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63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只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比较2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1个月后2组PTA高于治疗前,但2组升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2组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6例(9.2%),对照组死亡6例(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PTA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Bil、ALT和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8例(12.3%),对照组死亡17例(2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个月后,可以明显降低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妇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已成为中国肝病治疗的年度关注焦点之一,这不仅是个医学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迄今,已有较多的循证医学说明,妊娠CHB患者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是必要、有效和安全的。本文就NAS对妊娠CHB患者抗病毒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录的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44例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患者在治疗3月后的PTA和TBil以及ALT与HBV-DNA等的改善情况明显的优于治疗前的水平,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PTA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PTA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存活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4.5%、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3%、3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正式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共有4种,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属于嘧啶类似物,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属于嘌呤类似物.核苷类似物作用于HBV的逆转录过程,抑制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的活性,抑制HBV DNA的复制.因给药方便,依从性好,耐受性好,且疗效确切,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肝病患者,足长期治疗的合理选择.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往往会出现病毒耐药株,从而导致治疗的失败.  相似文献   

6.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酸)类似物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的药物,收集近期相关医学文献,介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临床医生在应用时要充分了解其不良反应,减少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其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核苷(酸)类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4种,其中拉米夫定是第一种获准上市的此类药物。随着拉米夫定用药时间的延长,耐药发生率随之升高,其余3种药物同样存在耐药性问题。耐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单一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应答不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普通干扰素和联合另一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82例经核苷(酸)类似物(NUCs)初治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42例为治疗纽和联合另一种NUCs治疗40例为对照组,疗程48周。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为85.7%,HBVDNA阴转率为71.4%,HBeAg转阴率为61.9%,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0.0%、45.0%、37.5%、25.0%,P〈0.05);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组)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8.6%、19.0%),对照组无患者发生HBsAg血清学阴转和HBsAg血清学转换,联合治疗组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HBs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无1例发生耐药现象,而对照组有2例发生耐药。联合组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普通干扰素一a联合NUcs)能有效的提高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能快速增加HBsAg血清学阴转率和转换率,并能降低核苷(酸)类似物(NUCs)(的耐药性,而且安全有效。故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核苷类药物治疗应答不佳时应早期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主要通过作用于HBV的聚合酶区发挥抗HBV疗效,药物进入体内后首先磷酸化为三磷酸盐或二磷酸盐形式,然后取代HBV复制过程中聚合酶链延长所需的结构相似的核苷,从而终止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是临床最常用的一大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笔者概述常用NAs特点及其耐药的管理、经济评估以及抗病毒治疗指征等方面的进展。方法:在Pub 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英文数据库和CNKI、Wan 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信息,搜集了慢性乙型肝类(CHB)流行病学、NAs治疗CHB的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NAs耐药性、NAs治疗CHB的经济评估、CHB治疗指南(美国、欧洲、亚太及中华肝病学会)等相关文献并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因其强效、不易产生耐药被指南推荐为一线用药,其余NAs均被建议在无法使用ETV和TDF时使用。耐药是NAs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大问题,可导致疾病进展、增加治疗的难度与成本。目前的研究揭示了相关耐药位点与产生耐药的模式,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应通过加强教育、合理选择用药、重视监测、及时补救治疗等手段减少和应对耐药。在我国CHB的长期治疗中,与TDF以外的NAs相比,ETV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临床上需严格掌握抗病毒治疗的指征,避免不必要用药的同时,及时对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石璐瑶  郭文敏  李红 《安徽医药》2022,26(9):1701-1705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仍是一大疾病,其疾病进展及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我国国民健康,随着抗病毒治疗的普及,疾病的进程得到一定的延缓甚至逆转,表面抗原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治疗中可起到指导作用,该研究就目前表面抗原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耐药的原因及管理策略。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足月分娩、妊娠期服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出现耐药的2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妊娠前后抗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妊娠期出现耐药的时间及应对措施、HBVDNA载量、肝功能以及母婴结局等。结果拉米夫定组患者12例,年龄26~38岁,平均(31±3)岁,妊娠前应用拉米夫定100mg/d,治疗时间1.5—8.0年;其中3例在应用恩替卡韦2年后改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组患者8例,年龄27—34岁,平均(31±2)岁,妊娠前应用替比夫定600mg/d,治疗时间2.0~4.5年;其中1例在应用恩替卡韦2年后改用替比夫定。耐药发生在妊娠0~12、13—27、28—40周者拉米夫定组分别为1、2、9例,替比夫定组分别为1、1、6例,发生在妊娠28~40周者共15例(75%)。拉米夫定组12例中4例改用替诺福韦300ml/d单药治疗,3例在妊娠28周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4例继续用拉米夫定,产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例改用替比夫定无效,产后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替比夫定组8例中2例改用替诺福韦300mg,/d单药治疗,其余6例继续服用替比夫定,产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治疗。20例孕妇均单胎足月顺产。拉米夫定组1例新生儿出生时静脉血HBVDNA为1.56×10^6拷贝/ml,诊断为宫内感染,考虑与母亲耐药有关。替比夫定组2例新生儿中1例出生时右耳附耳,另1例出现颅内出血及贫血,均与药物及耐药无关。对加名新生儿随访2—57个月,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孕妇,尤其是妊娠前抗病毒治疗时间较长者,在妊娠期应加强病毒耐药监测。耐药可能导致孕妇肝病加重,并增加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风险。出现耐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且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改变治疗方案。替诺福韦是妊娠期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李超群  唐莉梅 《中国医药》2012,7(7):839-840
目的 比较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与进口恩替卡韦及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次抗病毒的疗效.方法 16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3组:国产恩替卡韦组(54例),进口恩替卡韦组(56例),拉米夫定组(58例),治疗1年.观察3组患者治疗第12、24、48周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平均血清HBVdNA基线水平.结果 治疗第12、24、48周国产思替卡韦组的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第12周分别为74.1%(40例)比51.7%(30例)、24.1%(13例)比8.6%(5例)、77.8%(42例)比55.2%(32例),第24周分别为85.2%(46例)比63.8%(37例)、27.8%(15例)比10.3%(6例)、81,5%(44例)比60.3%(35例),第48周分别为88.9%(48例)比69.0%(40例)、33.3%(18例)比13.8%(8例)、96.3%(52例)比67.2%(39例),均P<0.05],与进口恩替卡韦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初次抗病毒治疗国产恩替卡韦分散片疗效明显高于拉米夫定,而与进口恩替卡韦片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病毒治疗已被公认为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但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似物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安全性尚有许多争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核苷(酸)类似物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文献,为HBV感染的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抗病毒治疗和母婴阻断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15.
徐园  程伟妮  程丽新  陆宁 《中国医药》2012,7(10):1259-1260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和恩替卡韦片,均为10 mg/次,1次/d,连续口服48周.结果 治疗12周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8.9%(31/45)和62.8%(27/43);治疗24周时,分别为88.9%(40/45)和86.0%(37/43);治疗48周时分别为95.5%(42/44)和93.0%(40/4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24和48周时,研究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时,研究组血清HBV DNA完全应答率略低于对照组,治疗48周时,研究组血清HBV DNA完全应答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2 lg拷贝/ml的比例均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疗效与恩替卡韦片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6.
李亚萍  张俊林 《安徽医药》2014,18(1):152-154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肝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及核苷类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乳酸并计算MELD评分.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分别采用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血乳酸和MELD评分的变化.结果 慢性重症肝炎患者随着MELD评分的增加,血乳酸浓度逐渐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血乳酸值稍高于治疗前,但组间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MELD评分上也无明显改善(P〉0.05);个例初步分析以乳酸水平轻度升高为多,但无乳酸中毒.结论 MELD评分与血乳酸具有良好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对于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严重肝病患者以血乳酸轻度升高为主,临床上应权衡利弊选择使用并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125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60例,用α干扰素-2b治疗.两组治疗开始后,每4个月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V DNA定量等指标.24个月治 疗期间和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12、18、24个月,HBeAg阴转率分别为12.3%、23.1%、41.5%和60.0%: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0%、13.8%、27.7%和43.1%;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9.2%、16.9%、23.3%和50.8%,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升高,且与对照组不同时期各项指标(治疗6、12个月HBV DNA阴转率除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ALT复常率为66.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有效性较好,疗程延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益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益乐250mi。静脉滴注,同时联合应用甘利欣注射液30mL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测肝功能,HBsAg,HBeAg及HBV-DNA。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益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退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干扰素α2b(anferon,安福隆)的长短程疗法抗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疗效。方法治疗短疗程组21例,长疗程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检测血清HBVDNA、HBV血清学标志、血常规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安福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长疗程组HBVDNA明显高于短疗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复常率明显高于短疗程组(P<0.05)。结论安福隆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长疗程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短疗程组,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