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李少兰 《当代医学》2014,(25):87-88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结果。方法 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5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以及145例健康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2组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超敏CRP(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以及血浆黏度和对照组健康人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Hs-CRP为(36.5±9.7)mg/L、同型半胱氨酸(HCY)为(18.01±4.38)μmol/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为(12.04±1.86)fl,和对照组健康人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密切观察其血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HCY)、Hs-CRP以及血小板体积变化情况,对于冠心病的早期发生、进展、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裴家祥 《中外医疗》2011,30(33):73-73
目的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及其组成成分和血管流变性的一门科学,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和血脂指标的异常变化情况,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其疗效的观察。方法本文报道的是对47例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异常组和47例经体检为健康人员的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就几项常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异常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组的多项指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的检测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运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收的8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成人8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RDW、CK-MB及c Tn I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CT、MPV、PLT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指标中RDW、CK-MB及c Tn I的检测在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渊  崔艳 《陕西医学杂志》2021,(7):875-877,88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了解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心肌肌钙蛋白各参数、血小板相关参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冠心病患者200例,根据疾病类型将患者分成A组(106例心绞痛患者)和B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7.
丁弘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5):710-711,71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4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国际冠心病分类标准分成两组,心绞痛组(AP组)2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另外选取21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3组血液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组红细胞分布参数(R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指标中RDW增大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变化可作为对患者进行心肌损伤诊断的惟一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红白细胞变形性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核孔滤筛法,对52例冠心病患者标准红细胞悬液和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滤过指数(Index of filtration,IF) 进行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患者红、白细胞的IF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以白细胞IF值升高更显著(P<0.001)。这种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尤为明显。结论 红细胞及白细胞变形性的降低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44例Ⅱ型糖再会因液流变学检测,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血栓指数Q值,纤维蛋白原和血浆粘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红细胞积、全血粘度230S-切变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患乾血液处于浓、粘、糜、缓状态。在降糖治疗的同时行降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综合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及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变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观察了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四项参数厦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AMI及UAP与NC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P〈0.05或P〈0.01),以AMI组减少更为明显。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AMI及UAP与NC组相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P〈0.05或P〈0.01),以AMI组增高更为明显。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及血液高粘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很重要作用,血液粘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初步探讨血小板功能异常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健康人,患者于发病第2日晨起空腹采血,健康人与患者同步采血。分别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每次采血后均在2h内完成全部指标测定。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数目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减少更为明显。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更为明显。结论:血小板功能亢进和高血黏滞状态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作用。血液黏度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如能早期改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紊乱,有可能预防冠心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血细胞计数仪已被大多数医院应用,它具有省功、省时、分析精确、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快速、准确检测血液中自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二十多个项目,而且操作简便,故受广大检验工作者所青睐。血细胞计数仪通过我们近几年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88例Ⅱ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世界第三大疾病一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并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近来研究公认.NIDDM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1],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促成了NID-DM[2],其特征是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异常所致的高血糖[3],从而引起一系列的机体代谢异常,为此,我们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变形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检查对象;来院就诊和住院治疗的正型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年龄40~72岁,平均56岁;女性患者4…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中的相关问题,并结合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其结果,探究不同方法在检测冠心病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观察,选取64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归为观察组,再选择我院进行血液检测的6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归为对照组。对于观察组患者而言,选择在住院期间所收集的静脉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清早空腹时,进行静脉采血作为标本。结果:对比两组检查者血液中红细胞的分布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检查者血小板参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后可知,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分布情况能够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准确断定;诊断患者的心肌是否受损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心肌钙蛋白数值的变化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文研究的几种血液检测指标都能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预后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常人血液粘度和流动性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改变,将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粘度的测定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一项指标,已受到重视.本文对2961例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粘度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elly血液分析计数时间缩短对血液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名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用Celly血液分析仪重复测量10次,分别选取计数时间正常和缩短数据,比较计数时间正常和缩短对血液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计数时间缩短至7.76&#177;1.34s范匍内,对白细胞计数(P〉0.05)、红细胞计数(P〉0.05)、血红蛋白(P〉0.05)、白细胞分类均无显著性影响,但计数时间缩短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结果(计数时间正常:198.14&#177;54.14&#215;10^9/LVS计数时间缩短:185.14&#177;54.71&#215;10^9/L,P〈0.05)。结论计数时间缩短显著降低血小板计数结果,应进行手工校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验教学中使用的三分群血液分析仪SysmexKX-21和五分类迈瑞血液分析仪BC5380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随机采集60例学生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在SysmexKX-21和迈瑞BC5380上进行血常规测定,主要分析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4个项目测定结果的比较。结果 2台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结果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教学中使用2台血液分析仪在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常规项目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及可比性,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均可用于学生血常规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2月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门诊进行健康查体的志愿者180例,8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将室温下5min、2h、4h、6h、8h、12h常规测定差异。100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常规和末梢血常规值的差异。结果 2h内静脉血常规、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各项参数与即刻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放置6h后血小板计数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比例升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血常规检测结果会受到采血位置和血液样本送检时间很多因素的影响,血液样本一旦采取应当及早送检,以免造成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心绞痛36例,急性心肌梗死36例。选择同时期36例健康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Ⅰ)、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 Tn 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结果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RDW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LT、PDW及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 TnⅠ、c Tn T、hs-c Tn T及CK-MB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与CK-MB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DW、PLT、PDW等则可作为评价心肌损伤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