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改革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政府、市场双双缺位,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新医改旨在建立群众满意、强化公益性的医疗卫生体系,应明确新医改下的医疗卫生整合与分化方向,确立政府、市场如何互补来确保其公益性,同时应强调新医改信息建设在管理及民众沟通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对新医改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定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白晔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00-1701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民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保医疗救助等问题是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中最为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从以上方面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认识。  相似文献   

3.
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调整政策取向,引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屹 《卫生软科学》2007,21(4):279-280,285
目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历程的回顾,结合实际指出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应该急民众之急,尊重民意,调整医疗资源布局,改革医院管理模式,建立严格高效的监督机制,求真务实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非典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全面理解和认识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和协调管理机制、完善医院分类管理制度、发挥基层卫生防疫机构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及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改制后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护网建设等方面,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启示。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于1995年 1月正式启动 ,经过 7年的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通过强化医疗费用的管理 ,较好地遏制了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 ,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为推进全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开了一个好头 ,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镇江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一个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市区 7家二级以上定点医院统筹超总控指标来看 ,尽管 7年来不断调整和改进医疗费用的结算办法 ,但统筹超总控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2 0 0 1年 ,超总控 190 0万元 ;2 0 0 2年 ,形势依然十分严…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分析广州市医务工作者对卫生体制改革的认可程度和总体评价,得出的结论为: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工作者自身发展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医患关系紧张正在影响和阻碍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广州市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调整医患关系,建立和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做出了“基本上不成功”的评价。这一评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里选登愈志新同志《对中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一文,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底成不成功?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在改革中应该坚持什么?扬弃什么?未来的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9.
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伴随中国的改革和医改而努力前行,一代一代的改革者克服了种种困难与阻力,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面临多年积淀下来的制度性、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以及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依然在“路上”,深化改革还需要以极大的勇气与超凡的智慧来解决一系列矛盾和难题。  相似文献   

10.
以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的方式,了解广州市居民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切身感受和总体评价.分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效果,提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应重新调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政府通过建立公平有效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以控制医疗费用上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于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发展儿童专科区域协同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阐述传统儿科医疗与管理模式的缺陷,分析当前政府对于医改方面的政策导向,认为发展儿科区域协同医疗是必然的趋势,并提出儿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平台的设计构想和未来管理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卫生体制改革与医院生存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平 《卫生软科学》2000,14(2):55-56
本文论述了卫生体制改革与医院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医疗市场从卖方向买方的转变,医院只有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从以往的外延型、规模型转变为内涵型、质量效益型、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才能在改革的浪潮有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军队医改前后军队人员医疗费用的变化,探索改革对军队医院医疗经费的影响。方法:采用SPSS软件对医改前后的门诊与住院医疗费用数据进行了汇总、比较和分析。结果:①门(急)诊医疗总费用下降幅度1.49%;其中现役军人增长3.65%,职工和家属则分别下降34.38%、3.42%。②门(急)诊治疗总人均费用上涨13.66%,以军职及以上干部上涨幅度最高。③住院医疗总费用增加15.08%,现役军人增长35.68%,职工和家属则分别下降33.69%、40.97%。结论: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①分类保障模式初步形成。②军队伤病员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③合理医疗消费的机制基本建立。④基层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公费医疗人群就医倾向及其医改后对医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配合广州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分析公费医疗病人的就诊流向和医疗费用及其医改后对医院的影响。方法:发放调查表收集广州城区56家医院1995-1998年的公费病人就诊数量和医疗费用。结果:公费门诊“病人”快速增长,并有向高级别医院集中的趋势;公费住院病人增长较快,集体医院成倍增长;人均医疗费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门诊总费用增长快,住院总费用增长适度;门诊与住院人次的比率高于同期总体水平一倍有余。结论:公费医疗人群门诊消费过度,医改后公费门诊人次将大幅下降,导致医院6业务收入减少约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员数量、质量发展变化。[方法]2011年9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2008~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08~2010年,山东省基层医疗机构人数由22.75万人增加到26.86万人,增长率为18.07%;参加培训人数由7.21万人增加到12.90万人,增长率为78.92%;机构内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比例由89.83%上升为90.55%;每千人全科医生数由0.01上升为0.02人。[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卫生强基工程、全科医师培训和医疗保障制度的调整等方面的开展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发展带来的重要契机,但全科医师的发展仍无法满足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院长要主动适应医改新形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央医改文件为公立医院的改革指明了方向,针对目前大多数医院不同程度存在的药品管理问题突出、诱导过度医疗消费、“适宜技术”把握不当、医疗服务质量群众不够满意、运行机制缺乏活力等主要问题,院长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医改文件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与“医改意见”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医院的基础管理,为深化医院改革练好内功。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中国五项重点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今后应探索建立一个统筹城乡居民的基本医保体制和经办机构;统一地方增补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标准,健全政府补偿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补偿机制和支付制度的改革,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城乡统计数据的比较,从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资源配置状态进行分析,探讨城乡居民在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上的实际差异,从而提出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一些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PEST分析法浅析新医改下民营医院的困惑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医改中"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出台,给举步难艰的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一阵暖风.运用PEST分析法对民营医院生存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进行分析,有助于为政府制定政策和该领域的管理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医学专业由于专业性强、岗位有限等原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08年以来国家正积极进行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这将会给医学生的就业局面改善带来新的机遇。该文结合新医改的内容,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