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 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30只眼)28~51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与术后平均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随访期间有3只眼需药物治疗,14例有功能性的滤过泡.5例滤过泡苍白局限化,呈贫血状态.结论 NPTS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羊膜植入物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6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物治疗。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和滤过泡并做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平均 9.4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 36 .84mmHg ,术后 16 .4 5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5 .86 ,P <0 .0 1)。术前平均用药 3.6 4种 (2~ 4种 ) ,术后 0 .93种 (0~ 2种 ) ,差异有显著性 (秩和检验T =10 4 ,P <0 .0 1)。随访期间眼压≤ 2 1mmHg者 2 4只眼 (92 .3% ) ,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正常者 15只眼 (5 7.7% ) ,需用药后眼压保持正常者 9只眼(34.6 % )。结论 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 ,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 ,术后并发症少 ,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义马市义煤公司总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0例(26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多层羊膜植入,并对患者进行术后6~24个月的随访。结果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除去2例(2眼)患者术后视力下降之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有恢复;术后对患者眼压进行测试为(12.75±4.36)mm Hg,明显低于术前(28.35±4.5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的随访发现,术后2 a眼压均恢复正常,在21 mm Hg以下,其中18例(24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植入对于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中加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机理及疗效。方法 :为 10例、12眼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巩膜瓣下植入羊膜 ,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眼内反应及并发症 ,随访 3~ 5个月。结果 :术后炎症反应轻 ,眼压控制良好 ,术后眼压为 14~ 19mmHg ,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眼压 ,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 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0例 2 0眼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手术 ,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 C。术后随访 4~ 8个月 ,平均 6个月。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 ( 34.84± 6.75 ) mm Hg,术后 4个月平均眼压为 ( 1 4 .2 3± 4.1 5 ) mm Hg,术后 2 0眼均形成功能滤过泡。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浅前房、前房出血、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 C能安全、有效的降低眼压 ,是一种对开角型青光眼很有应用前景的抗青光眼手术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植入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32只眼)26~55岁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8.5±7.2)mmHg,与术后18个月平均眼压(16.8±3.9)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有4只眼需药物治疗,11例有功能性的滤过泡.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MMC及羊膜植入能有效降低眼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层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50岁以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例的并发症和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24例(33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17眼)行双层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16例(16眼)行丝裂霉素C贴覆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及术后并发症和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所有研究对象随访6月。结果术后1周两组视力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眼压均下降,1周试验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率无差别(P>0.05)。术后6月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和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薄壁滤过泡、切口漏、持续性低眼压以及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生物材料排斥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层生物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而便捷的手术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通道瘢痕的形成,充分而稳定的降低眼压,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提高其手术成功率。方法对66例(87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实施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满意,并发症少。结论对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患者,提出术前指导,术后严密观察视力、眼压变化、眼部炎症反应及滤过泡情况,指导患者按时复诊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对63例(85眼)药物控制眼压不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SLT治疗,采用532nm波长、Q开关、Nd:YAG激光在下方180。范围的小梁网上做(50±5)个相邻但不重叠的激光斑,能量0.6~1.8mJ。治疗前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保持不变。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h、2h、1d、7d、14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眼部检查。结果SLT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5±4)mmHg(1mmHg=0.133kPa),与基线值相比,治疗后1d平均眼压下降8.1mmHg(32.0%),7d下降5.6mmHg(22.1%),14d下降4.7mmHg(18.6%),1个月下降5.5mmHg(21.7%),2个月下降5.1mmHg(20.2%),3个月下降5.9mmHg(23.3%),6个月下降5.2mmHg(20.6%),9个月下降4.0mmHg(15.8%),12个月下降4.2mmHg(16.6%),18个月下降3.8mmHg(15.0%),24个月下降3.3mmHg(13.0%)(P〈0.01或0.05)。不良反应轻微,包括结膜充血、轻度前房反应和短暂眼压升高。结论SLT可以有效、安全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2.
干燥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燥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的有效、安全性。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移植国产干燥羊膜治疗青光眼22例(26眼),术后随访6~1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前房深度、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随访期间眼压由术前43.13±7.82 mmHg降至术后18.36±4.20 mmHg,P<0.001。手术总成功率为92.3%,保持功能性滤过泡23眼;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为18眼(69.2%),并发症主要包括浅前房(3眼)和低眼压(6眼)。结论干燥羊膜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可减少滤过道癍痕的形成,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62眼)分为两组,一组(16例,30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凝胶置入术,另一组(20例,32眼)行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 术后第7、14、30d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54±0.29)、(0.61±0.30)、(0.59±0.32),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平均视力分别为(0.31±0.36)、(0.35±0.25)、(0.41±0.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78、3.69、2.18,P<0.01,0.05);术后7、14d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6.56±2.32)及(12.43±2.86)mmHg.小梁切除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分别为(4.76±1.54)及(10.47±2.48)mmHg,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浅前房出现,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8眼,小梁切除术组26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组功能性滤过泡26眼,小梁切除术组12眼,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3例 16眼开角型青光眼中、晚期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内反应、滤过泡和眼压。结果 :术后 1周内视力不变 11只眼 ,视力提高 1只眼 ,视力下降 4眼。两周后视力提高者 3眼 ,其余视力均保持术前水平。术后 14只眼无任何眼内反应 ,2只眼前房有轻度闪光 ,术后 5d消失。所有病例均在术后 1~ 2d形成弥散隆起滤过泡 ,仅有 2例最后观察为扁平滤过泡。除 2眼术后随访眼压偏高 3.0 0kPa,局部用药后眼压正常。余 14眼眼压均在 2 .6 7kPa以下。术后 1d平均眼压 (1.18± 0 .4 8)kPa,与术前眼压 (3.19± 0 .33)kPa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13.6 7,P <0 .0 0 1)。术后 1周平均眼压 (1.4 7± 0 .5 0 )kPa,与术前眼压 (3.19± 0 .33kPa)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11.33,P <0 .0 0 1)。经 3~ 12月随访 ,最后随访眼压 2 .0 0kPa左右。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后降压效果满意 ,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 ,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散发病例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 (OPTN)基因突变情况 ,以及OPTN基因突变与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118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 15 0例无青光眼对照组全基因组DNA ,用单核苷酸构象多态性 (SSCP)分析OPTN基因编码区域 13个外显子序列和非编码区改变。SSCP异常者进行双向测序。结果 共发现 11个序列的改变 ,其中 6个序列的改变已有报道 (T34T、T4 9T、M 98K、IVS6 5C→T、IVS6 10G→A、和R5 4 5Q) ,5个为新序列改变 (IVS6 9C→T、IVS6 14G→A、IVS7 36G→A、IVS8 5 1T→C和K4 35R)。K4 35R序列的改变在 1例患者中发现 ;IVS6 9C→T和IVS6 14G→A在 1例无青光眼对照组发现。具有IVS6 5C→T序列改变在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具有IVS6 10G→A序列改变的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推测OPT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POAG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Medical Journal Armed Forces India》2023,79(1):26-33
BackgroundThis is the firs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rabeculectomy with Ex-Press Shunt versus Ologen implant in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 in Indian eyes.Method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atients of POAG treated with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augmented trabeculectomy. Group A with Ex-PRESS shunt (P50 model) and Group B with Ologen implant. Surgical success was defined as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21 mm Hg or lower at 6 months postoperative.ResultsN = 40 eyes of 33 patients. Baseline IOP in Group A was 23.70 ± 4.6 mm Hg (Range 22–36 mm Hg), and Group B was 26.00 ± 4.0 mm Hg (Range 23–36 mm Hg). Surgical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85%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Change in IOP from baselin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both groups at 1, 4, 8, 12 weeks, and 6 months postoperativ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in IO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lesser in Group A compared to Group B, in both early (35% vs 50%) and late stage (20% vs 30%). The drop in visual acuity became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at 4 weeks in Group A and 8 weeks in Group B.Conclusions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rgical success rates of trabeculectomy with Ex-PRESS Shunt versus Ologen. However, the Ex-PRESS shunt fares better with lower complication rates and faster visual recovery than the Ologen group.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用动态轮廓眼压计(DCT)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及正常人双眼眼压及眼脉动幅度(OPA)的昼夜波动趋势,并比较双眼的波动趋势是否一致。方法POAG患者18例,NTG患者17例及正常对照30名均来自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眼科,使用DCT测量获得眼压及OPA波动的日曲线,统计3组OPA日波动幅度,比较3组的眼压、OPA的波动情况和差异,并观察双眼的日眼压、OPA波动模式及其峰值分布。结果POAG患者、NTG患者和正常对照的DCT眼压的波动模式不同,且部分个体的双眼眼压波动趋势不同。在所观察的65人中,眼压峰值出现于非办公时段的正常人为右眼4例(13·3%)、左眼6例(20·0%),NTG患者为右眼4例(23·5%)、左眼5例(29·4%),POAG患者为右眼5例(27·8%)、左眼4例(22·2%)。POAG患者、NTG患者和正常对照的OPA存在日波动,且波动模式不同,左右眼之间也有区别。OPA的波动幅度,正常人:右眼(1·1±0·5)mmHg(1mmHg=0·133kPa),左眼(1·2±0·5)mmHg;NTG患者:右眼(1·1±0·8)mmHg,左眼(1·0±0·5)mmHg;POAG患者:右眼(2·1±1·3)mmHg,左眼(2·4±1·9)mmHg,波动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AG患者表现出较大的OPA波动范围。结论POAG、NTG患者和正常人的OPA存在差异,OPA存在日波动,且不同的人群波动幅度有差异,POAG患者表现出更大的OPA日波动;POAG、NTG患者和正常人有着不同的眼压和OPA波动模式,且双眼的波动趋势不尽相同;办公时段多次眼压测量不能完全代替1d眼压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疗敢。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53眼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行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贴敷联合羊膜移植术后,观察患者眼压、视力、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6~18个月,术后视力改善28眼,占52.8%,视力不变21眼,占39.6%,视力下降4眼,占7.5%;眼压控制正常52眼,占98.1%,范围为(12±5)mmHg;功能性滤过泡51眼,占96.2%,非功能性滤过泡2眼,占3.8%。结论 丝裂霉素C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可有效控制眼压,维持滤过泡,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眼压的影响与单纯滴眼液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9例(8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眼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眼压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半年后患者眼压与治疗前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