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摘 要:[目的] 分析研究宫颈癌局部转移的精准影像解剖部位,设计制作普遍适用于宫颈癌宫旁远端转移患者的经阴道插植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方法] 基于498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局部转移部位的影像解剖分析,以及盆腔外照射后肿瘤回缩变化,设计制作经阴道插植模板,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的宫颈癌患者,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结果] 49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中,98.5%宫旁转移发生在盆隔之上、腹膜之下,在阴道上1/3处贴近阴道侧壁,在宫颈阴道两侧2~4点和8~10点之间,向上:依次沿阴道直肠韧带、骶韧带向侧后方蔓延,沿主韧带向侧前方蔓延,呈扇形逐步远离宫颈阴道侧壁达侧盆壁,发生宫旁远端转移。盆腔外照射后,97.5%宫旁残留癌肿距宫腔管的距离一侧≤3.5cm、另一侧≤2.5cm,上缘在宫颈内口水平,3%为前后极不对称癌肿。基于此解剖,设计一组经阴道圆柱体插植模板,周边8~10个直针孔,6~12点连线上3个宫腔管孔,在两侧壁2点~4点之间和8点~10点之间有1~2排斜孔。该阴道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初步应用于20例盆腔外照射后一侧宫旁残留癌肿>3cm或前后极不对称的宫颈癌患者:平均高危临床靶区体积(HR-CTV) (60.4±20.8)cm3;平均剂量 HR-CTV D90 86.7Gy (EQD2 α/β10),膀胱2cc 76.1Gy (EQD2 α/β 3),直肠2cc 68.7Gy (EQD2 α/β 3),乙状结肠2cc 65.9Gy (EQD2 α/β 3)。放疗后3月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2例,无3~4级急性期放疗并发症发生。[结论]该阴道插植模板设计合理,引导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重复性好。对于盆腔外照射后宫旁残留癌肿≥3cm者,获得了更好处方剂量的HR-CTV靶区覆盖,较好保护危及器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intracavitary/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IC-ISBT)与三维后装腔内放疗(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ICBT)两种方式在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的疗效与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61例宫颈癌患者的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IC-ISBT组和ICBT组,对比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差异。结果:IC-ISBT组的HR-CTV D90%高于ICB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IC-ISBT组的直肠■、■和膀胱■、■显著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SBT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明显低于I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ISBT治疗能显著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降低直肠、膀胱的受量,提高肿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宫颈癌3D-IGBT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乌德勒支施源器在局部晚期宫颈癌3D-IGBT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揭示其在IC-IS的应用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45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外照射后行3D-IGBT,其中45例130次IC-IS入组。将满足计划目标剂量分次定义为A组(37例86人次),余为B组(22例44人次),成组t检验差异。结果 施源器使用15、20、25 mm卵圆体的频率分别为50.0%、20.0%、30.0%,30 mm型号无使用。共置插植针499根,6、7、10、11孔位使用频率分别为23.1%、21.2%、21.2%、24.1%。A组平均插植针数为3.7根明显少于B组4.2根(P=0.008)。A组的HR-CTV平均体积为(40.71±18.43) cm3小于B组(51.81±14.74) cm3(P=0.001),A组HR-CTV的宽和高小于B组(P=0.011、0.006);而厚相似(P=0.595)。高与插植深度的差两组相似(P=0.366),宽与左右针孔间距的差A组小于B组(P=0.007)。结论 局部晚期宫颈癌行IC-IS时,乌德勒支施源器的卵圆体多选用25 mm及以下型号,插植孔位多选用6、7、10、11号。在插植针数≥4根、深度≥3 cm时,宽度是影响计划剂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余篇有关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简述腔内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发展、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重点探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相关研究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施源器种类、适应证、插植针应用规律及剂量学优势、早晚期不良反应、远期随访结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Chen MY  Cao XP  Sun R  Hua YJ  Li AJ  Liu YY  Ouyang Y  Guo L  Chen QY  Hong MH 《癌症》2007,26(5):513-518
背景与目的:后装近距离治疗常常用于早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程加量,但常规施源器置入方法定位不准、重复性差,无法向咽旁追量.本研究采用存鼻窦内窥镜引导下进行咽旁插植后装放疗的新方法,旨在解决常规后装治疗的上述缺陷.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初治和复发鼻咽癌外照射后仍有鼻咽粘膜下肿瘤残留超过1 cm或/和咽旁浸润但侵犯范围较局限的患者23例,在鼻窦内窥镜引导下经鼻腔进行鼻咽及咽旁施源器插植术,术后经CT扫描定位并确认插植位置合格后,利用三维近距离治疗系统进行鼻咽、咽旁肿瘤靶区勾画、剂量优化和组织问近距离治疗,测量治疗前后施源器植入的深度,并观察近距离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施源器均准确插入肿瘤区,插植位置100%合格.插人和拔出施源器时粘膜下植入深度分别为(9.59±2.72)mm和(9.43±2.30)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漂移长度为(0.75±0.75)mm.治疗后3个月内肿瘤完全消失,无肿瘤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随访3~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率100%,无大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无腭穿孔、鼻咽坏死等严重后装放疗并发症;3例鼻甲粘连,经分解后完全缓解.结论:经鼻窦内窥镜鼻咽、咽旁插植定位准确,固定良好,安全可行;对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咽旁残留病灶进行组织问近距离治疗近期疗效良好,无严重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共纳入52例经体外放疗后肿瘤消退不明显、剩余肿瘤仍>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宫腔管和自由金属针组成的“混合”施源器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勾画高危CTV (HR-CTV)、中危CTV (IR-CTV)及OAR。将体外照射与近距离治疗的EQD2相加。评价HR-CTV和IR-CTV的D90、D100及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c值。结果 HR-CTV的D90平均值为(88.4±3.5)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2 cc分别为(81.1±5.6)、(65.7±5.1)、(63.1±5.4) Gy。100%患者膀胱、乙状结肠的D2 cc≤90、≤70 Gy,89%患者直肠的D2 cc≤70 Gy。结论 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明显剂量学优势,临床或许可行,但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标准三管施源器的腔内后装(tandem and ovoid)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的剂量学差异。方法:CT引导下的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0 例,间隔采用三管式腔内后装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共 72次。 按照施源器的不同分成 2个组,每组 36 次,对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A点相同处方剂量的情况下,HR-CTV D90、D100在三管式腔内后装组与腔内结合组织间插植后装组中分别为(590.0±46.4)cGy、(471.2±66.2)cGy,(502.8±67.7)cGy、(335.9±46.0)cGy,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均相近(P=0.85、0.28、0.53)。结论:采用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比三管式腔内后装可获得更高的靶区剂量,但长期疗效及晚期反应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较传统腔内BT技术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提供一种更加有利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28例经过体外放疗后仍残留巨大肿块(肿瘤> 5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CT引导下的组织间插植BT。将该研究的剂量学结果,包括总剂量(体外放疗和BT)的HR-CTV D90和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cc,与之前一组接受传统腔内BT (宫腔管+卵圆体对)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R-CTV D90的平均值在腔内BT组、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76.9±5.7)、(88.1±3.3) Gy。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中分别为(84.7±6.8)、(69.2±4.2)、(67.8±4.5) Gy 和(81.8±6.5)、(66.8±4.0)、(64.8±4.1) Gy。1年LC率在腔内BT组和组织间插植BT组分别为59.3%和85.2%。结论 与传统腔内BT相比较,CT引导下组织间插植BT技术具有剂量学优势或许是临床可行的,但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制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插植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插植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 62例患者均在插植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插植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³体积的平均剂量D2cm³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制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科肿瘤术后阴道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术后放疗指征,需接受三维近距离后装放疗补量。根据患者阴道残端情况选用不同型号插植针植入棒模板,依照预设通道在模板内放置阴道管和插植针。按照统一标准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放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R-CTV)处方剂量为5.5 Gy/次,通过剂量体积参数图评估靶区和危及器官体积、受照剂量等参数。结果 62例患者均在插植针植入棒模板引导下顺利完成后装放疗,共行140次插植治疗,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平均剂量D90%为(575.48±22.30)c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2 cm³体积的平均剂量D2cm³分别为(328.69±102.71)cGy、(369.14±46.59)cGy、(27.28±71.27)cGy,小肠未进入靶区照射范围无统计,靶区体积大小、危及器官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插植针植入棒施源器在妇瘤术后残端近距离腔内放疗有明显临床优势,满足预计划剂量要求,操作简易,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肿瘤体积对行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放疗剂量和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为ⅡB-ⅣA期宫颈癌并行根治性放化疗的126例患者资料。通过Jamovi软件计算得到外照射放疗前、后肿瘤体积(pre-TV、post-TV)和肿瘤体积缩减率(TVRR)的截断值, 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pre-TV、post-TV和TVRR对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PFS)、近距离放疗(BT)方式、高危临床靶区(HR-CTV)和危及器官(OAR)剂量的影响。结果 pre-TV≥67.03 cm3、post-TV≥14.88 cm3为6个月PFS和客观缓解率(ORR)的不良预后因素(P<0.05), 其中post-TV为独立预后因素。TVRR≥73.0%组与<73.0%组的6个月PFS和OR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e-TV≥67.03 cm3组中, 单纯腔内近距离放疗(ICBT)、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IC/IS-BT)者均为36例(50%), 而pre-TV<67.03 cm3组中, ICBT和IC/...  相似文献   

12.
近距离治疗是宫颈癌放射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距离放疗技术发展迅速,治疗方式多样化,近距离放疗方式包括:腔内近距离放疗、插植近距离放疗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本文旨在介绍腔内、插植以及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应用进展,主要回顾腔内结合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标准化施源器在宫颈癌影像引导自适应近距离治疗(BT)中的应用。方法 对 23例外照射(45Gy分25次)后宫旁受侵袭范围较大的 ⅢB期宫颈癌患者行MRI引导自适应BT,处方剂量为7 Gy/次,共4次。根据外照射前后MRI中肿瘤消退情况确定BT范围,预估应用标准化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IC+IS)施源器剂量欠量区域。对欠量区域虚拟经会阴组织间插植针道,并优化植入角度、间距、深度等。应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辅助插植模板,并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辅助模板,并与标准化施源器结合紧密。在全麻条件下超声引导完成IC+IS,术后对患者行MRI定位扫描。将定位MRI传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并给予IC+IS治疗计划设计优化,最终完成计划评估及治疗。结果 3D打印个体化插植模板平均打印时间为(3.5±1.0) h,辅助模板共引导植入插植针382根,单分次(4.2±1.5)根,剂量权重比为(16.49±9.50)%。靶区EQD2Gy,α/β=10剂量高危靶 区D90%为(90.45±3.03) Gy,中危靶 区D90%为(66.46±3.68) Gy。膀胱、直肠、小肠、乙状结肠的 D2cm3EQD2Gy,α/β=3分别为(82.69±2.60)、(73.20±2.52)、(69.35±3.32)、(69.39±3.27) Gy,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1年和 2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6%和87%、87%和70%、96%和78%。结论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辅助插植施源器可以有效弥补现有标准化施源器在 ⅢB期宫颈癌临床BT时大体积靶区剂量的不足,为晚期宫颈癌BT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自动针道优化及3D打印技术研制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方法, 评价该技术对剂量及疗效的提升与改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0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5例。患者存在阴道残端复发、肿瘤偏心性生长、子宫锥切术后等特征, CT扫描获取三维影像, 完成针道优化后, 通过放射治疗3D打印系统软件(PMT 3D)对预计划数据进行解析, 抓取驻留点的坐标而建立插植通道, 并基于患者生理结构特征生成腔道适形插植导板的尺寸及形状, 3D打印后实施插植放疗。评估适形指数等剂量学参数, 对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5例患者采用腔道适形插植导板进行治疗, 其治疗计划适形指数CI为0.74±0.26, 放射治疗总剂量高危临床靶区(HR-CTV)D90%(EQD2, α/β=10)为(85.5±6.8)Gy, 膀胱、直肠、小肠、结肠的D2 cm3(EQD2, α/β=3)分别为(72.2±4.2)、(65.8±6.1)、(65.2±4.4)、(69.8±3.7)Gy, 符合临床要求。治疗后, 肿瘤体积缩小明显。适形插植导板与阴道腔体贴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插植近距离治疗与常规球管联合近距离治疗在宫颈癌中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100例初治Ⅱa-Ⅳ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经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联合CT引导的近距离治疗,根据后装治疗时施源器分为组织间插植组52例,常规球管联合组48例。两组均开始于全部盆腔外照射(剂量为50.4 Gy)结束后。结果:放疗结束后,插植组与常规球管联合组的局部有效率,3个月为94.23%(49/52) vs 95.83%(46/48),6个月为88.46%(46/52) vs 77.08%(37/48),1年为71.15%(37/52) vs 54.17%(26/48);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1.94个月和 14.33个月;截止至患者死亡或者随访时间终点总生存时间分别为37.8个月和20.16个月。依据肿瘤分期分层比较,插植组总生存均高于常规球管联合组(P<0.05),其余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分层比较可见插植组总生存时间也高于常规球管联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Radiation-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期及晚期放射反应评分标准,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骨髓抑制,插植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球管联合组(P<0.05)。结论:CT引导的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联合容积调强弧形治疗在宫颈癌患者中,可以在减轻宫颈癌放疗副作用的同时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近距离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织间插植与阴道盒后装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80例大体积 ,外生肿瘤直径≥ 4.0cm的宫颈癌应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 ,以消除局部肿瘤和止血。其中 ,40例菜花型宫颈癌患者接受组织间插植放疗 ,将其分为A、B组。A组 ( 2 0例 ) :术前插植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B组 ( 2 0例 ) :插植放疗 常规放疗。另 40例接受了阴道盒放疗的宫颈癌患者被分为C、D组。C组 ( 18例 ) :阴道盒放疗 宫颈癌根治术 ;D组 ( 2 2例 ) :阴道盒放疗 常规放疗。比较A、C组的消除肿瘤疗效和B、D组的止血效果。结果 A、C组的完全缓解率 (CR )各为 90 %、11%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B、D组的止血显效率各为 10 0 %、64 %。 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对消除宫颈巨大、外生型肿瘤及局部止血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施的徒手方式插植后装治疗计划(Treatment-Plan)的基础上,再为每例患者设计一个虚拟优化插植后装治疗计划(Optimized-Plan)。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 两种计划相比较,Optimized-Plan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P=0.000、0.00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0.01 cm3、D1 cm3、D2 cm3和D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mized-Plan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分别减小60.41、36.43、27.53、12.43 cGy。计划执行时间上,Treatment-Plan为(857.92±243.39) s,Optimized-Plan为(804.53±239.13) s,平均缩短53.39s (P<0.001)。结论 虚拟优化插针计划比徒手方式插针计划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同时各危及器官受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执行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宫颈癌腔内结合插植后装治疗(IC/IS BT)时徒手方式插针计划与虚拟优化插针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探讨现有插植后装计划的改善空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宫颈癌高剂量率放疗计划,利用Nucletron Oncentra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在已实施的徒手方式插植后装治疗计划(Treatment-Plan)的基础上,再为每例患者设计一个虚拟优化插植后装治疗计划(Optimized-Plan)。运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计划的高危临床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及计划执行效率。结果 两种计划相比较,Optimized-Plan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P=0.000、0.008)。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和小肠的D0.01 cm3、D1 cm3、D2 cm3和D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timized-Plan可以降低危及器官受量,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D2 cm3分别减小60.41、36.43、27.53、12.43 cGy。计划执行时间上,Treatment-Plan为(857.92±243.39) s,Optimized-Plan为(804.53±239.13) s,平均缩短53.39s (P<0.001)。结论 虚拟优化插针计划比徒手方式插针计划显示出更适形的靶区覆盖和更均匀的剂量分布,同时各危及器官受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执行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9.
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装放射治疗 )是鼻咽癌外照射的补充手段。我们从 1996年2月~ 1999年 9月 ,对鼻咽癌患者外照射 (DT5 6~ 60Gy)后行CT复查 ,显示咽旁间隙有肿瘤残留的 10 2例患者 ,采用腔内后装和咽旁间隙插植联合放射治疗 ,提高了鼻咽癌患者咽旁间隙的照射剂量 ,弥补了咽旁间隙剂量低的缺点。本文着重介绍模拟定位技术在咽旁间隙插植中的应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我科从 1996年 2月~ 1999年 9月 ,共收治 10 2例鼻咽癌患者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 ,其中男性 64例 ,女性 3 8例 ,年龄 2 1~67岁 ,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疗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不同插植模式的应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2015年12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全面收集有关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员分别进行文献筛选,并按照预先设计的资料提取表进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85篇研究,英文35篇,中文50篇,其中24.7%(21/85)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英文研究第一作者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13/35)和印度(6/35),而中文研究主要分布于广州(10/50)和江苏(7/50)。中文文献来自43种期刊,仅18%(9/50)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随访时间、插植相关特征、治疗引导方式等报告率较低。大多研究(60/68)采用高剂量率(high dose rate, HDR)近距离治疗,采用的插植模式多达11种。32%(8/25)英文文献采用单次剂量5.5~6 Gy,每天两次,5~6次,均为会阴模板全麻下插植,而53.1%(17/32)的中文文献采用单次剂量8~12 Gy,每周1次,1~3次,均为徒手插植。结论 宫颈癌组织间插植放疗研究的临床特征报告率较低,尤其是中文文献,同时对照研究数量较少。中英文研究组织间插植模式多样,无论是插植剂量,还是插植模板、麻醉方式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