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病理确诊的265例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CA水平。结果血清SCCA对于宫颈鳞癌的敏感性为65.28%。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水平与临床分期(P<0.001)、组织分化(P<0.005)、肿瘤大小(P<0.001)及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例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61例无复发患者与57例复发的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78.95%复发患者血清SCCA水平在复发前3个月升高。结论 SCCA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辅助诊断、临床分期、疗后随访、监测复发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脑卒中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重症急性脑卒中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38例,其中建模组237例,验证组101例,分析神经重症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年龄增长(OR=1.025,95%CI:>1.000~1.051,P=0.049)、有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史(OR=6.155,95%CI:2.841~13.332,P<0.00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OR=49.415,95%CI:9.944~245.567,P<0.001)、误吸风险(OR=13.134,95%CI:5.320~32.429,P<0.001)及血乳酸升高(OR=1.657,95%CI:1.087~2.526,P=0.019)是神经重症脑卒中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为0.885(0.840~0.93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资料,将与术中及术后10 d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患者32例,病死率为1.3%。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应用透析(P<0.01,OR=23.791)、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40%(P<0.001,OR=6.903)、术中室颤(P<0.025,OR=5.292)、急诊手术(P=0.009,OR=4.539)、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P=0.009,OR=4.488)、性别(P=0.018,OR=2.312)、术前心肌梗死史(P=0.025,OR=2.180)与年龄(P=0.027)为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男性19/1 830,女性13/5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应用透析(P<0.001,OR=26.141)、术前射血分数<40%(P<0.001,OR=8.436)、急诊手术(P=0.003,OR=5.039)与性别(P=0.026,OR=0.418)为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透析治疗、性别、术前EF<40%和急诊手术是OPCABG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肾保护、积极维护心功能、提高急诊和女性OPCABG患者围术期处理水平,有利于控制OPCABG围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 FPR)、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antigen, SCCA)与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9例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分析影响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根据FPR≥截断值和SCCA≥临界值两项预后因素进行综合评分:FPR和SCCA都低的患者得0分,有1个高或两者指标均高的患者得1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FPR、SCCA、FPR联合SCCA综合评分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FPR、SCCA、FPR联合SCCA对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R、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纤维蛋白原(fib...  相似文献   

5.
潘含义  陈泓 《右江医学》2022,(9):681-685
目的 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在宫颈鳞癌201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满足条件的宫颈鳞癌患者727例,采用2018年FIGO分期标准分为Ⅰ、Ⅱ、Ⅲ、Ⅳ期,以及同期经子宫颈锥切组织学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的水平,探讨血清SCCA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分析407例初治治疗为子宫颈根治术+盆腔/腹主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1.1 ng/mL和SCCA≥1.1 ng/mL的两组病例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宫颈鳞癌组血清SCCA水平高于CIN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当血清SCCA取1.1 ng/mL为界值时,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2018年FIGO分期、浸润深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  相似文献   

6.
王玲  田焱  卓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6):42-43,47
目的:探讨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检测在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78例Ⅰ期和Ⅱa期早期宫颈鳞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当天晨取血样,快速荧光酶标法测定SCCAg。结果:早期宫颈鳞癌有淋巴结转移者SCCAg测定值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t=7.890,P=0.000)。多因素分析调整后SCCAg水平与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OR值为1.669(Wald=9.124,P=0.000),95%CI为1.112~2.226。SCCAg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ROC的AUC为0.713(P=0.001),95%CI为0.606~0.820。当截断值为3.5ng/ml时,特异度为0.714、灵敏度为0.651、Youden指数为0.365,其预测价值最佳。结论:SCCAg对早期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当截断值为3.5ng/ml时,预测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IABP辅助患者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阜外医院单纯CABG使用IABP辅助发生院内死亡及生存出院的患者临资料,比较死亡与存活患者入院一般情况、术前合并症、术中及术后情况、IABP辅助情况等临床特点,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年间阜外医院单纯CABG共15 764例,围术期IABP植入共313(0.21%)例,院内死亡44例,死亡率为14.06%。IABP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56%,无IABP相关死亡。IABP应用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5岁)[OR=2.32,95%可信区间(95%CI):1.096~4.923,P=0.047]、住院时间长(OR=0.941,95%CI:0.873~0.970,P0.001)、呼吸机时间长(OR=1.02,95%CI:1.068~1.451,P=0.041)、并发症(OR=26.929,95%CI:1.240~15.196,P0.001)、同时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OR=5.661,95%CI:9.943~72.93,P0.001)为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是高危CABG患者有效、安全的机械循环辅助装置,IABP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CABG围术期IABP应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呼吸机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并发症的出现以及同时行ECMO辅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识别全弓置换术后行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脏外科中心2007年3月至2017年3月诊断为I型主动脉夹层并行全弓置换的患者258例[男性215例,女性43例,年龄(47.78±8.81)岁].术后肾功能损伤严重需行RRT 46例为RRT组,未行RRT者纳入非RRT组(n=212),回顾围手术期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对所得危险因素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判断.结果 RRT组与非RRT组单因素分析可得术前脓毒血症、双侧肾动脉累及、术前血清肌酐、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量> 10 U为全弓置换术后RRT的危险因素,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前血清肌酐(OR:1.018;95% CI:1.008 ~1.027;P <0.001),手术时间(OR:1.034;95%CI:1.005 ~1.064;P=0.020)以及术中红细胞输注>10 U(OR:3.426;95%CI:1.573 ~7.458;P =0.002)为术后RR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综合3项危险因素所得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95% CI:0.786 ~0.892,P<0.001.结论 术前肌酐水平、手术时间以及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为全弓置换术后RR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预测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0月—2019年5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ⅠA2~ⅡA2期(FIGO 2009)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MRI联合SCCA预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SCCA≥1.74 ng/mL [OR=2.149,95%CI(1.055,4.376),P<0.05]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SCCA的截断值为1.74 ng/mL,敏感度为53.70%,特异度为70.60%。MRI淋巴结最长径截断值为0.75 cm,敏感度为53.70%,特异度为69.00%。SCCA联合MRI敏感度将显著提高为90.70%,特异度为36.10%。结论:MRI联合血清SCCA可用于术前预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选本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385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者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对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OR=2.537,P=0.023)、住院时间(OR=5.208,P=0.003)、抗生素使用(OR=2.234,P=0.028)、术中出血量(OR=1.005,P=0.000)、合并高血压(OR=2.013,P=0.015)、感染并发部位(OR=2.711,P=0.013)是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引发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掌握耳鼻喉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医生在手术时良好地控制各项并发症诱发危险因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eath cardiac donor, DCD) 的移植肾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 function, DGF) 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及武汉中南医院2010 年2 月至2012年3 月的48 例DCD 肾移植受者, 分为DGF 组(n=18) 及肾功能稳定(immediate gra function, IGF) 组(n=30)。分析发生DGF 的危险因素。结果:DGF 的发生率为37.5%, 在单因素分析中受者术前透析时间(P<0.001)、HLA 错配位点(P<0.001)、脑出血死亡供体(P=0.011)、供者BMI (P<0.001)、术前SCr (P<0.001)、使用去甲肾上腺素(P<0.001)、热缺血时间 (P<0.001)、冷缺血时间 (P<0.001) 为DGF 的危险因素, 在多因素分析中, 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 个月(P=0.060, OR=15.060)、脑出血死亡供体(P=0.022, OR=39.652)、供体术前SCr≥177 μmol/L (P=0.008, OR=57.148) 为DGF 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DGF 的独立危险因子是受体术前透析时间≥12 个月、供体术前SCr≥177 μmol/L、脑出血死亡供体。  相似文献   

12.
张光兵  杨万双  罗隽  曾维艳   《四川医学》2022,43(5):492-497
目的 分析血钠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15日至2020年8月31日在我院接受PCI手术的急性STEMI患者515例,根据术后是否复流分为复流组(403例)和无复流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无复流的相关因素,采用ROC曲线判定血钠水平对无复流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流组和无复流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Killip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尿酸、空腹血糖、血钠、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及病变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OR=1.156,95%CI:1.089~1.223,P=0.025)、收缩压(OR=0.962,95%CI:0.930~0.994,P=0.046)、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37,95%CI:0.902~0.972,P=0.012)、尿酸(OR=1.085,95%CI:1.027~1.143,P=0.003)、血钠(OR=0.899,95%CI:0.843~0.955,P<0.001)、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OR=1.015,95%CI:1.006~1.024,P=0.005)是无复流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血钠预测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0.785~0.818),P<0.001;理想阈值为136.24 mmol/L,敏感度为69.14%,特异度为78.63%。结论 血钠是STEMI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无复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接受根治性放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NLR和PLR在外照射结束后(内照射前)计算,分析NLR和PLR与病人生存、复发情况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结束后NLR和PLR中位值为2.62、114;选取NLR=2.62和PLR=114分别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外照射结束后NLR值和PLR值是影响宫颈鳞癌病人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和P<0.05)。结论:炎症标志NLR和PLR是监测根治性放疗病人的治疗反应和评估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髋关节术后预防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行髋关节置换资料完整患者57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23例.对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OR=1.075,95% CI:1.031~1.122,P=0.001)和股骨颈骨折(OR=0.673,95% CI:0.126~0.732,P=0.008).多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54,95% CI:1.005~1.105,P=O.029).结论 高龄(>70岁)和股骨颈骨折为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风险的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ESD术治疗的296例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经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EGC 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建立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评分系统,且根据评分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根据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结果: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OR=12.163,95%CI:2.735~54.102)、切除标本直径>4 cm(OR=19.091,95%CI:3.726~97.819)、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OR=5.334,95%CI:1.013~28.088)是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评分系统: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为1分,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为2分,切除标本直径>4 cm为2分。根据评分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ROC曲线,其AUC值为0.85(95%CI:0.753~0.947,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分,以评分0~1分定义为低危组,评分2~5分定义为高危组,评分为低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3%(2/194),评分为高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6.67%(17/1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08,P<0.001)。结论: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切除标本直径大于4 cm、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有效识别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高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16.
叶俊  卢山  李振录  张懿  陆慧敏  胡伟明 《重庆医学》2021,50(9):1472-1475,1480
目的 探讨内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PPC)的疗效及术后复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2-2019年收治的235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囊肿复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35例患者PPC复发21例,总体治愈率为91.1%,出现并发症39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腺炎发作次数大于或等于3次(OR=3.730,95%CI:1.403~9.914,P=0.008)、囊肿较小(OR=0.850,95%CI:0.728~0.993,P=0.041)是PPC内引流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囊肿-空肠Roux-en-Y引流(OR=2.234,95%CI:1.070~4.665,P=0.032)、囊肿较小(OR=0.810,95%CI:0.718~0.914,P=0.001)是PPC内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假性囊肿内引流是PPC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囊肿大小与PPC内引流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宋雨童  马晓彤  张滢  王超昌  颜明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4):132-136,77
目的 探究全身麻醉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the negative postoperative behavioral changes, NPOBC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220例,根据不同时间段将入组患儿分为建模组(n=160)和验证组(n=60),通过对建模组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全身麻醉手术儿童NPOBC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72.5%的全身麻醉患儿在术后2周内发生了NPOB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岁(OR=3.131,P=0.011)、母亲学历(OR=4.165,P=0.007)、难养型性格(OR=3.647,P=0.014)、麻醉诱导时儿童焦虑水平(OR=5.887,P=0.000)是全身麻醉手术患儿NPOBCs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4(P<0.01,95%CI:0.775 ~0.913)。结论 患儿年龄、母亲学历、患儿术前焦虑水平、难养型性格为NPOBC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NPOBCs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门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1,46(10):1189-1196
目的:采用Clavien-Dindo/CTCAE并发症分类系统评估早期宫颈癌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41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未手术54例、不符合FIGO分期标准23例、临床资料缺失60例、随访退出27例,最终纳入2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患者年龄44.5(25,85)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9(14.6,45) kg/m2,采用Clavien-Dindo/CTCAE分类系统对患者术中、术后进行分级评估,单因素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并将P<0.2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总体生存率并采用对数秩检验.结果:术后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CTCAE≥3)31例(14.1%)、非严重并发症120例(48.4%),无并发症97例(3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BMI>30 kg/m2是术中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0,95%CI=1.72~20.44,P=0.020);宫旁浸润(OR=7.39,95%CI=1.37~39.72,P=0.020)、术前放疗(OR=3.98,95%CI=1.29~12.34,P=0.016)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BMI >30 kg/m2是术中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宫旁浸润、术前放疗是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血小板(platelet PLT)以及PLT源性5羟色胺(serotonin 5-HT)对早期肝癌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术后复发、远期生存率等预后因素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本院从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连续收治的符合Mlian标准的29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切除的患者。留取患者术前血清于-80℃保存,用购买的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5-HT浓度。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liver dysfunction LD)、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时间、无瘤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时间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了解PLT及PLT源性5-HT对早期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 LD患者术前术后PLT均较肝功能正常患者低(P<0.001)。血清5-HT浓度与PLT计数正相关(P<0.001,K=0.712)。术前PLT(P=0.018,OR2.952,95%CI:1.206-7.229)术前血清5-HT(P=0.001,OR4.989,95%CI:2.004-12.422)是早期肝癌切除术后L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LT(P=0.022,OR=1.782,95%CI:1.086-2.924),5-HT(P=0.045,OR1.754,95%CI:1.014-3.034) 是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5-HT和PLT的早期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围术期预后和远期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术中破裂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降低术中破裂的发生率提供对策.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 232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对术中破裂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232例患者中有11例(0.89%)发生术中破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P=o.025)、前交通动脉瘤(P=0.009)、肿瘤不规则形态(P=0.001)、支架应用(P=0.016)与术中破裂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疾病史(OR=6.919,P=0.008)、肿瘤不规则形态(OR=9.758,P<0.001)、前交通动脉瘤(OR=4.648,P=0.024)为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应用为术中破裂的保护因素(OR=0.238,P=0.026).结论 心血管疾病史、不规则形态、前交通动脉瘤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架治疗患者术中破裂的发生率低于非支架治疗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