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RNAs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长度约为18~25 nt的小分子RNA,通过与目标信使RNA分子的3'端非编码区域互补配对导致信使RNA分子稳定性和翻译受到抑制,在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最新证据表明microRNAs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调节作用。microRNAs的发现为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骨骼正常的新陈代谢是维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生物过程,需要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及其他重要因子参与。实验证明,microRNAs作为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在调控骨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活化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 cytoplasmic 1,NFATc 1)在骨代谢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发现并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然而,在不同miRNAs调控下,NFATc 1最终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也大不相同。本文主要综述NFATc 1与miRNAs调控骨代谢相关实验研究进展,为骨代谢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脑组织中氧化还原因子1(Ref-1)的表达状况;探讨脑出血对大鼠某一时间点(48 h)不同部位脑组织中Ref-1表达的影响规律。方法 用立体定向技术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和出血模型组(ICH)。根据实验要求的时间点断头取脑,并制成石蜡脑片,连续切片做HE染色和(或)Ref-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脑细胞内可见点状或片状Ref-1表达阳性的棕黄色颗粒存在,表达的部位主要在细胞核。②假手术对照组不同部位脑组织中,海马区Ref-1表达最显著(P<0.01)。③与假手术对照组的相同部位脑组织中Ref-1表达状况比较,脑出血对右侧尾状核区(血肿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最显著(P<0 01),其次是血肿侧海马区(P<0.05)。结论 大鼠脑组织Ref-1阳性表达主要是在神经元细胞核内;Ref-1表达在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的不同部位表达是相异的,相对海马区表达更明显;脑出血对大鼠某一时间点(48 h)不同部位脑组织中Ref-1表达下降程度的影响是不相同,与血肿远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脑出血组(ICH组)。ICH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量,以EB外渗量反映BBB通透性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出血后3d内,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第3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对照组与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及BBB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60.42%(29/48),对照组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HIF-1α蛋白表达于出血后3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7d,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表达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BBB通透性改变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56只随机分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脑出血组(ICH组).ICH组又分为6h组、24h组、3d组、7d组和14d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测定血肿周边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外渗量,以EB外渗量反映BBB通透性的变化,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脑出血后3d内,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第3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对照组与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及BBB通透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率60.42%(29/48),对照组HIF-1 α蛋白阳性表达牢为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HIF-1 α蛋白表达于出血后3d达到高峰并维持到第7d,脑出血后不同时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的表达变化与BBB通透性和脑组织含水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 α在血肿周边脑组织中的表达与BBB通透性改变及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脑出血大鼠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头部腧穴对脑出血大鼠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0只,先随机分为3个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模型十针刺组(简称针刺组),模型十脑复康组(简称脑复康组),每组50只大鼠,每组又分为术后6小时、1天、3天、7天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另设10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简称正常组).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的检测方法,观察不同时相点针刺对脑出血大鼠IL-1β的表达.结果:针刺组及模型组大鼠IL-1β阳性细胞数及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随不同时相点的变化而逐渐增加,至3天时达高峰,7天时有所下降.在相同时相点,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头部腧穴能够抑制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 AND)对脑出血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自体血注射法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分别1次/天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模型组)、尼莫地平(NMP)10mg/kg或AND低、中、高剂量(25、50、100mg/kg)进行治疗,疗程7天;另设假手术组。根据mNSS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测定脑血肿体积、脑含水量和BBB通透性;分光光度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laudin-5、Occludin、ZO-1、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核因子(nuclear factor, 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9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血肿体积、含水量、BBB通透性升高(P<0.0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h和1周将大鼠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IGF-1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IGF-1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IGF-1在24h达高峰,48h开始下降,而细胞凋亡于72h达高峰,1周开始下降,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IGF-1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后IGF-1表达上调,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黏附分子(ICAM-1)含量的变化及早期姜黄素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未抗凝新鲜自体股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ICH组、姜黄素低干预组,于建模后给予300mg/(kg.d)姜黄素,连续腹腔注射7天,各组分6小时、1天、3天和7天共4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干重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脑组织水含量和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脑组织水含量和ICAM-1表达均在ICH后6小时开始升高,3天达到高峰,7天下降至正常水平,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8,P<0.01)。姜黄素小剂量及中等剂量治疗能够降低各个时间点的脑组织水含量和ICAM-1的表达。结论 ICAM-1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姜黄素治疗可以降低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ICAM-1的表达,减轻ICH后的脑水肿形成。  相似文献   

10.
吕云利  学锋  付路奎  廖军  徐文武 《医学争鸣》2001,22(15):1402-1404
目的 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在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血浆和脑组织中的含量变化,阐明在脑出血过程的作用。方法 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量脑出血组、中量脑出血组和大量脑出血组,每组20只,每组按出血后1,8,24,48和72h再分成5小组,每小组4只。采用Nath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脑组织中IGF-1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大,中,小量脑出血组在脑出血后1h血浆中的IGF-1量开始减少,但无显差异,8,24和48h下降明显(P<0.01),以8h下降最明显,72h已恢复至1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后1,8,24和48h血肿周围脑组织中IGF-1的含量明显增高(P<0.01),8h为峰值,以后逐渐下降,72h接近对照组,大,中,小量脑出血组在8,24和48h时象相比有非常明显差异(P<0.01)。结论 IGF-1可能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个新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和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microRNAs(miR-122、miR-451、miR-92a、miR-192) 的绝对定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中microRNAs绝对定量与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组织病理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建立CCl4(1.5 mL/kg)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和APAP(160 mg/kg)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收集建模过程中各时间点的血清,通过MiRbayTM SV miRNA检测试剂盒对血清中microRNAs的含量进行绝对定量,探究血清中microRNAs的变化情况。同时收集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各时间点的肝损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染色、组织病理评分;随后对小鼠血清中microRNAs的绝对定量与肝损伤组织病理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两种急性肝损伤模型中,均发现血清中miR-122和miR-192的绝对定量在肝损伤8 h或2 h就出现明显的升高,在24 h左右维持在最高的水平,72 h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miR-92a在CCl4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中,出现波动性的变化,无明显的变化规律,miR-451则出现了轻微下降的趋势。miR-92a和miR-451在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进展中,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48 h到达最低点,随后开始恢复。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鼠血清中miR-122 和miR-192的绝对定量与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组织病理评分(DILI-PSS)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分别为 r=0.741 3,P<0.05; r=0.788 3,P<0.01)。结论血清中microR-122和microR-192的绝对定量在大鼠或小鼠急性肝损伤后24 h左右达峰,72 h降低,并且与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组织病理评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0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h、1周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IGF-1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IGF-1的表达。结果 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IGF-1在24h达高峰,48h开始下降,而细胞调亡72h达高峰,1周开始下降,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相似文献   

13.
张静  王桂敏 《医学综述》2008,14(9):1354-1356
大鼠模型脑出血后脑组织的改变包括血肿周围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坏死及胶质细胞和血管增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性脑损害不仅是出血形成的血肿本身导致的直接损伤,同时多种继发性损伤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如钙超载、血红蛋白、自由基、炎性介质等。在所有的变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介质很多,现综述各种介质在脑水肿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坏死性凋亡受体抑制剂1(NEC-1)对大鼠自发性脑出血(ICH)后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脑出血+生理盐水(ICH+NS)组和脑出血+NEC-1(ICH+NEC-1)组,每组18只.Sham组大鼠置于动物头颅立体定位仪下,仅切开头皮...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大量研究表明miRNAs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的重要进程,包括发育调控、器官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最近多项研究表明,若干miRNAs在各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上调或下调,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miRNAs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大鼠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采用胶原酶Ⅶ注入SD大鼠右侧脑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针刺组给予针刺大鼠大椎、风府、水沟,运用病理学与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ICH大鼠急性期血肿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IL-1β,IL-6在不同时点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IL-1β与IL-6的影响.结果 (1)HE染色可见模型组6~24 h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2)ICH模型组IL-1β与IL-6阳性神经细胞均有显著表达,IL-1β从6 h起就有显著表达,24 h达到高峰,72 h开始回落,7 d时IL-1β表达仍显著高于空白组.IL-6在24, 72 h显著表达.针刺组IL-1β的表达在72 h与7 d时显著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P<0.05与<0.01).针刺组IL-6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无显著增高,在72 h时IL-6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72 h时的表达(P<0.05).结论 在ICH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存在着与炎性反应有关的炎性细胞浸润与炎性细胞因子IL-1β与IL-6的表达.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IL-1β与IL-6的表达,从而降低炎性因子对脑组织造成的继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17.
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u Y  Xie R  Wang Y  Chen D  Zhang Y  Wang G  Chen L  X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915-917
目的:探讨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ACT)A/T多态性和中国人群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220例脑出血和276例健康对照者的ACT基因多态性,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结果:经年龄、性别、饮酒、吸烟、文化程度、糖尿病、高血压调整后,可见(1)ACT AT、TT基因型导致脑出血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OR值分别为2.33,2.17,P<0.05),但与高血压无相关性。(2)高血压导致脑出血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OR=8.17,P=0.000)。(3)ACT AT/TT和高血压对脑出血的发生有明显交互作用,显著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交互作用系数为2.84,OR值为15.92,为4型交互作用中的超相乘模型。ACT AT/TT和糖尿病对脑出血的发生为3型交互作用中的相加模型,OR值为2.89。结论:ACT基因A/T多态性和高血压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AT/TT基因型和高血压及糖尿病对脑出血均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透“曲鬓”穴对脑出血(ICH)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究针刺促进ICH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250-300 g)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50 μL自体血注入尾状核)、非穴位组(平行中线距“百会”穴1 cm 处)、针刺组(患侧“百会”透“曲鬓”),每个亚组20只。于行为学评分(前肢放置试验、拐角试验)结束后取患侧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p62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62、Beclin-1表达含量变化。结果:在ICH后7天模型组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均P<0.01,转角试验(%):28±8.37 vs. 60±15.81;前肢放置试验(%):36±8.94 vs. 88±8.37),并上调脑组织p62、Beclin-1蛋白表达含量(均P<0.01,p62:0.85±0.07 vs. 0.37±0.03;Beclin-1:0.57±0.05 vs. 0.28±0.04);而针刺干预能够明显提高ICH大鼠行为学评分(均P<0.01 vs. 模型组/非穴位组,44±11.41 vs. 28±8.37 or 22±8.37; 64±11.40 vs. 36±8.94 or 38±8.37),并下调ICH大鼠脑组织p62,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含量(均P<0.01 vs. 模型组/非穴位组,0.61±0.05 vs. 0.85±0.07 or 0.82±0.06; 0.82±0.07 vs. 0.57±0.05 or 0.61±0.08)。结论:针刺能下调ICH大鼠脑组织p62蛋白表达,上调Beclin-1蛋白表达,进而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停通气缺氧预处理(HPC)对脑出血(ICH)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血肿周围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60~290 g,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0只)、脑出血组(I组,60只)和缺氧预处理组(P组,60只)。所有大鼠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维库溴胺机械控制通气。P组进行停通气1 min、复通气5 min的缺氧预处理(反复4次),其他2组未做处理,仅进行机械通气。所有大鼠机械通气1 h后,拔出气管导管。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50μL自体不凝血注入P组和I组动物的尾状核中,S组注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在ICH后6 h、24 h、48 h和72 h各时间点,从存活鼠中随机抽取10只大鼠记录神经行为学(NDS)评分和Rosenberg评分,其中5只连续切片进行HIF-1α免疫组化染色;另5只大鼠活杀后取脑,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肿周围组织中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性。结果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ICH后6 h、24 h和48 h均优于I组(P<0.05)。Rosenberg评分P组在6 h为3.9±1.5,优于I组的5.4±1.5(P<0.01)。P组和I组的HIF-1α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在24 h HIF-1α阳性细胞数为(6.0±0.8)个,明显低于I组[(11.4±1.8)个,P<0.01]。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力在ICH后也显著增加,其中P组NO质量摩尔浓度在24 h的变化明显轻于I组(P<0.01)。结论停通气缺氧预处理能够改善脑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的表达,抑制脑组织中NO质量摩尔浓度和NOS酶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microRNAs(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miRNA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本文就miRNA在心肌梗死发生发展过程及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 miRNA概述1993年,Lee等在秀丽隐杆线虫内应用遗传分析方法首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