓣,将缺损两侧皮肤向中间推进修复缺损.自2002年9月至2010年9月,共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36例.结果 本组3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瘢痕轻微,肿瘤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A-T推进皮瓣是修复眼周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缺损较理想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彻底根除病灶,也可兼顾术后功能和外形的完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A-T形推进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的效果和意义。方法:设计A-T形推进皮瓣来修复位于面部自然轮廓线周围的创面。将自然轮廓线的一侧作为A-T形推进皮瓣中三角形的底边de边,将病灶设计在三角形abc内。将三角形abc及病灶切除。将游离后的皮瓣abd和ace向创面推进,关闭创面并形成倒置的T形外观。结果:修复的各种颜面部创面共计2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正常,对周围自然轮廓线无明显影响。结论:A-T形推进皮瓣在修复颜面部创面时,能够避免自然轮廓线的牵拉变形,减少了手术对面部容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面部缺损后在面部美学分区中采用镜像A-T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2年11月至2020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对21例患者的鼻翼沟、唇红缘处色素痣或瘢痕,切除后的缺损部分按照鼻翼沟、唇红缘等面部美学单位分界线分为两部分,行镜像A-T皮瓣修复缺损,观察修复效果,并进行VSS评分。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面部美学单位分界处无条索状瘢痕增生,术后随访6个月,VSS评分均为1分,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镜像A-T皮瓣修复横跨面部美学单位缺损效果较好,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应用各类鼻唇沟皮瓣美容修复眶下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类鼻唇沟皮瓣在眶下部缺损修复中应用的美学效果。方法:根据眶下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范围、程度和与同侧鼻唇沟的解剖关系,按整形外科原则选择适合的鼻唇沟皮瓣进行美容修复,包括:局部带蒂皮瓣修复法及皮下蒂皮瓣修复法。结果:共施行手术12例。创面面积1.0cm×1.0cm~3.5cm×2.0cm。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无下睑外翻,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鼻唇沟瓣供区瘢痕隐蔽。结论:根据眶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应用合适的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能达到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鼻唇沟皮瓣在上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于缺损邻近部位沿皮纹方向设计鼻唇沟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形成皮瓣,推进或者旋转转移修复皮肤缺损,以7-0无损伤缝线缝合.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5例获随访3~12个月.上唇形态满意,局部平整,切口瘢痕不明显,无"猫耳"畸形产生.结论 鼻唇沟皮瓣修复上唇缺损,简单易行,效果可靠,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损两侧的唇黏膜瓣在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两侧,红唇与黏膜交界处内侧设计横行反向三角形黏膜瓣,两瓣共蒂于红唇凹陷部位。在缺损正中后部,黏膜瓣画线下方设计“人”形切口。沿设计线切开,掀起黏膜瓣,在该瓣下及两侧上唇切口下方稍加游离口轮匝肌.使其有一定移动度。将两侧口轮匝肌在掀起的黏膜瓣蒂下方正中处对拢缝合。然后将两侧黏膜瓣向下旋转90°,插入其下的“人”形切口内,使上唇中部组织量进一步增加,并加深唇龈沟,而两瓣移植后的共同蒂部“猫耳”正好形成唇珠,逐层缝合切口。结果共26例,其中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18例,尊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凹陷畸形4例,先天性4例,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修复后红唇凹陷处饱满,唇珠明显,上唇外形满意,手术瘢痕小明显。结论应用缺损两侧的唇黏膜瓣转移修复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及唇珠再造,为同类组织修复,效果理想、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泛,对任何原因引起的上唇中部红唇凹陷性缺损畸形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20.
皮瓣肌皮瓣在修复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1年3月以来,采用皮瓣、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及重建功能106例,116块组织瓣、成活101例,完全失败3例,部分坏死2例。经过随访,供区均无明显功能障碍,但在接受游离植皮区,均有程度不同的色素沉着,21例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