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手部各种组织的损伤以及术后长期的制动治疗,容易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肌腱粘连,影响手的功能恢复.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血液供应,避免肌腱粘连,防止关节僵硬,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促进手的功能恢复.我科对手外伤修复术后的病人进行计划性功能锻炼,提高了病人参与康复的积极性,掌握了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也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减少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手外伤修复后的计划性康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礼荣  蔡仁祥  丁任  王伟  李峻 《上海医学》2000,23(12):728-730
目的 总结手外伤修复后的康复方法和效果。方法为不同种类的手外伤设计修复后计划性康复程序。该程序分为康复前期,连续被动活动期,等速肌力训练期和模拟职业训练恢复期。应用BTE康复评估仪对103例进行系统康复。结果断指再植康复后手指活动度恢复至健侧的77±9%,两指捏力恢复至健侧的81±12%,三指捏力恢复至健侧的83±7%。肌腱术后功能优良率71%。骨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外伤术后进行计划性康复能有效地促进手功能恢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手外伤后术后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应用多种物理因子,结合作业治疗,对20例手外伤患者的进行康复训练后进行总结.结果治疗前与治疗2 疗程后进行患手总的主动活动度和手皮肤感觉功能的评价,发现治疗后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正确的物理因子配合手功能训练的方法是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能极大改善手外伤后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方法:对90例手外伤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总结。结果:95.3%的患者手功能恢复正常,手功能基本恢复占4.7%。结论: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是手外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32例手外伤经腹部皮瓣修复的患者例、并对其围手术期护理和相关康复的健康训练.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精心护理 ,耐心的后期功能训练无皮瓣坏死.结论: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 ,可减少术后皮瓣的坏死 ,降低感染的机率 ,增加手术疗效 ,预防并发症 ,促进功能锻炼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以康复医师指导下的家庭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30例脑卒中恢复期有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社区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法中腕关节与手的主动运动功能评定及Barthel指数评定法、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的社区康复训练后,患者Fugl—meyer评分腕关节与手的主动运动功能积分、Barther指数训练后较训练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社区康复应结合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康复需求,开展多种多样的相关康复活动,康复治疗对手功能恢复尤为重要。康复训练后患者手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全程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程康复训练对手外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3例手外伤患者术后进行全程康复训练。结果:本组103例手外伤患者随访12~49个月,平均随访26.1±3.2个月,经全程康复训练手功能恢复优36例、良57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90.2%。结论:全程康复训练有助术后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手外伤约占创伤急诊患者总数的35%[1],手腕掌部严重切割伤可致神经、肌腱、血管损伤,严重影响手的功能.手外伤术后的治疗效果,除了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外,还与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功能锻炼密切相关[2].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21例腕掌部严重切割伤急诊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患者一期修复后手功能恢复状况,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合适时间和方法。方法 将58例(108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进行一期修复,并在48~72h后开始运用Kleinelt氏手功能支具控制性训练,辅助各种物理治疗,部分运用连续被动运动(CPM)机训练4~12周,采用完全主动活动(TAM)系统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随访42例(85指)患者,随访时间5月~3.8年。TAM系统评价获得优22例、良8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71.43%,有效率为88.09%。结论 手部无人区肌腱损伤经一期修复,早期系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手功能恢复,大部分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手外伤皮肤撕脱手术修复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根据撕脱的不同特点,对215例手外伤皮肤撕脱患者采用直接缝合、断层皮片移植或强力负压引流的急诊手术修复方法 ,术后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内服、外洗.结果 根据TAM评分,优良181例,优良率为84%.术后随访半年,疗效良好.结论 根据手外伤皮肤撕脱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修复方法 ,只要修复合理,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外伤皮肤缺损腹部皮瓣修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6例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术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血运观察、心理护理、断蒂前夹皮瓣训练等护理.结果 55例手外伤行腹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手指皮瓣成活,8例臃肿回本科行整形(减肥)术,19例回本科行肌腱松解术,5例合并骨折、肌腱损伤功能丧失,23例患者经功能锻炼后手功能恢复良好,1例患者皮瓣部分成活,经植皮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密切观察手外伤患者的腹部皮瓣血运情况,解决各项护理问题,是腹部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对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手外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病人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工作能力强化训练,内容包括建筑工作站、电工工作站、维修工作站、运输工作站、文秘工作站和驾驶工作站训练等,每个工作站训练30 min,每天需完成全部6个工作站训练各1次,训练持续12周.2组病人在康复训练前后进行相关康复评估,其中运动功能评定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情绪功能评定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用改良Barthel指数或独立功能评定法.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外伤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早期行更多的职业康复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手外伤是最常见的意外损伤之一,占创伤总数的1/3以上。手外伤常常伴有手部肌腱损伤。肌腱损伤后的修复,通常先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继而发生纤维化,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肌腱功能的恢复,除要有精湛的手术技术外,手术后的康复护理、功能锻炼也非常关键。5年来,我们接诊了58例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的患者,并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地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局部选穴电针刺激对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性研究方法。首先将入选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康复前按Boye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手功能的评价;两组均采用康复治疗,实验组另外进行针灸局部选穴电针刺激治疗。三个月后对患者手功能再次评价,并对两组间患者的手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功能提高更显著,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针灸局部选穴电针刺激法能有效提高手外伤患者的手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20,(1):83-86
目的:基于手外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HISS)与术后手功能康复半年患者进行对照,探索HISS与手功能之间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术后如何加强手功能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7例手外伤患者进行HISS评分,术后行康复治疗并测量手功能相关数据。对HISS与手功能的各项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典型相关分析显示,第一典型变量U_1=-0.098Y_1-0.418Y_2-0.554Y_3-0.848Y_4,V_1=-0.277X_1-0.347X_2+0.037X_3-0.326X_4+0.392X_5-0.096X_6,手功能与患手关节总活动度、两点辨别觉及健侧、患侧握力和侧捏力差关联密切;HISS与伤时神经、手内在肌、骨骼的损伤程度关系密切。结论:术后康复半年手总关节活动度、浅感觉及手部力量三组是主要影响手功能的典型变量;神经损伤是主要影响HISS的典型变量;术中神经损伤程度直接影响手总关节活动度、浅感觉、手部力量。  相似文献   

16.
崔亚萍 《当代医学》2016,(6):101-10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执行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执行率"为活动主题,对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现象进行调查与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将2014年3月~2014年4月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7月~2014年8月的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从肌力、肌萎缩、手关节活动范围、手肿胀程度、周围神经损伤程度5个方面作为评定指标.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执行率由实施前的52.71%上升至82.53%(P<0.05),目标达标率106.57%,进步率56.6%.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手外伤术后患者功能康复执行率,提升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护士专科知识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手外伤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林 《中外医疗》2009,28(22):184-184
手是人类劳动的重要器官,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手外伤较多见。但由于受损伤的程度不同,术后多有不同程度的手功能障碍,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困难。由于手部功能复杂而重要,术后治疗与手功能康复训练也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治疗手外伤小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手外伤小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平均分组,治疗组40例应用吻合血管、神经游离皮瓣移植创面进行修复;对照组40例予以传统常规皮肤创面植皮手术。总结并对比两组术后手指外观、感染状况、感觉恢复、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手外伤患者经修复治疗后,创面修复基本完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手部外观更为逼真、感染率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创面收缩)出现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临床应用游离皮瓣修复手外伤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可达最佳外形及功能恢复效果,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减轻其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9.
张丽琼 《医学争鸣》2005,26(17):1549-1549
1 临床资料 手外伤85(男73,女12)例,年龄2~62岁.断指再植5例,肌腱损伤修复52例,骨关节损伤修复28例.由责任护士负责制订健康教育方案、阶段性计划.根据病情不同阶段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接受能力、学习态度与兴趣等,及时调整方案,让患者参与制定自我护理目标,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康复训练,预防残疾.  相似文献   

20.
屈指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修复后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阻碍肌腱的滑动,从而影响手指功能.因此,术后行手功能康复对提高患者的手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患者对康复训练计划的配合理解和实施对疗效有明显的影响.2004年3月~2007年11月,我院对45 例患者指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开始系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损伤手指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