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正确评估砷的人体吸收量,以及对人体的毒害程度,同时解决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的高费用、难重现、操作复杂等问题,建立了在体外模拟人体内胃肠道消化过程的生物利用度实验。本文对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的概念、模型原理、各种实验方法和影响因素作了简要介绍,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砷的体外生物利用度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缺乏易导致人体疾病。研究显示,膳食铁的生物利用度具有潜在的重要性,以不同的膳食铁研究评述了膳食铁对机体铁水平的作用及生物利用度可能会影响铁的储备以及各种研究中的一些差异,以期进一步了解膳食铁生物利用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虾类样品的检测,研究烹饪方式对砷浓度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以及维生素C对砷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体外模拟人体胃肠道实验方法(PBET in vitro),依据国家标准(GB 5009.11—2014),检测海虾中各种形态的砷含量,维生素C部分无方法。结果 2019年,天津地区所采集虾类样品总砷含量均值为0.022 mg/kg, 2020年均值为0.031 mg/kg;浸泡、水煮、烘烤、油炒分别降低了25.3%、29.0%、14.2%、32.7%的总砷浓度;水煮、烘烤、油炒可分别降低10.4%、16.7%、24.2%海虾中砷的生物可给性;维生素C不会将有机砷、五价砷转化为剧毒的三价砷。结论 天津地区所测虾类样品符合国标限值;烹饪可使得总砷浓度及砷的生物可给性不同程度的降低;维生素C与虾类同食会导致三氧化二砷中毒的说法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改性废弃稀土抛光粉应急修复砷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弃稀土抛光粉为原料制备砷钝化剂对漳州、龙岩和三明的硫酸厂废渣堆放区域采集的砷污染土壤进行应急修复。采用体外模拟法检测污染土壤中砷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从而评价钝化剂对砷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处土壤样品的砷对儿童健康的相对风险系数为1.9~7.1;投加2%质量比的砷钝化剂1~3 d后,可使其对儿童健康的相对风险系数降低至世界卫生组织人体健康风险警戒线以下。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评价补充铁(Fe)的生物利用度的最适宜的方法。这种补充物用同位素标记后,经粪便监测,测量血红蛋白结合Fe是测量生物利用度的最好方法。体外Caco-2细胞可用于快速筛选,以预测所吸收物的潜在生物利用度。如果此化合物不能被标记,那么口服Fe和同时静脉给与同位素Fe在血浆中的出现和消失就可用以对其吸收做定量分析。口服剂量超过25mg,4-6h内的血浆浓度可提供生物利用度的定性评估。同时也探讨了使Fe吸收效率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达到最小的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工艺及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处方筛选、工艺筛选方法,应用羧甲纤维素作为常规辅助悬剂,甘露醇和蔗糖为矫味剂进行布洛芬混悬液的制备,选取10例正常体检者,采用HPLC方法测定人体血清布洛芬药物浓度并探讨布洛芬混悬液生物利用度。结果:布洛芬混悬液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0.86±9.68)%,与片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布洛芬混悬液与片剂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硒是人体的一种必需营养物质,在人体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欧洲某些国家硒摄取和硒状态及硒的生物利用度等做重点评述。  相似文献   

8.
摘要: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但由于无机砷的致癌动物模型较难复制,使体外细胞实验成为砷致癌机制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细胞实验在揭示砷致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增强人们对砷致癌机制的认识上提供了有价值、可信的成果,对砷致癌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体外细胞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砷在生物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模式,使体外细胞实验在砷致癌机制的研究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砷是确认的人类致癌物,但由于无机砷的致癌动物模型较难复制,使体外细胞实验成为砷致癌机制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细胞实验在揭示砷致细胞损伤的分子生物学作用、增强人们对砷致癌机制的认识上提供了有价值、可信的成果,对砷致癌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体外细胞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砷在生物体内的甲基化代谢模式,使体外细胞实验在砷致癌机制的研究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双氯芬酸钠透皮控释制剂对药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双氯芬酸钠制备过程中乙醇含量、磷脂浓度、柔性辅料的用量及超声处理时间等对包封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丙烯酸树脂为主要成分、琥珀酸为交联剂、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制对体外透皮率和体外释药性的影响;采用健康大鼠进行药动学实验,研究双氯芬酸钠醇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生物利用度。结果:乙醇含量(A)、磷脂浓度(B)、柔性辅料(D)的用量及超声处理时间(C)四个影响因素对透皮控释贴剂包封率的综合影响效果为B>A>C>D,根据评分,得最佳处方为:A3B2C2D1;得出的最优处方组成为:双氯芬酸钠醇脂质体溶液含量10%、丙烯酸树脂Ⅳ号0.4g,柠檬酸三乙酯0.25g,琥珀酸0.052g,氮酮含量5%;计算得出双氯芬酸钠透皮控释贴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7.20%,说明采用本研究优化后工艺制备的双氯芬酸钠透皮控释贴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结论:双氯芬酸钠应用醇质体制成透皮控释制剂,透皮吸收的效果好,控释作用显著,相对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11.
人和动物体内硒缺乏与疾病发生有关。硒在人体内有(必需性和毒性)的双重效应,它的必需性和毒性的量亦非常接近,所以为治疗和预防疾病应适当检测每日硒的饮食摄入量。然而,仅仅了解食物中的硒含量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硒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利用和转化的程度。现就硒的重要性、硒补充和硒生物利用度做一简评。  相似文献   

12.
天然和破壁松花粉中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霖  W.Windisch  M  Kirchgessner 《营养学报》2000,22(3):205-208
目的 研究天然和破壁松花粉中锌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高速气流粉碎技术 ,将松花粉干法破壁 ;并使用同位素稀释技术 ,对天然和破壁松花粉中锌的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雄性生长中 SD大鼠 30只 ,平均体重 85g,肌注同位素65Zn(1 70 k Bq65Zn溶于 75μl0 .88%Na Cl生理盐水中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 0只。组 1 (对照组 )食用基础饲料 ;组 2、组 3食用含 6%破壁和天然松花粉制成的饲料 ,三者含锌量均为 7μg/g。 1 7d实验期间给每只大鼠 9.4g/d食物 ,定量收集粪、尿 ,并使用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内源性锌的排出和锌的真实吸收量。结果 实验结束时各组大鼠间体重和血浆锌未见差异 ,食用含松花粉饲料的大鼠血液学参数略高于对照组。天然和破壁松花粉粪锌排泄分别增加了 53%和 38%。这是由于食用含松花粉饲料的两组大鼠内源性粪锌的排泄上升了 64%所致。在这一情况下食用含天然松花粉饲料组的大鼠锌生物利用度较对照组(96% )低 ,为 94.4% ;而食用含破壁松花粉饲料组锌的生物利用度没有改变 (96% )。结论 松花粉破壁后锌生物利用度有所上升 ,但与天然松花粉本来已是很高的锌生物利用度水平相比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3.
陈建华  周洪元 《卫生研究》1996,25(3):180-181
用锌试剂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家兔血清锌浓度,对 L-丙氨酸锌、DL-丙氨酸锌以及 L-苯丙氨酸锌在兔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三种锌配合物片剂对硫酸锌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28.96%、110.42%和264.38%。  相似文献   

14.
砷是一种自然界中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常见类金属元素,在生产中应用广泛。随着职业接触人群越来越多,砷中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中的砷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进入人体,长期暴露于无机砷环境中可引起人体多种脏器损伤及其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引发癌前病变。本文将对职业接触人群有关砷的生物监测指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牛磺酸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铁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G)和经贫血造模之后的缺铁性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分为牛磺酸组(TG)和实验对照组(EG)]。3组给予补铁饲养25d,同时TG每天灌胃牛磺酸。根据所摄入铁量和血红蛋白(Hb)值比较TG和EG对铁的生物利用度,并算出TG的相对效价。同时测定铁营养代谢相关的生化指标血清铁浓度,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总铁结合力(TIBC)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肝组织hepcidin的表达。结果TG对铁的生物利用度高于EG,其相对效价(RBV)为126%。TG的其他生化指标接近NG,且明显优于EG。TG肝组织hepcidin的表达高于NG,低于EG。结论牛磺酸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组织hepcidin表达,提高大鼠对铁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食物中的钙以及膳食中的钙能被生物体所利用而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但是许多生理因素及膳食因素都会影响钙的生物利用度。膳食中钙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会影响钙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而机体中钙及维生素D的含量、年龄、怀孕状况、哺乳状况及是否生病也对钙的生物利用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效评价人体经手-口无意摄入的土壤和灰尘中重金属生物可给性是全面评价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胃肠模拟(in vitro)实验已广泛应用于土壤和灰尘中污染物的生物可给性研究。本文综述了Pb、As人体生物可给性的几种常用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如欧洲生物可给性研究组统一法(UBM)、生物原理提取法(PBET)、Rodriguez体外胃肠法(IVG)、生物可给性简化提取法(SBET),及影响其结果的因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模拟方法的适应性和通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是定量撮示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所标记的药物在体内的立体分布及其变化,从而提供人体局部功能及各种器官内的化学反应等有关重要信息的现代医学影像尖端技术。由于利用PET技术能直接定量测定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所标记的药物或化合物在活体内的分布和变化,直接定量获取药物在人体或实验动物体内的分布、变化、生物利用度、疗效和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因此可用于研究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重金属对人体生物有效性的体外试验评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由于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重金属的途径和危害已得到相当充分的认识,并开始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削减,人体经口直接摄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已成为人体重金属总摄入量的重要来源。评估经口摄入重金属的人体生物有效性的传统方法是动物实验。与动物实验相比,体外试验具有实验周期短、费用低和结果重现性好等优点,且二者的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该文着重介绍体外试验的发展和现状,并简述其基本实验方法。该法不仅可通过评估土壤重金属的人体生物有效性,为制定更为全面地保障人体健康的土壤质量标准或清洁标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以用来快速评价污染土壤修复措施的效果。该法因其独特的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因此,可以预期该法在我国土壤污染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评价中也将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砷含量及形态研究已经成为食品安全及药理作用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利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微量砷含量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便易行,重现性好的特点,已成为砷含量分析的主要方法。但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除了应该给出最佳估计值,还要对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